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左翼圣母,人权组织,都得死!
“克留奇科夫主席,你应该看看这个,从东德分部反馈到卢比扬卡的电报。”
“而且事情有些糟糕,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助手火急火燎的推开门,坐在椅子上的克留奇科夫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将情报放在他的面前,“克格勃特工侦查到一起针对克伦茨的刺杀阴谋,而且就在他发表演讲的当天。由一群极端的伊斯蓝难民组织发起刺杀,哦对了,可能还有其他情报局的参与。”
“嗯?”
克留奇科夫快速的扫完并不算多长的文件,皱起眉头,如果克伦茨有什么不幸的话,亚纳耶夫总书记会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克伦茨是亚纳耶夫建立法德苏三国同盟的关键,光是在这点,克留奇科夫就绝对不能让对方有半点差错。只要错了一点点,就会毁掉接下来的全盘计划。
“查出来是中情局还是军情六处,亦或者是其他的情报机构了吗?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克留奇科夫问道,因为他所能想到的最有可能进行刺杀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
“暂时还没有,情报反馈只是怀疑他们的背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克留奇科夫非常不满的合上书,表情冷峻的如同一把刀,切割在场助理的情绪。比起恐怖袭击,他更畏惧面前的克格勃领导人。
“那就叫东德分部的人现在立刻给我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出任何的纰漏。如果查不出背后的组织,克伦茨死后就轮到他们了。”
助手悻悻的退下,躲过了克留奇科夫的狂风暴雨。不过克格勃在德国的分部运气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克留奇科夫坐在桌位上,他思考了很久,还是应该给亚纳耶夫回复一个电话。毕竟总书记千叮万嘱克伦茨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而在这个节骨眼发生这种事情,别想在安然无恙的度过退休前有惊无险的岁月了。
亚纳耶夫刚接待完能源部门的部长商讨苏联的石油产量问题,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接到克留奇科夫的来电,里面传来克留奇科夫略显沉重的声音。
“亚纳耶夫总书记,我们接到可靠的情报,有人即将刺杀德意志民主复兴党的领袖,就在克伦茨发表演说的当天。”
“要刺杀克伦茨?”
亚纳耶夫还不至于惊慌失措,但是却来一定的头疼。他挠了挠头,问道,“刺杀克伦茨的家伙身份确认了吗?我想知道到底是谁,敢刺杀苏共中央钦定的候选人。”
“情报反馈是一群对克伦茨政策不满意的伊斯蓝难民,部分人甚至有前利比亚军队的身份,怀疑与某些极端组织有关。想借助这次的事件扳倒德意志民主复兴党,背后有可能是中情局,军情六处甚至是德国联邦情报局的控制。手脚不干净的共和党或许也有份参入其中,甚至是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内部有人想争夺总理候选人的位置也不一定,这种事情很难解释清楚。”
亚纳耶夫思考了半天,才缓缓说道,“这件事我会负责与德国方面联系,我需要克格勃尽快的查明到底是谁在背后怂恿这场行动。无论敌人是谁,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好。”
克留奇科夫认真的回答,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是有自知之明,否则也不会到现在就立刻让克格勃特工着手进行调查。
亚纳耶夫停顿了一下,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还有一件事,克留奇科夫同志,这次的事件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哪怕是乔尼什基斯,也不要透露半句话,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克伦茨议员树敌太多了。”
挂断电话之后,亚纳耶夫利用秘密专线给克伦茨打了一个电话。并且委婉的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
“刺杀?”
克伦茨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慌张,对于他而言,这类秘密的要挟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亚纳耶夫总书记,要刺杀一个总理候选人,这可是挑起东德和西德撕毁和平协议的节奏,难民的智商是不够,但是站在背后支持他们的人,可不是蠢货。”
“我知道。”
亚纳耶夫点点头,“所以我会让克格勃情报人员尽快的查出,到底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
克伦茨却出人意料的给了亚纳耶夫否定的答案,“不需要,我们就让这个刺杀计划如期的进行,掌握他们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在我演讲的时候开出那一枪。”
疯子。
克伦茨的疯狂快赶上刚执政时期的亚纳耶夫,他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然后就可以将脏水全部泼到难民身上,而你们的胜率也会大增。甚至还可以以此为要挟,胁迫联邦德国让步,毕竟你们占据了所有的高处。无论如何,这都将为你们赢得海量的选票,甚至可以以此为借口,扩充军备。”
克伦茨没有说话,他要说的内容都被亚纳耶夫抢先一步说完了。
“我知道了,克伦茨议员,大选已经逼近了,我希望你知道要接下来要怎么做。”
苏共总书记出人意外的发现,克伦茨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心机深沉。即便是采用了剑走偏锋的方式,也知道落脚点在哪里。
“我已经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次的刺杀身上,包括德意志的未来。这个国家懦弱了太久,需要一个铁血的强人来唤醒沉睡的民众。”
“到时候我希望由克格勃方面来安排这些事情,你知道的,现在除了苏联方面,所有人我都无法信任,包括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天知道策划这起阴谋的,到底是谁。”
与亚纳耶夫商量完毕细节的问题之后,他语带愤怒的回答道。
“等到成为德国的领袖之后,我会将逼死德国的那群混蛋,全部清洗干净!他们就应该被吊死在路灯上,用他们的血,来洗刷德意志这么多年的耻辱!”
