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东方威胁
房间内一片安静,易正行、赵烈文、李鸿章三人都沉默无语,对于德意志的军事实力,三人都十分清楚,德意志海军可以忽略不计,但陆军实力却是实打实的欧洲第一,真要在南非与德意志对上,必然不会轻松,更为棘手的是,南非现在不能乱!
南非金矿年产量在一百二十吨黄金以上,不仅是大清推行金本位的保障,也是元奇大规模超发纸币的保障,这几年元奇又是推行五年计划,又是大规模赈灾,移民,兴建厂矿,各种大大小小的以工代赈工程更是全面铺开,花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
另外,为了推行金本位,元奇还刻意的促使大量白银外流,仅是投资美利坚的白银就高达数亿,还利用世界农业危机,采用白银大规模进口粮食,最近又与奥斯曼进行领土交易,白银似海水一般往外涌。
但凡是稍微有点眼力劲的,都心知肚明,元奇这几年铁定是入不敷出,而且纸钞也必然是超发,只不过有着南非金矿巨大的收入,有着元奇无与伦比的信誉和高超的手段,才一直没爆发危机,一旦南非爆发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引燃干柴堆的火星,足以焚毁元奇!
“大掌柜——。”李鸿章打破沉闷,道:“南非金矿是重中之重,不容有丝毫的动荡.......。”
易知足道:“问题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
赵烈文道:“德意志敢独自在南非挑衅?”
对于德意志的野心,易知足可谓是最清楚不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都是主角,这是一个激进、狂热、偏执甚至有些极端的民族,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年头黄金是什么?是购买力,是经济复苏的动力,是发展经济的保障。南非金矿的巨大产量,欧洲各强国早已垂涎三尺,只要有机会,各国都会动心!
德意志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欧洲,迫切的需要向海外扩张,争夺海外殖民地,掠夺海外资源,才取得一连串统一战争胜利的德意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高度膨胀,应该压根就没将咱们大清帝国放在眼里,如果英吉利在南非大开方便之门,哪怕是火中取栗,德意志也会甘冒奇险。”
“大掌柜看的透彻。”李鸿章闷声道:“若非是大掌柜多次提醒不可小觑德意志,我大清又何尝会将德意志放在眼里!”
“我认为在南非与德意志打上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什么坏事。”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英吉利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意志向两河流域扩张,挫一挫德意志的锐气,也利于稳定和巩固波斯湾。”
孟加拉,天京城。
天京是在原来的达卡城的基础上扩建的,自太平军攻占孟加拉之后,洪秀全就将达卡改名为天京,并大肆进行改建扩建,同时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金碧辉煌的天王宫,诸王也有样学样,大大小小富丽堂皇的王府遍布天京城,将诺大个天京城点缀的分外繁华。
天京城內虽则繁华,但却人口不多,不过三十万之众,城内百姓或蓄长发或剪短发,绝大多数都是着汉装,身着洋装的也不鲜见,几乎看不到当地土著——孟加拉人。
当年攻占达卡城就是一场大屠杀,加之太平军只信仰上帝,只允许拜上帝教的存在,侥幸逃过战祸的当地土著也因为宗教信仰纷纷逃亡,这就导致了天京城内基本都是汉人。
天京城内最大的王府当数是翼王府,原本的翼王府并不显眼,在城中诸王府中可说是最为寒酸的,五年前洪秀全病故,天京城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内讧,有元奇在背后支持的翼王轻而易举的掌控了天京,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次第剪除了反对的势力,一举掌控了孟加拉。
为了表明心志,石达开并未改称天王,也不搬入天王宫,依然住在翼王府,也就使得翼王府的规模逐步的扩大,不过相比起规模宏达金碧辉煌的天王宫,即便是扩建后的翼王府也同样显的十分寒酸。
宽大的书房里,四十多岁,肤色有些黝黑的石达开默默的抽着烟,见的冯云山放下手中的电报,他才轻轻的弹了弹烟灰,开口道:“无端端的,怎的会突然提出向天京派驻三万大军.......?”
