第167章 人即天地,冬之蛰伏
挥别了风薇和云纯阳,苏子语一步一步走出了酒店。不知不觉,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外面的街道繁华如往日,还是那样的车水马路、灯火通明,从酒店门口向前方望去,成片的高楼连绵不断,深深地展露出这个大都市的浮华。
他抬头仰望天空,在无数明亮的灯光相辉映下,连夜空都有些黯然失色,只能隐约看见点点星辉。
这样的天气,在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里,已经算是不错了。
“从我第一次感应到精气,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虽然也能够勉强运用一些,但始终感觉隔着一层屏障,不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跟秦皇这样的绝顶人物更是远远不能相比,这不仅仅是境界的差距。”
“形而上者谓之道,我虽然已经能够投射魂魄虚影,感应炼化精气融入心意魂魄,但却需要十二分的专注投入,模仿日金乌月玉兔的神意,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还远远做不到随心所欲、念头一动牵引精气。成就命魂的条件,首先肯定是气血生机极限的强大,心意魂魄也凝练到了,第三才是海量的天地精气补充,一举融入心火烧炼的气血当中,才有可能突破那个界限。”
苏子语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信步在城市中走着。
他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这两年来自己的经历,秦皇的绝情冷酷,让他心中只有天下,没有后代子民的分别,才有了万里江山的神通。虽然这不符合自己的理念,但是其中包含的纯粹追求,却值得借鉴和汲取。
这一年多来,他把所有尘世中的历练,都达成炼心的魔头和材料。不知不觉已经缠绕进了太多的琐碎纷扰,这本来是应有的意思,但是下一步,则要把这些缠绕的念头炼化掉。
“古往今来,无论是儒道百家,还是佛家,都有入世出世的说法。儒家讲究学理明德,重气节,修身、养德、济世,所以儒家学说被历代帝王奉为正统。延续千年。道家也讲修身,但是为了修身明性,清静无为,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听起来好像水火不相容、矛盾重重,但实际上却不能光看表面。”
苏子语知道,入世与出世。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哪怕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认为自己与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类似的情况在佛家也有。比如小乘佛法讲究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大乘佛法讲究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涅槃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所以有人认为入世就是为了渡人,出世则是为了渡己。
“这样想也没有错,但是入世出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很多古代的大贤,都是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无非是儒家刚健、进取,道家柔顺、潜隐一些而已,儒道本是一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即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的时期,道家思想也并没有泯灭,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学、佛学之中。所以真正流传下来的理念,应该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如果用一句现代点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要辩证地去看待问题,用出世的态度面对世间万事万物。
人就是人,不必刻意追求去做。世本是世,无须殚精竭虑去处。
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跳出山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看清山的真面目。
苏子语在脑子里梳理着自己的念头,慢慢地觉得心意前所未有地澄明起来,仿佛一颗深埋的宝珠,慢慢拭去了表面覆盖的尘埃。
不过理清了念头,只是领悟得更加深刻,修行的境界要提升,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不知不觉,这一趟随心所欲的行走,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各行各业都开始了营业。
苏子语走到一家银行门口,信步进去,把身上的手机、财物全都开了个保险箱寄存起来,前后不过十分钟不到,再出门的时候,已经是真正的孑然一身,身无长物了。
街市上的商贩行人也慢慢地增多,他穿过一条条热闹的街道,饶有趣味地望着街边忙碌的早点摊。
来去匆匆送小孩上学的父母,精神抖擞、步履矫健的上班族,有条不紊、认真忙碌着的早餐小贩,各有各有的生活轨迹,却无比融洽地出现在同一座都市、同一条街道上。
“人欲也是天欲,不管是糊涂也好、精明也罢,都是天地运行轨迹里的一部分,又何必强行抛开与天地对立呢?”苏子语缓缓地从街市上穿过,有些感慨地想着。
羊吃草、虎吃羊,人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是本能而已。既然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又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有人竭泽而渔、急功急利,就有人奔走呼吁、制定法律条令,都是互为因果、互相补充的。
他一路思索,一路步行,没有任何的急躁,就这么信步沿着道路向城外走去。
出城的高速路上,车辆接连飞驰而过,却没有人能够看到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好像闲庭信步一样地在路旁行走。
苏子语并没有刻意地去施展障眼法,但他的心意和生机,都慢慢地和天地融合到了一起,没有任何的分别。
