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节 赴难
“苏军损失如何?”
消息传到杨潮这里的时候,杨潮极其意外,在他看来高尔察克那帮人能力上是不差的,而且在民族灭亡的压力下,应该能爆发出极强的战斗意志,没想到败的这么惨。
只是苏军如果不付出代价,杨潮也不太相信。
“损失也称得上惨重了。图哈切夫斯基接任前,布琼尼的攻击从来不考虑伤亡代价,正面阵亡了10万人,但负伤超过20万,这些伤病治愈的几率很低。但更大的损失来自疾病。寒冬中至少有50万人先后生病,但这些只是我们的预计,是根据我们的经验推算出来的。”
张念答道,是王长平回报过来的战报。
苏军显然封锁了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因为这种事情比战场上的伤亡更能打击军队士气,人有勇气跟人搏杀,但碰到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疾病往往会生出无力感。
但王长平驻扎西伯利亚已经长达10年,他根据自己军队的情况,和苏军的装备水平推算出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可靠的,50万没有医疗条件的士兵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生病,估计因此而死的恐怕也会超过10万人。
也就是苏军直接死亡的士兵有可能超过50万人。
“他们的兵力呢?”
杨潮又问道。
张念道:“他们的兵力倒是没有减少,根据我们的侦查情况推算,他们先后调入西伯利亚的兵力达到300万人。”
苏军常规兵力就有300万人,战争中又做了有限的动员,因此保持300万人并不困难,最困难的是运输,在运力极度紧张之下,苏俄还在调动兵力进入西伯利亚,显然他们的伤亡情况或许比预计的更严重。
“部署呢?”
“除了在前线部署了200万人左右,在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到鄂木斯克沿线都分批驻扎着近百万大军。”
杨潮点点头,300万人是极限了。从车里雅宾斯克到鄂木斯克段铁路线一直都是单线,这条线撑死了也就运这么多人。
还要保证基本的装备消耗,即便苏军比当年沙皇还不把自己的士兵当人,跟牲口一样塞进各种火车皮中。那也不可能在增加多少了。
至于前线,200万人已经相当冒险了,苏俄沿着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鄂木斯克这些铁路枢纽部署重兵,原因还不是担心在北边秋明驻扎的30万中国国防军干涉吗。
30万中国驻军是矛,苏俄防御部队是盾。矛只需要单点突破,盾却需要全面防御,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军队,以100万人防御30万人可能的进攻,已经是冒险了,他们之后只可能加强,而不敢降低这里的兵力。
“这次总攻中双方的损失呢?”
杨潮最后问道。
张念道:“苏俄自己公布的是,他们损失了15万兵力,消灭了高尔察克匪军50万,俘虏80万。高尔察克那边还没有消息。”
杨潮笑了笑:“高尔察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不可能有宣扬的那么成功。消灭50万,俘虏30万,恐怕都有水分,消灭、俘虏40万或许还可能,也就是说高尔察克集团突围出了10万大军。其中能有建制的逃回伊尔库茨克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如果突围方向错误,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恐怕前途堪忧。如果能有一半人逃到伊市,就算成功了。”
这次大胜之后,苏俄第一时间向世界宣布。他们成功运用大范围包围战术,基本歼灭了高尔察克匪军,图哈切夫斯基顿时就成为世界瞩目的名将,毕竟他指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他这次的战绩。即便拿到一战的战场上,也非常唬人,可以跟最成功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比肩了。
所以刚刚结束战斗,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就成了军事领域竞相研究的案例,只可惜各国研究的方向都有问题。因为战术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都是由什么三角进攻之类的基本战术演化过来的,图哈切夫斯基所说的大纵深战术,换成成吉思汗来说也很合逻辑,不过是古代骑兵包围战术的现代版罢了,不过是将骑兵替换成了现代化的坦克兵而已。
