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节 二度合作
120推荐票加更。
————————————
只是很可惜,杨潮没有吃沙赫特给的画饼。
杨潮告诉沙赫特:“杨子银行的全名是杨子工业化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中国的工业化服务的,投资德国工业也许受益匪浅,但是不符合本银行的理念。”
一句话就让沙赫特明白忽悠不住杨潮,因为杨潮跟他的理念一样,他是一个银行家,但却坚定的认定支持德国工业才是让德国强大的根本,为此他可以给英美大量的利润,可却狡诈的说服英法金融家将利润留在德国继续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英美的资金进入德国的经济体中,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赚取的利润虽然丰厚,但却继续投资了进去,更加壮大了德国的工业实力。
而杨潮不像英美银行家那样看重利润的话,那么又如何引诱杨潮呢?沙赫特知道他自己是不受利诱的,杨潮跟他是一样的人,那么自然也就不受利诱。所以他明智的放弃了。
但是他可不想放过跟杨潮这种巨鳄合作的机会,作为世界金融圈的‘内部人’,沙赫特很清楚杨潮的强大实力,他甚至坚信,杨潮的实力,比罗斯柴尔德这种巨头都更强,起码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一万吨黄金。
沙赫特可不相信,杨潮会将手里的全部黄金都捐出去,显然杨潮手里还拥有海量黄金,一想到杨潮不知道藏在哪里的黄金,就让沙赫特心跳加速,他很清楚德意志银行当年跟杨潮的秘密合作,尽管全世界都知道了,但沙赫特却对这个信息更重视,当年杨潮每年可以提供给德意志银行1500吨黄金含量的金矿石,显然杨潮手里掌握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金矿。
后来杨潮能拿出那一万吨黄金,沙赫特相信就是后来几年中开挖出来的。那么又是七八年过去了,杨潮手里至少又积攒下了一万吨黄金,如果能将这笔黄金撬出来,德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惜他很清楚,他不可能让杨潮平白拿出来,当年以德意志帝国的强大,以中国清王朝的虚弱。德国都无法强行从杨潮手里拿走黄金,必须通过工业合作。通过在中国进行了巨大的工业投资,才将一大批黄金转移到了德国,现在以中国之强,以魏玛共和国的虚弱,德国更不可能弄走这笔黄金了。
合作只能合作。
“我始终坚信,德国跟中国在工业化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比如青岛强大的工业实力就是证据,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和中国能够如此完美合作的国家了。”
沙赫特说道。同时仔细查看杨潮的神色。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了,德意志帝国当年打下的成套工业根基,已经让他们拥有了一整套工业体系,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发展,似乎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不需要进口任何国家的工业设备。他们就能建设最先进的工厂,那么跟德国的合作机会在哪里?
“我也始终很喜欢跟德国人合作。比如精密加工领域,教育领域等等。”
说实话,能跟德国合作的地方真的已经很有限了,德国最强的化工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通过跟拜耳、克虏伯等巨头的合作引入了中国,连蔡司都在中国建了一座工厂,培养出了中国本土的光学人才。
不过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历史很长的国家,哪怕一战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一战时期积累的技术,依然够他们吃很多年了,就好像苏俄解体后。俄罗斯吃了几十年苏俄的技术红利一样。
尤其是教育,德国依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的大学依然是世界的模范大学。
“我个人愿意出资一亿两作为一个基金,用来鼓励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但高等教育依然很薄弱。”
潘训算是很重视教育了,可正因为重视,反而不可能发展太快,因为他重视的是质量,不可能粗制滥造,无限复制野鸡大学。
北洋时期建立的北洋工学院的教育水平就能得到美国教育的认可,北洋工学院的学生,甚至可以免试去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潘训的办学标准不可能比北洋低,他任期内建立了20多所大学,没有一所是粗制滥造,全都能够达到欧美大学的水平,毕业生的文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某些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面试进入欧洲大学读研究生,但也正因为这种标准,所以才只能建这么多,因为你只积累了这么点能够教授大学生水平的教授。
