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多从来不是问题
整个中山国确实从这次商贸中都得到了好处。
中山国国王大方地把盐价降了,所有的人家都高兴了,同时命人照着侯东方大使的办法把土豆和地瓜种下去。
如果此物产量真能那么高,中山国的百姓没有饥饿了,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就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
中山国国王说:“我的儿子,那土豆和地瓜是比火绳枪更重要的物件。火绳枪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但是那土豆和地瓜会让我们万万年存在!
我现在真想把这个国家让给你,我想去临安行在居住------要不就去刺桐城。”
太子马上说:“父王,现在不可以啊,我感觉我和侯大使那样的人相差太多。真是奇怪,我在太学旁听多年,竟然见识上,远不如他这样的人。
所以,我准备在流求大岛多停留些时日。”
中山国国王高兴地说:“好极了,你可以比不上你的朋友强,但是你要多和比你强的人交朋友,那样,和你自己强是一样的,只要你真用心去交朋友。
当年,我在太学里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的父王就是这样告诉我------只可惜他驾崩过早,我不得不回来。
自从你回来后,我时常梦到在大宋生活的情景,那里真是人间天堂。
但是如果你想和别人多学一些,这是好事,去吧,去把那种加上水和砂子便能变得更坚固的东西拿回来给我看。”
中山国这父子两个,实心实意地招待着侯东方大使,这让他也用心帮了他们,教会了他们如何操作两种热武器,至于其他军事方面的事情,侯东方大使不明白张主家是怎么想的,便没有多讲。
他对这里的乌糖感兴趣了。甚至跑到甘蔗园子去看了看,发现和大宋的种法是一样的,看来这里早就善于向大宋学习了。
他刚要回航的时候,这里刮起了琉球群岛常见的巨风。
其他人都很淡然。到了冬天和夏天时,这里常常有这样的巨风,今年还算是少的。
但是,对侯东方大使和他的伙伴们来说,算是领教了真正的狂风。
这是他们自从出海以后。见过最大的一次,看着那远远的海面,似乎能涌进三丈的巨浪!
它们会不会涌到岸上,把一切都冲走?!
幸好中山国的码头是一个可以防风的港湾,他们的海船没有受到伤害。
在这呜呜做响的狂风中,中山国太子看到侯东方等人有些不自然的样子,说实话,他还有些窃喜,哈哈,也有你们怕的事物。
他非常淡定的为大家点茶。手法学得很精湛。
中山国太子不在意地说:“这还算是小的,前几年时,海面上曾有六丈高的大浪!”
六丈!
侯东方大使心想,可以把我等的城堡拍个粉碎了!
天神啊,侯东方大使的身子都有些矮了------
中山国太子不在意地说:“这里比不得流求南部那样和气细雨,所以,在平地上万万不能盖了竹楼------除非是在山区里,每到这两个季节,受损的民众总是很多,总是要救助。这里才更需要你们那一种城堡,坚如磐石了。
至于盐场,到是次要的------”
侯东方大使想了想,果然明白张国安主家为何没有提及玉米和木薯。根本经不起这样的巨风,想必没有来得及成熟,就吹断了。
过了几日,天才放晴了,一切平和了。
这个期间太子和大臣们正忙着救助受灾之人,侯东方大使也不催促他们。
这时。他正好和他的伙伴们趁机四处走走。
他发现这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远不是八道河口的样子。
太子当然也安排了随从陪同他们。
侯东方大使问那个随从。
那个随从说,每年的冬季大家都没有可做之事,稻米已经入仓,鱼干尚多,足够一年吃食,还要做什么?
侯东方大使笑了,说:“不如这样,你们冬季到流求大岛做活计,一个月挣上十贯钱钞是绝没有问题------或者,你们上各个小岛上挖鸟粪石,往那里运送,定能挣上几十贯钱钞!不过,怕这里的风浪太大------”
嗤!这还叫风浪------
那个随从的眼睛都绿了,十贯钱,几十贯钱!
他全家都没有二十贯钱!
那个随从小心地问道:“敢问侯大使,没有其它要求?”
侯东方大使想了一下,说:“有一条,要遵守我们那里的规矩-----你可以单独去,也可以带着多人去,都可以!”
那个随从大喜,说:“到哪里就遵守哪里的规矩,这实属正常!我若是现在就组织人手,可以跟着侯大使去吗?”
“可以啊!”
“好,在下和我家太子说一下!”
这家伙还真找太子去了!
这里毕竟是小国寡民,有规矩,但是不是那样森严,说是国王,但是在侯东方大使看来,还不如一个知县。
中山国太子猛然想起这一点来,对啊,那里人人都干活,根本看不到有闲着的,甚至女人也劳作,所以,派出人员做几个月的活,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至少,什么风灾的损失全都挣回来了。
签了各种合约后,他们回航了。
他们这次回航的规模就加大了,在太子的招唤下,组织三千劳工同行,那个随从被提拔成厢首了。
平安回到流求岛南部后,张国安乐得差一点要抱起这个小子。
大使还要是推销商,也还要是经销商,必要时还要是人口贩子。
所以,外交无大事,就是为本方谋求最大的利益。
至于说是尊严和面子,那是自己让别人主动认同的,不是自吹自擂得到的。
正是备春耕的时候,这些人大有用处,正好可以用来开垦水旱田。
老话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是对张国安来说好象不是这样,大宋政府竟然也能主动送来三千厢兵!
