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盛唐崛起

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客的推荐

    天,亮了!

    洪水渐渐退去,碎叶城重又显现出来。

    只是此时的碎叶城,已经全没有早先那西陲重镇的风貌。此前,这座拥有数万常住人口,外加近十万流动人口的城市,此刻却是一片狼藉。洪水退去后,大地泥泞,变成了一片沼泽。行走其上,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泥坑,半天才能脱身。

    沼泽中,尸体随处可见。

    其中不泛有牛羊的尸体,但更多的,还是人的尸体……

    也幸亏碎叶城最近局势不稳,特别是阿勒皮家族的灭亡,使得不少人迁离,也令更多人止步于碎叶河谷外。否则的话,这一场洪水,碎叶城的死伤会更加惊人。

    保大军是在正午时才进入碎叶城,那时候的情况,已好转许多。

    到傍晚时,杨守文带着黄胡子也抵达碎叶城外。

    他抵达碎叶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杨十六和封常清的下落。可是偌大的城市,又该从何处寻找?

    幸亏李客突发奇想,提醒杨守文道:“杨君,水淹碎叶城的计策既然是丑奴想到的,那他很可能会猜到,杨君会以这种方式来攻城。所以,他会找碎叶城的高地藏身,而碎叶城地势最高处,便是大清坊……他们并不熟悉碎叶城的情况,所以也找不到更隐秘的藏身之所。所以,弥勒瓷坊对他们可能更有安全感吧。”

    “弥勒瓷坊?”

    杨守文闻听,顿时醒悟过来。

    他连忙让李客带路,一行人匆匆赶到弥勒瓷坊。

    才抵达弥勒瓷坊的时候,杨守文也吓了一跳,因为这弥勒瓷坊已经变成了废墟。

    好在有李客带路,领着他们找到了后院的地窖。

    当初,李客在建造地窖的时候考虑的很周全,把地窖分为两层,上层可以藏人,下层则挖通出去。一直延伸到大清坊外。加之大清坊的地势确实很高,洪水虽然凶猛,但是并没有给大清坊带来太多的损毁,以至于当杨守文他们找到封常清两人的时候。两人躺在烂泥之中,昏迷不醒……好在,都没有性命之忧。

    杨守文总算是松了口气,整个人也变得轻松许多。

    他把封常清和杨十六抱出地窖,随后便命人把他二人送去治疗。并安置在城外高地……

    没办法,碎叶城已经变成了泽国,根本无法入住。

    除了大清坊可以驻扎一些人马之外,其他地方……更不要说,城中的房舍十之七八都被大水冲垮。

    杨守文显得有些沉默,看上去并不是很高兴。

    战争的残酷!

    此前,他虽然经历了昌平之战,但结果毕竟是保住了城池。

    所以对于这破城后的情形,了解并不充分。从大清坊返回城外驻地的路上,杨守文看到无数从洪水中逃生的幸存者。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亲人。而那些确定自己亲人已经死去的人们,则放声大哭。哭声,在碎叶城废墟的上空回荡不息……

    从城外,传来了苏尔奈吹奏的乐曲声。

    那乐曲听上去很是悲凉,让原本心情就不是很好的杨守文,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抑。

    胜利了!

    可是说好的喜悦呢?

    杨守文没有感受到,内心里只有一种凄然的感触。

    “杨君不要如此伤感,其实对碎叶城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李客跟随在杨守文的身后,见杨守文的情绪低落。一开始有些疑惑,但很快就明白过来。

    对于这位来自洛阳的特使,李客真的是有些看不明白。

    他听过杨守文的大名,知道这是个文采飞扬的人;不过在经历了那晚的叛乱之后。他也知道,杨守文同样身手强悍。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徒弟不顾一切夺取保大军的军权,也能够为了攻破碎叶城,不惜水淹碎叶河谷。但是转过身,却又在为这一场战事中丧命的无辜者流泪、伤感……这位特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李客觉得。杨守文的身上充满了矛盾,令他感受到一种邪异。

    嗯,就是邪异!

