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喷火式战机
愣了一会儿,乔恩就说道:“我想我们该干点什么了!”
说着乔恩就迅速沿着交通壕跑回了指挥部并给蒙哥马利发了一封电报:“将军,德国人的战机正在搜索中国装甲团,如果让德国人找到中国装甲团的位置的话,那么一切都完了!我请求空中支援!”
蒙哥马利拿着电报看了一会儿,就不由皱了皱眉头:“什么意思?”
旁边的拉姆斯登很快就反应过来,他解释道:“将军,中国人把装甲团隐藏在沙漠的某一个地方,这使德国人不敢进攻玛海拉玛!”
蒙哥马利不由“哦”了一声。
虽然蒙哥马利不认同张弛的做法,其实他不认同的是张弛那种不服从命令和擅作主张。但同时蒙哥马利也知道此时不是讲私人恩怨的时候,于是当即就命令塞得港的战机起飞增援玛海拉玛。
发完电报后蒙哥马利还不忘骂一句:“该死,他们应该早些时候告诉我,那样至少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并配合他们的行动!这些中国人就是想当英雄而不顾全大局!”
“将军!”拉姆斯登说道:“如果他们把计划告诉你的话,我想会被你否决的!”
蒙哥马利不由无言以对。
拉姆斯登说的对,蒙哥马利是不可能同意这么疯狂的计划……只要德国人找到中国装甲团,那就像乔恩说的那样“一切都完了”,而德国人要找到一个装甲团看起来又并非什么难事。
但是关于这一点,蒙哥马利错了,隆美尔和海因茨蓝道也错了。
就在海因茨蓝道一边组织坦克部队和反坦克炮部队一边等着侦察部队的消息,以便一发现中国装甲团的位置就发起进攻时,四周却接二连三的传来一声声清脆的枪声……
海因茨蓝道一听这枪声就感觉到不妙,因为这枪声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声隔着一声。
海因茨蓝道并不害怕听到一片一片的枪声,因为这就代表侦察部队找到敌人了。
但是……
如果是一声隔着一声,那就说明……
海因茨蓝道很快就明白了什么,不由骂了声:“该死的!”
果然,不一会儿通讯兵就跑上前来报告道:“将军,我们与第二侦察部队失去了联系,敌人在沙漠里布置了狙击手!”
海因茨蓝道焦燥的脱下了白手套,取出地图找到了第二侦察部队的位置,但还没等他下令另一个方向又传来了几声枪响,枪声还伴随着几声爆炸……海因茨蓝道不由条件反射似的朝枪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不出意外,又一个通讯兵报告道:“是第五侦察队,他们……全部牺牲了!”
海因茨蓝道不由问了声:“第五侦察队,他们有装备装甲侦察车!”
“敌人有火箭筒!”通讯兵回答:“还有地雷!”
海因茨蓝道不由一愣,接着只得下令道:“把所有侦察部队都叫回来!”
“是!”
隆美尔那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狙击手?”隆美尔对此感到吃惊:“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中国人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隆美尔终究还是小看了中国部队,或者说小看了中国远征军。
现在摆在德军面前的困难是:沙漠中可能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的狙击手,而德军却又什么都看不见……沙漠就是他们最好的保护色,这些狙击手只需要身披沙漠迷彩往地上一趴,就很难被人发现,他们甚至可以用沙子将自己埋起来。
他们就算是开枪,枪口冒出白烟也很快就会被风沙吹散,这就导致许多德军侦察机整个小分队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敌人藏在哪。
“也许!”海因茨蓝道说道:“我应该派出坦克去搜索!”
“你是说在沙漠里时速20公里的坦克?”隆美尔反问。
海因茨蓝道也知道这不现实……
用坦克侦察搜索显然是行不通的,速度太慢是一方面,坦克对外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范围有限是另一方面。
甚至坦克搜索同样也需要携带步兵,否则它就很容易被敌人从死角靠近用手榴弹或是火箭筒干掉,而如果携带步兵的话,又躲不开狙击手偷袭……
海因茨蓝道会这么说,是因为隆美尔想要搜索中国装甲团看来不现实了……除非德军能耗上大量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将那些狙击手给拔掉。
但德军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因为他们得到情报,英军的装甲部队正在赶往玛海拉玛增援的路上。
这时德军中又传来一声大喊:“将军,敌人的飞机!”
海因茨蓝道朝声音的方向望去,果然就见空中出现十几架“喷火式”战机……海因茨蓝道一看到英国人这种新式战机就不由皱了皱眉头,以前英国人在战场上用的大多是性能落后的“飓风”战机和“战斧”战机,再加上英国人传统落后的编队方式使德军一度在北非和地中海的上空掌握着制空权,但自从今年英国空军全面换装“喷火式”战机后,情况就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注:这也是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败北的原因之一,制空权朝英军一方倾斜,英军的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
“防空准备!”隆美尔大叫。
德军士兵们纷纷准备好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并做好射击准备。
但这些“喷火式”战机却不是袭击德军坦克群的,它们很快就两两分散开来在外围搜索着德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
接着就是一阵空中厮杀,德军侦察机很聪明的飞到德军防空区域希望能得到地面支援,但无奈的是“喷火式”战机的性能比他们好上许多,不一会儿一架又一架德军侦察机就从空中冒着黑烟喷着火掉了下来。
于是海因茨蓝道就知道,想要继续搜索中国装甲团是不可能了,就算他现在真的愿意派出坦克去搜索……
因为很明显,玛海拉玛距离英军的空军基地更近,同时英军的战机性能更优秀,制空权显然在英国人一方。
说着乔恩就迅速沿着交通壕跑回了指挥部并给蒙哥马利发了一封电报:“将军,德国人的战机正在搜索中国装甲团,如果让德国人找到中国装甲团的位置的话,那么一切都完了!我请求空中支援!”
