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朝食千层饼 暮踏千层浪
负伤的康宁和元方被紧急送回了家中,府城中最好的大夫被很快请了过来。+,得知是为知府大人的朋友治病,那大夫显然不敢怠慢。
只不过商辛等人实在信不过这位郎中的水平,于是杨大眼紧急出发,前往沂州告知山河药铺的吴有性和康达夫。
康宁的身上被敷了厚厚的草药,然后用各种纱布缠的结结实实的。
在康宁的要求之下,这些纱布都是在沸水中消过毒的。至于那些草药,康宁实在是不够了解。
元方的伤势要重得多。好在他们已经知道元方的伤势是银针所致,不会漫无头绪的找不到治疗的办法。
那名请来的大夫很认真的检查了四五遍,彩钻者手中的银针转过身来对商辛说道:“凶手虽然歹毒的使用暗器,但是这暗器上并没有带毒。”
商辛点点头。李焞知府的尸体上并没有中毒的迹象,这也是一开始没有人他杀迹象的原因。想要不被人发现谋杀的真实情况,自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极其稀罕的毒素,很难被人察觉,而另一种则是隐藏的足够巧妙。
杜福显然不是什么中医高手,他的选择不出意料的是第二种。
所以商辛一开始就没怎么担心银针上被淬了剧毒。
但这不代表康宁和元方就没有生命危险。
如果有银针残留在元方的体内,就不能排除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
而康宁则是被长刀所伤,铁定会在上任的时候留下伤口的长刀,可不用担心什么会被人察觉是他杀还是谋杀的问题。那么淬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康宁的精神状况看起来很不错,即便是躺在病榻上,也没有忘记指挥着他的手下们。
十几天以来,他几乎做着相同的事情,每天都在关注着那些徐鸿儒的手下们究竟为他带来了什么。
烧窑的工匠已经正在忙碌着搭建平炉和高炉。康宁对联铁技术上的改进。一直翘首以待。
农业方面的进展更是让他开怀。北宋的两位并不算出名,但著述颇丰的农学家,已经用他们最为熟悉的方式,将徐鸿儒所传授的未来农学知识全都记录下来。
即便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吃透其中的真谛,但有了这些记录之后,康宁的人只要愿意花时间去论证,去验证,总会找到其中的精要之处。
水轮和风车的修造速度要远远快于预期,这其中,柴寅宾找来的本地人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原本。水力磨坊和水里驱动的转轮排字架就是在历史上已经存在过的东西,有些造诣的工匠们即便没有看过,也多多少少能够领悟其中的原理。
风车对于他们来说顶多陌生一些,但是弄懂了一种传动装置之后,另一种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再困难。连捅破一层窗户纸的难度都没有。
至于纺纱机等棉纺织用的机械,由于并没有足够量的棉花供他们实习,所以本地的工匠们最先学会的是如何制造。
虽然原理上也不算太困难,但难度还是有一层窗户纸那么厚的。花了点时间,从教徒之中征集起来的工匠们。才熟练的掌握了它们的制造工艺。
应用科学层面的学习是相对简单的。当然,康宁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从哲学层次上给所有人换一个新脑子,让他们用新的观念改良已有的器械。
在这方面的路,还很漫长。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一场与王森的殊死搏斗。
柴寅宾来看康宁的时候,转告了他一些关于团练的最新动态。
自从缴获了水委一的某些武器之后,柴寅宾就从石子明那里搞来了不少能工巧匠,听说此时还一度惊动了身在宫中的万历皇帝。不过这些所谓的能工巧匠。防止黄林所用武器的速度实在是慢的要命。
而另一个方面,那些已经被康宁秽土转生的水委一的手下,已经用新的训练方式将团练整训了一番。虽然。还没有达到黄林护卫队的程度,但战斗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进展,这让康宁的情绪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数日后,一条更重大的利好也随之而来,远在兖州府的徐鸿儒听闻康宁被王森所伤,同时王森先后杀害了两名朝廷命官的事情,也已经惊动了官府,已经下令积极协助官府,准备与王森殊死一战。
同时,不放心康宁伤情,实际上是担心他屋里指挥青州方面事务的徐鸿儒,亲自从兖州府方向连夜赶来。
这一天清晨,康宁舒服的伸了个懒腰之后,愕然发现他的徐大哥正和善的看着自己。
“徐大哥,你怎么来了?”
