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回 兵不妄动
受到陆仁炮火那狂轰滥炸的惊吓,再加上对于火炮这玩意儿孙权方面没有半点的了解,所以孙权不敢跟陆仁在这里拼个鱼死网破;但反过来,陆仁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也一样的不愿意就因为一时的热血上头,去和孙权豪赌上那么一场。
陆仁跟刘晔说己方的弹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其实是句大实话,因为之前陆仁从夷州紧急调来的十船弹药现在仅剩一船多点。真要是和孙权在这片海域来上一场决战,这仅剩的一船弹药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打得精光灿烂。
当然这并不是说陆仁只有这十船的弹药,夷州的仓库里肯定还是有点存货的,但那可是守备夷州最后的压箱货,不到万不得己不能够轻易动用。在这些箱底货不能随意动用的前题下,陆仁的手边总得留点东西以防不测,而不能如同一个急红了眼的赌徒一般把自己的家底全都搬出来再来个孤注一掷。
诚然,陆仁之前可以选择就在这里与孙权进行决战,也很有可能就此把孙权给干掉。但是陆仁心里很清楚,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在拼掉了自己手上的老本之后与孙权拼成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自己是集中了目前几乎所有的兵力与舰队,孙权率领的也是江东的精锐之师,真拼到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尼玛谁能说得清楚?
好吧,就算是自己打赢了这场仗又能怎么样?兵力与物资的损耗都肯定会十分的巨大,特别是兵力方面,夷州和其他的几处地头加起来,人口总数充其量不过在五十万左右,而孙权的江东各地人口总数却有三百万左右,决战过后谁的兵力能补充得更快更方便?陆仁混了这么多年,难道这点事情还不会思考吗?
而另一方面,假设孙权在这次决战中死在了陆仁的手上,那么孙氏家族里难道就没人了吗?就算孙氏家族里没人了,周瑜、鲁肃、张昭,还有现在还不知是生是死的吕蒙,这他吗哪个又是省油的灯来着?真要是陷入了与孙氏家族不死不休的局面,后果可是很难想像的。
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假设孙权死后江东地界上因为群龙无首而陷入混乱,那么最后能得到利益的人是谁?对不起,绝对不会是陆仁,而会是老曹好不好?而一但被老曹摆平了江东地界,那么已经与孙氏集团拼得两败俱伤的陆仁,接下来恐怕除了放弃夷州跑路之外,就已经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综上所述,陆仁是应该只图一时的爽快,放开手的去与孙权拼上一把、豪赌上一局,还是应该理智清醒的作出别的选择?而陆仁本身虽然没多大的本事,但有个优点就是他一向都算是比较冷静与清醒的人。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陆仁还是作出了放孙权一马的决定。只是这样的决定对陆仁来说,心里面就一句怨恨不已的话:
“没办法!这他吗的就是政治斗争!!就是他吗的让人不爽!!!”
————————————————————
带着满腹的牢骚与不爽,陆仁先是回到泉州处理了一些相关的事情之后就返回了夷州。而在陆仁的船只还没有靠岸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基隆的码头那里站满了人。至于这是出了什么事,陆仁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得而知。
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问吧,负责夷州治安的吕玲绮身上不也有一套首饰通讯器吗?于是乎陆仁就呼了过去,向吕玲绮询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吕玲绮的回答是:“陆叔,这么说有些说不清楚,等你上了岸你就明白了。”
就这样,陆仁莫名其妙的离船登岸,才刚刚向码头上的民众们一抱拳,连想问的话都还没有能说出口的时候,码头上的民众就密密麻麻的跪下来了一片,异口同声的道:“陆夷州!我等请战!”
“纳尼!?”