法国人若有所思,坚定了他们那种以雷诺轻型坦克代替军队骑兵的战术;英国人则很崇尚坦克集群的冲锋,德国人没有反应,作为战败国他们始终在秘密研究,研究出了什么,鬼才知道。
中国的军事理论界也开始拓展坦克战术,杨潮当总统的时代,就大力提倡坦克战术,给军队装备大量的坦克。但因为时间太早,中国的军事理论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他们将坦克当做活动的要塞,目的是给步兵提供保护。
一场坦克大包围战术,给全世界坦克理论界注入了一股活力,一群年轻的坦克推崇者,开始以此为论据向传统顽固理论发起了一场军事理论进攻。
作为始作俑者图哈切夫斯基除了积极总结经验外,也有些苦恼,赢是赢了,赢的还很漂亮,虽然损失确实很大,但是作为进攻战,竟然还比防御方损失小,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战术胜利,纵观历史上任何一次俄军战役,能取得这次这种优秀的战损比的,也屈指可数。
但消耗太大了,主要是装备的消耗,尤其是坦克的损失,T26性能可靠,速度很快,能够长驱直入快速突破,但皮太脆了,单薄的装甲让许多武器都能对T26造成伤害,各型火炮自不用说,连战防步枪也能击穿T26的装甲,让坦克瘫痪、报废。
所以一场战役结束,图哈切夫斯基再次损失了300多辆坦克,想要再次发动同样规模的大纵深进攻,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图哈切夫斯基一边总结这次战斗经验,形成军事报告递交上去,一边继续要求增加坦克数量。至于军队,就暂时在新西伯利亚休整,同时修复一下沿途铁路线,将西伯利亚作为下一次战役的出发基地。
高尔察克集团这边,三大核心人物中邓尼金在战争期间一直在前线,尤其是当图哈切夫斯基到来后,曾经在北高加索败于图哈切夫斯基之手的邓尼金主动请缨担任了前线总指挥,弗兰格尔继续镇守首都,高尔察克则总体负责。
结果邓尼金再次战败,而且在突围过程中不知所终,高尔察克感觉到大势已去之后,竟然在面见过女沙皇之后,回去就拔枪自杀了,没人知道他跟女沙皇说了些什么,也没人知道女沙皇跟他说了些什么。
两大头目一死一失踪,就只剩下一个弗兰格尔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个摊子已经烂到无法收拾,损失了超过六成的军队,伊尔库茨克能够集结起来的兵力只有60万人,因为他们在新西伯利亚投入了大多数有战斗力的精锐,而在伊尔库茨克的军队中有40万女兵,男性兵员只有20万,因此有战斗力的部队最多不过20万人,而他们面对的是苏俄身经百战的百万大军。
除了寻求外援一途,他们没有任何选择。
弗兰格尔不是高尔察克,他虽然也坚持俄罗斯民族的纯洁性,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传统贵族的出身,让他要平和许多,而且懂得退让和妥协。
弗兰格尔做出了一个决定,面见了女沙皇之后,女沙皇先是在伊尔库茨克频繁露面了一次,在军队、后勤医院、兵工厂进行了参观,鼓舞人民抗争到底的决心,接着突然悄然来到了中国。
“亲爱的,你没事太好了。”
奥丽嘉女沙皇秘密来到中国,当然是来见自己的丈夫杨潮的,杨潮抱住她一副欣喜。
奥丽嘉当然没事,而且也不可能有事,杨潮终归不是真正的人渣,真的能将自己的妻子放在牺牲的砝码上。
他始终秘密监控着妻子,一旦高尔察克等人狗急跳墙要对女沙皇不利,潜伏在贝加尔宫下的机器人会立刻将所有人电晕,然后通过密道将奥丽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亲爱的。”
奥丽嘉再次见到杨潮,竟然不能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哭。
“妈妈。”
女儿杨兰罗曼诺娃公主也跟着哭。
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的场面还是颇让人感慨的。
杨潮也不由触动内心,虽然他始终知道妻子不会出现危险,可妻子所承受的内心煎熬,却无人能够替代。
温馨了一夜之后,哭红了眼睛的奥丽嘉才缓过精神,显然这次的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这还是在她并没有完全了解全部情况的基础上,如果弗兰格尔敢给她看看战争中的牺牲的话,恐怕奥丽嘉都没有信心坚持了。
“亲爱的,你还是要走?”
杨潮十分意外,没想到奥丽嘉还是要回西伯利亚,真不知道高尔察克和弗兰格尔那些人到底给她灌了多少迷汤。
“亲爱的,我必须回去,我请求你帮帮我们。”
奥丽嘉一脸忧愁,既有祈求,又有不舍,显然让她离开才仅仅8岁的女儿,对她是很大的折磨。
杨潮叹了口气:“好吧,我跟你一起回去,孩子也一起去,这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共赴国难!”
