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太监张永
张永带领着三千营的精锐,名义上是前来护卫太后,其实是要探听虚实。
但是他没能够进入房间,便被大内侍卫拦在了外面。
太后听到外面的动静,虽然有些不愿意,却无可奈何的从屋子里走了出去。
见到太后之后,张永当先跪倒在地,其他三千营的士兵,也都跪倒在地。
太后让这些人站起来,然后问张永,道:“张总管这是要做什么?”
张永抬起头,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太后,奴婢闻听太后遭到了刺客的暗算,是以才特意率领亲兵前来护卫。”
面对他义正言辞的话,太后也没有过多的为难,赞赏的说道:“张总管果然忠诚,如此替哀家的安危担忧,让人感动。”
她说着,看着张永的脸,后者一脸的恭敬,并未因此而得意。太后暗道这人的城府深沉,然后开口说道:“哀家没事,张总管无须担心,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吧,这里有大内侍卫在,哀家的安全无需你们担心。”
话说得如此直白,即便是白痴也能够明白太后下了逐客令,但是张永却很不识时务的开口说道:“大内侍卫自然武功高强,但是贼人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依奴婢看来,还是有我等护卫,才让人放心。”
“大胆,”太后突然变了语气,盯着张永说道:“张总管这是要违抗命令吗?”
张永面对太后的动怒,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恐惧,而是平静的说道:“奴婢受两朝皇帝的大恩,不敢忘恩负义,不思回报,即便太后要将奴婢斩首,奴婢也要护你周全。”
太后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张永这哪里是忠心上报皇恩,分明是仗着兵权在手,明目张胆的逼宫。
太后放心不下冯牧。那孩子可是因为修炼武功走火入魔了,她为了让他以后的痛苦消除,便想到要废除他的武功。
但是,以目前的情形看来。她是没有机会将冯牧带走了。张永来得不是时候,太后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难道这都是天命吗?
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等她下旨之后,便传来了冯牧的消息。当她见到冯牧之后,打算带他离开的关键时候。竟然又有张永出来搅局。
太后极为不情愿的钻进了轿子里,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屋子,里面的那个孩子,是她目前最亲的人,但是她却要为大局考虑,不能够将她带在身边。
张永挥手,吩咐手下好好护卫太后,然后一行人离开了这处僻静的宫殿。
骑在马上,张永的心情很好,如今的他。大权在握,而且内阁首辅杨廷和还和他达成了协议,两人相互利用,形成了同盟,所以不用担心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会对自己不利。
只是他心中依旧有些遗憾,因为王守仁从宁王那里搜来的账簿已经被那个无意升官发财的巡抚烧毁了。
张永还指望宁王的那本账簿要挟那些大鳄,因为他知道,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是宁王朱宸濠受贿的人之一,只要账本到手,白纸黑字。那个时候,这些官员还不对他唯命是从。
但是王守仁偏偏将那个账簿烧毁了,张永每当想到这里,心中便不由自主的窝火。那个迂腐的文士,只知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却没有想过自己的仕途前景。
王守仁就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张永虽然对他有些怨恨,却难以真正的恨起来。因为这人没有私心,所作所为都是在替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考虑。
张永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也想要流芳百世,但自从他入宫之后,名声便坏了,刘瑾还在的时候,他就与他合称为“八虎”,即便他在诛杀刘瑾的时候立下了功劳,民间的人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在坊间流传最多的,还是取消他这个太监的故事,那些苦哈哈每在茶余饭后,就会乐于听这些讽刺朝廷太监的话本。
张永不论多么努力,也没有获得民间的好感,到了后来,他也就不再爱惜自己的名誉。到了这个时候,他内心的野望也更加强烈,作为宦官,他失去了太多的东西,所以他必须要控制新皇,享受权倾朝野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感觉。
在他的亲自护卫下,太后回到后宫,一路上,再也没有刺客行刺,似乎畏惧了三千营的那些精锐。
太后打算就寝了,张永知趣的告退,然后招呼手下人,离开了太后住的地方。
陪在他身边的亲信太监开口问道:“公公,当时我们为何不进入房间搜查,不是说那个皇子就在里面吗?”
张永看着自己的亲信,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出言讽刺手下的愚蠢,而是耐心的回答道:“不论做什么,都要懂得留一线,给别人一条退路,说不定哪一天就是自己的一条活路。”
亲信点了点头,说明白了,多谢公公的教诲。张永轻哼一声,道:“慢慢学着点吧,这天下的事,容不得我们这样的人犯错,因为我们只要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他教训受手下的时候,一种聪明睿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他想起了王守仁说过的一句话:皇子殿下并不想表面那般简单,千万不可与之为敌,望公公好生考虑。
当时正值朱厚照消失,张永找到王守仁想办法,在两人谈话的最后,王守仁如此叮嘱道。
虽然仗着兵权在握的张永没有将那个落难皇子当作一回事,但是王守仁的见识,他还是很佩服的,便将他的话牢记在心。
在他带领精锐去找太后的时候,正好看到门口的禁宫五牙,张永自然知道五人的厉害,他没有想到,那个落难的皇子,竟然跟这五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王守仁的确有先见之明,张永虽然清楚那个皇子无缘皇帝的位置,但是也没有想过要落井下石。那个皇子虽然境遇危险,但是他不愿做第一个翻脸的人。
但是他没能够进入房间,便被大内侍卫拦在了外面。
太后听到外面的动静,虽然有些不愿意,却无可奈何的从屋子里走了出去。
见到太后之后,张永当先跪倒在地,其他三千营的士兵,也都跪倒在地。
太后让这些人站起来,然后问张永,道:“张总管这是要做什么?”