“你都伤成这样了,我还能坐得住吗?”
徐鸿儒淡淡一笑,道:“不过看你的样子,我这有点杞人忧天了呀。现在看来,你只要好好休养就行了。好吃好喝供着,对于我们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问题。来来来,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吃的。”
康宁翻身起床,睡眼惺忪的问道:“什么好吃的?”
“千层饼。”
当徐鸿儒拿出他所做的千层饼的时候,康宁才发现,这种千层饼和自己后是吃到的并不一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不是后世的产物,相反,这正是后世东平一带比较流行的食物。
不同于纳西族同胞的千层饼,这上面没有放肉片火腿之类的东西。但显然是放了葱花的。
康宁已经好久没有吃到后世的味道了,他美美的咬了一口之后,开始暗地里享受起来,没想到徐鸿儒的手艺还真是不一般。
徐鸿儒接下来拿出的东西,则让他更加惊讶了。
装在玻璃杯中的牛奶,在日后或许是很多家庭早餐的必需品,但在大明朝,却是十分罕见地。
康宁浅浅的尝了一口,假装皱了皱眉头,问道:“哪儿弄得。”
兖州府是个人口相对浓密的地方,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饲养奶牛,但是徐鸿儒的回答却让康宁看到了另外一层希望。
“黄林。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找到我,说我们可以重新恢复贸易了。而且还指名让你来负责我们之间的贸易工作。”
康宁皱了皱眉,完全是一副想不通的模样。
徐鸿儒其实也想不通,他原本以为康宁知道这其中的某些秘密,但现在看起来康宁也不知道。不过这也算是正常的,黄林的性格一直都很古怪。他做出这种单方面的决定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肯恩恶搞是,黄林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王森的事情,那么他就失去了一个重要分销商。紧急联系徐鸿儒也是此中应有之意。
不过这一点只能说通过关于徐鸿儒的那一部分,至于为什么指名道姓要求康宁来经手相关事务,两个人现在还都是一头雾水。
不过说起王森最近的境况,好像越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了。
王之钥临终前写下了王森勾结迁安营谋反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一传出,山东官场官场上下就开始鸡飞狗跳。凡是在本地任官的人,谁不清楚白莲教一直都是不稳定因素,不过他们一开想到的,却是尽快破案,给这位忠烈一个交代。
然而消息传出山东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先是,刚刚在六月从南京国子监司业升为祭酒的顾起元最先知道了这位同年的死讯,随后伤心的悲号痛哭。
随后,和王之钥同样在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1598年中进士的同年们,很快就收到了探花郎顾起元的加急信函。
距离最近的邵景尧最先得到消息,正在和好友们游历山水,吟诗作赋的他当即昏厥,好友们又是掐人中,又是烧艾草,好不容易把他弄醒,他却指天大骂上苍不公,声言誓死要为同年好友报仇。
身为浙东十四子之一的邵景尧,吏才并无过人之处,奈何在东南文化圈里地位不低。加上王之钥拼死揭露叛乱阴谋的行为足够感天动地,一时间在东南传为佳话。
于是,很多东南读书人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严查此事。部分浙党成员,甚至开始借此声言石子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石子明只用了一句“王森在河北”就把这些攻击削弱了八成威力,随后他还上书解释道:“王之钥是在为他清除魔教势力的时候遇害的,他当秉承王之钥的遗愿继续清理魔教。”
这下,谁要是攻击他,就是阻挠他清理魔教,登时很多人都不再吭声。
但要求彻查此案、严惩王森的呼声却日渐高涨起来。
万历二十六年的状元郎赵秉忠此时已经位居高官,温体仁虽不能在京中呼风唤雨,但已经没有人敢忽视他的声音。
朝廷之外,多名封疆大吏也表示强烈愤慨。陕西左布政使王之采、偏沅巡抚都御使、云贵总督闵梦得等人,接连上书朝廷要求严查此案。
这些消息都已经传到了康宁手中。康宁甚至都没有想到,王之钥的人缘竟然有如此之好。
与此同时,康宁也知道这被激起的千层浪,乃是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
