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棠吉之战(二十一)
手都冻僵了,兄弟们,在审稿哈,下一章十几分钟左右后会有!
******
旦凡手榴弹或是炮弹之类的爆炸物,他们炸开后掀起的弹片都是呈辐射状自下往上飞射的。所以,如果人在这时候趴在地上就能躲过绝大多数的弹片而不受伤害,否则其结果就恰恰相反。
就像现在这样,日军不知道有手榴弹抛向他们的方向,所以个个都是毫无防备的挺着身往山顶阵地上冲,于是这四枚手榴弹一爆开那乱飞的弹片当即就打倒了好几个。
当然,这四枚手榴弹不可能炸死所有日军或是挡住日军的进攻。它们只是给战士们一点点准备的时间。
但就是差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一点点时间,战士们很有可能就会像是将脑袋埋在沙子里鸵鸟一样等着鬼子势如破竹的往前冲,一边冲还会一边将刺刀扎进战士们的胸膛。
然而这个势头却被手榴弹给挡住了,在这个时间里,战士们及时反应过来并举起了枪……
几个日军嚎叫着从烟雾中冲了上来,但几声枪响过后他们就倒在了弹雨之下,敌我之间的距离之近,甚至有一名日军的尸体就倒在了张弛的面前。
张弛没有开枪,因为他知道战士们会开枪,同时也知道战士们在情急之下还会犯一个错误:太多的人把太多的子弹射向面前这几个为数不多的日军身上。
这是工兵团训练不足所造成的……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会自觉的分成两个小队,一个小队射击时另一个小队做好准备,等到射击小队打完子弹换弹夹的时候,另一个小队就补充上火力的空白。
但工兵团却没有这样的默契,而且他们在看到鬼子已经冲到面前了情急之下还会打出所有的子弹。
这就造成一个火力空白,一个更换弹夹时的火力空白。
而这个火力空白,就要由张弛手中这把步枪来填补了。
“手榴弹!”张弛在举枪时大叫一声。
打完子弹的战士们被张弛这一提醒就纷纷抽出手榴弹拉燃了朝前抛去。
几乎与此同时,十余名日军就冲上山顶阵地出现在战士们面前……而此时战士们甚至还在黑暗中摸弹夹。
“砰!砰!”
这时张弛手中的步枪就响了,他根本不需要瞄准,他只需要照着面前的一个个黑影飞快的做着速射动作,于是一发发子弹打出去就见一个个黑影倒下。
黑暗中张弛甚至看不清那些黑影是敌是友,他用于分辩敌我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冲向他、面对他的就是敌人。
“轰轰……”战士们投出的手榴弹在张弛打完一个弹夹时就炸了开来。
这一批手榴弹少说也有几十枚,虽说因为角度和黑夜的原因张弛根本就不知道炸倒了多少敌人,但却能听到一片惨叫和哀嚎。
“上刺刀!”张弛下着命令。
也许张弛可以继续选择用步枪火力拦住日军,毕竟战士们手里的是恩菲尔德步枪且不擅长拼刺。
但是张弛却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敌我双方距离太近,近到可以互相投掷手榴弹……这一批是我军朝日军投去的手榴弹,下一批就是日军朝山顶阵地投来的手榴弹,而且手榴弹爆炸过后日军还是会跟着冲到面前。
这不是靠步枪火力能阻挡得了的。
所以张弛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乘着己方手榴弹爆炸的余威对日军发起反冲锋,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反冲锋
于是张弛一边为自己的步枪装上刺刀一边叫道:“弟兄们,想活命的就上!”
“杀啊!”
“冲啊!”
……
战士们也都意识到了此时是最后生死关头,装上刺刀后大吼一声就跟着张弛冲向了日军。
虽然战士们拼刺技术不如日军,虽然战士们的训练水平也不如日军,但战士们的优势就是居高临下,就是刚才那一通手榴弹爆炸过后鬼子没有防备,更重要的还是战士们一往无前的决心,还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哧”一声,一名鬼子刚从地上爬起身来张弛的刺刀就已经扎进了他的脖子。
张弛甚至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日军因为痛苦而扭曲的脸,这名日军条件反射的伸手去抓刺刀,但还等他抓着张弛又已经将刺刀抽了出来。
脖子里的鲜血向喷泉一样喷到张弛的脸上,但张弛顾不上这么许多,在这名日军缓缓倒在地上的时候,张弛就已经挺着刺刀奔向了下一名日军。
下一名日军刚刚来得及起身,黑暗中的他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见一把带着血的刺刀朝他刺来,训练有素的日军不假思索的就举枪格挡,但没想到刺刀突然间就消失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一个枪托打倒在地……刺刀不过是张弛的虚招,真正的要命的是枪托。
张弛几乎是一路不停的朝前狂奔,一路上又是刺刀又是枪托的乱打乱刺,一口气就刺倒了好几个。
这倒不是说张弛的拼刺技术厉害,而是张弛知道自己的拼刺技术不如日军,那么就只有以快打慢乘日军没反应过来前占点便宜。
而日军又往往会以为前面还有自己人,没想到也不认为敌人会那么快冲到面前,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没有防备。直到张弛冲到第五名日军面前时才遇到阻挡……
一柄闪着寒光的刺刀以极快的速度凶狠的朝张弛胸膛扎来。
张弛这时本该收住脚步举枪格挡,但张弛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的话,擅长拼刺的日军后续接着就会有第二刀、第三刀……到时自己只有疲于应付直至最后被他用刺刀在身上扎几个洞。
所以张弛继续往前冲,眼看刺刀就到胸口时整个人向后往地上一躺且刺刀前贴着脚往前伸……由于山体的斜度和往下冲的惯性,张弛整个人都沿着斜面往下滑,接着抓着步枪的双手就传来了刺刀扎进敌人身体的停滞感……