陆仁当时人就懵了,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向身边的吕玲绮问及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事说起来也简单,泉州之战的消息已经传回了夷州本土,更关键的是前几天陆兰先护送着那些夷州女兵们的骨灰回到了夷州。陆兰在夷州本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力?更何况陆兰是亲身参予过泉州之战的人。所以当陆兰主持完女兵们的葬礼,同时在广播中把泉州之战中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夷州的民众们之后,整个夷州就完完全全的炸了锅。
永远永远不要小看民众们的觉悟。夷州的民众们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到夷州的流民,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害怕打仗。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人给他们领头,没有人能够成为他们的主心骨,这才使得他们无法团结起来,没有能力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再说得难听点,就是以前他们也是在无奈之下才成为了一批又一批的乌合之众,面对战争只能选择逃亡。
但是到了夷州之后就不一样了。夷州有陆仁这样的一个领头人、主心骨,而且带领着他们过上了安宁而富足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在他们的心里也有了一份底气。特别是这些曾经遭受过流离之苦的人,现在好不容易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又哪里肯看到自己的家园又将遭受他人的摧残与破坏?
孙权是谁?不知道!只知道这是个想侵占咱们家园的魂淡!他有没有本事咱不管,咱们这些人只认陆夷州,因为是陆夷州让咱们在乱世之中有了一个安宁富足的家。陆夷州对咱们有恩,咱们又怎么能不知恩图报……这就是夷州民众们的心理了。
好吧,说简单点其实就是夷州的民众们在知道有人想来侵战家园的时候,就准备投身军中去保卫家园。所以这些人才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在码头这里等着陆仁回来,然后请求参军参战。
陆仁又不是二百五,一开始是没反应过来,以为夷州本土这是出了什么事才会犯的懵。现在明白过来了,陆仁也不由得心中哑然,暗道:“搞什么啊?这个时代所谓的义军吗?还是说给我整出来了些什么?就这架势,我怎么有种‘最后一碗米,送去作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的意思?不过说起来,我们华夏民族从来就不怕战争,甚至在骨子里还有着好斗的血液。一但到真的到了需要开战的时候,我们华夏民众可都是敢上前线的人。”
没来由的陆仁却又想起了一部以前看过的记录片,说的是在某一时期,某个玩弄联合国的国家对华夏家门口的一个国家出兵,其国内都是反战呼声、反战游行的时候,华夏国内却在轰轰烈烈的入伍参军,这也算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吧?而现在自己的地头上出现这种情况,好像也是一个相似的情况?
不过虽然出现了这种情况,陆仁却不会脑子里热血上头再乱搞一气。当然,陆仁也很清楚之前虽然和孙权都退了兵,但这场事却绝没有结束。当时只能算是一时的休战,但距离真正的停战还差了很远很远,陆仁还要做不少事情才行。
所以陆仁很仔细的思考了一下之后,这才向码头上的民众们道:“大家的心意,陆仁都已经明白了。但是我陆仁当初就对大家作出过承诺,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妄动军兵,因为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安宁富足的家园。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兵我肯定会增招一些,但还没有到那种需要全民皆兵,让那么多人都卷入战争之中的地步。大家如果相信我陆仁,就请大家先回去吧,过几天我会设下招募士卒的地点,有志者可以去那里应募,但全凭自愿!我也还是那句话,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我陆仁绝对不会妄征军兵。大家如果想帮我的话,只要大家安安心心的劳作生产便足矣!”
说完这番话,又费了好大的一番劲,这才把码头上的民众都给劝说了回去。看看忙得差不多,吕玲绮来到了陆仁的身边,很是不解的问道:“陆叔,既然大家都有这份心意,你就多招募些士卒再与孙权一战又有何妨?”
陆仁曲指在吕玲绮的额头上敲了一下,轻叹道:“丫头,你以为我不想带着几万人去找孙权痛痛快快的干上一场?只是这世上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不像你想像得那么简单。好了,我累了,话也有些懒得说,玲绮你去准备一下设立募兵点的事情吧。记住,不用太多,五千人足矣,贵精不贵多。而且一但超出了这个界限,我们夷州的民生民计与各类产业恐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吕玲绮咬着嘴唇想了想,随即向陆仁点了点头。走出两步,吕玲绮忽然又转回身来向陆仁问道:“陆叔,若是有女子应募为卒,接受吗?”
