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内阁出动
回到皇宫之后,代替皇帝的汤坎身子愈发的虚弱,每天都需要服食大量的药物,才能避免昏睡症发作。
有时候,他一睡就是半天。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眼睛,多试探几次,他们便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宫外,冯牧一行人,还在等待禁宫五牙从南京赶往京师,所有的时间都需要重合到一个节点上,才能够满足朱厚照的遗诏。
而回到了京都的江彬,却更加的嚣张跋扈,他不仅是大权在握,而且还将最为重要的棋子——皇帝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天门的“升仙丹”,只需要再给皇帝服下两次,那人就会彻底沦为自己的傀儡,不论让他做什么,他都没有反抗之力。
他自己从前便是这样的傀儡,但是因为考虑到他的作用很大,天门之主才额外恩准赐给他解药,是以江彬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
它不仅摆脱了天门的控制,而且还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相信不久之后,江山的主人就要改姓江。
但是他想错了,因为他虽然有这样的野心,也有这样的手段,却没有那样的福分承受。
心术不正之人,纵然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却注定将付出百倍的代价。
江彬还在等待时机,因为皇帝的身子比他想象中要健壮,似乎在无形之中对抗他的药,但是他能够想象再两次之后,皇帝就会沦为傀儡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他,才是真的只手遮天,杨廷和那些内阁成员,看着十分讨厌,他当了皇帝,定然第一个将杨廷和满门抄斩,以树立自己的威严。
这天,江彬正在自己家中享受着雨前龙井的妙处。听着戏台上的戏文,似乎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他的心情实在很好,以至于唱的不怎么样的那些戏子。都得到了丰厚的打赏。
江彬在最后关头,虽然是心急如焚,却表现出了难得的耐心。他的心腹陪同在他的身边,不断地鼓动他先发制人,可是这位掌管了锦衣卫。还能指挥东厂的权臣却意外的不为所动。
“皇帝不急太监急,如今我们已经胜券在握,只需要耐心等待,若是按捺不住,反而多生事端。”
江彬倒了一杯茶,细细的品尝个中滋味,然后教训自己的心腹,那人被这样一说,不由得低下了头,虽然他还想要劝说主子更进一步。但是他也知道江彬的个性。
这人刚愎自用,最是讨厌下属与他唱反调,太过顺畅的攀升,和突然降临的绝世良机,彻底冲昏了他的头脑,这人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正常的思考,更加不能够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
宫中的杨廷和,觐见了太后,看着跪在地上,额头上全是汗水的内阁首辅。太后也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
“杨爱卿,究竟出了何事,让你如此惊慌?”
太后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然后她便听到杨廷和担忧的说道:“回禀太后,老臣察觉到了天大的阴谋,兹事体大,请太后恕老臣罪过,老臣才敢说出来。”
“本宫恕你无罪,杨爱卿但说无妨。”
杨廷和抬起头。认真的看着已经苍老,但是雍容华贵的太后,顿了顿,开口说道:“回禀太后,依老臣看来,如今的皇上,是其他人假冒的。”
杨廷和说完这句话,以为太后会当场惊呼出声,或者是晕倒在地,他已经将所有会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是太后的表现却远超他的意料。
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的表情反而缓和下来,语调平静的问道:“想不到不仅是本宫察觉出了异样,连杨爱卿也知晓了其中的隐秘。这是这件事实在太大,稍有泄露,便会引起整个朝野的震动,杨爱卿,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廷和背后已经冒出了冷汗,他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竟然是如此的冷静,而且已经将人伦全数抛诸于脑后,做到了绝对的冷静与客观,还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他。
此时,杨廷和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然后顿了顿,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依老臣看来,此事绝对不能再有半点拖延,须得火速下手,才能将劣势挽回,彻底掌控局面。”
听到杨廷和的话,太后悠然问道:“那么,杨爱卿打算如何做?”