相信紫禁城和黄林两方,很快都会有所反应。
他在等,等待一个时机。
时机一到,他就可以迎风踏浪,成为这场风波之中,取得最大收益的弄潮儿!(未完待续。)u
</br>
只不过商辛等人实在信不过这位郎中的水平,于是杨大眼紧急出发,前往沂州告知山河药铺的吴有性和康达夫。
康宁的身上被敷了厚厚的草药,然后用各种纱布缠的结结实实的。
在康宁的要求之下,这些纱布都是在沸水中消过毒的。至于那些草药,康宁实在是不够了解。
元方的伤势要重得多。好在他们已经知道元方的伤势是银针所致,不会漫无头绪的找不到治疗的办法。
那名请来的大夫很认真的检查了四五遍,彩钻者手中的银针转过身来对商辛说道:“凶手虽然歹毒的使用暗器,但是这暗器上并没有带毒。”
商辛点点头。李焞知府的尸体上并没有中毒的迹象,这也是一开始没有人他杀迹象的原因。想要不被人发现谋杀的真实情况,自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极其稀罕的毒素,很难被人察觉,而另一种则是隐藏的足够巧妙。
杜福显然不是什么中医高手,他的选择不出意料的是第二种。
所以商辛一开始就没怎么担心银针上被淬了剧毒。
但这不代表康宁和元方就没有生命危险。
如果有银针残留在元方的体内,就不能排除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
而康宁则是被长刀所伤,铁定会在上任的时候留下伤口的长刀,可不用担心什么会被人察觉是他杀还是谋杀的问题。那么淬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康宁的精神状况看起来很不错,即便是躺在病榻上,也没有忘记指挥着他的手下们。
十几天以来,他几乎做着相同的事情,每天都在关注着那些徐鸿儒的手下们究竟为他带来了什么。
烧窑的工匠已经正在忙碌着搭建平炉和高炉。康宁对联铁技术上的改进。一直翘首以待。
农业方面的进展更是让他开怀。北宋的两位并不算出名,但著述颇丰的农学家,已经用他们最为熟悉的方式,将徐鸿儒所传授的未来农学知识全都记录下来。
即便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吃透其中的真谛,但有了这些记录之后,康宁的人只要愿意花时间去论证,去验证,总会找到其中的精要之处。
水轮和风车的修造速度要远远快于预期,这其中,柴寅宾找来的本地人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原本。水力磨坊和水里驱动的转轮排字架就是在历史上已经存在过的东西,有些造诣的工匠们即便没有看过,也多多少少能够领悟其中的原理。
风车对于他们来说顶多陌生一些,但是弄懂了一种传动装置之后,另一种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再困难。连捅破一层窗户纸的难度都没有。
至于纺纱机等棉纺织用的机械,由于并没有足够量的棉花供他们实习,所以本地的工匠们最先学会的是如何制造。
虽然原理上也不算太困难,但难度还是有一层窗户纸那么厚的。花了点时间,从教徒之中征集起来的工匠们。才熟练的掌握了它们的制造工艺。
应用科学层面的学习是相对简单的。当然,康宁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从哲学层次上给所有人换一个新脑子,让他们用新的观念改良已有的器械。
在这方面的路,还很漫长。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一场与王森的殊死搏斗。
柴寅宾来看康宁的时候,转告了他一些关于团练的最新动态。
自从缴获了水委一的某些武器之后,柴寅宾就从石子明那里搞来了不少能工巧匠,听说此时还一度惊动了身在宫中的万历皇帝。不过这些所谓的能工巧匠。防止黄林所用武器的速度实在是慢的要命。
而另一个方面,那些已经被康宁秽土转生的水委一的手下,已经用新的训练方式将团练整训了一番。虽然。还没有达到黄林护卫队的程度,但战斗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进展,这让康宁的情绪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数日后,一条更重大的利好也随之而来,远在兖州府的徐鸿儒听闻康宁被王森所伤,同时王森先后杀害了两名朝廷命官的事情,也已经惊动了官府,已经下令积极协助官府,准备与王森殊死一战。
同时,不放心康宁伤情,实际上是担心他屋里指挥青州方面事务的徐鸿儒,亲自从兖州府方向连夜赶来。
这一天清晨,康宁舒服的伸了个懒腰之后,愕然发现他的徐大哥正和善的看着自己。
“徐大哥,你怎么来了?”