天地自生万物,万物也是天地的一部分。
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观望着,身边的楼房越来越少,田地山丘却越来越多,已经是出了城郊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苏子语也不忙着继续走,反正他也并没有要赶路,就随意地找一块空地坐了下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冬夜的野外,不是一般的寒冷。
北风呼啸地刮着,好像刀剑划过皮肤上,锉刀一样割的生疼生疼,甚至好像无孔不入,拼命地要钻进骨髓里面。
苏子语穿得本来就少,而且并没有运转罡气去抵挡,仅仅凭借自身的血肉强大,终于也感受到了一丝冬夜的肃杀,微微地觉得不太舒服起来,忍不住就想略一震荡罡气,驱散寒意。以他的实力,不用刻意去做,都能彻底地寒暑不侵。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脑子里一闪,就被略过了。
本来就是为了融入天地、感悟天地,没有必要抗拒,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去仔细地观察、体会。
苏子语双脚盘膝,就这么坐在野地上,身下是干枯的草皮,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灰蒙蒙一片,充满了肃杀沉寂的气息。
如果是普通人这样孤身独处在冬夜的旷野,那真要饥寒交迫,冷死吓死了。
他的心意并没有收敛,而是不断地发散,融入天地之间。
看似天地孤寂,空无一物,但是在许许多多隐秘的地方,却有不为人知的东西。
苏子语慢慢地感应到,在田地底下的深处,有硕鼠在栖息,这大得好像小猫般的老鼠,藏身的地方,居然有许许多多的储粮,谷物、草虫林林总总,怕不有两三斤之多。
“这是早就储备好了过冬的粮食,也不需要出来挨饿受冻,舒舒服服可以过个惬意的隆冬了。”苏子语微微一笑,也不去管这小东西,继续感应。
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有的枯树里面,居然还有潜藏的幼虫。
扑簌,一声轻响,苏子语眼光一转,哪怕漆黑一片,都清楚看到是一只灰不溜秋的兔子箭一样蹿过了田埂。
他清晰地感应到,在远处的地底,有人手臂一样粗细的长蛇盘踞着,一动不动,体温都降低到了极点。这蛇洞离先前的老鼠窝却并不遥远,离野兔出没的地方也不愿,居然相安无事,因为长蛇到了冬天是彻底的冬眠。
这些小东西,都清楚得很。
“所以冬天看似天地肃杀,草木不生,实际上生机都蛰伏着、休养着,等待来年的冬天。”
苏子语细细品味着,慢慢地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微微地张开,若有若无地呼吸着。
这样用身体去呼吸,轻、缓、匀、长、深。呼气轻细,出气舒缓,节奏均匀,却深达脏腑百脉体骸,完全融入所有的组织最底层,每一次呼吸之间,间隔时间都长到不可思议。
身体里的气血,就好像蜷缩在深洞里的长蛇,运动得缓慢到了极点,完全不像是平时那样江河澎湃般的轰鸣。但苏子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样的蛰伏休养,却隐隐有着一种奇妙蕴养壮大的意志在里面。
原来不依靠爆发运动,也可以积蓄强大!
慢慢地,在他的感应中,蛰伏的气血长蛇似乎变成了巨蟒,不断地积蓄庞大,生出了越来越厚重坚实的鳞片。
寒冷尽去,狂风也不在难捱。(未完待续。)uw
</br>
他抬头仰望天空,在无数明亮的灯光相辉映下,连夜空都有些黯然失色,只能隐约看见点点星辉。
这样的天气,在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里,已经算是不错了。
“从我第一次感应到精气,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虽然也能够勉强运用一些,但始终感觉隔着一层屏障,不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跟秦皇这样的绝顶人物更是远远不能相比,这不仅仅是境界的差距。”
“形而上者谓之道,我虽然已经能够投射魂魄虚影,感应炼化精气融入心意魂魄,但却需要十二分的专注投入,模仿日金乌月玉兔的神意,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还远远做不到随心所欲、念头一动牵引精气。成就命魂的条件,首先肯定是气血生机极限的强大,心意魂魄也凝练到了,第三才是海量的天地精气补充,一举融入心火烧炼的气血当中,才有可能突破那个界限。”
苏子语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信步在城市中走着。
他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这两年来自己的经历,秦皇的绝情冷酷,让他心中只有天下,没有后代子民的分别,才有了万里江山的神通。虽然这不符合自己的理念,但是其中包含的纯粹追求,却值得借鉴和汲取。
这一年多来,他把所有尘世中的历练,都达成炼心的魔头和材料。不知不觉已经缠绕进了太多的琐碎纷扰,这本来是应有的意思,但是下一步,则要把这些缠绕的念头炼化掉。
“古往今来,无论是儒道百家,还是佛家,都有入世出世的说法。儒家讲究学理明德,重气节,修身、养德、济世,所以儒家学说被历代帝王奉为正统。延续千年。道家也讲修身,但是为了修身明性,清静无为,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听起来好像水火不相容、矛盾重重,但实际上却不能光看表面。”
苏子语知道,入世与出世。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哪怕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认为自己与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类似的情况在佛家也有。比如小乘佛法讲究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大乘佛法讲究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涅槃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所以有人认为入世就是为了渡人,出世则是为了渡己。
