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总统
果然,正如张弛所预料的那样,张弛在会议室里见到麦克阿瑟时,麦克阿瑟就信心十足的朝哈尔西点了点头,不过麦克阿瑟看到张弛时却不由一愣,他显然没有料到哈尔西会带张弛来。
张弛往会议室中扫了一眼,心下不由一惊……参加会议的人不多,包括自己只有七个,但与会的无一不是中将、上将,只有自己是个上校。
“我来介绍下!”哈尔西对张弛说道:“这位是尼米兹将军!”
张弛难以置信的看着坐在左手边的那位满头白发但目光却炯炯有神的将军,接着赶忙朝尼米兹敬了个礼。
张弛之所以震惊,一是不敢相信自己在这种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见到了这名传说中的五星级上级。另一个,则是尼米兹似乎还不是这次会议的主角,因为主席位还空着……那这主角会是谁呢?
尼米兹微笑着探过身来握了握张弛的手说道:“上校,干得好!我听过许多有关你的战绩,真是让人印像深刻!”
“谢谢,将军!”
这时会议的主角走进来了……是一个面容清瘦而苍老的老人,身体削瘦得仿佛像一副人形骨架,他的行动也有些迟缓,就连坐到椅子上都需要人搀扶。
张弛的脑袋“嗡↘et”的一声就炸开了,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与这老人见面,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他就是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电视、电影上常常能看到他的照片,只不过照片要比现实的他精神得多。
其实,如果张弛知道得更多一些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震惊了。
麦克阿瑟取道菲律宾进攻日本的计划,是遭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否决,在军队中几乎只有麦克阿瑟一人觉得重返菲律宾是必要的。要推翻参联会的决定,就只有罗斯福才能办到。
哈尔西没有告诉张弛这一点,是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电报里只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组织会议,不过哈尔西却猜到了。
“先生们!”罗斯福扫了与会的几个将军一眼,看到张弛时停了下,但并没有感到意外,显然哈尔西已经报告过了。
“首先,对你们英勇的奋战在第一线表示致敬!感谢你们为美国付出的牺牲!”罗斯福说:“众所周知,你们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日本人在你们的攻势下一步步后退。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没有打败日本人。现在,是时候决定下一阶段对日本人的作战方针了,你们怎么看?”
“总统先生!”尼米兹回答:“经过参联会的商讨,我们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是继续由中太平洋向日本本土挺进,按照这个计划,麦克阿瑟将军首先在棉兰老岛建起强大的作战基地以削弱日军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但菲律宾群岛的其余部队应该绕过。这么做显然是最快的……出于在北非方面德军的压力,我们需要尽快解决与日本人的战争。”
罗斯福把目光转向了麦克阿瑟。
张弛觉得麦克阿瑟至少在一点上打败了海军将领……海军将领面前到处都是地图、计划、手稿和各种种样的统计,就连尼米兹桌上也有几份文件,但麦克阿瑟面前却是空空如也,他什么也没带。
“总统阁下!”麦克阿瑟胸有成竹的说道:“毫不客气的说,我认为这个计划是有问题的。从军事方面来说,我认为如果能夺回菲律宾,那将能使我们建立起一个空中及海上的封锁线,切断从南方向日本的所有补给运输,挫败敌人的斗志迫使日本投降。我反对海军提出的首先夺占西太平洋上强大的敌人岛屿的观点。首先,夺取这些岛屿并不能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也不能威胁到日本人的根本,而我们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这些岛屿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前进基地,这会给我们的后勤增加许多压力。同时,我还认为以台湾为基地进攻日本是很有疑问的,因为据我的情报显示,该地区的百姓对美国怀有敌意!”
客观的说,麦克阿瑟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一旦占领了菲律宾,菲律宾的地形就会像一把尖刀一样切断日本本土与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联系……要知道日军许多的粮食和石油都是从这些国家来的。而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们距离日军的运输线还很远。
至于台湾的问题,日军对台湾的殖民时间太久,而且自殖民台湾起就进行皇民化教育,此时日军甚至还从台湾征召组织起了一支台籍日军并参加了太平洋战争,所以麦克阿瑟的话也是对的……台湾百姓对美军怀有敌意,而菲律宾不久前还是美军的殖民地(日军直到1942年才真正意义上占领菲律宾全岛),此时的菲律宾百姓很希望美军能够重返菲律宾并赶走残暴的日本人。所以这两者在“群众基础”上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可是,麦克阿瑟将军!”尼米兹反驳道:“你要知道,日本人在菲律宾可是有三十万的军队,而且菲律宾地形十分复杂,而且到处是丛林,要夺取菲律宾并达到你所说的切断日军补给运输线的目的,那是十分困难的!”
“日本人已经在把兵力往马里亚纳群岛及加罗林群岛上调动了不是吗?”麦克阿瑟回答道:“我的计划就是……一部份海军继续摆出要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及加罗林群岛的姿态,让日本人继续把兵力投送到这两个群岛中,这样一来菲律宾的兵力就不足为虑了!”
尼米兹无言以对,因为这听起来的确是个很好计划。
“再者!”麦克阿瑟继续说道:“绕过一个孤岛是一回事。可是,在你的后方留下一个像菲律宾这样强大的敌人据点,势必导致后方严重不稳,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危机之中,这可能会使我军取得的战果全都付之一炬!这才是最危险的!”
