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回 杂事少许
(昨天一号,瓶子打条子休息了一天。也没做啥事,就是在床上睡了十几个小时的觉。)
————————————————————
很快的,糜贞再次回电给陆仁,说周瑜是客客气气的请糜贞赴了个宴,宴会上果然是向糜贞问起了一些荆州那边的事,但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周瑜却只字未提。而且周瑜向糜贞许诺,三天后就会让糜贞离开柴桑归还夷州。
至于为什么要三天……糜贞说出来的原因让陆仁感觉哭笑不得,因为柴桑那头的商家屯积了不少的货物,就等着糜贞的夷州商队过来进行交易。可糜贞要是放了他们的鸽子的话,这些商家可就有得亏了。而且据说这些货物中有一部份是官方的,确切的说是官方委托柴桑的一些商家去进行的交易。因为牵扯到了这些,周瑜也就“不得不”亲自率领舰队把糜贞给拦下来。
对这个话,陆仁是半信半疑。说是周瑜把糜贞拦下来的借口,似乎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陆仁清楚在江东那边有些交易官方是不方便直接出面的,只能是通过委托商户来进行,所以周瑜更可能是来了个顺水推舟,既可以把糜贞拦下来完成交易,也可以顺便的向糜贞讨要荆州那边的情报,谁主谁次也都说不清了。
但不管怎么样,相信糜贞那边是没有问题的了。万一糜贞真的是被周瑜给扣下来当了人质陆仁其实也不怕。真到必要的时候,陆仁亮出点底牌,和雪莉一起去一趟江东,要把糜贞给救回来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周瑜再能拦,在现时点能拦得住两个在天上飞的人?反重力翔板可是陆仁和雪莉一人有一块来着。
这些事再扯就没意义了,陆仁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做好一系列的安排,以便在即将到来的赤壁之战中捞足油水。眼见着这天的一些事情都到了位,手头上暂时没了什么事情,陆仁就打算去城中的各处走走,顺便的也散散心放松一下。老实说,最近这一连串的事情下来,陆仁的神经一直都绷得紧紧的,人也确实累得够呛,现在是该稍稍的放松一下了。
夷州小城的发展与建设一切顺利,莽甲兴建的新城那边也已经有部份的居住区和工业区已经建了起来,小城这边也已经有一部份的居民搬迁了过去。这里要说句实在话,以当时的普遍的城镇规模,十几万人挤在一个小城里面,其人口密度也未免过高了一点。现在分流出去了一部份,许多问题到是都正好解决掉了。
走在街道上,看着自己一手兴建起来的城镇宁静而又充满活力,陆仁的心里也难免的会有些颇有成就感的飘飘然。想想自己也真不容易,如果从建安六年抵达夷州时算起,这一晃都七年的时间了,能几乎是从无到有的整出这么一块好地方,心里又怎么会没点成就感?
七拐八拐间,陆仁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小城中心医院。既然都到了这里,陆仁自然得去看望一下张仲景。到也不为别的,张仲景被陆仁拐到夷州来都好几年了,而当初陆仁是以帮助张仲景印刷医书并且发行为条件,但是直到现在,张仲景的医学著作都还没有刊印发行。
这到不是陆仁不给张仲景印,而是张仲景在得到了相应的条件之后反而还来了劲,发誓不把医书修订完整就绝不轻易发行。因为对张仲景这样的医者来说,医学著作中的一个错漏,很可能就会害了许多人的性命,这可是张仲景自身的医德所不允许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就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现在。
张仲景在中心医院里有自己的别院,陆仁则是熟门熟路的来到了张仲景这里。通报什么的也就免了,陆仁要进来也没有人会拦。等陆仁来到书房,就见张仲景正在喝茶休息,鼻梁上挂着一副夷州出产的老花眼镜,手边则是一支……铅笔。