杨廷和再也不敢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道:“老臣需要太后的懿旨,从宗人府那里取出宫中的药品,然后让御医替皇上诊治,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让那个假冒的皇上就此永远的沉睡下去。”
这句话说完,太后的神情依旧不变,看着杨廷和坚毅的目光,太后严肃的回答,道:“就依杨爱卿所言,本宫知道,若是没有我的懿旨,内阁想要做成这件事很难。”
杨廷和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想好了对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太后不肯相信自己,那么他便将自己推入了火坑,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推到了悬崖边上。
幸好,他赌对了。这个并不清廉的内阁首辅,在面对国家存亡,社稷兴衰的大是大非上,竟然能够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全天下的利益出发,冒死而为。
这便是大明官员的气节,也是外敌难以战胜的关键品质。
直到杨廷和走远,太后才凄然的坐到在椅子上,竟然落下两行清泪,语调悲戚的自言自语道:“皇儿,想不到你终究还是先我一步而去,你离开之后,这个江山该交由谁治理,帝国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太后想到这里,突然头脑中闪现一个影子,那是一个很渺小的影子。
“对了,本宫之前不是见过那孩子吗?想来如今他也快十多岁了,只要好好培养,便不用担心他再重蹈覆辙,毕竟他父皇已经为他铺好了路。”
太后喃喃说道,然后传召自己的贴身侍卫,让他们奉旨秘密出宫,寻找一个带了玉佩的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玉佩上刻着“长乐未央”四个字。
太后以为这一切都还来得及,但是她哪里会想到,在她的侍卫刚出皇宫,内阁便已经展开了行动。
有时候,他一睡就是半天。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眼睛,多试探几次,他们便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宫外,冯牧一行人,还在等待禁宫五牙从南京赶往京师,所有的时间都需要重合到一个节点上,才能够满足朱厚照的遗诏。
而回到了京都的江彬,却更加的嚣张跋扈,他不仅是大权在握,而且还将最为重要的棋子——皇帝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天门的“升仙丹”,只需要再给皇帝服下两次,那人就会彻底沦为自己的傀儡,不论让他做什么,他都没有反抗之力。
他自己从前便是这样的傀儡,但是因为考虑到他的作用很大,天门之主才额外恩准赐给他解药,是以江彬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
它不仅摆脱了天门的控制,而且还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相信不久之后,江山的主人就要改姓江。
但是他想错了,因为他虽然有这样的野心,也有这样的手段,却没有那样的福分承受。
心术不正之人,纵然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却注定将付出百倍的代价。
江彬还在等待时机,因为皇帝的身子比他想象中要健壮,似乎在无形之中对抗他的药,但是他能够想象再两次之后,皇帝就会沦为傀儡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他,才是真的只手遮天,杨廷和那些内阁成员,看着十分讨厌,他当了皇帝,定然第一个将杨廷和满门抄斩,以树立自己的威严。
这天,江彬正在自己家中享受着雨前龙井的妙处。听着戏台上的戏文,似乎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他的心情实在很好,以至于唱的不怎么样的那些戏子。都得到了丰厚的打赏。
江彬在最后关头,虽然是心急如焚,却表现出了难得的耐心。他的心腹陪同在他的身边,不断地鼓动他先发制人,可是这位掌管了锦衣卫。还能指挥东厂的权臣却意外的不为所动。
“皇帝不急太监急,如今我们已经胜券在握,只需要耐心等待,若是按捺不住,反而多生事端。”
江彬倒了一杯茶,细细的品尝个中滋味,然后教训自己的心腹,那人被这样一说,不由得低下了头,虽然他还想要劝说主子更进一步。但是他也知道江彬的个性。
这人刚愎自用,最是讨厌下属与他唱反调,太过顺畅的攀升,和突然降临的绝世良机,彻底冲昏了他的头脑,这人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正常的思考,更加不能够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
宫中的杨廷和,觐见了太后,看着跪在地上,额头上全是汗水的内阁首辅。太后也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
“杨爱卿,究竟出了何事,让你如此惊慌?”
太后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然后她便听到杨廷和担忧的说道:“回禀太后,老臣察觉到了天大的阴谋,兹事体大,请太后恕老臣罪过,老臣才敢说出来。”
“本宫恕你无罪,杨爱卿但说无妨。”
杨廷和抬起头。认真的看着已经苍老,但是雍容华贵的太后,顿了顿,开口说道:“回禀太后,依老臣看来,如今的皇上,是其他人假冒的。”
杨廷和说完这句话,以为太后会当场惊呼出声,或者是晕倒在地,他已经将所有会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是太后的表现却远超他的意料。
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的表情反而缓和下来,语调平静的问道:“想不到不仅是本宫察觉出了异样,连杨爱卿也知晓了其中的隐秘。这是这件事实在太大,稍有泄露,便会引起整个朝野的震动,杨爱卿,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廷和背后已经冒出了冷汗,他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竟然是如此的冷静,而且已经将人伦全数抛诸于脑后,做到了绝对的冷静与客观,还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他。
此时,杨廷和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然后顿了顿,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依老臣看来,此事绝对不能再有半点拖延,须得火速下手,才能将劣势挽回,彻底掌控局面。”
听到杨廷和的话,太后悠然问道:“那么,杨爱卿打算如何做?”
杨廷和再也不敢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道:“老臣需要太后的懿旨,从宗人府那里取出宫中的药品,然后让御医替皇上诊治,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让那个假冒的皇上就此永远的沉睡下去。”
这句话说完,太后的神情依旧不变,看着杨廷和坚毅的目光,太后严肃的回答,道:“就依杨爱卿所言,本宫知道,若是没有我的懿旨,内阁想要做成这件事很难。”
杨廷和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想好了对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太后不肯相信自己,那么他便将自己推入了火坑,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推到了悬崖边上。
幸好,他赌对了。这个并不清廉的内阁首辅,在面对国家存亡,社稷兴衰的大是大非上,竟然能够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全天下的利益出发,冒死而为。
这便是大明官员的气节,也是外敌难以战胜的关键品质。
直到杨廷和走远,太后才凄然的坐到在椅子上,竟然落下两行清泪,语调悲戚的自言自语道:“皇儿,想不到你终究还是先我一步而去,你离开之后,这个江山该交由谁治理,帝国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太后想到这里,突然头脑中闪现一个影子,那是一个很渺小的影子。
“对了,本宫之前不是见过那孩子吗?想来如今他也快十多岁了,只要好好培养,便不用担心他再重蹈覆辙,毕竟他父皇已经为他铺好了路。”
太后喃喃说道,然后传召自己的贴身侍卫,让他们奉旨秘密出宫,寻找一个带了玉佩的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玉佩上刻着“长乐未央”四个字。
太后以为这一切都还来得及,但是她哪里会想到,在她的侍卫刚出皇宫,内阁便已经展开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