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盛唐崛起

第五百零一章 责任

    杨守文目光坦然,昂首和武则天的目光对视。

    不知为什么,这次再见武则天,杨守文感觉到的压力,比第一次在上阳宫见到武则天时,要小很多。

    才一年的时间,武则天的暮气增加了不少。

    她的眼神虽然依旧有神,但是感觉着,好像少了一些精气。

    “你的事情,怀英已经告诉朕了。

    朕也问了裹儿,她愿意成全你这份兄弟情义。不过,如今安西的局势有些动荡,你此去西域……”武则天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再次打量了杨守文几眼。

    “朕有一件事,想让你做,你可愿意?”

    我就知道,老太婆放在后世,妥妥的资本家。

    不过,杨守文倒是惊讶,反而起身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在桃花峪已小半年,这里美丽的风景,让杨守文心旷神怡,同时也让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当初,明秀被逼剃度,和杨守文一起出家。

    杨守文问过他,为什么明知道有危险,还要帮他?

    明秀的回答很简单:你是我的朋友,你有难,我当然帮你!

    这若是用后世一句俗语,就是铁肩担道义。

    而杨守文呢?他以前不想掺和到朝堂里面,更不愿意掺和到那帝王的家事之中。

    可是狄仁杰的一席话,却让他明白了。

    不管他愿不愿意,在旁人的眼里,他是太子的女婿,是裹儿的夫婿,谁也无法改变。

    裹儿入道,还俗之后也不会接受公主封号。

    但又能如何?

    在世人的眼中,裹儿是太子的女儿,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杨守文从东城狱越狱而出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打上了太子的烙印,他想不承认都不行。

    既然是这样,他就要为太子分忧!

    他必须要避免历史上李显被妻女毒杀的结局,也要避免,李裹儿被李隆基杀害的结果。

    这是他的责任!

    就如同当初幼娘失踪,他不惜跋涉千里,追杀慕容玄崱一样。

    那时候,他把幼娘是为自己的责任;现在,他不但要把裹儿视为自己的责任,太子视为自己的责任,甚至包括武则天,他也要去为她分忧。因为,这也是他的责任!

    这也许就是老天爷让他重生的原因吧!

    他前世叫杨守文,今生也叫杨守文……他要承担起的,就是他前世未能承担起的责任。

    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杨守文也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见他回答的痛快,武则天更显得格外满意。

    “朕听说,你从婉儿那边讨要了很多关于西域的情报。

    想来,你也对那里有了了解……如今,器弩悉弄已执掌吐蕃大权,对安西四镇虎视眈眈。去年,朕收到了密报,说他和大寔人勾结,意欲出兵。朕派人前往西域,但那人却失踪了。所以朕要你去西域,把那人找回来,再带回大寔人的情报。

    青之,此一次前往西域,可能比以往更加危险,你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杨守文沉默了!

    他看了看武则天,又看向了裹儿。

    裹儿的眼中,流露出担忧之色……

    他笑道:“陛下不必试探臣,臣既然已经答应了,若现在反悔,便是小过也会看不起臣。小过当初曾说,要嫁给一个状元之才,英雄豪杰。臣虽算不得什么英雄豪杰,可也拿了一个状元。若臣这时候退缩的话,岂不是被人说小过有眼无珠,找了个胆小怕事的家伙做夫君吗?臣不反悔,更何况,西域,臣势在必行。”

    裹儿眼中的担忧更浓,可是又凭添了一抹自豪。

    武则天沉声道:“青之,你真不后悔?”

    “此,臣的责任。”

    “好!”

    武则天呼的站起身,绕过桌案,来到了杨守文面前。

    她个头比杨守文低不说,于是把一只手搭在了杨守文的肩膀上道:“裹儿没看错人,狄仁杰也没有看错人。

    不过,此行你还是要谨慎小心才是。

    你有什么需要,只管和你姑姑说,她会为你准备。

    三日后,你随你父亲前往荥阳,而后自荥阳渡河,不走长安,经河东过灵州,入陇右道。

    具体的安排,你姑姑会告诉你。

    对外,朕会宣布,你要代太子前往嵩山参禅……青之,朕的意思,你可明白吗?”

    你不就是想告诉我,你身边有可能会走漏风声吗?

    杨守文突然明白了武则天组建奉哀府和奉宸府的意思。

    她并非是要张易之兄弟夺上官婉儿的权,而是要借张易之兄弟,来铲除身边的奸细。

    如果说,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锦衣卫,那么张易之兄弟,就是她的东西厂。

    只是,武则天想法虽好,可张易之兄弟……

    杨守文没办法劝说武则天,他就算再厉害,能比狄仁杰的影响力大吗?

    只希望,武则天能掌控住局势!

    “臣,明白。”

    杨守文躬身一揖,而武则天脸上的笑意,也变得更浓……()

    ps:注:器弩悉弄,也就是杜松芒波杰,吐蕃第三十五任赞普,又名赤都赞普。器弩悉弄是唐代的叫法,估计是因为当时的音韵和现代不同,发音所以也不太一样。

    本书来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