“这样想也没有错,但是入世出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很多古代的大贤,都是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无非是儒家刚健、进取,道家柔顺、潜隐一些而已,儒道本是一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即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的时期,道家思想也并没有泯灭,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学、佛学之中。所以真正流传下来的理念,应该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如果用一句现代点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要辩证地去看待问题,用出世的态度面对世间万事万物。
人就是人,不必刻意追求去做。世本是世,无须殚精竭虑去处。
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跳出山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看清山的真面目。
苏子语在脑子里梳理着自己的念头,慢慢地觉得心意前所未有地澄明起来,仿佛一颗深埋的宝珠,慢慢拭去了表面覆盖的尘埃。
不过理清了念头,只是领悟得更加深刻,修行的境界要提升,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不知不觉,这一趟随心所欲的行走,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各行各业都开始了营业。
苏子语走到一家银行门口,信步进去,把身上的手机、财物全都开了个保险箱寄存起来,前后不过十分钟不到,再出门的时候,已经是真正的孑然一身,身无长物了。
街市上的商贩行人也慢慢地增多,他穿过一条条热闹的街道,饶有趣味地望着街边忙碌的早点摊。
来去匆匆送小孩上学的父母,精神抖擞、步履矫健的上班族,有条不紊、认真忙碌着的早餐小贩,各有各有的生活轨迹,却无比融洽地出现在同一座都市、同一条街道上。
“人欲也是天欲,不管是糊涂也好、精明也罢,都是天地运行轨迹里的一部分,又何必强行抛开与天地对立呢?”苏子语缓缓地从街市上穿过,有些感慨地想着。
羊吃草、虎吃羊,人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是本能而已。既然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又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有人竭泽而渔、急功急利,就有人奔走呼吁、制定法律条令,都是互为因果、互相补充的。
他一路思索,一路步行,没有任何的急躁,就这么信步沿着道路向城外走去。
出城的高速路上,车辆接连飞驰而过,却没有人能够看到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好像闲庭信步一样地在路旁行走。
苏子语并没有刻意地去施展障眼法,但他的心意和生机,都慢慢地和天地融合到了一起,没有任何的分别。
天地自生万物,万物也是天地的一部分。
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观望着,身边的楼房越来越少,田地山丘却越来越多,已经是出了城郊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苏子语也不忙着继续走,反正他也并没有要赶路,就随意地找一块空地坐了下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冬夜的野外,不是一般的寒冷。
北风呼啸地刮着,好像刀剑划过皮肤上,锉刀一样割的生疼生疼,甚至好像无孔不入,拼命地要钻进骨髓里面。
苏子语穿得本来就少,而且并没有运转罡气去抵挡,仅仅凭借自身的血肉强大,终于也感受到了一丝冬夜的肃杀,微微地觉得不太舒服起来,忍不住就想略一震荡罡气,驱散寒意。以他的实力,不用刻意去做,都能彻底地寒暑不侵。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脑子里一闪,就被略过了。
本来就是为了融入天地、感悟天地,没有必要抗拒,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去仔细地观察、体会。
苏子语双脚盘膝,就这么坐在野地上,身下是干枯的草皮,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灰蒙蒙一片,充满了肃杀沉寂的气息。
如果是普通人这样孤身独处在冬夜的旷野,那真要饥寒交迫,冷死吓死了。
他的心意并没有收敛,而是不断地发散,融入天地之间。
看似天地孤寂,空无一物,但是在许许多多隐秘的地方,却有不为人知的东西。
苏子语慢慢地感应到,在田地底下的深处,有硕鼠在栖息,这大得好像小猫般的老鼠,藏身的地方,居然有许许多多的储粮,谷物、草虫林林总总,怕不有两三斤之多。
“这是早就储备好了过冬的粮食,也不需要出来挨饿受冻,舒舒服服可以过个惬意的隆冬了。”苏子语微微一笑,也不去管这小东西,继续感应。
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有的枯树里面,居然还有潜藏的幼虫。
扑簌,一声轻响,苏子语眼光一转,哪怕漆黑一片,都清楚看到是一只灰不溜秋的兔子箭一样蹿过了田埂。
他清晰地感应到,在远处的地底,有人手臂一样粗细的长蛇盘踞着,一动不动,体温都降低到了极点。这蛇洞离先前的老鼠窝却并不遥远,离野兔出没的地方也不愿,居然相安无事,因为长蛇到了冬天是彻底的冬眠。
这些小东西,都清楚得很。
“所以冬天看似天地肃杀,草木不生,实际上生机都蛰伏着、休养着,等待来年的冬天。”
苏子语细细品味着,慢慢地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微微地张开,若有若无地呼吸着。
这样用身体去呼吸,轻、缓、匀、长、深。呼气轻细,出气舒缓,节奏均匀,却深达脏腑百脉体骸,完全融入所有的组织最底层,每一次呼吸之间,间隔时间都长到不可思议。
身体里的气血,就好像蜷缩在深洞里的长蛇,运动得缓慢到了极点,完全不像是平时那样江河澎湃般的轰鸣。但苏子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样的蛰伏休养,却隐隐有着一种奇妙蕴养壮大的意志在里面。
原来不依靠爆发运动,也可以积蓄强大!
慢慢地,在他的感应中,蛰伏的气血长蛇似乎变成了巨蟒,不断地积蓄庞大,生出了越来越厚重坚实的鳞片。
寒冷尽去,狂风也不在难捱。(未完待续。)uw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