蒙哥马利拿着电报看了一会儿,就不由皱了皱眉头:“什么意思?”
旁边的拉姆斯登很快就反应过来,他解释道:“将军,中国人把装甲团隐藏在沙漠的某一个地方,这使德国人不敢进攻玛海拉玛!”
蒙哥马利不由“哦”了一声。
虽然蒙哥马利不认同张弛的做法,其实他不认同的是张弛那种不服从命令和擅作主张。但同时蒙哥马利也知道此时不是讲私人恩怨的时候,于是当即就命令塞得港的战机起飞增援玛海拉玛。
发完电报后蒙哥马利还不忘骂一句:“该死,他们应该早些时候告诉我,那样至少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并配合他们的行动!这些中国人就是想当英雄而不顾全大局!”
“将军!”拉姆斯登说道:“如果他们把计划告诉你的话,我想会被你否决的!”
蒙哥马利不由无言以对。
拉姆斯登说的对,蒙哥马利是不可能同意这么疯狂的计划……只要德国人找到中国装甲团,那就像乔恩说的那样“一切都完了”,而德国人要找到一个装甲团看起来又并非什么难事。
但是关于这一点,蒙哥马利错了,隆美尔和海因茨蓝道也错了。
就在海因茨蓝道一边组织坦克部队和反坦克炮部队一边等着侦察部队的消息,以便一发现中国装甲团的位置就发起进攻时,四周却接二连三的传来一声声清脆的枪声……
海因茨蓝道一听这枪声就感觉到不妙,因为这枪声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声隔着一声。
海因茨蓝道并不害怕听到一片一片的枪声,因为这就代表侦察部队找到敌人了。
但是……
如果是一声隔着一声,那就说明……
海因茨蓝道很快就明白了什么,不由骂了声:“该死的!”
果然,不一会儿通讯兵就跑上前来报告道:“将军,我们与第二侦察部队失去了联系,敌人在沙漠里布置了狙击手!”
海因茨蓝道焦燥的脱下了白手套,取出地图找到了第二侦察部队的位置,但还没等他下令另一个方向又传来了几声枪响,枪声还伴随着几声爆炸……海因茨蓝道不由条件反射似的朝枪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不出意外,又一个通讯兵报告道:“是第五侦察队,他们……全部牺牲了!”
海因茨蓝道不由问了声:“第五侦察队,他们有装备装甲侦察车!”
“敌人有火箭筒!”通讯兵回答:“还有地雷!”
海因茨蓝道不由一愣,接着只得下令道:“把所有侦察部队都叫回来!”
“是!”
隆美尔那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狙击手?”隆美尔对此感到吃惊:“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中国人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隆美尔终究还是小看了中国部队,或者说小看了中国远征军。
现在摆在德军面前的困难是:沙漠中可能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的狙击手,而德军却又什么都看不见……沙漠就是他们最好的保护色,这些狙击手只需要身披沙漠迷彩往地上一趴,就很难被人发现,他们甚至可以用沙子将自己埋起来。
他们就算是开枪,枪口冒出白烟也很快就会被风沙吹散,这就导致许多德军侦察机整个小分队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敌人藏在哪。
“也许!”海因茨蓝道说道:“我应该派出坦克去搜索!”
“你是说在沙漠里时速20公里的坦克?”隆美尔反问。
海因茨蓝道也知道这不现实……
用坦克侦察搜索显然是行不通的,速度太慢是一方面,坦克对外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范围有限是另一方面。
甚至坦克搜索同样也需要携带步兵,否则它就很容易被敌人从死角靠近用手榴弹或是火箭筒干掉,而如果携带步兵的话,又躲不开狙击手偷袭……
海因茨蓝道会这么说,是因为隆美尔想要搜索中国装甲团看来不现实了……除非德军能耗上大量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将那些狙击手给拔掉。
但德军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因为他们得到情报,英军的装甲部队正在赶往玛海拉玛增援的路上。
这时德军中又传来一声大喊:“将军,敌人的飞机!”
海因茨蓝道朝声音的方向望去,果然就见空中出现十几架“喷火式”战机……海因茨蓝道一看到英国人这种新式战机就不由皱了皱眉头,以前英国人在战场上用的大多是性能落后的“飓风”战机和“战斧”战机,再加上英国人传统落后的编队方式使德军一度在北非和地中海的上空掌握着制空权,但自从今年英国空军全面换装“喷火式”战机后,情况就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注:这也是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败北的原因之一,制空权朝英军一方倾斜,英军的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
“防空准备!”隆美尔大叫。
德军士兵们纷纷准备好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并做好射击准备。
但这些“喷火式”战机却不是袭击德军坦克群的,它们很快就两两分散开来在外围搜索着德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
接着就是一阵空中厮杀,德军侦察机很聪明的飞到德军防空区域希望能得到地面支援,但无奈的是“喷火式”战机的性能比他们好上许多,不一会儿一架又一架德军侦察机就从空中冒着黑烟喷着火掉了下来。
于是海因茨蓝道就知道,想要继续搜索中国装甲团是不可能了,就算他现在真的愿意派出坦克去搜索……
因为很明显,玛海拉玛距离英军的空军基地更近,同时英军的战机性能更优秀,制空权显然在英国人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