“大军进驻天京,无非两个可能。”冯云山斟酌着道:“要么是威胁印度,要么是准备将孟加拉纳入大清版图。”
“要孟加拉归附,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即便要驻兵也用不着那么大阵仗。”石达开皱着眉头道:“可怪的是,大清与英吉利的关系似乎并不紧张......。”
“何必费神。”冯云山笑道:“去封电报,恳请归附,大掌柜必然不会藏着掖着。”
归附是迟早的事,石达开心里明镜似的,对于大清而言,孟加拉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驱逐太平军入孟加拉时,易知足就应该是打定主意吞并孟加拉,什么允许太平军在孟加拉立国,将孟加拉作为清英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都是谎言!
快速拟了份电报,着人去发送之后,石达开反而有种轻松的感觉,自打掌控孟加拉以来,他就觉的难受,遵照易知足的命令,他执政孟加拉期间可谓是天怒人怨,不仅是横征暴敛,而且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多若牛毛不说,徭役之多也是令人发指,加之灾荒频频,以至于国内动荡不堪,大小暴乱此起彼伏,太平军四处忙于镇压,残酷镇压。
对于易知足的心思,他当然清楚,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削减孟加拉的人口,为归附大清奠定基础,是以尽管心里郁闷,他还是坚持实行暴政,恶人总的有人来做不是。
上海的电报回的很快,就八个字——上表请附,收拢兵马。
看过电报,石达开不由的扬了扬眉毛,他很清楚,易知足迟迟不让孟加拉归附,实则就是担心引起英吉利的不满,一旦大清吞并了孟加拉,就会直接威胁到印度的安全,他隐隐有些兴奋的道:“看来还还真是要公然与英吉利反目了。”
“公然反目的可能性不大。”冯云山缓声道:“虽说南非一战,英吉利海陆皆败,但英吉利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依然是首屈一指,远胜过大清,以镇南王之睿智,岂会选择这个时候与英吉利公然反目?依本王看,还是旨在威胁。”
听的这话,石达开心里暗自失望,他心里一直渴望能与英国人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倒不是为了开疆拓土之功绩,而是纯粹的对战争的渴望,如今大清发动战争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英吉利、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一辆装饰华丽的四轮马车缓缓的驶进铁门,径直在一楼大厅的门口停下,年过七十,精神矍铄的英吉利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缓步英上前几步,车门一开,一个六十出头,蓄着漂亮的八字胡老头子缓步下了马车,迪斯雷利满面笑容的迎上前伸出手道:“欢迎俾斯麦总理前来伦敦。”
俾斯麦此番前来伦敦是应迪斯雷利邀请,不过不是公开的正式访问,而是秘密前来,在柏林的时候两人就打过交道,而且还联手摆了俄国放一道,也算的是熟人了,寒暄见礼之后,迪斯雷利将其礼让进了富丽堂皇的会客大厅。
落座请茶之后,迪斯雷利直接就将话题引到清国身上,“继1873年世界各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之后,我国也在今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知道阁下是否留意到,清国发展工业将近四十年,其工业规模已与美利坚不相上下,但却从未爆发经济危机.......。”
对于强势崛起并日渐强大的东方的古老清帝国,俾斯麦同样十分关注,他很清楚这次英吉利有意纵容德意志向两河流域扩张势力,目的就是希望德意志遏制清国得寸进尺继续向两河流域扩张,英国人没安好心,他心知肚明。
但对德意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东进的机会,站在德意志的立场,他甚至有几分感谢清帝国的强大,若不是清帝国威胁到英吉利的地位,怎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巴格达铁路让他尝到了甜头,这次他兴冲冲地的应邀而来,就是希望还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听的对方开口就谈及清国的威胁,他也不附和,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我国自上实际六十年代实行工业革命以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十多次,欧洲各国发展工业,也同样频频饱受经济危机之害,清国发展工业四十年,却从没爆发经济危机,这对于世界各国,对于欧洲来说,意味着什么?”