杨潮态度十分坚定!
消息传到杨潮这里的时候,杨潮极其意外,在他看来高尔察克那帮人能力上是不差的,而且在民族灭亡的压力下,应该能爆发出极强的战斗意志,没想到败的这么惨。
只是苏军如果不付出代价,杨潮也不太相信。
“损失也称得上惨重了。图哈切夫斯基接任前,布琼尼的攻击从来不考虑伤亡代价,正面阵亡了10万人,但负伤超过20万,这些伤病治愈的几率很低。但更大的损失来自疾病。寒冬中至少有50万人先后生病,但这些只是我们的预计,是根据我们的经验推算出来的。”
张念答道,是王长平回报过来的战报。
苏军显然封锁了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因为这种事情比战场上的伤亡更能打击军队士气,人有勇气跟人搏杀,但碰到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疾病往往会生出无力感。
但王长平驻扎西伯利亚已经长达10年,他根据自己军队的情况,和苏军的装备水平推算出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可靠的,50万没有医疗条件的士兵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生病,估计因此而死的恐怕也会超过10万人。
也就是苏军直接死亡的士兵有可能超过50万人。
“他们的兵力呢?”
杨潮又问道。
张念道:“他们的兵力倒是没有减少,根据我们的侦查情况推算,他们先后调入西伯利亚的兵力达到300万人。”
苏军常规兵力就有300万人,战争中又做了有限的动员,因此保持300万人并不困难,最困难的是运输,在运力极度紧张之下,苏俄还在调动兵力进入西伯利亚,显然他们的伤亡情况或许比预计的更严重。
“部署呢?”
“除了在前线部署了200万人左右,在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到鄂木斯克沿线都分批驻扎着近百万大军。”
杨潮点点头,300万人是极限了。从车里雅宾斯克到鄂木斯克段铁路线一直都是单线,这条线撑死了也就运这么多人。
还要保证基本的装备消耗,即便苏军比当年沙皇还不把自己的士兵当人,跟牲口一样塞进各种火车皮中。那也不可能在增加多少了。
至于前线,200万人已经相当冒险了,苏俄沿着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鄂木斯克这些铁路枢纽部署重兵,原因还不是担心在北边秋明驻扎的30万中国国防军干涉吗。
30万中国驻军是矛,苏俄防御部队是盾。矛只需要单点突破,盾却需要全面防御,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军队,以100万人防御30万人可能的进攻,已经是冒险了,他们之后只可能加强,而不敢降低这里的兵力。
“这次总攻中双方的损失呢?”
杨潮最后问道。
张念道:“苏俄自己公布的是,他们损失了15万兵力,消灭了高尔察克匪军50万,俘虏80万。高尔察克那边还没有消息。”
杨潮笑了笑:“高尔察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不可能有宣扬的那么成功。消灭50万,俘虏30万,恐怕都有水分,消灭、俘虏40万或许还可能,也就是说高尔察克集团突围出了10万大军。其中能有建制的逃回伊尔库茨克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如果突围方向错误,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恐怕前途堪忧。如果能有一半人逃到伊市,就算成功了。”
这次大胜之后,苏俄第一时间向世界宣布。他们成功运用大范围包围战术,基本歼灭了高尔察克匪军,图哈切夫斯基顿时就成为世界瞩目的名将,毕竟他指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他这次的战绩。即便拿到一战的战场上,也非常唬人,可以跟最成功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比肩了。
所以刚刚结束战斗,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就成了军事领域竞相研究的案例,只可惜各国研究的方向都有问题。因为战术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都是由什么三角进攻之类的基本战术演化过来的,图哈切夫斯基所说的大纵深战术,换成成吉思汗来说也很合逻辑,不过是古代骑兵包围战术的现代版罢了,不过是将骑兵替换成了现代化的坦克兵而已。
法国人若有所思,坚定了他们那种以雷诺轻型坦克代替军队骑兵的战术;英国人则很崇尚坦克集群的冲锋,德国人没有反应,作为战败国他们始终在秘密研究,研究出了什么,鬼才知道。
