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扎拉芬泰
虽然早就预料到开春之后会出兵,冯仁轩在听完电报之后仍然大为振奋,接过电报确证之后,他笑道:“今儿这酒怕是喝不成了。”
汤秉灿道:“作战方案不是早就已经议论妥了?”
“那只是大致的方案,有些细节还需要敲定,尤其是后勤补给方面的。”冯仁轩道:“大掌柜可不是好蒙混的,那样的方案报上去,非的挨批不可。”说着,他吩咐道:“派人通知伊犁九城各部,各部团级以上主官赶来会议。”
常坤宁却道:“伊犁将军扎拉芬泰,要不要转告一声,他们也是渴盼着出兵分润些战功的。”
西北新军这几年可没少得到新疆地方官员的帮衬和支持,不论是移民垦荒还是募兵驻军,可以说在各个方面,两任伊犁将军——奕山和扎拉芬泰都可谓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冯仁轩沉吟了一阵,才道:“对于朝廷的封赏,咱们不在意,他们可是在意的很,让他们分润些战功也好,算是投桃报李,好人做到底,给大掌柜拟份电报,给他们说几句好话。”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署衙。
看过电报,左宗棠拿出自己的拟定的出兵方案细细审查,他很清楚易知足对西北扩张有多重视,也清楚易知足本身是统兵大才,而且对西北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出兵方案被挑出毛病来。
见他如此慎重,幕僚王柏心心里暗自好笑,这份出兵方案不知道已经来来回回的推敲多少回了,他轻咳了一声,道:“东翁可有想过,此番出兵西北,谁为统帅?”
统帅?左宗棠抬头看了他一眼,道:“还能有谁?自然是冯季容,就算八旗绿营会跟随出兵,但依然是以西北新军为主,西北新军是以当年元奇花地大营的老底子为核心,论威望论职衔论才干论资历,无人能及他冯季容。”
“若是八旗绿营跟随出兵,怕是未必。”王柏心缓声道:“当年出兵安南,是惠亲王为大将军,征剿捻军太平军,也是惠亲王为大将军,出兵**,是僧王为大将军,可见镇海公素来顾全大局,其对西北扩张又极为重视,未必会在意这点虚名......。”
以伊犁将军扎拉芬泰为帅?左宗棠沉吟了一阵,越想越是有这可能,他心里不由的大为振奋,若是以扎拉芬泰为征西大将军,他与冯仁轩两人可就是各领一军,不相统属,一战功成,他说不定有封爵的希望!
冷静下来,他才道:“将电报原文转发京师和巩宁城。”
巩宁城,将军府,签押房。
扎拉芬泰烦闷的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西北开战在即,他却拿不定主意,究竟是让朝廷施压,让新疆八旗绿营出兵参战,还是他自己放低身段向易知足去电恳求。
明摆着的,此番出兵西北必然能够大捷,收复俄国人侵占吞并的领土可谓是轻而易举之事,更让他在意的是,在西北的扩张,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加官晋爵那是唾手可得,如此难得的机会,新疆文武官员没人愿意错过。
让朝廷施压,他担心易知足不卖账,以易知足与朝廷的关系,西北新军在新疆的实力,如此明显抢功劳的事情,换谁也不会乐意,更何况易知足绝对不是什么善茬。
自己放低身段去电恳求,就不是抹不下脸面的事,而是会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即便是跟随出兵,功劳也是有限。
转了半晌,扎拉芬泰才停下脚步看向师爷邓长宇,道:“先生是何看法?”
“元奇为出兵西北已经筹备数年之久,兵力、器械、粮饷、后勤补给等等都无须八旗绿营协助,俄国在克里米亚新败,损失惨重,镇海公对于西北扩张可谓是志在必得。”邓长宇缓缓的抚着下颌长须不急不缓的道:“这一战,朝廷压根就无法干涉,东翁还是亲自致电镇海公为好,只要能出兵,就少不了东翁的功绩。”
扎拉芬泰闷声道:“这明摆着就是分润战功,如何开得了口?”