没错,是铅笔。生产铅笔主要是需要石墨、木材、粘合剂,以夷州现有的生产能力来说都不成问题。而毛笔字虽然是华夏的传统书写方式,但老实说其书写效率实在是低了点,君不见在后世还有谁会吃饱了没事用毛笔去进行工作与学习的?在陆仁看来,毛笔与硬笔之间的区别,就有如秦代所推行的小篆最终会被隶书所取代一样,人们需要的永远是效率与简洁。毛笔书法还是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艺术存在吧。
其实也别说铅笔了,钢笔在夷州的各个阶层都已经基本普及,只不过暂时来说还没有后世的钢笔那么精致而已,但是就书写效率而言,早都甩出了毛笔几条街。只是在陆仁的记忆之中,在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好像也没看见有谁用吸管钢笔,基本上都是各类的圆珠笔或是签字笔。不过那个陆仁现在就真的是搞不出来了,目前使用的钢笔、铅笔就很好。
却说张仲景见陆仁进来,手指下意识的扶了扶眼镜,看清楚是陆仁之后就赶紧的起身向陆仁打招呼。可是说真的,陆仁每次看到夷州的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戴着眼镜的样子就想笑。你想啊,这白发苍苍的,头上挽着个发鬃,鼻梁上却架着一副眼镜,在陆仁看来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更多的到是让陆仁想起那些搞笑电影里的这种角色。
彼此客套了一下,陆仁就向张仲景问起了医书的事。不出陆仁的意料,张仲景仍然表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订,而陆仁对张仲景这种过于严谨的作风也无话可说。
聊着聊着,张仲景却忽然提起了华佗。不过这也难,在那个时代能与张仲景在病学领域相提并论的人似乎也就只有华佗了。只不过如果是按照原有的历史,张仲景与华佗是没有交集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按张仲景的意思,他要是能有机会与华佗交流一下医学方面的知识就好了。
张仲景其实只是随口说说,陆仁却猛然一惊,心中暗道:“我勒了个去!这么多年下来,我怎么竟然把华佗这号人物给忘了?现在已经是建安十三年,华佗这老小子死了没死?”
(注:华佗的具体死亡年份不详,但可以肯定是在建安十三年之前。因为曹操的宝贝儿子曹冲是于建安十三年病死,当时曹操很后悔自己杀掉了华佗的事。至于在演义里面华佗在建安二十四年还帮关羽刮骨疗毒,那是老罗的情节需要。这里瓶子采用的是正史。)
想到这里陆仁就赶紧的摸出了记事本,注明一会儿回去之后就拍个电报给还留在曹操境内处理着一些事情的赵雨,让赵雨打听一下华佗是不是还活着的事情,顺便的也打听一下称象的那位小神童曹冲死没死。如果说华佗没死的话,曹冲多半还能活下来。而曹冲要是活下来了,将来曹操的几个继承人之争可就有戏看了,要知道曹操可是亲口说过“仓舒之死,乃孤之不幸,汝曹之大幸”,可见曹操其实是多么的看重曹冲。也就是说如果曹冲没死,那么曹冲才是曹操的大位最有力的继承人候选者,什么曹丕曹植之流都得往后排。
张仲景见陆仁的神情一变之后就赶紧的记录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陆仁是记录了什么,他也不方便向陆仁问询。不过出于一个医者的习惯,张仲景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边正在记录的医药资料,就以为陆仁是想到了这方面的事情,于是就向陆仁很是怪异的一笑:“将军,你是不是身体有何不适之处,亦或是说身上有什么难言之隐?”
陆仁当时就是一愣:“我身体不适?还难言之隐?仲景先生,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啊?”
张仲景上上下下的打晾了陆仁好一阵,这才低声笑道:“将军你恐怕有不少时间没有行过房事了吧?”