</br>
******
旦凡手榴弹或是炮弹之类的爆炸物,他们炸开后掀起的弹片都是呈辐射状自下往上飞射的。所以,如果人在这时候趴在地上就能躲过绝大多数的弹片而不受伤害,否则其结果就恰恰相反。
就像现在这样,日军不知道有手榴弹抛向他们的方向,所以个个都是毫无防备的挺着身往山顶阵地上冲,于是这四枚手榴弹一爆开那乱飞的弹片当即就打倒了好几个。
当然,这四枚手榴弹不可能炸死所有日军或是挡住日军的进攻。它们只是给战士们一点点准备的时间。
但就是差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一点点时间,战士们很有可能就会像是将脑袋埋在沙子里鸵鸟一样等着鬼子势如破竹的往前冲,一边冲还会一边将刺刀扎进战士们的胸膛。
然而这个势头却被手榴弹给挡住了,在这个时间里,战士们及时反应过来并举起了枪……
几个日军嚎叫着从烟雾中冲了上来,但几声枪响过后他们就倒在了弹雨之下,敌我之间的距离之近,甚至有一名日军的尸体就倒在了张弛的面前。
张弛没有开枪,因为他知道战士们会开枪,同时也知道战士们在情急之下还会犯一个错误:太多的人把太多的子弹射向面前这几个为数不多的日军身上。
这是工兵团训练不足所造成的……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会自觉的分成两个小队,一个小队射击时另一个小队做好准备,等到射击小队打完子弹换弹夹的时候,另一个小队就补充上火力的空白。
但工兵团却没有这样的默契,而且他们在看到鬼子已经冲到面前了情急之下还会打出所有的子弹。
这就造成一个火力空白,一个更换弹夹时的火力空白。
而这个火力空白,就要由张弛手中这把步枪来填补了。
“手榴弹!”张弛在举枪时大叫一声。
打完子弹的战士们被张弛这一提醒就纷纷抽出手榴弹拉燃了朝前抛去。
几乎与此同时,十余名日军就冲上山顶阵地出现在战士们面前……而此时战士们甚至还在黑暗中摸弹夹。
“砰!砰!”
这时张弛手中的步枪就响了,他根本不需要瞄准,他只需要照着面前的一个个黑影飞快的做着速射动作,于是一发发子弹打出去就见一个个黑影倒下。
黑暗中张弛甚至看不清那些黑影是敌是友,他用于分辩敌我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冲向他、面对他的就是敌人。
“轰轰……”战士们投出的手榴弹在张弛打完一个弹夹时就炸了开来。
这一批手榴弹少说也有几十枚,虽说因为角度和黑夜的原因张弛根本就不知道炸倒了多少敌人,但却能听到一片惨叫和哀嚎。
“上刺刀!”张弛下着命令。
也许张弛可以继续选择用步枪火力拦住日军,毕竟战士们手里的是恩菲尔德步枪且不擅长拼刺。
但是张弛却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敌我双方距离太近,近到可以互相投掷手榴弹……这一批是我军朝日军投去的手榴弹,下一批就是日军朝山顶阵地投来的手榴弹,而且手榴弹爆炸过后日军还是会跟着冲到面前。
这不是靠步枪火力能阻挡得了的。
所以张弛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乘着己方手榴弹爆炸的余威对日军发起反冲锋,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反冲锋
于是张弛一边为自己的步枪装上刺刀一边叫道:“弟兄们,想活命的就上!”
“杀啊!”
“冲啊!”
……
战士们也都意识到了此时是最后生死关头,装上刺刀后大吼一声就跟着张弛冲向了日军。
虽然战士们拼刺技术不如日军,虽然战士们的训练水平也不如日军,但战士们的优势就是居高临下,就是刚才那一通手榴弹爆炸过后鬼子没有防备,更重要的还是战士们一往无前的决心,还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哧”一声,一名鬼子刚从地上爬起身来张弛的刺刀就已经扎进了他的脖子。
张弛甚至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日军因为痛苦而扭曲的脸,这名日军条件反射的伸手去抓刺刀,但还等他抓着张弛又已经将刺刀抽了出来。
脖子里的鲜血向喷泉一样喷到张弛的脸上,但张弛顾不上这么许多,在这名日军缓缓倒在地上的时候,张弛就已经挺着刺刀奔向了下一名日军。
下一名日军刚刚来得及起身,黑暗中的他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见一把带着血的刺刀朝他刺来,训练有素的日军不假思索的就举枪格挡,但没想到刺刀突然间就消失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一个枪托打倒在地……刺刀不过是张弛的虚招,真正的要命的是枪托。
张弛几乎是一路不停的朝前狂奔,一路上又是刺刀又是枪托的乱打乱刺,一口气就刺倒了好几个。
这倒不是说张弛的拼刺技术厉害,而是张弛知道自己的拼刺技术不如日军,那么就只有以快打慢乘日军没反应过来前占点便宜。
而日军又往往会以为前面还有自己人,没想到也不认为敌人会那么快冲到面前,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没有防备。直到张弛冲到第五名日军面前时才遇到阻挡……
一柄闪着寒光的刺刀以极快的速度凶狠的朝张弛胸膛扎来。
张弛这时本该收住脚步举枪格挡,但张弛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的话,擅长拼刺的日军后续接着就会有第二刀、第三刀……到时自己只有疲于应付直至最后被他用刺刀在身上扎几个洞。
所以张弛继续往前冲,眼看刺刀就到胸口时整个人向后往地上一躺且刺刀前贴着脚往前伸……由于山体的斜度和往下冲的惯性,张弛整个人都沿着斜面往下滑,接着抓着步枪的双手就传来了刺刀扎进敌人身体的停滞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