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节 访问俄国
“俄国人这到底是想谈呢,还是不想谈呢?”
俄国人的态度,一时让杨潮也摸不准了。
因为俄国人竟然装备了一种高射机枪,将低空轰炸喀山的一艘飞艇击落,不过相比过去的一百艘飞艇,这并不算什么,而且也不是他们打下来的,而是飞艇驾驶机组人员被射杀,然后飞艇失控坠落的。
但是这个现象,让杨潮开始怀疑,俄国人谈判只是想争取一个休战期,然后抓紧时间部署他们新研制出来的武器。
从结束轰炸回来的飞艇上的弹孔来看,这是一款12毫米口径的大口径机枪,而拥有的高射能力最高可达1000米!
“继续轰炸!高度至少保持3000米,能不能炸到什么不要紧,只要在轰炸就是在进攻。”
杨潮却不会放弃轰炸,但是稳妥起见,把高度太高到了3000米,这个高度机枪怎么也不可能够得着,大炮倒是有可能,但是全世界对还没有高射炮呢,俄国的水平也不太可能自己研发出来。
俄国人击落一艘飞艇的战绩,在全世界也引起了热烈反响,而且还是正面的声音居多,大多数西方评论员评论,“中国人开着飞艇横行无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到底人家是白人国家,哪怕政府之间因为利益而互有冲突,可是民间的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俄国人也不被老欧洲当做真正的‘自己人’,只有在面对东方国家的时候,他们才站在俄国人一边,其他时间,他们是俄国坚定的反对者。
不过欧洲人欢呼也就这一次了,接下来杨潮的飞艇依然安全,果然没有遇到俄国人的高射炮,连续轰炸了下诺夫哥罗德和梁赞,眼看着下一步就到了莫斯科,这时候全世界都沉没了。都在等着看中国飞艇会不会轰炸莫斯科。
法国人再一次出现,要求袁世凯暂时不要轰炸莫斯科,否则恐怕会激起俄国人的全民敌慨情绪,法国人对此可是印象深刻,当年拿破仑就是这么败得,法国人作为盟友,其实也不希望俄国人胜利。甚至希望这次俄国人战败,那样他们也就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了。
德国人则积极鼓动杨潮轰炸莫斯科。把轰炸莫斯科的政治意义无限夸大,在中国的报纸上反复表达一种,轰炸了莫斯科就代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就证明中国人有了跟世界列强相互抗衡的力量。
德国人的忽悠,还是很能让一些年轻人激动的,甚至有人打总统府请愿,要求立刻轰炸莫斯科,把莫斯科轰炸成废墟。
但袁世凯决定听法国人的,他转告杨潮。暂时不要轰炸莫斯科,以免激怒俄国人。
杨潮不怕激怒俄国人,但是也没有轰炸莫斯科,而是从车里雅宾斯克到梁赞,沿着铁路线,一座座铁路桥炸过去。
杨潮要彻底瘫痪俄国的铁路交通。
杨潮倒要看看,一场现代战争。没有了铁路运输,俄国人还怎么打?
以车里雅宾斯克为中心,持续对方圆两千公里内的铁路进行轰炸,火车站、铁路桥是必须要炸的,甚至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困难,比如翻山的。和钻隧道的铁路线,也进行了轰炸,战后俄国人即便修复这些铁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估计不花个两三年不可能。
“再轰炸下去,俄国人就要倒退到石器时代了!”