“左翼圣母,人权组织,都得死!”()
本书来自
“而且事情有些糟糕,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助手火急火燎的推开门,坐在椅子上的克留奇科夫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将情报放在他的面前,“克格勃特工侦查到一起针对克伦茨的刺杀阴谋,而且就在他发表演讲的当天。由一群极端的伊斯蓝难民组织发起刺杀,哦对了,可能还有其他情报局的参与。”
“嗯?”
克留奇科夫快速的扫完并不算多长的文件,皱起眉头,如果克伦茨有什么不幸的话,亚纳耶夫总书记会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克伦茨是亚纳耶夫建立法德苏三国同盟的关键,光是在这点,克留奇科夫就绝对不能让对方有半点差错。只要错了一点点,就会毁掉接下来的全盘计划。
“查出来是中情局还是军情六处,亦或者是其他的情报机构了吗?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克留奇科夫问道,因为他所能想到的最有可能进行刺杀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
“暂时还没有,情报反馈只是怀疑他们的背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克留奇科夫非常不满的合上书,表情冷峻的如同一把刀,切割在场助理的情绪。比起恐怖袭击,他更畏惧面前的克格勃领导人。
“那就叫东德分部的人现在立刻给我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出任何的纰漏。如果查不出背后的组织,克伦茨死后就轮到他们了。”
助手悻悻的退下,躲过了克留奇科夫的狂风暴雨。不过克格勃在德国的分部运气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克留奇科夫坐在桌位上,他思考了很久,还是应该给亚纳耶夫回复一个电话。毕竟总书记千叮万嘱克伦茨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而在这个节骨眼发生这种事情,别想在安然无恙的度过退休前有惊无险的岁月了。
亚纳耶夫刚接待完能源部门的部长商讨苏联的石油产量问题,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接到克留奇科夫的来电,里面传来克留奇科夫略显沉重的声音。
“亚纳耶夫总书记,我们接到可靠的情报,有人即将刺杀德意志民主复兴党的领袖,就在克伦茨发表演说的当天。”
“要刺杀克伦茨?”
亚纳耶夫还不至于惊慌失措,但是却来一定的头疼。他挠了挠头,问道,“刺杀克伦茨的家伙身份确认了吗?我想知道到底是谁,敢刺杀苏共中央钦定的候选人。”
“情报反馈是一群对克伦茨政策不满意的伊斯蓝难民,部分人甚至有前利比亚军队的身份,怀疑与某些极端组织有关。想借助这次的事件扳倒德意志民主复兴党,背后有可能是中情局,军情六处甚至是德国联邦情报局的控制。手脚不干净的共和党或许也有份参入其中,甚至是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内部有人想争夺总理候选人的位置也不一定,这种事情很难解释清楚。”
亚纳耶夫思考了半天,才缓缓说道,“这件事我会负责与德国方面联系,我需要克格勃尽快的查明到底是谁在背后怂恿这场行动。无论敌人是谁,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好。”
克留奇科夫认真的回答,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是有自知之明,否则也不会到现在就立刻让克格勃特工着手进行调查。
亚纳耶夫停顿了一下,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还有一件事,克留奇科夫同志,这次的事件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哪怕是乔尼什基斯,也不要透露半句话,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克伦茨议员树敌太多了。”
挂断电话之后,亚纳耶夫利用秘密专线给克伦茨打了一个电话。并且委婉的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
“刺杀?”
克伦茨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慌张,对于他而言,这类秘密的要挟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亚纳耶夫总书记,要刺杀一个总理候选人,这可是挑起东德和西德撕毁和平协议的节奏,难民的智商是不够,但是站在背后支持他们的人,可不是蠢货。”
“我知道。”
亚纳耶夫点点头,“所以我会让克格勃情报人员尽快的查出,到底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
克伦茨却出人意料的给了亚纳耶夫否定的答案,“不需要,我们就让这个刺杀计划如期的进行,掌握他们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在我演讲的时候开出那一枪。”
疯子。
克伦茨的疯狂快赶上刚执政时期的亚纳耶夫,他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然后就可以将脏水全部泼到难民身上,而你们的胜率也会大增。甚至还可以以此为要挟,胁迫联邦德国让步,毕竟你们占据了所有的高处。无论如何,这都将为你们赢得海量的选票,甚至可以以此为借口,扩充军备。”
克伦茨没有说话,他要说的内容都被亚纳耶夫抢先一步说完了。
“我知道了,克伦茨议员,大选已经逼近了,我希望你知道要接下来要怎么做。”
苏共总书记出人意外的发现,克伦茨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心机深沉。即便是采用了剑走偏锋的方式,也知道落脚点在哪里。
“我已经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次的刺杀身上,包括德意志的未来。这个国家懦弱了太久,需要一个铁血的强人来唤醒沉睡的民众。”
“到时候我希望由克格勃方面来安排这些事情,你知道的,现在除了苏联方面,所有人我都无法信任,包括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天知道策划这起阴谋的,到底是谁。”
与亚纳耶夫商量完毕细节的问题之后,他语带愤怒的回答道。
“等到成为德国的领袖之后,我会将逼死德国的那群混蛋,全部清洗干净!他们就应该被吊死在路灯上,用他们的血,来洗刷德意志这么多年的耻辱!”
“左翼圣母,人权组织,都得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