“我……”
陆仁无语。真论起来,陆仁还真的是很长时间没和蔡琰她们叉叉圈圈过,但这不是没办法吗?陆风和陆雨这对龙凤胎出生于建安九年二月,到现在刚好四周岁,更何况还有一个出生于建安十一年三月,现在才两周岁还差点的小陆琴,这仨小家伙一闹腾起来蔡琰根本就顾不上陆仁;貂婵则是不久前才生下了陆韵,根本不能陪陆仁叉叉圈圈;糜贞到是没问题,可是糜贞不被陆仁派到荆州那边去了吗?这会儿都还没回来的说。
另一方面,陆仁自己这段时间也是忙得够呛,每天忙完之后那叫一个身心俱疲,又哪还有力气去想叉叉圈圈的事?只是陆仁这会儿很不明白张仲景说这个是啥意思。
陆仁在这头无语,张仲景却坏笑着从一边的药架上取过了一瓶药,很小心的递到了陆仁的面前并且低声道:“每次一丸,可持续半个时辰,但切记不可贪欢而多服。”
“我说仲景先生,这是什么?你可别跟我说这是……”()
本书来自
————————————————————
很快的,糜贞再次回电给陆仁,说周瑜是客客气气的请糜贞赴了个宴,宴会上果然是向糜贞问起了一些荆州那边的事,但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周瑜却只字未提。而且周瑜向糜贞许诺,三天后就会让糜贞离开柴桑归还夷州。
至于为什么要三天……糜贞说出来的原因让陆仁感觉哭笑不得,因为柴桑那头的商家屯积了不少的货物,就等着糜贞的夷州商队过来进行交易。可糜贞要是放了他们的鸽子的话,这些商家可就有得亏了。而且据说这些货物中有一部份是官方的,确切的说是官方委托柴桑的一些商家去进行的交易。因为牵扯到了这些,周瑜也就“不得不”亲自率领舰队把糜贞给拦下来。
对这个话,陆仁是半信半疑。说是周瑜把糜贞拦下来的借口,似乎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陆仁清楚在江东那边有些交易官方是不方便直接出面的,只能是通过委托商户来进行,所以周瑜更可能是来了个顺水推舟,既可以把糜贞拦下来完成交易,也可以顺便的向糜贞讨要荆州那边的情报,谁主谁次也都说不清了。
但不管怎么样,相信糜贞那边是没有问题的了。万一糜贞真的是被周瑜给扣下来当了人质陆仁其实也不怕。真到必要的时候,陆仁亮出点底牌,和雪莉一起去一趟江东,要把糜贞给救回来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周瑜再能拦,在现时点能拦得住两个在天上飞的人?反重力翔板可是陆仁和雪莉一人有一块来着。
这些事再扯就没意义了,陆仁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做好一系列的安排,以便在即将到来的赤壁之战中捞足油水。眼见着这天的一些事情都到了位,手头上暂时没了什么事情,陆仁就打算去城中的各处走走,顺便的也散散心放松一下。老实说,最近这一连串的事情下来,陆仁的神经一直都绷得紧紧的,人也确实累得够呛,现在是该稍稍的放松一下了。
夷州小城的发展与建设一切顺利,莽甲兴建的新城那边也已经有部份的居住区和工业区已经建了起来,小城这边也已经有一部份的居民搬迁了过去。这里要说句实在话,以当时的普遍的城镇规模,十几万人挤在一个小城里面,其人口密度也未免过高了一点。现在分流出去了一部份,许多问题到是都正好解决掉了。
走在街道上,看着自己一手兴建起来的城镇宁静而又充满活力,陆仁的心里也难免的会有些颇有成就感的飘飘然。想想自己也真不容易,如果从建安六年抵达夷州时算起,这一晃都七年的时间了,能几乎是从无到有的整出这么一块好地方,心里又怎么会没点成就感?
七拐八拐间,陆仁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小城中心医院。既然都到了这里,陆仁自然得去看望一下张仲景。到也不为别的,张仲景被陆仁拐到夷州来都好几年了,而当初陆仁是以帮助张仲景印刷医书并且发行为条件,但是直到现在,张仲景的医学著作都还没有刊印发行。
这到不是陆仁不给张仲景印,而是张仲景在得到了相应的条件之后反而还来了劲,发誓不把医书修订完整就绝不轻易发行。因为对张仲景这样的医者来说,医学著作中的一个错漏,很可能就会害了许多人的性命,这可是张仲景自身的医德所不允许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就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现在。
张仲景在中心医院里有自己的别院,陆仁则是熟门熟路的来到了张仲景这里。通报什么的也就免了,陆仁要进来也没有人会拦。等陆仁来到书房,就见张仲景正在喝茶休息,鼻梁上挂着一副夷州出产的老花眼镜,手边则是一支……铅笔。