会议室里不由鸦雀无声,因为麦克阿瑟说的的确有道理。
(未完待续。)
...
张弛往会议室中扫了一眼,心下不由一惊……参加会议的人不多,包括自己只有七个,但与会的无一不是中将、上将,只有自己是个上校。
“我来介绍下!”哈尔西对张弛说道:“这位是尼米兹将军!”
张弛难以置信的看着坐在左手边的那位满头白发但目光却炯炯有神的将军,接着赶忙朝尼米兹敬了个礼。
张弛之所以震惊,一是不敢相信自己在这种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见到了这名传说中的五星级上级。另一个,则是尼米兹似乎还不是这次会议的主角,因为主席位还空着……那这主角会是谁呢?
尼米兹微笑着探过身来握了握张弛的手说道:“上校,干得好!我听过许多有关你的战绩,真是让人印像深刻!”
“谢谢,将军!”
这时会议的主角走进来了……是一个面容清瘦而苍老的老人,身体削瘦得仿佛像一副人形骨架,他的行动也有些迟缓,就连坐到椅子上都需要人搀扶。
张弛的脑袋“嗡↘et”的一声就炸开了,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与这老人见面,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他就是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电视、电影上常常能看到他的照片,只不过照片要比现实的他精神得多。
其实,如果张弛知道得更多一些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震惊了。
麦克阿瑟取道菲律宾进攻日本的计划,是遭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否决,在军队中几乎只有麦克阿瑟一人觉得重返菲律宾是必要的。要推翻参联会的决定,就只有罗斯福才能办到。
哈尔西没有告诉张弛这一点,是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电报里只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组织会议,不过哈尔西却猜到了。
“先生们!”罗斯福扫了与会的几个将军一眼,看到张弛时停了下,但并没有感到意外,显然哈尔西已经报告过了。
“首先,对你们英勇的奋战在第一线表示致敬!感谢你们为美国付出的牺牲!”罗斯福说:“众所周知,你们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日本人在你们的攻势下一步步后退。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没有打败日本人。现在,是时候决定下一阶段对日本人的作战方针了,你们怎么看?”
“总统先生!”尼米兹回答:“经过参联会的商讨,我们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是继续由中太平洋向日本本土挺进,按照这个计划,麦克阿瑟将军首先在棉兰老岛建起强大的作战基地以削弱日军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但菲律宾群岛的其余部队应该绕过。这么做显然是最快的……出于在北非方面德军的压力,我们需要尽快解决与日本人的战争。”
罗斯福把目光转向了麦克阿瑟。
张弛觉得麦克阿瑟至少在一点上打败了海军将领……海军将领面前到处都是地图、计划、手稿和各种种样的统计,就连尼米兹桌上也有几份文件,但麦克阿瑟面前却是空空如也,他什么也没带。
“总统阁下!”麦克阿瑟胸有成竹的说道:“毫不客气的说,我认为这个计划是有问题的。从军事方面来说,我认为如果能夺回菲律宾,那将能使我们建立起一个空中及海上的封锁线,切断从南方向日本的所有补给运输,挫败敌人的斗志迫使日本投降。我反对海军提出的首先夺占西太平洋上强大的敌人岛屿的观点。首先,夺取这些岛屿并不能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也不能威胁到日本人的根本,而我们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这些岛屿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前进基地,这会给我们的后勤增加许多压力。同时,我还认为以台湾为基地进攻日本是很有疑问的,因为据我的情报显示,该地区的百姓对美国怀有敌意!”
客观的说,麦克阿瑟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一旦占领了菲律宾,菲律宾的地形就会像一把尖刀一样切断日本本土与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联系……要知道日军许多的粮食和石油都是从这些国家来的。而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们距离日军的运输线还很远。
至于台湾的问题,日军对台湾的殖民时间太久,而且自殖民台湾起就进行皇民化教育,此时日军甚至还从台湾征召组织起了一支台籍日军并参加了太平洋战争,所以麦克阿瑟的话也是对的……台湾百姓对美军怀有敌意,而菲律宾不久前还是美军的殖民地(日军直到1942年才真正意义上占领菲律宾全岛),此时的菲律宾百姓很希望美军能够重返菲律宾并赶走残暴的日本人。所以这两者在“群众基础”上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可是,麦克阿瑟将军!”尼米兹反驳道:“你要知道,日本人在菲律宾可是有三十万的军队,而且菲律宾地形十分复杂,而且到处是丛林,要夺取菲律宾并达到你所说的切断日军补给运输线的目的,那是十分困难的!”
“日本人已经在把兵力往马里亚纳群岛及加罗林群岛上调动了不是吗?”麦克阿瑟回答道:“我的计划就是……一部份海军继续摆出要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及加罗林群岛的姿态,让日本人继续把兵力投送到这两个群岛中,这样一来菲律宾的兵力就不足为虑了!”
尼米兹无言以对,因为这听起来的确是个很好计划。
“再者!”麦克阿瑟继续说道:“绕过一个孤岛是一回事。可是,在你的后方留下一个像菲律宾这样强大的敌人据点,势必导致后方严重不稳,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危机之中,这可能会使我军取得的战果全都付之一炬!这才是最危险的!”
会议室里不由鸦雀无声,因为麦克阿瑟说的的确有道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