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装备(三更)
“你依旧有两个选择!”张弛对乔恩说道:“你下令部下把装备交出来,或者我下令部下动手!”
乔恩回答道:“将军,我需要蒙哥马利将军的命令!”
“我想你没听明白我的话!”张弛说:“你没有第三个选择!”
想了想,乔恩就只有叹了口气,道:“是,将军,我会让部下把装备交出来的!”
乔恩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至少还可以让英军有一个台阶下,能够体面的交出装备,否则的话……那几乎就是被中国军队缴械了。
张弛对乔恩的态度这么强硬而且不给一点情面,一方面是因为还记着缅甸战场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则是此时的确没有时间跟乔恩这帮人磨蹭。
命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英军士兵在交出装备时却是颇有微议。
“嘿,你们听说了吗?我们的坦克和装甲车交出去是给中国军队用的!”
“什么?给中国人用,他们开得来坦克吗?中国人?!”
“真是可笑,居然会把这些装备给中国人用!”
“那我们做什么呢?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怎么抵抗德国人的进攻?”
“算了吧!上校让我们装备坦克和装甲车只是为了突围,明白吗?换句话说就是逃跑!所以把装备给中国人并不算是坏事,不是吗?他们也许不会使用,但至少不是用来逃跑的,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来了!”
……
这话如果让张弛听到,只怕会一口鲜血喷到天花板上……这些可恶的英国人,他们跟自己抢装备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更好的逃跑。
接着,在英国士兵们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坦克和装甲车移交给中国士兵的时候,让他们惊讶的一幕就发生了……
初时那些英国士兵甚至还想交待中国士兵几句,希望他们不要胡乱操作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但没想到那些中国士兵们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们的胡言乱语,一声令下就跳上装甲车和坦克“隆”的一声就开走了,开了一圈后他们甚至还来了个十分漂亮的整队……坦克是坦克、装甲车是装甲车,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在操场上排列开来。
“这他妈的是怎么回事?”一名英军士兵说道:“他们看起来比我们老练多了!”
“老兄,他们何止是比我们老练多了!”另一名英军士兵回答:“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几乎就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而我们不久前甚至还以为他们不会开坦克!”
也有英军士兵问:“他们真的是中国人吗?”
“我想起来了!”人群中一个声音说道:“记得报纸里说的一支中国军队吗?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美国人做不到的任务!”
“你是说……中国远征军!”
“是的,就是他们!”
……
于是英国士兵们“轰”的一下就围了上去,对着中国士兵们七问八问的。
远征军的战士们长期与美军合作,虽说不是个个都会英文,但会简单的几句话或者用手势与英国人交流没什么障碍,于是很快就聊开了。
只不过远征军心里都有些看不起英国人……这心态跟张弛有些类似,中国人是讲感情的,他们在缅甸一次又一次的受英军骗,心里都没怎么释怀,所以相当一部分远征军战士对英国人都没有好脸色。
聊开之后的好处,就是装备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远征军战士是要什么就有什么,英军士兵都十分热情的提供,同时士气也空前的高涨……在此之前,他们全都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守住玛海拉玛,许多人包括指挥官乔恩在内都是做着逃跑或是投降的打算。
开玩笑,一个步兵营对德国的一个装甲师,就算个个是三头六臂也守不住啊!
就算在知道有一个中国师前来增援也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想法,毕竟那是一支陆军师,对付起装甲师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当他们知道这个中国师就是在太平洋战场打出赫赫威名的中国远征军后,那态度就完全不一样,言语中的口风也就全变了:
“难怪他们用起美式装备来那么熟练,原来是美系部队的!”
“嘿,他们可不仅仅是美系部队!据说他们的战斗力比美国海军陆战还强!”
“我也听说了,有人分析是因为结合了中国人的吃苦精神和美式装备两者的优点!”
“这么说……我们可能不用做德国人的俘虏了?”
“可能吧,不过谁又知道呢?”
……
的确,战场上的事谁都说不准,就连中国军队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许多战士对即将面对的这个敌人也就是德国装甲师完全没有慨念……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交手。
在远征军战士们得到需要的武器装备并进行紧张的适应训练时,张弛则在指挥部里看着乔恩上校收集的关于德军装甲师的情报。
“突破缺口朝我们进攻的是德军第21装甲师!”乔恩介绍道:“初步估计拥有三百多辆坦克,指挥官海因茨蓝道少将,是第一批登陆北非作战的军官之一,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他们现在的位置!”张弛问。
“根据最先情报……”乔恩在地图上找了一个位置,说道:“他们的位置大慨在这,索什伊姆一带,距离我们大慨有一小时的路程!”
“上校!”这时一名通讯兵又给乔恩递上了一封电报,说道:“最新情报!”
乔恩看了看,就说道:“不,他们现在离我们只有四十分钟的距离了!”
张弛不由心下一沉,只有四十分钟……甚至这个时间有可能更短,而现在自己却连一个计划都没有,对德军的情报掌握得又很少……这仗该怎么打?!
“将军!”乔恩焦急的说道:“我建议马上命令部队巩固防线吧,你们已经得到了所有的装备了不是吗?再拖下去德国人就兵临城下了!”