“朝廷经营新疆的方针历来是重北轻南,以至于南疆乱波迭起,这几年随着西北新军移驻北路,八旗绿营兵力开始逐步向南移驻,元奇大规模的持续移民,南疆各城全面兴垦,但毕竟时日太短,不足以彻底稳定南疆局势。
此番北路大举出兵,若是南疆不稳,必会影响全局,东翁何不以此为由,致电镇海公,恳求留驻一旅镇守南疆,不足之兵力,由八旗绿营填补。另外,朝廷方面,东翁也不妨积极请战。”
“这倒确实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扎拉芬泰点了点头,随即对外吩咐道:“来人——。”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轮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柏葰在接到左宗棠和扎拉芬泰先后发来的电报,便欲直呈君前,在听闻咸丰正在宴请几位蒙古王公,他只能耐心等候,又向马尼拉法了封电报询问情况。
刚刚接到回电,弄清楚情况,肃顺却是匆匆赶进宫来,见的他前来,柏葰暗松了口气,却假意道:“六爷怎的进宫了?有要紧之事?”
肃顺也不与他兜圈子,径直道:“克里米亚战争即将结束,静涛兄没有收到电报?”
“刚刚收到。”柏葰缓声道:“西北在开春之后即将出兵。”说着,将几份电报递了过去。
略微瞟了几眼,肃顺才道:“宴席还没散?”
“估摸着还有小半个时辰,六爷先递牌子罢。”柏葰说着话头一转,“扎拉芬泰请战,元奇会否同意?”
这可不是小事,肃顺哪敢乱说,不过,这事咸丰肯定是要问的,略微沉吟他才说,“何不径直试探下易国城的意思?”
柏葰苦笑着道:“这事哪好试探?”
有什么不好试探的?肃顺拿起扎拉芬泰的电报看了看,叫过一个小章京,道:“转发给马尼拉。”
咸丰虽然好酒,但也知道自己的酒量,清楚自己酒后容易失态,在宴席上很是矜持,浅尝则止,散席之后,他正欲回后宫,总管太监韩来玉却是轻声道:“皇上,柏葰、肃顺递牌子求见,说是有军情禀奏。”
有军情禀奏?咸丰没有犹豫,径直道:“让他们去养心殿候着。”心里却是暗自感慨,有了这电报,连春节都不得安生了。
略微洗漱了一番,咸丰才前往养心殿,招了柏葰和肃顺两人进了暖阁,待的两人见礼后,他才道:“是西北的军情?还是西南的?”
“回皇上。”柏葰道:“元奇计划开春之后在西北出兵。”说着将几份电报呈了上去。
翻了翻几份电报,咸丰心里反而有几分轻松的感觉,西北新军数万兵马驻扎新疆,他心里一直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如今见的果然是准备出兵进行西北扩张,他自然是放下心来,不过,想到易知足提出的,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法有可能对大清发动战争,他心里又是一沉。
他一时间有些琢磨不透,易知足既然猜测英法有可能对大清发动战争,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西北扩张?不过,元奇进行西北扩张,显然是对朝廷极为有利的,他也不打算多事。
沉吟了一阵,他才拿起扎拉芬泰请战的电奏看了看,扎拉芬泰的心思,他自然清楚,不过,他并不反对,收复西北被俄国侵吞的领土,拓展西北的疆域,这事有八旗绿营的参与,能极大的提高朝廷的威望。
扫了柏葰、肃顺一眼,他才道:“扎拉芬泰请战之事,你们是何看法?”