张永抬起头,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太后,奴婢闻听太后遭到了刺客的暗算,是以才特意率领亲兵前来护卫。”
面对他义正言辞的话,太后也没有过多的为难,赞赏的说道:“张总管果然忠诚,如此替哀家的安危担忧,让人感动。”
她说着,看着张永的脸,后者一脸的恭敬,并未因此而得意。太后暗道这人的城府深沉,然后开口说道:“哀家没事,张总管无须担心,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吧,这里有大内侍卫在,哀家的安全无需你们担心。”
话说得如此直白,即便是白痴也能够明白太后下了逐客令,但是张永却很不识时务的开口说道:“大内侍卫自然武功高强,但是贼人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依奴婢看来,还是有我等护卫,才让人放心。”
“大胆,”太后突然变了语气,盯着张永说道:“张总管这是要违抗命令吗?”
张永面对太后的动怒,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恐惧,而是平静的说道:“奴婢受两朝皇帝的大恩,不敢忘恩负义,不思回报,即便太后要将奴婢斩首,奴婢也要护你周全。”
太后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张永这哪里是忠心上报皇恩,分明是仗着兵权在手,明目张胆的逼宫。
太后放心不下冯牧。那孩子可是因为修炼武功走火入魔了,她为了让他以后的痛苦消除,便想到要废除他的武功。
但是,以目前的情形看来。她是没有机会将冯牧带走了。张永来得不是时候,太后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难道这都是天命吗?
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等她下旨之后,便传来了冯牧的消息。当她见到冯牧之后,打算带他离开的关键时候。竟然又有张永出来搅局。
太后极为不情愿的钻进了轿子里,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屋子,里面的那个孩子,是她目前最亲的人,但是她却要为大局考虑,不能够将她带在身边。
张永挥手,吩咐手下好好护卫太后,然后一行人离开了这处僻静的宫殿。
骑在马上,张永的心情很好,如今的他。大权在握,而且内阁首辅杨廷和还和他达成了协议,两人相互利用,形成了同盟,所以不用担心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会对自己不利。
只是他心中依旧有些遗憾,因为王守仁从宁王那里搜来的账簿已经被那个无意升官发财的巡抚烧毁了。
张永还指望宁王的那本账簿要挟那些大鳄,因为他知道,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是宁王朱宸濠受贿的人之一,只要账本到手,白纸黑字。那个时候,这些官员还不对他唯命是从。
但是王守仁偏偏将那个账簿烧毁了,张永每当想到这里,心中便不由自主的窝火。那个迂腐的文士,只知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却没有想过自己的仕途前景。
王守仁就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张永虽然对他有些怨恨,却难以真正的恨起来。因为这人没有私心,所作所为都是在替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考虑。
张永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也想要流芳百世,但自从他入宫之后,名声便坏了,刘瑾还在的时候,他就与他合称为“八虎”,即便他在诛杀刘瑾的时候立下了功劳,民间的人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在坊间流传最多的,还是取消他这个太监的故事,那些苦哈哈每在茶余饭后,就会乐于听这些讽刺朝廷太监的话本。
张永不论多么努力,也没有获得民间的好感,到了后来,他也就不再爱惜自己的名誉。到了这个时候,他内心的野望也更加强烈,作为宦官,他失去了太多的东西,所以他必须要控制新皇,享受权倾朝野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感觉。
在他的亲自护卫下,太后回到后宫,一路上,再也没有刺客行刺,似乎畏惧了三千营的那些精锐。
太后打算就寝了,张永知趣的告退,然后招呼手下人,离开了太后住的地方。
陪在他身边的亲信太监开口问道:“公公,当时我们为何不进入房间搜查,不是说那个皇子就在里面吗?”
张永看着自己的亲信,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出言讽刺手下的愚蠢,而是耐心的回答道:“不论做什么,都要懂得留一线,给别人一条退路,说不定哪一天就是自己的一条活路。”
亲信点了点头,说明白了,多谢公公的教诲。张永轻哼一声,道:“慢慢学着点吧,这天下的事,容不得我们这样的人犯错,因为我们只要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他教训受手下的时候,一种聪明睿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他想起了王守仁说过的一句话:皇子殿下并不想表面那般简单,千万不可与之为敌,望公公好生考虑。
当时正值朱厚照消失,张永找到王守仁想办法,在两人谈话的最后,王守仁如此叮嘱道。
虽然仗着兵权在握的张永没有将那个落难皇子当作一回事,但是王守仁的见识,他还是很佩服的,便将他的话牢记在心。
在他带领精锐去找太后的时候,正好看到门口的禁宫五牙,张永自然知道五人的厉害,他没有想到,那个落难的皇子,竟然跟这五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王守仁的确有先见之明,张永虽然清楚那个皇子无缘皇帝的位置,但是也没有想过要落井下石。那个皇子虽然境遇危险,但是他不愿做第一个翻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