中国的军事理论界也开始拓展坦克战术,杨潮当总统的时代,就大力提倡坦克战术,给军队装备大量的坦克。但因为时间太早,中国的军事理论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他们将坦克当做活动的要塞,目的是给步兵提供保护。
一场坦克大包围战术,给全世界坦克理论界注入了一股活力,一群年轻的坦克推崇者,开始以此为论据向传统顽固理论发起了一场军事理论进攻。
作为始作俑者图哈切夫斯基除了积极总结经验外,也有些苦恼,赢是赢了,赢的还很漂亮,虽然损失确实很大,但是作为进攻战,竟然还比防御方损失小,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战术胜利,纵观历史上任何一次俄军战役,能取得这次这种优秀的战损比的,也屈指可数。
但消耗太大了,主要是装备的消耗,尤其是坦克的损失,T26性能可靠,速度很快,能够长驱直入快速突破,但皮太脆了,单薄的装甲让许多武器都能对T26造成伤害,各型火炮自不用说,连战防步枪也能击穿T26的装甲,让坦克瘫痪、报废。
所以一场战役结束,图哈切夫斯基再次损失了300多辆坦克,想要再次发动同样规模的大纵深进攻,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图哈切夫斯基一边总结这次战斗经验,形成军事报告递交上去,一边继续要求增加坦克数量。至于军队,就暂时在新西伯利亚休整,同时修复一下沿途铁路线,将西伯利亚作为下一次战役的出发基地。
高尔察克集团这边,三大核心人物中邓尼金在战争期间一直在前线,尤其是当图哈切夫斯基到来后,曾经在北高加索败于图哈切夫斯基之手的邓尼金主动请缨担任了前线总指挥,弗兰格尔继续镇守首都,高尔察克则总体负责。
结果邓尼金再次战败,而且在突围过程中不知所终,高尔察克感觉到大势已去之后,竟然在面见过女沙皇之后,回去就拔枪自杀了,没人知道他跟女沙皇说了些什么,也没人知道女沙皇跟他说了些什么。
两大头目一死一失踪,就只剩下一个弗兰格尔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个摊子已经烂到无法收拾,损失了超过六成的军队,伊尔库茨克能够集结起来的兵力只有60万人,因为他们在新西伯利亚投入了大多数有战斗力的精锐,而在伊尔库茨克的军队中有40万女兵,男性兵员只有20万,因此有战斗力的部队最多不过20万人,而他们面对的是苏俄身经百战的百万大军。
除了寻求外援一途,他们没有任何选择。
弗兰格尔不是高尔察克,他虽然也坚持俄罗斯民族的纯洁性,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传统贵族的出身,让他要平和许多,而且懂得退让和妥协。
弗兰格尔做出了一个决定,面见了女沙皇之后,女沙皇先是在伊尔库茨克频繁露面了一次,在军队、后勤医院、兵工厂进行了参观,鼓舞人民抗争到底的决心,接着突然悄然来到了中国。
“亲爱的,你没事太好了。”
奥丽嘉女沙皇秘密来到中国,当然是来见自己的丈夫杨潮的,杨潮抱住她一副欣喜。
奥丽嘉当然没事,而且也不可能有事,杨潮终归不是真正的人渣,真的能将自己的妻子放在牺牲的砝码上。
他始终秘密监控着妻子,一旦高尔察克等人狗急跳墙要对女沙皇不利,潜伏在贝加尔宫下的机器人会立刻将所有人电晕,然后通过密道将奥丽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亲爱的。”
奥丽嘉再次见到杨潮,竟然不能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哭。
“妈妈。”
女儿杨兰罗曼诺娃公主也跟着哭。
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的场面还是颇让人感慨的。
杨潮也不由触动内心,虽然他始终知道妻子不会出现危险,可妻子所承受的内心煎熬,却无人能够替代。
温馨了一夜之后,哭红了眼睛的奥丽嘉才缓过精神,显然这次的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这还是在她并没有完全了解全部情况的基础上,如果弗兰格尔敢给她看看战争中的牺牲的话,恐怕奥丽嘉都没有信心坚持了。
“亲爱的,你还是要走?”
杨潮十分意外,没想到奥丽嘉还是要回西伯利亚,真不知道高尔察克和弗兰格尔那些人到底给她灌了多少迷汤。
“亲爱的,我必须回去,我请求你帮帮我们。”
奥丽嘉一脸忧愁,既有祈求,又有不舍,显然让她离开才仅仅8岁的女儿,对她是很大的折磨。
杨潮叹了口气:“好吧,我跟你一起回去,孩子也一起去,这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共赴国难!”
杨潮态度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