迪斯雷利说到这里有意的顿了顿,待的翻译之后,他接着道:“或许再过二十年,清国的工业实力将会远远超过贵我两国,如今清国在海上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南非,陆上势力扩张到了波斯湾沿岸,如果让清国占据了北非和奥斯曼,会是什么情形?阁下不会忘记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吧?”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第一次被称为‘上帝之鞭’——五世纪中叶,匈奴帝国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还远征至高卢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然后调转矛头攻向意大利,并攻陷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第二次是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建国向西征伐,东南欧、巴尔干半岛都惨遭荼毒,后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在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第三次是13世纪,蒙古人西征,蒙古人三次西征,第三次由拔都率领的蒙古军分兵三路,北路侵入波兰、西路攻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意大利,直指威尼斯。仅仅花费2个月的时间里,12万蒙古军队战胜并消灭了总数达60万的欧洲军队,一直杀到奥地利和匈牙利,血染多瑙河,整个欧洲都陷入恐慌之中。
俾斯麦并不认为现在的清国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西征,并对整个欧洲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过,清国的实力增长太快,扩张速度也太快,对于德意志来说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对所有的欧洲强国来说都不是好事,更何况清国与俄国还是同盟。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欧洲所有的国家,都不愿意看到来自东方的威胁,德意志也是一样,不过,清国的强势崛起,我们无法阻拦。”
“若是无法阻拦,也不会特意请阁下前来伦敦了。”迪斯雷利缓声道:“阁下想必知道,元奇在清国的地位和作用,毫不夸张的说,元奇是清国的脊柱,如果抽调这根脊柱,清国就会轰然倒塌。”
俾斯麦迟疑着道:“贵国是打算通过金融打击元奇?”
“对于清国,对于元奇,我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迪斯雷利不急不缓的道:“元奇正在推行金本位,并且不择手段向国外输出白银。清国北方九省大旱,而且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遭灾人数高达一亿以上,元奇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赈灾。
简单的说,元奇正在大额超发纸币,巨额的纸币没有保证金,可以说,元奇现在是正是最虚弱的时候,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国一步步强盛起来。
考虑到元奇在清国的地位极为超然,而且机会只有这一次,我们必须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因此,除了金融打击之外,我们还需要一场战争,南非之战!”
德兰士瓦金矿!俾斯麦瞬间就反应过来,打掉元奇在德兰士瓦的金矿,就断绝了元奇的黄金来源,这是双管齐下!
南非金矿年产量在一百二十吨黄金以上,不仅是大清推行金本位的保障,也是元奇大规模超发纸币的保障,这几年元奇又是推行五年计划,又是大规模赈灾,移民,兴建厂矿,各种大大小小的以工代赈工程更是全面铺开,花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
另外,为了推行金本位,元奇还刻意的促使大量白银外流,仅是投资美利坚的白银就高达数亿,还利用世界农业危机,采用白银大规模进口粮食,最近又与奥斯曼进行领土交易,白银似海水一般往外涌。
但凡是稍微有点眼力劲的,都心知肚明,元奇这几年铁定是入不敷出,而且纸钞也必然是超发,只不过有着南非金矿巨大的收入,有着元奇无与伦比的信誉和高超的手段,才一直没爆发危机,一旦南非爆发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引燃干柴堆的火星,足以焚毁元奇!
“大掌柜——。”李鸿章打破沉闷,道:“南非金矿是重中之重,不容有丝毫的动荡.......。”
易知足道:“问题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
赵烈文道:“德意志敢独自在南非挑衅?”
对于德意志的野心,易知足可谓是最清楚不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都是主角,这是一个激进、狂热、偏执甚至有些极端的民族,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年头黄金是什么?是购买力,是经济复苏的动力,是发展经济的保障。南非金矿的巨大产量,欧洲各强国早已垂涎三尺,只要有机会,各国都会动心!
德意志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欧洲,迫切的需要向海外扩张,争夺海外殖民地,掠夺海外资源,才取得一连串统一战争胜利的德意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高度膨胀,应该压根就没将咱们大清帝国放在眼里,如果英吉利在南非大开方便之门,哪怕是火中取栗,德意志也会甘冒奇险。”
“大掌柜看的透彻。”李鸿章闷声道:“若非是大掌柜多次提醒不可小觑德意志,我大清又何尝会将德意志放在眼里!”