肃顺将扎拉芬泰的电奏转发马尼拉,却是没有收到回电,他不知道易知足是没收到电报还是刻意不回复,当即便开口道:“皇上,西北出兵,是以西北新军为主,此事,须的试探元奇的态度。”
这话一点也不委婉,咸丰心里虽然不喜,却也知道这是实情,当即便道:“这事你尽快试探一下。”
“奴才遵旨。”肃顺说着抬起身来,“皇上,克里米亚战争即将结束,前往欧洲各国的使团,亦须尽快启程.......。”
出使西洋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咸丰转念便反应过来,易知足这是希望出使西洋缓和与西洋各国的关系,避免与西洋各国爆发战争,哼,果然是事事都想在了前面!当然,出使西洋各国,对于朝廷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他并不反对。
况且,他也不希望大清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借助西洋势力消灭元奇,这事他不是没想过,而是反复的思虑过,元奇固然可恶,英法美俄等国也同样可恶,在朝廷没有足够的自保的实力之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只会使局面更加恶化。
朝廷不仅可能会彻底失去对东南各省的掌控,大清边疆怕是也会烽烟四起,更何况,他不认为西洋各国能够彻底的消灭元奇的势力,至少元奇在西北的势力就无法清除,若是逼的元奇造反,那才真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最为稳妥的策略,还是争取西洋各国的支持,开办军工厂,采买军火,训练八旗新军,积蓄实力以自保,也唯有天下太平,朝廷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革新兵制,发展军工!
略微沉吟,他便开口道:“拟旨,出使西洋各国使团,开衙之后,即赴上海出洋。”
“皇上圣明。”肃顺连忙躬身道。
“跪安罢。”咸丰轻声道,待的两人行礼,躬身退出,他突然又道:“肃顺留下。”
听的这话,肃顺脚步一顿,连忙又上前跪下,咸丰却是半晌没吭声,出使西洋各国,他是赞成,但是对于领队人选,他却是犹豫不决,易知足在奕訢被罢职之后就提出组建使团出洋考察,他不认为这只是巧合。
但让奕訢为领队,他心里始终有几分担心,担心奕訢与元奇勾结,毕竟在争储之时,奕訢与易知足就往来密切。
沉吟半晌,他径直问道:“易知足是希望奕訢出洋?”
听他问的如此直接,肃顺连忙轻轻叩首道:“回皇上,确实如此,易知足认为在一众亲王之中,恭亲王奕訢是最为适合的人选。”他很清楚咸丰的担忧,顿了顿,又轻声道:“皇上,奴才.......。”
咸丰瞥了他一眼,道:“别吞吞吐吐的,尽管直言。”
肃顺本就不是胆小之辈,听的这话,当即直言道:“皇上,惠亲王绵愉乃是皇叔身份。”
这还要你提醒?咸丰转念就反应过来这话的意思,不由的一楞,确实,惠亲王绵愉是他亲叔叔,而且与易知足的关系也非同寻常,且不说在京师的时候两人有往来,征伐安南、征剿捻军、太平军,两人数次合作,若是易知足要勾结宗室,何必舍近求远?直接与绵愉联手便是,何必非的与奕訢联手?
想到这里,咸丰已是拿定了主意,一众亲王郡王压根就没人愿意冒着莫大的风险出使西洋,难得奕訢有这份志气,去西洋历练又番,回来之后,倒是能成为自己一大臂助,况且,此番出使西洋,不仅是要帮朝廷争取西洋各国的支持,还有消弭潜在战端的目的,让别的亲王去,他还未必放心。
略微沉吟,他才道:“去给恭亲王拜个年罢。”
恭亲王府。
今年过年,恭亲王府一反往日的门庭若市,大门外冷冷清清的,肃顺在大门外下了轿,在门房总管的恭迎下大摇大摆的进了大门,进的书房,奕訢不待他行礼,劈头就道:“我这府邸不知道有多少双眼见盯着,你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进来了?”
肃顺笑道:“在下可是奉旨前来给王爷拜年,难不成还偷偷摸摸的来?”
“奉旨?”奕訢一楞,肃顺如今可是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意味着什么?反应过来,他欣喜的道:“皇上这是允准我出使西洋了?”