“这个……”
陆仁也不由得仰起头想了好一阵,最后叹了口气再点头道:“可以,但要掌握好尺度……这个事情,玲绮你自己看着办吧。或许我们是应该把死在泉州的姑娘们的建制给重新建立起来。”(未完待续。)
陆仁跟刘晔说己方的弹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其实是句大实话,因为之前陆仁从夷州紧急调来的十船弹药现在仅剩一船多点。真要是和孙权在这片海域来上一场决战,这仅剩的一船弹药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打得精光灿烂。
当然这并不是说陆仁只有这十船的弹药,夷州的仓库里肯定还是有点存货的,但那可是守备夷州最后的压箱货,不到万不得己不能够轻易动用。在这些箱底货不能随意动用的前题下,陆仁的手边总得留点东西以防不测,而不能如同一个急红了眼的赌徒一般把自己的家底全都搬出来再来个孤注一掷。
诚然,陆仁之前可以选择就在这里与孙权进行决战,也很有可能就此把孙权给干掉。但是陆仁心里很清楚,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在拼掉了自己手上的老本之后与孙权拼成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自己是集中了目前几乎所有的兵力与舰队,孙权率领的也是江东的精锐之师,真拼到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尼玛谁能说得清楚?
好吧,就算是自己打赢了这场仗又能怎么样?兵力与物资的损耗都肯定会十分的巨大,特别是兵力方面,夷州和其他的几处地头加起来,人口总数充其量不过在五十万左右,而孙权的江东各地人口总数却有三百万左右,决战过后谁的兵力能补充得更快更方便?陆仁混了这么多年,难道这点事情还不会思考吗?
而另一方面,假设孙权在这次决战中死在了陆仁的手上,那么孙氏家族里难道就没人了吗?就算孙氏家族里没人了,周瑜、鲁肃、张昭,还有现在还不知是生是死的吕蒙,这他吗哪个又是省油的灯来着?真要是陷入了与孙氏家族不死不休的局面,后果可是很难想像的。
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假设孙权死后江东地界上因为群龙无首而陷入混乱,那么最后能得到利益的人是谁?对不起,绝对不会是陆仁,而会是老曹好不好?而一但被老曹摆平了江东地界,那么已经与孙氏集团拼得两败俱伤的陆仁,接下来恐怕除了放弃夷州跑路之外,就已经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综上所述,陆仁是应该只图一时的爽快,放开手的去与孙权拼上一把、豪赌上一局,还是应该理智清醒的作出别的选择?而陆仁本身虽然没多大的本事,但有个优点就是他一向都算是比较冷静与清醒的人。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陆仁还是作出了放孙权一马的决定。只是这样的决定对陆仁来说,心里面就一句怨恨不已的话:
“没办法!这他吗的就是政治斗争!!就是他吗的让人不爽!!!”
————————————————————
带着满腹的牢骚与不爽,陆仁先是回到泉州处理了一些相关的事情之后就返回了夷州。而在陆仁的船只还没有靠岸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基隆的码头那里站满了人。至于这是出了什么事,陆仁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得而知。
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问吧,负责夷州治安的吕玲绮身上不也有一套首饰通讯器吗?于是乎陆仁就呼了过去,向吕玲绮询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吕玲绮的回答是:“陆叔,这么说有些说不清楚,等你上了岸你就明白了。”
就这样,陆仁莫名其妙的离船登岸,才刚刚向码头上的民众们一抱拳,连想问的话都还没有能说出口的时候,码头上的民众就密密麻麻的跪下来了一片,异口同声的道:“陆夷州!我等请战!”
“纳尼!?”