加上以前从清政府到北洋时期留下的大学,中国目前正规大学不过30所,能够吸纳的学生数量10万人左右,而美国的正规大学多达数百所,在校生达到30多万人,这才是美国世界霸主资本的体现,中国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应该低于美国的水平,奈何中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有限,许多智力放在欧美绝对上等的学生,在中国却无法读大学,实在是让人遗憾。
中国没有教育资源,但是欧美有,美国不用考虑了,中国学生活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真的不好说。但是欧洲就没有这个担忧,所以这些年中国学生留学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欧洲。此前就已经有大批的学生在德国留学,总数超过5万人,加上在英法和其他欧洲大学读书的总人数达到10万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杨潮认为中国想要在二战前积累足够支撑自身规模的人才储备,每年在欧洲的留学人员,不能低于20万人,否则跟美国在人才方面是越来越大的,怎么跟人家竞争。在德国留学的成本最低,德国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因此很合适送去更多的学生。
“我国在山东地区,懂德语的学生众多,因此非常方便向德国派遣留学生。我希望通过两国间的合作,将中国留德学生的数量提高到10万人。”
杨潮的魄力让沙赫特不由心惊,德国的教育资源确实丰富,但是德国的教育资源还要优先培养德国学生呢,要知道现在德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勉强也就是10万人,突然一下子拿出10万人的名额给中国学生,等于是将现在的大学教育规模扩大一倍,这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杨潮又道:“当然,我们两国间还可以互派教育人才。我希望跟德国合作,在山东至少开办三所大学,我相信山东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支撑这些大学良好发展,也能给教育人士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我国教育人才同样也将在德国的大学生开办中国文化课程,帮助德国学生了解中国。”
杨潮当然不可能把中国的自然科学教授派出去,这些人在中国可是宝贝,不过对于鲁迅先生这种文化大师,倒是可以派到德国去交流合作,毕竟他们拿着天价薪金,整天却在挑动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可不是什么好事。
沙赫特点点头,但只是礼貌性的,因为他没有听到德国从中得到的好处。
如果杨潮不拿出让他心动的条件,他就要以教育不在他的职权之内推脱。
杨潮笑道:“当然,贵我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也很广阔,我个人愿意拿出十亿金元券的资金,用来支持建立中德合作的技术研究。”
沙赫特这才满意了,金本位的金元券,就是黄金的代名词,是目前跟英镑、美元一样坚挺的货币,十亿金元券就是一千吨黄金,这笔黄金进入德国经济系统,会让德国经济更加强大,会让德国工业更快恢复元气。
但是杨潮所说的技术合作到底是什么方式。
“您认为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合作呢?”
沙赫特问道,他知道这笔资金对德国的重要性,有了这笔黄金,德国对英美的依赖就会降低一些,跟英美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在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沙赫特才不会选择这条路。
杨潮笑道:“这笔资金将用来资助德国的优秀科学家跟中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我将建设一个技术实验室,对电力电气、发动机技术、大型工程等进行重点研发。会在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建立实验室。其中在德国的技术合作规模将达到十亿金元券,将会直接存进德国黄金贴现银行兑换成相应的马克,用来给实验室提供日常资金。”
中国无法培养出足够的科技人才,德国的科技人才十分充分,与其让大量人才在美国公司服务,不如将他们为自己服务,真正高端的人才往往不缺去除,德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德国政府宁愿资助他们的生活也不愿他们移民他国,但是德国现在还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巨额的研发经费。
“那么研发的成果呢?”
沙赫特虽然对那一千吨黄金志在必得,但是这分明是在利用德国智力的事情,显然不是钱完全能衡量的。
“当然是中德共享了。当然专利权属于实验室。”
谁投资谁收益,德国可以了解,但是想要拿走,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于高端技术,有钱可未必买得到,所以给德国的是一个出售许可,这就足够了。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
沙赫特说道。
“合作愉快!”