“防线?”张弛反问道:“你是说你们挖的那条沟?”
乔恩回答道:“将军,我需要蒙哥马利将军的命令!”
“我想你没听明白我的话!”张弛说:“你没有第三个选择!”
想了想,乔恩就只有叹了口气,道:“是,将军,我会让部下把装备交出来的!”
乔恩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至少还可以让英军有一个台阶下,能够体面的交出装备,否则的话……那几乎就是被中国军队缴械了。
张弛对乔恩的态度这么强硬而且不给一点情面,一方面是因为还记着缅甸战场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则是此时的确没有时间跟乔恩这帮人磨蹭。
命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英军士兵在交出装备时却是颇有微议。
“嘿,你们听说了吗?我们的坦克和装甲车交出去是给中国军队用的!”
“什么?给中国人用,他们开得来坦克吗?中国人?!”
“真是可笑,居然会把这些装备给中国人用!”
“那我们做什么呢?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怎么抵抗德国人的进攻?”
“算了吧!上校让我们装备坦克和装甲车只是为了突围,明白吗?换句话说就是逃跑!所以把装备给中国人并不算是坏事,不是吗?他们也许不会使用,但至少不是用来逃跑的,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来了!”
……
这话如果让张弛听到,只怕会一口鲜血喷到天花板上……这些可恶的英国人,他们跟自己抢装备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更好的逃跑。
接着,在英国士兵们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坦克和装甲车移交给中国士兵的时候,让他们惊讶的一幕就发生了……
初时那些英国士兵甚至还想交待中国士兵几句,希望他们不要胡乱操作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但没想到那些中国士兵们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们的胡言乱语,一声令下就跳上装甲车和坦克“隆”的一声就开走了,开了一圈后他们甚至还来了个十分漂亮的整队……坦克是坦克、装甲车是装甲车,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在操场上排列开来。
“这他妈的是怎么回事?”一名英军士兵说道:“他们看起来比我们老练多了!”
“老兄,他们何止是比我们老练多了!”另一名英军士兵回答:“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几乎就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而我们不久前甚至还以为他们不会开坦克!”
也有英军士兵问:“他们真的是中国人吗?”
“我想起来了!”人群中一个声音说道:“记得报纸里说的一支中国军队吗?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美国人做不到的任务!”
“你是说……中国远征军!”
“是的,就是他们!”
……
于是英国士兵们“轰”的一下就围了上去,对着中国士兵们七问八问的。
远征军的战士们长期与美军合作,虽说不是个个都会英文,但会简单的几句话或者用手势与英国人交流没什么障碍,于是很快就聊开了。
只不过远征军心里都有些看不起英国人……这心态跟张弛有些类似,中国人是讲感情的,他们在缅甸一次又一次的受英军骗,心里都没怎么释怀,所以相当一部分远征军战士对英国人都没有好脸色。
聊开之后的好处,就是装备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远征军战士是要什么就有什么,英军士兵都十分热情的提供,同时士气也空前的高涨……在此之前,他们全都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守住玛海拉玛,许多人包括指挥官乔恩在内都是做着逃跑或是投降的打算。
开玩笑,一个步兵营对德国的一个装甲师,就算个个是三头六臂也守不住啊!
就算在知道有一个中国师前来增援也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想法,毕竟那是一支陆军师,对付起装甲师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当他们知道这个中国师就是在太平洋战场打出赫赫威名的中国远征军后,那态度就完全不一样,言语中的口风也就全变了:
“难怪他们用起美式装备来那么熟练,原来是美系部队的!”
“嘿,他们可不仅仅是美系部队!据说他们的战斗力比美国海军陆战还强!”
“我也听说了,有人分析是因为结合了中国人的吃苦精神和美式装备两者的优点!”
“这么说……我们可能不用做德国人的俘虏了?”
“可能吧,不过谁又知道呢?”
……
的确,战场上的事谁都说不准,就连中国军队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许多战士对即将面对的这个敌人也就是德国装甲师完全没有慨念……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交手。
在远征军战士们得到需要的武器装备并进行紧张的适应训练时,张弛则在指挥部里看着乔恩上校收集的关于德军装甲师的情报。
“突破缺口朝我们进攻的是德军第21装甲师!”乔恩介绍道:“初步估计拥有三百多辆坦克,指挥官海因茨蓝道少将,是第一批登陆北非作战的军官之一,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他们现在的位置!”张弛问。
“根据最先情报……”乔恩在地图上找了一个位置,说道:“他们的位置大慨在这,索什伊姆一带,距离我们大慨有一小时的路程!”
“上校!”这时一名通讯兵又给乔恩递上了一封电报,说道:“最新情报!”
乔恩看了看,就说道:“不,他们现在离我们只有四十分钟的距离了!”
张弛不由心下一沉,只有四十分钟……甚至这个时间有可能更短,而现在自己却连一个计划都没有,对德军的情报掌握得又很少……这仗该怎么打?!
“将军!”乔恩焦急的说道:“我建议马上命令部队巩固防线吧,你们已经得到了所有的装备了不是吗?再拖下去德国人就兵临城下了!”
“防线?”张弛反问道:“你是说你们挖的那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