同行的还有平章贾似道的一封信。
张国安打开一看,不是平章贾似道的亲笔信,他认得老贾的笔迹。
看来在老贾的心里,他的级别还是太低了。
中山国国王大方地把盐价降了,所有的人家都高兴了,同时命人照着侯东方大使的办法把土豆和地瓜种下去。
如果此物产量真能那么高,中山国的百姓没有饥饿了,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就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
中山国国王说:“我的儿子,那土豆和地瓜是比火绳枪更重要的物件。火绳枪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但是那土豆和地瓜会让我们万万年存在!
我现在真想把这个国家让给你,我想去临安行在居住------要不就去刺桐城。”
太子马上说:“父王,现在不可以啊,我感觉我和侯大使那样的人相差太多。真是奇怪,我在太学旁听多年,竟然见识上,远不如他这样的人。
所以,我准备在流求大岛多停留些时日。”
中山国国王高兴地说:“好极了,你可以比不上你的朋友强,但是你要多和比你强的人交朋友,那样,和你自己强是一样的,只要你真用心去交朋友。
当年,我在太学里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的父王就是这样告诉我------只可惜他驾崩过早,我不得不回来。
自从你回来后,我时常梦到在大宋生活的情景,那里真是人间天堂。
但是如果你想和别人多学一些,这是好事,去吧,去把那种加上水和砂子便能变得更坚固的东西拿回来给我看。”
中山国这父子两个,实心实意地招待着侯东方大使,这让他也用心帮了他们,教会了他们如何操作两种热武器,至于其他军事方面的事情,侯东方大使不明白张主家是怎么想的,便没有多讲。
他对这里的乌糖感兴趣了。甚至跑到甘蔗园子去看了看,发现和大宋的种法是一样的,看来这里早就善于向大宋学习了。
他刚要回航的时候,这里刮起了琉球群岛常见的巨风。
其他人都很淡然。到了冬天和夏天时,这里常常有这样的巨风,今年还算是少的。
但是,对侯东方大使和他的伙伴们来说,算是领教了真正的狂风。
这是他们自从出海以后。见过最大的一次,看着那远远的海面,似乎能涌进三丈的巨浪!
它们会不会涌到岸上,把一切都冲走?!
幸好中山国的码头是一个可以防风的港湾,他们的海船没有受到伤害。
在这呜呜做响的狂风中,中山国太子看到侯东方等人有些不自然的样子,说实话,他还有些窃喜,哈哈,也有你们怕的事物。
他非常淡定的为大家点茶。手法学得很精湛。
中山国太子不在意地说:“这还算是小的,前几年时,海面上曾有六丈高的大浪!”
六丈!
侯东方大使心想,可以把我等的城堡拍个粉碎了!
天神啊,侯东方大使的身子都有些矮了------
中山国太子不在意地说:“这里比不得流求南部那样和气细雨,所以,在平地上万万不能盖了竹楼------除非是在山区里,每到这两个季节,受损的民众总是很多,总是要救助。这里才更需要你们那一种城堡,坚如磐石了。
至于盐场,到是次要的------”
侯东方大使想了想,果然明白张国安主家为何没有提及玉米和木薯。根本经不起这样的巨风,想必没有来得及成熟,就吹断了。
过了几日,天才放晴了,一切平和了。
这个期间太子和大臣们正忙着救助受灾之人,侯东方大使也不催促他们。
这时。他正好和他的伙伴们趁机四处走走。
他发现这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远不是八道河口的样子。
太子当然也安排了随从陪同他们。
侯东方大使问那个随从。
那个随从说,每年的冬季大家都没有可做之事,稻米已经入仓,鱼干尚多,足够一年吃食,还要做什么?
侯东方大使笑了,说:“不如这样,你们冬季到流求大岛做活计,一个月挣上十贯钱钞是绝没有问题------或者,你们上各个小岛上挖鸟粪石,往那里运送,定能挣上几十贯钱钞!不过,怕这里的风浪太大------”
嗤!这还叫风浪------
那个随从的眼睛都绿了,十贯钱,几十贯钱!
他全家都没有二十贯钱!
那个随从小心地问道:“敢问侯大使,没有其它要求?”
侯东方大使想了一下,说:“有一条,要遵守我们那里的规矩-----你可以单独去,也可以带着多人去,都可以!”
那个随从大喜,说:“到哪里就遵守哪里的规矩,这实属正常!我若是现在就组织人手,可以跟着侯大使去吗?”
“可以啊!”
“好,在下和我家太子说一下!”
这家伙还真找太子去了!
这里毕竟是小国寡民,有规矩,但是不是那样森严,说是国王,但是在侯东方大使看来,还不如一个知县。
中山国太子猛然想起这一点来,对啊,那里人人都干活,根本看不到有闲着的,甚至女人也劳作,所以,派出人员做几个月的活,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至少,什么风灾的损失全都挣回来了。
签了各种合约后,他们回航了。
他们这次回航的规模就加大了,在太子的招唤下,组织三千劳工同行,那个随从被提拔成厢首了。
平安回到流求岛南部后,张国安乐得差一点要抱起这个小子。
大使还要是推销商,也还要是经销商,必要时还要是人口贩子。
所以,外交无大事,就是为本方谋求最大的利益。
至于说是尊严和面子,那是自己让别人主动认同的,不是自吹自擂得到的。
正是备春耕的时候,这些人大有用处,正好可以用来开垦水旱田。
老话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是对张国安来说好象不是这样,大宋政府竟然也能主动送来三千厢兵!
同行的还有平章贾似道的一封信。
张国安打开一看,不是平章贾似道的亲笔信,他认得老贾的笔迹。
看来在老贾的心里,他的级别还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