“开衙之后就要赶赴上海,王爷得早做准备。”肃顺笑着拱手道:“在下先恭贺王爷。”
汤秉灿道:“作战方案不是早就已经议论妥了?”
“那只是大致的方案,有些细节还需要敲定,尤其是后勤补给方面的。”冯仁轩道:“大掌柜可不是好蒙混的,那样的方案报上去,非的挨批不可。”说着,他吩咐道:“派人通知伊犁九城各部,各部团级以上主官赶来会议。”
常坤宁却道:“伊犁将军扎拉芬泰,要不要转告一声,他们也是渴盼着出兵分润些战功的。”
西北新军这几年可没少得到新疆地方官员的帮衬和支持,不论是移民垦荒还是募兵驻军,可以说在各个方面,两任伊犁将军——奕山和扎拉芬泰都可谓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冯仁轩沉吟了一阵,才道:“对于朝廷的封赏,咱们不在意,他们可是在意的很,让他们分润些战功也好,算是投桃报李,好人做到底,给大掌柜拟份电报,给他们说几句好话。”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署衙。
看过电报,左宗棠拿出自己的拟定的出兵方案细细审查,他很清楚易知足对西北扩张有多重视,也清楚易知足本身是统兵大才,而且对西北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出兵方案被挑出毛病来。
见他如此慎重,幕僚王柏心心里暗自好笑,这份出兵方案不知道已经来来回回的推敲多少回了,他轻咳了一声,道:“东翁可有想过,此番出兵西北,谁为统帅?”
统帅?左宗棠抬头看了他一眼,道:“还能有谁?自然是冯季容,就算八旗绿营会跟随出兵,但依然是以西北新军为主,西北新军是以当年元奇花地大营的老底子为核心,论威望论职衔论才干论资历,无人能及他冯季容。”
“若是八旗绿营跟随出兵,怕是未必。”王柏心缓声道:“当年出兵安南,是惠亲王为大将军,征剿捻军太平军,也是惠亲王为大将军,出兵**,是僧王为大将军,可见镇海公素来顾全大局,其对西北扩张又极为重视,未必会在意这点虚名......。”
以伊犁将军扎拉芬泰为帅?左宗棠沉吟了一阵,越想越是有这可能,他心里不由的大为振奋,若是以扎拉芬泰为征西大将军,他与冯仁轩两人可就是各领一军,不相统属,一战功成,他说不定有封爵的希望!
冷静下来,他才道:“将电报原文转发京师和巩宁城。”
巩宁城,将军府,签押房。
扎拉芬泰烦闷的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西北开战在即,他却拿不定主意,究竟是让朝廷施压,让新疆八旗绿营出兵参战,还是他自己放低身段向易知足去电恳求。
明摆着的,此番出兵西北必然能够大捷,收复俄国人侵占吞并的领土可谓是轻而易举之事,更让他在意的是,在西北的扩张,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加官晋爵那是唾手可得,如此难得的机会,新疆文武官员没人愿意错过。
让朝廷施压,他担心易知足不卖账,以易知足与朝廷的关系,西北新军在新疆的实力,如此明显抢功劳的事情,换谁也不会乐意,更何况易知足绝对不是什么善茬。
自己放低身段去电恳求,就不是抹不下脸面的事,而是会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即便是跟随出兵,功劳也是有限。
转了半晌,扎拉芬泰才停下脚步看向师爷邓长宇,道:“先生是何看法?”
“元奇为出兵西北已经筹备数年之久,兵力、器械、粮饷、后勤补给等等都无须八旗绿营协助,俄国在克里米亚新败,损失惨重,镇海公对于西北扩张可谓是志在必得。”邓长宇缓缓的抚着下颌长须不急不缓的道:“这一战,朝廷压根就无法干涉,东翁还是亲自致电镇海公为好,只要能出兵,就少不了东翁的功绩。”
扎拉芬泰闷声道:“这明摆着就是分润战功,如何开得了口?”