    不过,眼见杨守文兴致不高,李客还是觉得应该加以劝说才对。

    “如果薄露站稳了脚跟,整个安西都将处于动荡。

    而且,一俟朝廷大军开拔过来,这碎叶城百姓的结局,恐怕会更为凄惨。到时候,朝廷为了威慑安西,肯定会大开杀戒。那时候,这些居住在碎叶城的人们……

    现在,城破了,他们看似无家可归。

    但实际上,也算是给他们留下了一条生路。只要西域商路不断,河西走廊畅通,这里很快就会恢复生机。你看,那些人虽然流露悲伤之色,但并未失去希望。”

    希望?

    杨守文停下脚步。

    他站在一块空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片刻后,他转身眺望碎叶河谷……夜幕已经笼罩碎叶河谷,但是那河谷之中,却满是星星点点的火光。人们在寻找亲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寻找着一种希望?

    待来年,这片土地就会重现生机,恢复往日的生趣。

    “李君,谢谢你。”

    杨守文的心情并未好转,但是已没有此前那种压抑的感觉。

    他突然道:“李君,你真不愿意等事情结束之后,随我返回洛阳吗?”

    这李客,绝对是一个人才。

    他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同时也有上佳的口才。

    这要是在三国或者春秋战国,那就是一个纵横家,一个策士的水准。可惜到了唐代,纵横家和策士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李客有这样的能力,也只能成为一个密探。

    但是,杨守文觉得,他的身边也许需要这样的一个人才。

    李客犹豫了!

    说实话,他有些心动。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极其坚定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标,更不愿意轻易尝试改变。

    不过,李客可以感受到,杨守文是真心在邀请他。

    虽然对于杨守文如今在朝中具体是什么状况并不了解,但从杨守文手持太子定命宝来看,他的地位绝非等闲。

    李客沉吟片刻后,轻声道:“杨君美意,李客感激不尽。

    但是客如今,并不想离开安西。不过,客想要为杨君举荐一人。若杨君得此人,胜客百倍。”

    杨守文一怔,似乎没想到李客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他有些好奇问道:“李君,你要为我推荐何人?”

    “我有一位兄长,正值不惑之年,才学和智谋胜我百倍。

    他著有一部奇书,名曰《长短经》,可惜无人知晓。我正是看了他这部书,才有如今的才学。杨君若能请得他出山相助,相信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长短经?

    杨守文心里一动,那好奇心也变得更盛了。

    《长短经》,我好像听说过。

    他前世曾看到过这本书的介绍,说它是一部小资治通鉴。

    据说,连太祖也曾点评过这本书,说资治通鉴讲的是阳谋,而长短经说的是阴谋和诡计。

    不过,由于前世看过太多这样的介绍,而且很多都是名不副实。

    所以杨守文也就看了一下介绍,并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没想到,李客竟然认识这部书的作者?

    李客的才能,杨守文已经见识过了。

    那么他这么郑重其事的推荐,说明那个长短经的作者,的确是有真才实学。同时,也使得杨守文对长短经的内容产生了一丝好奇。他有些后悔,前世忽略了这本书。

    “敢问李君,你说的这位奇人,高姓大名?”

    “我这位兄长,姓赵名蕤字太宾,号东岩子,是梓州盐亭人氏。”

    姓赵,那就没错了!

    杨守文依稀记得《长短经》的作者好像是姓赵,但是具体叫什么名字,却记不太清了。

    梓州,盐亭?

    杨守文默默记住了这个地名。

    不过,他旋即又想起来一件事:记得陈子昂好像也是梓州人……圣历元年一别,陈子昂返回梓州便再无消息。

    虽然杨守文不太喜欢陈子昂,但那毕竟是一位名人。

    梓州,还真是一处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好地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