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济南新城
王德发主家的要价在大宋政府看来,真是太廉价了。
只要花上若干船的铅、铜之物,再派出几百个工匠和一些年轻人,大约在十年左右,就可以让全国的通信畅通无阻!
他们先派来了一个工部的五品小官到流求岛现场考察。
此时,那条隔着八道河两岸的训练式有线电报属于半实用状态。
如果有急需,也帮助两岸传递信息。
那个官员顺着两条黑线从这头走到那头,打死也想不明白,两条黑线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他自己已经亲自到那个所谓电报机房里观看,只听里面轰隆隆声,滴滴嗒声,叮零零声响成一片------十几个年轻男女在里面有坐着的,手中快速按着什么;有站着的,在一个圆轮旁,慢慢抽动着纸条;有走动着的,拿着纸条去了另一个挂着译文房的房间。
陪同的人说,那轰隆隆的声音是锅驼蒸汽发电机;滴滴嗒的声音是发报机;丁零零的声音是收到电报!
对他说这些和没说是一样的,他啥意思也没有听明白,但是他却装出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频频点头。
他的官服加上他的威仪,把陪同的人都弄蒙了,还害怕自己这三脚猫的水平解释不清楚。
工部的小官亲眼看见有商人接到了对岸的消息,说是要送什么什么货物;也看到了向外发消息,说是询问什么。
他也让自己的手下去了对岸,然后当场写了一首诗并让手下亲自送回来。
发报出去后,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下就真的送了回来,一字不差!
于是在他赶回去如实禀报后,大宋政府马上就要订购此物!
由于王德发主家开出的价钱非常公道,大宋政府马上就同意了。
大宋政府需要这样廉价的通信设备------
大宋时期,全国的陆上交通已是四通八达,大宋当年通往辽、夏、金的各条道路均以京师东京汴梁为中心,向各州县伸展,连接重要城市及州治、县治。
他们将连接各行政区域的道路称为官路,一些主要官路也是驿路,官府每隔一段路程便会修建驿站,驿路中的主干道称为“大路”或“大驿路”。
这个花费是巨大的!
他们专门修建了通往陕西、甘肃的驿道,途中建有驿站2309间,邮亭385间,其它驿道一般50里设置一间驿站。
大宋以前,政府公文和书信都由各地驿站的递夫负责邮寄,递夫一般由乡村百姓担任。
大宋以后改由地方厢兵负责传递,后来又设专门的“递铺”,将邮递公文信件与驿馆在职能上加以分列,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不再混同。
于是驿馆成了官吏、军卒的招待所,而“递铺”则专事邮递。
大宋的邮递有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形式。
步递用于一般文书的传递,由各个递铺间接力步行传递,这种步行传递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物资运输任务,速度较慢,用于不重要的信件。
马递用于传递紧急文书,一般不负责传递物资,因此速度较快,但因负责这种递送任务的马匹大多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老弱病马,所以不能用它递送最紧急的文书。
为了能及时传递重要文书,大宋真宗年间,又出现了“急脚递”,据说能“日行四百里”,急脚递铺也被称为“急递铺”,用以传递机密文书。
当时规定河北两路急脚递铺的军士,只能递送皇室急件,不能承接其它文件。后来神宗朝时,对西夏和交趾用兵都采用急脚递铺传递军事文书。
步递、马递、急脚递这三种递铺,都是分别置铺,承担各此的递件的传递。
但是马递铺除了递送文件外,还负责向过往官员提供乘骑,所以一般的马递铺平时都饲养着几匹马备需。
到了大宋南下时,将步递、马递、急脚递铺合而为一,将其归于尚书省兵部司管辖,于是改称为省铺。
一开始时,出于军事需要,在临安城至江淮一线和和通往四川的驿路,还设立了摆铺和斥候铺,每十里置一铺,传门传递“日逐探报斥候文件”。
每铺由五名身强力壮的马手值守,后改为兵士担任铺兵。
大宋时代的邮驿以符牌为凭信,传递木牌也称檄牌,此牌为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
凭此券在驿路上通行无阻。后又增加了金字牌,青字牌和红字牌三种。
金字牌专门用来递送皇帝诏书,行进间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三百余里。
在金牌传递过程中,又增加的鸣铃,急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收,不得片刻住滞。
铃声一响,准备前往下一站的人员就要出门候着,接到文件立即出发,不敢延误。
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岳飞大败金军,预备收复东京汴梁------当然,这只是一个打算,其实没有那能力,宋高宗就是以金字牌急递的方式,一连发出十二道金牌,迫岳飞班师。
所以,大宋对于在军事方面快速的传信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们现在还笑话流求岛有此物竟然先给商人用呢,重商是重商,但是军事才是根本啊!