“我认为在南非与德意志打上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什么坏事。”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英吉利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意志向两河流域扩张,挫一挫德意志的锐气,也利于稳定和巩固波斯湾。”
孟加拉,天京城。
天京是在原来的达卡城的基础上扩建的,自太平军攻占孟加拉之后,洪秀全就将达卡改名为天京,并大肆进行改建扩建,同时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金碧辉煌的天王宫,诸王也有样学样,大大小小富丽堂皇的王府遍布天京城,将诺大个天京城点缀的分外繁华。
天京城內虽则繁华,但却人口不多,不过三十万之众,城内百姓或蓄长发或剪短发,绝大多数都是着汉装,身着洋装的也不鲜见,几乎看不到当地土著——孟加拉人。
当年攻占达卡城就是一场大屠杀,加之太平军只信仰上帝,只允许拜上帝教的存在,侥幸逃过战祸的当地土著也因为宗教信仰纷纷逃亡,这就导致了天京城内基本都是汉人。
天京城内最大的王府当数是翼王府,原本的翼王府并不显眼,在城中诸王府中可说是最为寒酸的,五年前洪秀全病故,天京城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内讧,有元奇在背后支持的翼王轻而易举的掌控了天京,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次第剪除了反对的势力,一举掌控了孟加拉。
为了表明心志,石达开并未改称天王,也不搬入天王宫,依然住在翼王府,也就使得翼王府的规模逐步的扩大,不过相比起规模宏达金碧辉煌的天王宫,即便是扩建后的翼王府也同样显的十分寒酸。
宽大的书房里,四十多岁,肤色有些黝黑的石达开默默的抽着烟,见的冯云山放下手中的电报,他才轻轻的弹了弹烟灰,开口道:“无端端的,怎的会突然提出向天京派驻三万大军.......?”
“大军进驻天京,无非两个可能。”冯云山斟酌着道:“要么是威胁印度,要么是准备将孟加拉纳入大清版图。”
“要孟加拉归附,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即便要驻兵也用不着那么大阵仗。”石达开皱着眉头道:“可怪的是,大清与英吉利的关系似乎并不紧张......。”
“何必费神。”冯云山笑道:“去封电报,恳请归附,大掌柜必然不会藏着掖着。”
归附是迟早的事,石达开心里明镜似的,对于大清而言,孟加拉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驱逐太平军入孟加拉时,易知足就应该是打定主意吞并孟加拉,什么允许太平军在孟加拉立国,将孟加拉作为清英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都是谎言!
快速拟了份电报,着人去发送之后,石达开反而有种轻松的感觉,自打掌控孟加拉以来,他就觉的难受,遵照易知足的命令,他执政孟加拉期间可谓是天怒人怨,不仅是横征暴敛,而且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多若牛毛不说,徭役之多也是令人发指,加之灾荒频频,以至于国内动荡不堪,大小暴乱此起彼伏,太平军四处忙于镇压,残酷镇压。
对于易知足的心思,他当然清楚,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削减孟加拉的人口,为归附大清奠定基础,是以尽管心里郁闷,他还是坚持实行暴政,恶人总的有人来做不是。
上海的电报回的很快,就八个字——上表请附,收拢兵马。
看过电报,石达开不由的扬了扬眉毛,他很清楚,易知足迟迟不让孟加拉归附,实则就是担心引起英吉利的不满,一旦大清吞并了孟加拉,就会直接威胁到印度的安全,他隐隐有些兴奋的道:“看来还还真是要公然与英吉利反目了。”
“公然反目的可能性不大。”冯云山缓声道:“虽说南非一战,英吉利海陆皆败,但英吉利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依然是首屈一指,远胜过大清,以镇南王之睿智,岂会选择这个时候与英吉利公然反目?依本王看,还是旨在威胁。”
听的这话,石达开心里暗自失望,他心里一直渴望能与英国人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倒不是为了开疆拓土之功绩,而是纯粹的对战争的渴望,如今大清发动战争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英吉利、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一辆装饰华丽的四轮马车缓缓的驶进铁门,径直在一楼大厅的门口停下,年过七十,精神矍铄的英吉利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缓步英上前几步,车门一开,一个六十出头,蓄着漂亮的八字胡老头子缓步下了马车,迪斯雷利满面笑容的迎上前伸出手道:“欢迎俾斯麦总理前来伦敦。”
俾斯麦此番前来伦敦是应迪斯雷利邀请,不过不是公开的正式访问,而是秘密前来,在柏林的时候两人就打过交道,而且还联手摆了俄国放一道,也算的是熟人了,寒暄见礼之后,迪斯雷利将其礼让进了富丽堂皇的会客大厅。
落座请茶之后,迪斯雷利直接就将话题引到清国身上,“继1873年世界各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之后,我国也在今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知道阁下是否留意到,清国发展工业将近四十年,其工业规模已与美利坚不相上下,但却从未爆发经济危机.......。”