陆仁当时人就懵了,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向身边的吕玲绮问及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事说起来也简单,泉州之战的消息已经传回了夷州本土,更关键的是前几天陆兰先护送着那些夷州女兵们的骨灰回到了夷州。陆兰在夷州本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力?更何况陆兰是亲身参予过泉州之战的人。所以当陆兰主持完女兵们的葬礼,同时在广播中把泉州之战中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夷州的民众们之后,整个夷州就完完全全的炸了锅。
永远永远不要小看民众们的觉悟。夷州的民众们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到夷州的流民,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害怕打仗。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人给他们领头,没有人能够成为他们的主心骨,这才使得他们无法团结起来,没有能力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再说得难听点,就是以前他们也是在无奈之下才成为了一批又一批的乌合之众,面对战争只能选择逃亡。
但是到了夷州之后就不一样了。夷州有陆仁这样的一个领头人、主心骨,而且带领着他们过上了安宁而富足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在他们的心里也有了一份底气。特别是这些曾经遭受过流离之苦的人,现在好不容易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又哪里肯看到自己的家园又将遭受他人的摧残与破坏?
孙权是谁?不知道!只知道这是个想侵占咱们家园的魂淡!他有没有本事咱不管,咱们这些人只认陆夷州,因为是陆夷州让咱们在乱世之中有了一个安宁富足的家。陆夷州对咱们有恩,咱们又怎么能不知恩图报……这就是夷州民众们的心理了。
好吧,说简单点其实就是夷州的民众们在知道有人想来侵战家园的时候,就准备投身军中去保卫家园。所以这些人才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在码头这里等着陆仁回来,然后请求参军参战。
陆仁又不是二百五,一开始是没反应过来,以为夷州本土这是出了什么事才会犯的懵。现在明白过来了,陆仁也不由得心中哑然,暗道:“搞什么啊?这个时代所谓的义军吗?还是说给我整出来了些什么?就这架势,我怎么有种‘最后一碗米,送去作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的意思?不过说起来,我们华夏民族从来就不怕战争,甚至在骨子里还有着好斗的血液。一但到真的到了需要开战的时候,我们华夏民众可都是敢上前线的人。”
没来由的陆仁却又想起了一部以前看过的记录片,说的是在某一时期,某个玩弄联合国的国家对华夏家门口的一个国家出兵,其国内都是反战呼声、反战游行的时候,华夏国内却在轰轰烈烈的入伍参军,这也算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吧?而现在自己的地头上出现这种情况,好像也是一个相似的情况?
不过虽然出现了这种情况,陆仁却不会脑子里热血上头再乱搞一气。当然,陆仁也很清楚之前虽然和孙权都退了兵,但这场事却绝没有结束。当时只能算是一时的休战,但距离真正的停战还差了很远很远,陆仁还要做不少事情才行。
所以陆仁很仔细的思考了一下之后,这才向码头上的民众们道:“大家的心意,陆仁都已经明白了。但是我陆仁当初就对大家作出过承诺,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妄动军兵,因为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安宁富足的家园。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兵我肯定会增招一些,但还没有到那种需要全民皆兵,让那么多人都卷入战争之中的地步。大家如果相信我陆仁,就请大家先回去吧,过几天我会设下招募士卒的地点,有志者可以去那里应募,但全凭自愿!我也还是那句话,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我陆仁绝对不会妄征军兵。大家如果想帮我的话,只要大家安安心心的劳作生产便足矣!”
说完这番话,又费了好大的一番劲,这才把码头上的民众都给劝说了回去。看看忙得差不多,吕玲绮来到了陆仁的身边,很是不解的问道:“陆叔,既然大家都有这份心意,你就多招募些士卒再与孙权一战又有何妨?”
陆仁曲指在吕玲绮的额头上敲了一下,轻叹道:“丫头,你以为我不想带着几万人去找孙权痛痛快快的干上一场?只是这世上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不像你想像得那么简单。好了,我累了,话也有些懒得说,玲绮你去准备一下设立募兵点的事情吧。记住,不用太多,五千人足矣,贵精不贵多。而且一但超出了这个界限,我们夷州的民生民计与各类产业恐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吕玲绮咬着嘴唇想了想,随即向陆仁点了点头。走出两步,吕玲绮忽然又转回身来向陆仁问道:“陆叔,若是有女子应募为卒,接受吗?”
“这个……”
陆仁也不由得仰起头想了好一阵,最后叹了口气再点头道:“可以,但要掌握好尺度……这个事情,玲绮你自己看着办吧。或许我们是应该把死在泉州的姑娘们的建制给重新建立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