“你都伤成这样了,我还能坐得住吗?”
徐鸿儒淡淡一笑,道:“不过看你的样子,我这有点杞人忧天了呀。现在看来,你只要好好休养就行了。好吃好喝供着,对于我们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问题。来来来,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吃的。”
康宁翻身起床,睡眼惺忪的问道:“什么好吃的?”
“千层饼。”
当徐鸿儒拿出他所做的千层饼的时候,康宁才发现,这种千层饼和自己后是吃到的并不一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不是后世的产物,相反,这正是后世东平一带比较流行的食物。
不同于纳西族同胞的千层饼,这上面没有放肉片火腿之类的东西。但显然是放了葱花的。
康宁已经好久没有吃到后世的味道了,他美美的咬了一口之后,开始暗地里享受起来,没想到徐鸿儒的手艺还真是不一般。
徐鸿儒接下来拿出的东西,则让他更加惊讶了。
装在玻璃杯中的牛奶,在日后或许是很多家庭早餐的必需品,但在大明朝,却是十分罕见地。
康宁浅浅的尝了一口,假装皱了皱眉头,问道:“哪儿弄得。”
兖州府是个人口相对浓密的地方,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饲养奶牛,但是徐鸿儒的回答却让康宁看到了另外一层希望。
“黄林。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找到我,说我们可以重新恢复贸易了。而且还指名让你来负责我们之间的贸易工作。”
康宁皱了皱眉,完全是一副想不通的模样。
徐鸿儒其实也想不通,他原本以为康宁知道这其中的某些秘密,但现在看起来康宁也不知道。不过这也算是正常的,黄林的性格一直都很古怪。他做出这种单方面的决定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肯恩恶搞是,黄林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王森的事情,那么他就失去了一个重要分销商。紧急联系徐鸿儒也是此中应有之意。
不过这一点只能说通过关于徐鸿儒的那一部分,至于为什么指名道姓要求康宁来经手相关事务,两个人现在还都是一头雾水。
不过说起王森最近的境况,好像越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了。
王之钥临终前写下了王森勾结迁安营谋反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一传出,山东官场官场上下就开始鸡飞狗跳。凡是在本地任官的人,谁不清楚白莲教一直都是不稳定因素,不过他们一开想到的,却是尽快破案,给这位忠烈一个交代。
然而消息传出山东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先是,刚刚在六月从南京国子监司业升为祭酒的顾起元最先知道了这位同年的死讯,随后伤心的悲号痛哭。
随后,和王之钥同样在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1598年中进士的同年们,很快就收到了探花郎顾起元的加急信函。
距离最近的邵景尧最先得到消息,正在和好友们游历山水,吟诗作赋的他当即昏厥,好友们又是掐人中,又是烧艾草,好不容易把他弄醒,他却指天大骂上苍不公,声言誓死要为同年好友报仇。
身为浙东十四子之一的邵景尧,吏才并无过人之处,奈何在东南文化圈里地位不低。加上王之钥拼死揭露叛乱阴谋的行为足够感天动地,一时间在东南传为佳话。
于是,很多东南读书人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严查此事。部分浙党成员,甚至开始借此声言石子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石子明只用了一句“王森在河北”就把这些攻击削弱了八成威力,随后他还上书解释道:“王之钥是在为他清除魔教势力的时候遇害的,他当秉承王之钥的遗愿继续清理魔教。”
这下,谁要是攻击他,就是阻挠他清理魔教,登时很多人都不再吭声。
但要求彻查此案、严惩王森的呼声却日渐高涨起来。
万历二十六年的状元郎赵秉忠此时已经位居高官,温体仁虽不能在京中呼风唤雨,但已经没有人敢忽视他的声音。
朝廷之外,多名封疆大吏也表示强烈愤慨。陕西左布政使王之采、偏沅巡抚都御使、云贵总督闵梦得等人,接连上书朝廷要求严查此案。
这些消息都已经传到了康宁手中。康宁甚至都没有想到,王之钥的人缘竟然有如此之好。
与此同时,康宁也知道这被激起的千层浪,乃是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
相信紫禁城和黄林两方,很快都会有所反应。
他在等,等待一个时机。
时机一到,他就可以迎风踏浪,成为这场风波之中,取得最大收益的弄潮儿!(未完待续。)u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