其实远在山东半岛的鲍威大队长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那有线电报应该先用在这个战区啊。
他从《流求时报》上可以看明白,它远比自己的战马传递消息快和安全!
现在,济南城差不多已经焕然一新了。
他们收复完整个山东路后,把流军卫队的陆军大队的大本营迁到济南城。
十三年前这里发生的李檀之乱,使原先人声鼎沸的济南城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死城!
经过十几年的恢复,才刚刚有了一点生机。
等到陆军大队的大本营开始搬迁到这里后,这里立刻变了模样。
流求卫队当初在山东半岛的其它县城里时,都是以建设为主,他们兴修各地的道路,桥梁还有清理城内的卫生,沟通河渠,把十几年来留下的垃圾全都清除掉。
基本上他们占了哪个县城,就能让县城焕发一新,济南城当然也是这样。
大宋时代,这里是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当时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是国内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城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只是现在有些淤积了。
鞑靼强盗集团来了后,这里又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
流求卫队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他们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把这一段时间,山东地区的产出都用光了,终于把小清河清淤完毕,也完成了基本的城建工作。
还好吧,由于他们没有把城墙建设当成主要目标,所以,城内的各种基本设施都能够早一些完成。
这里现在已经恢复了原先的模样,甚至比过去的城市功能还完备。
只要花上若干船的铅、铜之物,再派出几百个工匠和一些年轻人,大约在十年左右,就可以让全国的通信畅通无阻!
他们先派来了一个工部的五品小官到流求岛现场考察。
此时,那条隔着八道河两岸的训练式有线电报属于半实用状态。
如果有急需,也帮助两岸传递信息。
那个官员顺着两条黑线从这头走到那头,打死也想不明白,两条黑线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他自己已经亲自到那个所谓电报机房里观看,只听里面轰隆隆声,滴滴嗒声,叮零零声响成一片------十几个年轻男女在里面有坐着的,手中快速按着什么;有站着的,在一个圆轮旁,慢慢抽动着纸条;有走动着的,拿着纸条去了另一个挂着译文房的房间。
陪同的人说,那轰隆隆的声音是锅驼蒸汽发电机;滴滴嗒的声音是发报机;丁零零的声音是收到电报!
对他说这些和没说是一样的,他啥意思也没有听明白,但是他却装出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频频点头。
他的官服加上他的威仪,把陪同的人都弄蒙了,还害怕自己这三脚猫的水平解释不清楚。
工部的小官亲眼看见有商人接到了对岸的消息,说是要送什么什么货物;也看到了向外发消息,说是询问什么。
他也让自己的手下去了对岸,然后当场写了一首诗并让手下亲自送回来。
发报出去后,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下就真的送了回来,一字不差!
于是在他赶回去如实禀报后,大宋政府马上就要订购此物!
由于王德发主家开出的价钱非常公道,大宋政府马上就同意了。
大宋政府需要这样廉价的通信设备------
大宋时期,全国的陆上交通已是四通八达,大宋当年通往辽、夏、金的各条道路均以京师东京汴梁为中心,向各州县伸展,连接重要城市及州治、县治。
他们将连接各行政区域的道路称为官路,一些主要官路也是驿路,官府每隔一段路程便会修建驿站,驿路中的主干道称为“大路”或“大驿路”。
这个花费是巨大的!