杨潮笑道。
跟德国的第二次大规模合作开始了。()
本书来自
————————————
只是很可惜,杨潮没有吃沙赫特给的画饼。
杨潮告诉沙赫特:“杨子银行的全名是杨子工业化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中国的工业化服务的,投资德国工业也许受益匪浅,但是不符合本银行的理念。”
一句话就让沙赫特明白忽悠不住杨潮,因为杨潮跟他的理念一样,他是一个银行家,但却坚定的认定支持德国工业才是让德国强大的根本,为此他可以给英美大量的利润,可却狡诈的说服英法金融家将利润留在德国继续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英美的资金进入德国的经济体中,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赚取的利润虽然丰厚,但却继续投资了进去,更加壮大了德国的工业实力。
而杨潮不像英美银行家那样看重利润的话,那么又如何引诱杨潮呢?沙赫特知道他自己是不受利诱的,杨潮跟他是一样的人,那么自然也就不受利诱。所以他明智的放弃了。
但是他可不想放过跟杨潮这种巨鳄合作的机会,作为世界金融圈的‘内部人’,沙赫特很清楚杨潮的强大实力,他甚至坚信,杨潮的实力,比罗斯柴尔德这种巨头都更强,起码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一万吨黄金。
沙赫特可不相信,杨潮会将手里的全部黄金都捐出去,显然杨潮手里还拥有海量黄金,一想到杨潮不知道藏在哪里的黄金,就让沙赫特心跳加速,他很清楚德意志银行当年跟杨潮的秘密合作,尽管全世界都知道了,但沙赫特却对这个信息更重视,当年杨潮每年可以提供给德意志银行1500吨黄金含量的金矿石,显然杨潮手里掌握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金矿。
后来杨潮能拿出那一万吨黄金,沙赫特相信就是后来几年中开挖出来的。那么又是七八年过去了,杨潮手里至少又积攒下了一万吨黄金,如果能将这笔黄金撬出来,德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惜他很清楚,他不可能让杨潮平白拿出来,当年以德意志帝国的强大,以中国清王朝的虚弱。德国都无法强行从杨潮手里拿走黄金,必须通过工业合作。通过在中国进行了巨大的工业投资,才将一大批黄金转移到了德国,现在以中国之强,以魏玛共和国的虚弱,德国更不可能弄走这笔黄金了。
合作只能合作。
“我始终坚信,德国跟中国在工业化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比如青岛强大的工业实力就是证据,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和中国能够如此完美合作的国家了。”
沙赫特说道。同时仔细查看杨潮的神色。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了,德意志帝国当年打下的成套工业根基,已经让他们拥有了一整套工业体系,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发展,似乎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不需要进口任何国家的工业设备。他们就能建设最先进的工厂,那么跟德国的合作机会在哪里?
“我也始终很喜欢跟德国人合作。比如精密加工领域,教育领域等等。”
说实话,能跟德国合作的地方真的已经很有限了,德国最强的化工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通过跟拜耳、克虏伯等巨头的合作引入了中国,连蔡司都在中国建了一座工厂,培养出了中国本土的光学人才。
不过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历史很长的国家,哪怕一战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一战时期积累的技术,依然够他们吃很多年了,就好像苏俄解体后。俄罗斯吃了几十年苏俄的技术红利一样。
尤其是教育,德国依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的大学依然是世界的模范大学。
“我个人愿意出资一亿两作为一个基金,用来鼓励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但高等教育依然很薄弱。”
潘训算是很重视教育了,可正因为重视,反而不可能发展太快,因为他重视的是质量,不可能粗制滥造,无限复制野鸡大学。
北洋时期建立的北洋工学院的教育水平就能得到美国教育的认可,北洋工学院的学生,甚至可以免试去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潘训的办学标准不可能比北洋低,他任期内建立了20多所大学,没有一所是粗制滥造,全都能够达到欧美大学的水平,毕业生的文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某些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面试进入欧洲大学读研究生,但也正因为这种标准,所以才只能建这么多,因为你只积累了这么点能够教授大学生水平的教授。