对于强势崛起并日渐强大的东方的古老清帝国,俾斯麦同样十分关注,他很清楚这次英吉利有意纵容德意志向两河流域扩张势力,目的就是希望德意志遏制清国得寸进尺继续向两河流域扩张,英国人没安好心,他心知肚明。
但对德意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东进的机会,站在德意志的立场,他甚至有几分感谢清帝国的强大,若不是清帝国威胁到英吉利的地位,怎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巴格达铁路让他尝到了甜头,这次他兴冲冲地的应邀而来,就是希望还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听的对方开口就谈及清国的威胁,他也不附和,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我国自上实际六十年代实行工业革命以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十多次,欧洲各国发展工业,也同样频频饱受经济危机之害,清国发展工业四十年,却从没爆发经济危机,这对于世界各国,对于欧洲来说,意味着什么?”
迪斯雷利说到这里有意的顿了顿,待的翻译之后,他接着道:“或许再过二十年,清国的工业实力将会远远超过贵我两国,如今清国在海上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南非,陆上势力扩张到了波斯湾沿岸,如果让清国占据了北非和奥斯曼,会是什么情形?阁下不会忘记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吧?”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第一次被称为‘上帝之鞭’——五世纪中叶,匈奴帝国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还远征至高卢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然后调转矛头攻向意大利,并攻陷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第二次是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建国向西征伐,东南欧、巴尔干半岛都惨遭荼毒,后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在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第三次是13世纪,蒙古人西征,蒙古人三次西征,第三次由拔都率领的蒙古军分兵三路,北路侵入波兰、西路攻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意大利,直指威尼斯。仅仅花费2个月的时间里,12万蒙古军队战胜并消灭了总数达60万的欧洲军队,一直杀到奥地利和匈牙利,血染多瑙河,整个欧洲都陷入恐慌之中。
俾斯麦并不认为现在的清国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西征,并对整个欧洲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过,清国的实力增长太快,扩张速度也太快,对于德意志来说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对所有的欧洲强国来说都不是好事,更何况清国与俄国还是同盟。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欧洲所有的国家,都不愿意看到来自东方的威胁,德意志也是一样,不过,清国的强势崛起,我们无法阻拦。”
“若是无法阻拦,也不会特意请阁下前来伦敦了。”迪斯雷利缓声道:“阁下想必知道,元奇在清国的地位和作用,毫不夸张的说,元奇是清国的脊柱,如果抽调这根脊柱,清国就会轰然倒塌。”
俾斯麦迟疑着道:“贵国是打算通过金融打击元奇?”
“对于清国,对于元奇,我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迪斯雷利不急不缓的道:“元奇正在推行金本位,并且不择手段向国外输出白银。清国北方九省大旱,而且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遭灾人数高达一亿以上,元奇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赈灾。
简单的说,元奇正在大额超发纸币,巨额的纸币没有保证金,可以说,元奇现在是正是最虚弱的时候,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国一步步强盛起来。
考虑到元奇在清国的地位极为超然,而且机会只有这一次,我们必须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因此,除了金融打击之外,我们还需要一场战争,南非之战!”
德兰士瓦金矿!俾斯麦瞬间就反应过来,打掉元奇在德兰士瓦的金矿,就断绝了元奇的黄金来源,这是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