他们专门修建了通往陕西、甘肃的驿道,途中建有驿站2309间,邮亭385间,其它驿道一般50里设置一间驿站。
大宋以前,政府公文和书信都由各地驿站的递夫负责邮寄,递夫一般由乡村百姓担任。
大宋以后改由地方厢兵负责传递,后来又设专门的“递铺”,将邮递公文信件与驿馆在职能上加以分列,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不再混同。
于是驿馆成了官吏、军卒的招待所,而“递铺”则专事邮递。
大宋的邮递有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形式。
步递用于一般文书的传递,由各个递铺间接力步行传递,这种步行传递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物资运输任务,速度较慢,用于不重要的信件。
马递用于传递紧急文书,一般不负责传递物资,因此速度较快,但因负责这种递送任务的马匹大多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老弱病马,所以不能用它递送最紧急的文书。
为了能及时传递重要文书,大宋真宗年间,又出现了“急脚递”,据说能“日行四百里”,急脚递铺也被称为“急递铺”,用以传递机密文书。
当时规定河北两路急脚递铺的军士,只能递送皇室急件,不能承接其它文件。后来神宗朝时,对西夏和交趾用兵都采用急脚递铺传递军事文书。
步递、马递、急脚递这三种递铺,都是分别置铺,承担各此的递件的传递。
但是马递铺除了递送文件外,还负责向过往官员提供乘骑,所以一般的马递铺平时都饲养着几匹马备需。
到了大宋南下时,将步递、马递、急脚递铺合而为一,将其归于尚书省兵部司管辖,于是改称为省铺。
一开始时,出于军事需要,在临安城至江淮一线和和通往四川的驿路,还设立了摆铺和斥候铺,每十里置一铺,传门传递“日逐探报斥候文件”。
每铺由五名身强力壮的马手值守,后改为兵士担任铺兵。
大宋时代的邮驿以符牌为凭信,传递木牌也称檄牌,此牌为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
凭此券在驿路上通行无阻。后又增加了金字牌,青字牌和红字牌三种。
金字牌专门用来递送皇帝诏书,行进间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三百余里。
在金牌传递过程中,又增加的鸣铃,急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收,不得片刻住滞。
铃声一响,准备前往下一站的人员就要出门候着,接到文件立即出发,不敢延误。
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岳飞大败金军,预备收复东京汴梁------当然,这只是一个打算,其实没有那能力,宋高宗就是以金字牌急递的方式,一连发出十二道金牌,迫岳飞班师。
所以,大宋对于在军事方面快速的传信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们现在还笑话流求岛有此物竟然先给商人用呢,重商是重商,但是军事才是根本啊!
其实远在山东半岛的鲍威大队长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那有线电报应该先用在这个战区啊。
他从《流求时报》上可以看明白,它远比自己的战马传递消息快和安全!
现在,济南城差不多已经焕然一新了。
他们收复完整个山东路后,把流军卫队的陆军大队的大本营迁到济南城。
十三年前这里发生的李檀之乱,使原先人声鼎沸的济南城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死城!
经过十几年的恢复,才刚刚有了一点生机。
等到陆军大队的大本营开始搬迁到这里后,这里立刻变了模样。
流求卫队当初在山东半岛的其它县城里时,都是以建设为主,他们兴修各地的道路,桥梁还有清理城内的卫生,沟通河渠,把十几年来留下的垃圾全都清除掉。
基本上他们占了哪个县城,就能让县城焕发一新,济南城当然也是这样。
大宋时代,这里是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当时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是国内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城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只是现在有些淤积了。
鞑靼强盗集团来了后,这里又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
流求卫队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他们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把这一段时间,山东地区的产出都用光了,终于把小清河清淤完毕,也完成了基本的城建工作。
还好吧,由于他们没有把城墙建设当成主要目标,所以,城内的各种基本设施都能够早一些完成。
这里现在已经恢复了原先的模样,甚至比过去的城市功能还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