“朝廷经营新疆的方针历来是重北轻南,以至于南疆乱波迭起,这几年随着西北新军移驻北路,八旗绿营兵力开始逐步向南移驻,元奇大规模的持续移民,南疆各城全面兴垦,但毕竟时日太短,不足以彻底稳定南疆局势。
此番北路大举出兵,若是南疆不稳,必会影响全局,东翁何不以此为由,致电镇海公,恳求留驻一旅镇守南疆,不足之兵力,由八旗绿营填补。另外,朝廷方面,东翁也不妨积极请战。”
“这倒确实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扎拉芬泰点了点头,随即对外吩咐道:“来人——。”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轮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柏葰在接到左宗棠和扎拉芬泰先后发来的电报,便欲直呈君前,在听闻咸丰正在宴请几位蒙古王公,他只能耐心等候,又向马尼拉法了封电报询问情况。
刚刚接到回电,弄清楚情况,肃顺却是匆匆赶进宫来,见的他前来,柏葰暗松了口气,却假意道:“六爷怎的进宫了?有要紧之事?”
肃顺也不与他兜圈子,径直道:“克里米亚战争即将结束,静涛兄没有收到电报?”
“刚刚收到。”柏葰缓声道:“西北在开春之后即将出兵。”说着,将几份电报递了过去。
略微瞟了几眼,肃顺才道:“宴席还没散?”
“估摸着还有小半个时辰,六爷先递牌子罢。”柏葰说着话头一转,“扎拉芬泰请战,元奇会否同意?”
这可不是小事,肃顺哪敢乱说,不过,这事咸丰肯定是要问的,略微沉吟他才说,“何不径直试探下易国城的意思?”
柏葰苦笑着道:“这事哪好试探?”
有什么不好试探的?肃顺拿起扎拉芬泰的电报看了看,叫过一个小章京,道:“转发给马尼拉。”
咸丰虽然好酒,但也知道自己的酒量,清楚自己酒后容易失态,在宴席上很是矜持,浅尝则止,散席之后,他正欲回后宫,总管太监韩来玉却是轻声道:“皇上,柏葰、肃顺递牌子求见,说是有军情禀奏。”
有军情禀奏?咸丰没有犹豫,径直道:“让他们去养心殿候着。”心里却是暗自感慨,有了这电报,连春节都不得安生了。
略微洗漱了一番,咸丰才前往养心殿,招了柏葰和肃顺两人进了暖阁,待的两人见礼后,他才道:“是西北的军情?还是西南的?”
“回皇上。”柏葰道:“元奇计划开春之后在西北出兵。”说着将几份电报呈了上去。
翻了翻几份电报,咸丰心里反而有几分轻松的感觉,西北新军数万兵马驻扎新疆,他心里一直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如今见的果然是准备出兵进行西北扩张,他自然是放下心来,不过,想到易知足提出的,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法有可能对大清发动战争,他心里又是一沉。
他一时间有些琢磨不透,易知足既然猜测英法有可能对大清发动战争,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西北扩张?不过,元奇进行西北扩张,显然是对朝廷极为有利的,他也不打算多事。
沉吟了一阵,他才拿起扎拉芬泰请战的电奏看了看,扎拉芬泰的心思,他自然清楚,不过,他并不反对,收复西北被俄国侵吞的领土,拓展西北的疆域,这事有八旗绿营的参与,能极大的提高朝廷的威望。
扫了柏葰、肃顺一眼,他才道:“扎拉芬泰请战之事,你们是何看法?”