加上以前从清政府到北洋时期留下的大学,中国目前正规大学不过30所,能够吸纳的学生数量10万人左右,而美国的正规大学多达数百所,在校生达到30多万人,这才是美国世界霸主资本的体现,中国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应该低于美国的水平,奈何中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有限,许多智力放在欧美绝对上等的学生,在中国却无法读大学,实在是让人遗憾。
中国没有教育资源,但是欧美有,美国不用考虑了,中国学生活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真的不好说。但是欧洲就没有这个担忧,所以这些年中国学生留学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欧洲。此前就已经有大批的学生在德国留学,总数超过5万人,加上在英法和其他欧洲大学读书的总人数达到10万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杨潮认为中国想要在二战前积累足够支撑自身规模的人才储备,每年在欧洲的留学人员,不能低于20万人,否则跟美国在人才方面是越来越大的,怎么跟人家竞争。在德国留学的成本最低,德国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因此很合适送去更多的学生。
“我国在山东地区,懂德语的学生众多,因此非常方便向德国派遣留学生。我希望通过两国间的合作,将中国留德学生的数量提高到10万人。”
杨潮的魄力让沙赫特不由心惊,德国的教育资源确实丰富,但是德国的教育资源还要优先培养德国学生呢,要知道现在德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勉强也就是10万人,突然一下子拿出10万人的名额给中国学生,等于是将现在的大学教育规模扩大一倍,这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杨潮又道:“当然,我们两国间还可以互派教育人才。我希望跟德国合作,在山东至少开办三所大学,我相信山东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支撑这些大学良好发展,也能给教育人士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我国教育人才同样也将在德国的大学生开办中国文化课程,帮助德国学生了解中国。”
杨潮当然不可能把中国的自然科学教授派出去,这些人在中国可是宝贝,不过对于鲁迅先生这种文化大师,倒是可以派到德国去交流合作,毕竟他们拿着天价薪金,整天却在挑动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可不是什么好事。
沙赫特点点头,但只是礼貌性的,因为他没有听到德国从中得到的好处。
如果杨潮不拿出让他心动的条件,他就要以教育不在他的职权之内推脱。
杨潮笑道:“当然,贵我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也很广阔,我个人愿意拿出十亿金元券的资金,用来支持建立中德合作的技术研究。”
沙赫特这才满意了,金本位的金元券,就是黄金的代名词,是目前跟英镑、美元一样坚挺的货币,十亿金元券就是一千吨黄金,这笔黄金进入德国经济系统,会让德国经济更加强大,会让德国工业更快恢复元气。
但是杨潮所说的技术合作到底是什么方式。
“您认为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合作呢?”
沙赫特问道,他知道这笔资金对德国的重要性,有了这笔黄金,德国对英美的依赖就会降低一些,跟英美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在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沙赫特才不会选择这条路。
杨潮笑道:“这笔资金将用来资助德国的优秀科学家跟中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我将建设一个技术实验室,对电力电气、发动机技术、大型工程等进行重点研发。会在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建立实验室。其中在德国的技术合作规模将达到十亿金元券,将会直接存进德国黄金贴现银行兑换成相应的马克,用来给实验室提供日常资金。”
中国无法培养出足够的科技人才,德国的科技人才十分充分,与其让大量人才在美国公司服务,不如将他们为自己服务,真正高端的人才往往不缺去除,德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德国政府宁愿资助他们的生活也不愿他们移民他国,但是德国现在还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巨额的研发经费。
“那么研发的成果呢?”
沙赫特虽然对那一千吨黄金志在必得,但是这分明是在利用德国智力的事情,显然不是钱完全能衡量的。
“当然是中德共享了。当然专利权属于实验室。”
谁投资谁收益,德国可以了解,但是想要拿走,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于高端技术,有钱可未必买得到,所以给德国的是一个出售许可,这就足够了。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
沙赫特说道。
“合作愉快!”
杨潮笑道。
跟德国的第二次大规模合作开始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