没错,是铅笔。生产铅笔主要是需要石墨、木材、粘合剂,以夷州现有的生产能力来说都不成问题。而毛笔字虽然是华夏的传统书写方式,但老实说其书写效率实在是低了点,君不见在后世还有谁会吃饱了没事用毛笔去进行工作与学习的?在陆仁看来,毛笔与硬笔之间的区别,就有如秦代所推行的小篆最终会被隶书所取代一样,人们需要的永远是效率与简洁。毛笔书法还是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艺术存在吧。
其实也别说铅笔了,钢笔在夷州的各个阶层都已经基本普及,只不过暂时来说还没有后世的钢笔那么精致而已,但是就书写效率而言,早都甩出了毛笔几条街。只是在陆仁的记忆之中,在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好像也没看见有谁用吸管钢笔,基本上都是各类的圆珠笔或是签字笔。不过那个陆仁现在就真的是搞不出来了,目前使用的钢笔、铅笔就很好。
却说张仲景见陆仁进来,手指下意识的扶了扶眼镜,看清楚是陆仁之后就赶紧的起身向陆仁打招呼。可是说真的,陆仁每次看到夷州的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戴着眼镜的样子就想笑。你想啊,这白发苍苍的,头上挽着个发鬃,鼻梁上却架着一副眼镜,在陆仁看来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更多的到是让陆仁想起那些搞笑电影里的这种角色。
彼此客套了一下,陆仁就向张仲景问起了医书的事。不出陆仁的意料,张仲景仍然表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订,而陆仁对张仲景这种过于严谨的作风也无话可说。
聊着聊着,张仲景却忽然提起了华佗。不过这也难,在那个时代能与张仲景在病学领域相提并论的人似乎也就只有华佗了。只不过如果是按照原有的历史,张仲景与华佗是没有交集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按张仲景的意思,他要是能有机会与华佗交流一下医学方面的知识就好了。
张仲景其实只是随口说说,陆仁却猛然一惊,心中暗道:“我勒了个去!这么多年下来,我怎么竟然把华佗这号人物给忘了?现在已经是建安十三年,华佗这老小子死了没死?”
(注:华佗的具体死亡年份不详,但可以肯定是在建安十三年之前。因为曹操的宝贝儿子曹冲是于建安十三年病死,当时曹操很后悔自己杀掉了华佗的事。至于在演义里面华佗在建安二十四年还帮关羽刮骨疗毒,那是老罗的情节需要。这里瓶子采用的是正史。)
想到这里陆仁就赶紧的摸出了记事本,注明一会儿回去之后就拍个电报给还留在曹操境内处理着一些事情的赵雨,让赵雨打听一下华佗是不是还活着的事情,顺便的也打听一下称象的那位小神童曹冲死没死。如果说华佗没死的话,曹冲多半还能活下来。而曹冲要是活下来了,将来曹操的几个继承人之争可就有戏看了,要知道曹操可是亲口说过“仓舒之死,乃孤之不幸,汝曹之大幸”,可见曹操其实是多么的看重曹冲。也就是说如果曹冲没死,那么曹冲才是曹操的大位最有力的继承人候选者,什么曹丕曹植之流都得往后排。
张仲景见陆仁的神情一变之后就赶紧的记录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陆仁是记录了什么,他也不方便向陆仁问询。不过出于一个医者的习惯,张仲景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边正在记录的医药资料,就以为陆仁是想到了这方面的事情,于是就向陆仁很是怪异的一笑:“将军,你是不是身体有何不适之处,亦或是说身上有什么难言之隐?”
陆仁当时就是一愣:“我身体不适?还难言之隐?仲景先生,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啊?”
张仲景上上下下的打晾了陆仁好一阵,这才低声笑道:“将军你恐怕有不少时间没有行过房事了吧?”
“我……”
陆仁无语。真论起来,陆仁还真的是很长时间没和蔡琰她们叉叉圈圈过,但这不是没办法吗?陆风和陆雨这对龙凤胎出生于建安九年二月,到现在刚好四周岁,更何况还有一个出生于建安十一年三月,现在才两周岁还差点的小陆琴,这仨小家伙一闹腾起来蔡琰根本就顾不上陆仁;貂婵则是不久前才生下了陆韵,根本不能陪陆仁叉叉圈圈;糜贞到是没问题,可是糜贞不被陆仁派到荆州那边去了吗?这会儿都还没回来的说。
另一方面,陆仁自己这段时间也是忙得够呛,每天忙完之后那叫一个身心俱疲,又哪还有力气去想叉叉圈圈的事?只是陆仁这会儿很不明白张仲景说这个是啥意思。
陆仁在这头无语,张仲景却坏笑着从一边的药架上取过了一瓶药,很小心的递到了陆仁的面前并且低声道:“每次一丸,可持续半个时辰,但切记不可贪欢而多服。”
“我说仲景先生,这是什么?你可别跟我说这是……”()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