肃顺将扎拉芬泰的电奏转发马尼拉,却是没有收到回电,他不知道易知足是没收到电报还是刻意不回复,当即便开口道:“皇上,西北出兵,是以西北新军为主,此事,须的试探元奇的态度。”
这话一点也不委婉,咸丰心里虽然不喜,却也知道这是实情,当即便道:“这事你尽快试探一下。”
“奴才遵旨。”肃顺说着抬起身来,“皇上,克里米亚战争即将结束,前往欧洲各国的使团,亦须尽快启程.......。”
出使西洋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咸丰转念便反应过来,易知足这是希望出使西洋缓和与西洋各国的关系,避免与西洋各国爆发战争,哼,果然是事事都想在了前面!当然,出使西洋各国,对于朝廷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他并不反对。
况且,他也不希望大清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借助西洋势力消灭元奇,这事他不是没想过,而是反复的思虑过,元奇固然可恶,英法美俄等国也同样可恶,在朝廷没有足够的自保的实力之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只会使局面更加恶化。
朝廷不仅可能会彻底失去对东南各省的掌控,大清边疆怕是也会烽烟四起,更何况,他不认为西洋各国能够彻底的消灭元奇的势力,至少元奇在西北的势力就无法清除,若是逼的元奇造反,那才真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最为稳妥的策略,还是争取西洋各国的支持,开办军工厂,采买军火,训练八旗新军,积蓄实力以自保,也唯有天下太平,朝廷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革新兵制,发展军工!
略微沉吟,他便开口道:“拟旨,出使西洋各国使团,开衙之后,即赴上海出洋。”
“皇上圣明。”肃顺连忙躬身道。
“跪安罢。”咸丰轻声道,待的两人行礼,躬身退出,他突然又道:“肃顺留下。”
听的这话,肃顺脚步一顿,连忙又上前跪下,咸丰却是半晌没吭声,出使西洋各国,他是赞成,但是对于领队人选,他却是犹豫不决,易知足在奕訢被罢职之后就提出组建使团出洋考察,他不认为这只是巧合。
但让奕訢为领队,他心里始终有几分担心,担心奕訢与元奇勾结,毕竟在争储之时,奕訢与易知足就往来密切。
沉吟半晌,他径直问道:“易知足是希望奕訢出洋?”
听他问的如此直接,肃顺连忙轻轻叩首道:“回皇上,确实如此,易知足认为在一众亲王之中,恭亲王奕訢是最为适合的人选。”他很清楚咸丰的担忧,顿了顿,又轻声道:“皇上,奴才.......。”
咸丰瞥了他一眼,道:“别吞吞吐吐的,尽管直言。”
肃顺本就不是胆小之辈,听的这话,当即直言道:“皇上,惠亲王绵愉乃是皇叔身份。”
这还要你提醒?咸丰转念就反应过来这话的意思,不由的一楞,确实,惠亲王绵愉是他亲叔叔,而且与易知足的关系也非同寻常,且不说在京师的时候两人有往来,征伐安南、征剿捻军、太平军,两人数次合作,若是易知足要勾结宗室,何必舍近求远?直接与绵愉联手便是,何必非的与奕訢联手?
想到这里,咸丰已是拿定了主意,一众亲王郡王压根就没人愿意冒着莫大的风险出使西洋,难得奕訢有这份志气,去西洋历练又番,回来之后,倒是能成为自己一大臂助,况且,此番出使西洋,不仅是要帮朝廷争取西洋各国的支持,还有消弭潜在战端的目的,让别的亲王去,他还未必放心。
略微沉吟,他才道:“去给恭亲王拜个年罢。”
恭亲王府。
今年过年,恭亲王府一反往日的门庭若市,大门外冷冷清清的,肃顺在大门外下了轿,在门房总管的恭迎下大摇大摆的进了大门,进的书房,奕訢不待他行礼,劈头就道:“我这府邸不知道有多少双眼见盯着,你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进来了?”
肃顺笑道:“在下可是奉旨前来给王爷拜年,难不成还偷偷摸摸的来?”
“奉旨?”奕訢一楞,肃顺如今可是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意味着什么?反应过来,他欣喜的道:“皇上这是允准我出使西洋了?”
“开衙之后就要赶赴上海,王爷得早做准备。”肃顺笑着拱手道:“在下先恭贺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