德尔卡塞不满的抱怨着。
斯托雷平一脸阴沉,今天沙皇又斥责他了。沙皇感到了恐慌,沙皇要他尽快结束战争,哪怕割让一部分领土。
但是斯托雷平跟他的继承者普京是一种人,他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而不能接受一个被打的割地求和的俄罗斯。
两人不欢而散,德尔卡塞走出斯托雷平的庄园,斯托雷平送他出门,就在德尔卡塞刚刚一只脚踏上马车,突然他听到了一声枪响,回头一看斯托雷平捂着胸口在倒退,旁边的侍卫们都慌了,但是接着连续两声枪响,侍卫们还没来得及将斯托雷平保护起来,斯托雷平的胸口又多了两个伤口,当侍卫终于把他围在中间,周围没有了死角的时候,斯托雷平仰面就倒了下去。
德尔卡塞没有心情关心斯托雷平,枪响之后第一时间,他就扑上了马车,高喊着车夫拼命抽打马匹,离开了莫斯科郊外斯托雷平的庄园。
斯托雷平遇刺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了全世界。
全世界都发去了慰问,包括抓花民国政府,和日本政府。
但是之后的舆论开始一边倒的倒向俄国人,开始同情连续两次被东方国家蹂躏的俄国,并且出现了一种中日连手暗杀斯托雷平的舆论,而且有人分析,最有可能是中国人。
之所以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有飞艇,可以悄无声息的送士兵到莫斯科,然后潜伏到斯托雷平庄园附近。
世界舆论都对东方人这种不择手段获取胜利的行为表示了愤慨,西方各国政府也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向中日施压,尤其是中国的飞艇轰炸,必须立刻停止。
杨潮心里有一种深沉的怒火,因为他真的不敢冒着被列强借机干涉的风险,这种耻辱是他从来没用过的体会。
“刺杀?这世界上最不希望那货死的,恐怕就是老子了!”
看到越来越多将刺杀的幕后凶手怀疑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杨潮不由冷笑。
他还真的不想斯托雷平死,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把俄国人削的太狠了。
如果一战时候他们不敢站出来怎么办?
斯托雷平这个强人在的情况下,也许俄国人会继续强硬,如果他死了,谁知道会不好出现一个温和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俄国,那是绝对打不起来的,因为正是俄国第一个进行了战争动员,才被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然后战争不可遏制的爆发了。
“联系俄国政府,我要访问俄国,要去探望斯托雷平!”
很快杨潮就决定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他打算亲自去一趟俄国,让外交部长陆征祥帮自己联系。()
本书来自
俄国人的态度,一时让杨潮也摸不准了。
因为俄国人竟然装备了一种高射机枪,将低空轰炸喀山的一艘飞艇击落,不过相比过去的一百艘飞艇,这并不算什么,而且也不是他们打下来的,而是飞艇驾驶机组人员被射杀,然后飞艇失控坠落的。
但是这个现象,让杨潮开始怀疑,俄国人谈判只是想争取一个休战期,然后抓紧时间部署他们新研制出来的武器。
从结束轰炸回来的飞艇上的弹孔来看,这是一款12毫米口径的大口径机枪,而拥有的高射能力最高可达1000米!
“继续轰炸!高度至少保持3000米,能不能炸到什么不要紧,只要在轰炸就是在进攻。”
杨潮却不会放弃轰炸,但是稳妥起见,把高度太高到了3000米,这个高度机枪怎么也不可能够得着,大炮倒是有可能,但是全世界对还没有高射炮呢,俄国的水平也不太可能自己研发出来。
俄国人击落一艘飞艇的战绩,在全世界也引起了热烈反响,而且还是正面的声音居多,大多数西方评论员评论,“中国人开着飞艇横行无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到底人家是白人国家,哪怕政府之间因为利益而互有冲突,可是民间的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俄国人也不被老欧洲当做真正的‘自己人’,只有在面对东方国家的时候,他们才站在俄国人一边,其他时间,他们是俄国坚定的反对者。
不过欧洲人欢呼也就这一次了,接下来杨潮的飞艇依然安全,果然没有遇到俄国人的高射炮,连续轰炸了下诺夫哥罗德和梁赞,眼看着下一步就到了莫斯科,这时候全世界都沉没了。都在等着看中国飞艇会不会轰炸莫斯科。
法国人再一次出现,要求袁世凯暂时不要轰炸莫斯科,否则恐怕会激起俄国人的全民敌慨情绪,法国人对此可是印象深刻,当年拿破仑就是这么败得,法国人作为盟友,其实也不希望俄国人胜利。甚至希望这次俄国人战败,那样他们也就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了。
德国人则积极鼓动杨潮轰炸莫斯科。把轰炸莫斯科的政治意义无限夸大,在中国的报纸上反复表达一种,轰炸了莫斯科就代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就证明中国人有了跟世界列强相互抗衡的力量。
德国人的忽悠,还是很能让一些年轻人激动的,甚至有人打总统府请愿,要求立刻轰炸莫斯科,把莫斯科轰炸成废墟。
但袁世凯决定听法国人的,他转告杨潮。暂时不要轰炸莫斯科,以免激怒俄国人。
杨潮不怕激怒俄国人,但是也没有轰炸莫斯科,而是从车里雅宾斯克到梁赞,沿着铁路线,一座座铁路桥炸过去。
杨潮要彻底瘫痪俄国的铁路交通。
杨潮倒要看看,一场现代战争。没有了铁路运输,俄国人还怎么打?
以车里雅宾斯克为中心,持续对方圆两千公里内的铁路进行轰炸,火车站、铁路桥是必须要炸的,甚至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困难,比如翻山的。和钻隧道的铁路线,也进行了轰炸,战后俄国人即便修复这些铁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估计不花个两三年不可能。
“再轰炸下去,俄国人就要倒退到石器时代了!”
德尔卡塞不满的抱怨着。
斯托雷平一脸阴沉,今天沙皇又斥责他了。沙皇感到了恐慌,沙皇要他尽快结束战争,哪怕割让一部分领土。
但是斯托雷平跟他的继承者普京是一种人,他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而不能接受一个被打的割地求和的俄罗斯。
两人不欢而散,德尔卡塞走出斯托雷平的庄园,斯托雷平送他出门,就在德尔卡塞刚刚一只脚踏上马车,突然他听到了一声枪响,回头一看斯托雷平捂着胸口在倒退,旁边的侍卫们都慌了,但是接着连续两声枪响,侍卫们还没来得及将斯托雷平保护起来,斯托雷平的胸口又多了两个伤口,当侍卫终于把他围在中间,周围没有了死角的时候,斯托雷平仰面就倒了下去。
德尔卡塞没有心情关心斯托雷平,枪响之后第一时间,他就扑上了马车,高喊着车夫拼命抽打马匹,离开了莫斯科郊外斯托雷平的庄园。
斯托雷平遇刺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了全世界。
全世界都发去了慰问,包括抓花民国政府,和日本政府。
但是之后的舆论开始一边倒的倒向俄国人,开始同情连续两次被东方国家蹂躏的俄国,并且出现了一种中日连手暗杀斯托雷平的舆论,而且有人分析,最有可能是中国人。
之所以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有飞艇,可以悄无声息的送士兵到莫斯科,然后潜伏到斯托雷平庄园附近。
世界舆论都对东方人这种不择手段获取胜利的行为表示了愤慨,西方各国政府也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向中日施压,尤其是中国的飞艇轰炸,必须立刻停止。
杨潮心里有一种深沉的怒火,因为他真的不敢冒着被列强借机干涉的风险,这种耻辱是他从来没用过的体会。
“刺杀?这世界上最不希望那货死的,恐怕就是老子了!”
看到越来越多将刺杀的幕后凶手怀疑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杨潮不由冷笑。
他还真的不想斯托雷平死,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把俄国人削的太狠了。
如果一战时候他们不敢站出来怎么办?
斯托雷平这个强人在的情况下,也许俄国人会继续强硬,如果他死了,谁知道会不好出现一个温和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俄国,那是绝对打不起来的,因为正是俄国第一个进行了战争动员,才被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然后战争不可遏制的爆发了。
“联系俄国政府,我要访问俄国,要去探望斯托雷平!”
很快杨潮就决定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他打算亲自去一趟俄国,让外交部长陆征祥帮自己联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