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区域
“桑尼,准备一下,我要下去看看。”
“先生,请不要做出这种冒险举动。”听到陆渊打算亲自下去查看,桑尼劝阻说道。
“没事。”
陆渊摆摆手,沉吟道:“U盘既然存在这种异常,我就不能不去看看,做好充足准备即可。”
他把话说到这种程度,显而易见不是桑尼能够阻止得了的,桑尼只好下达指令准备。
“对了,我走之前让你做的东西,做好了没有?”
想起了什么,陆渊询问道。
“已经完成了试作型,您需要看一下吗?”
“嗯,先去看下吧。”
如果说,A区是物资储存与机械加工、生产区域,那么第二层的B区则就是集生活、休息、饮食、储存、医疗、实验室的综合大型区域。
B-211号区域,拥有大小245个**分割空间,可以容纳接近1500常规人员居住休息与饮食。
B-222号区域,则是拥有未来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可自动化处理大部分外科手术与众多疾病治疗。
B-233号区域,高级人员居住场所,可单独容纳565人以高规格空间居住。
B-244号区域,实验区,可在此进行多种生物、医药性研制工作。
B-255号区域,超大型集合量子主机存储地点,危急时刻,拥有单独电源**供电运行12小时的能力。
B-265号区域,机械改进与实验性产品试验场所。
B-275号区域,装备存储和武器保存区域。
B-285号区域,生物DNA与种子样本库。
这里每个划分的子区域之间,都配有**的门禁系统,厚重的钢门提供气密密封,防止化学、生物、毒瓦斯、核辐射侵入,哪怕其中一个子区域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余子区域。可谓万无一失。
来到B-265号区域,暂时转职为自动维修与加工的机器人NS-5随处可见,它们在原有的人形基础上面,在背后位置安装了六条贝尔希斯多用途机械触手。精巧的触手能综合转运大小不一的36种型号触针,能轻易捏起最小的细针,能百分百在0.001秒内把细线穿过针孔。
整个南太平洋海底地下基地,原则和法理上无可争辩都属于陆渊所有,出于未来需求和新奇玩具需要。他制定了很多的“新奇玩具”以供开发。
其一便是外骨骼装甲。
在机械公敌的世界之中,人类军事大部分采用了军事机器人为主,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了人类的用途。在某些不适合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之内,外骨骼油然而生。尤其经历了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外骨骼装甲不仅应用于外太空场景下,还多适用于许多工程开发、恶劣环境、探索旅游等多种复杂混合环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陆渊不可能就此忽视外骨骼装甲。
NS-5的确是很好多用途的机器人,各种环境都能拿来使用,但也只能悄然不被外界所知的使用,并不合适拿到外面去。以NS-5的性能委实过于骇人听闻。然而外骨骼装甲则不同了,只要适当地缩减下规格,让人接受难度大大降低,也不会太过招摇。
如何缩减规格很简单,难得是要把工业用途的外骨骼装甲用到军事用途上来,势必需要对几方面进行改装。
现目前陆渊把这个交给了桑尼来负责,按照他提出的要求,将会有三种原型机做出来,以供陆渊来最终决定。
所有的子区域都按照级别和重要程度不同,由低级的Safe(安全)至Hram(伤害)、Danger(威胁)、Catastrophe(灾难)。到最后的Perdition来划分。
B-265号区域属于D级,安全检测和门禁系统极为严密,纵然是基地的主人陆渊,也要经历DNA和虹膜验证。在步态分析和皮肤纹理的双重验证下,走过通道抵达至B-265号区域。
“呜呜……”
合金大门在液压系统的运作下张开,暴露出内里的空间出来。
这是相当大的一个空间,陆渊上前几步,所站的位置是个伸出来的平台,而下方则是接近五十米宽度。长度两百多米的大型空间。
空间虽大,却并非空无一物,相反,在这里摆满了来自另外个世界的仪器设备与配装器械,甚至还有几台全自动化3D打印机,与常规的累积制造技术不同的是,这里的3D打印机采用集合纳米机器人为主,在输入数字模型数据以后,能迅速地以集合纳米机器人对特殊金属材料和可塑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其精度可以达到10nm级别。
有了这几台3D打印机,只要陆渊获得了EDI的保养程序手册,今后就可以自行进行保养措施,而不必担心多次飞行使用后,无法保养而导致零件故障和报废。
当然,在这里几台3D打印机的更大用途,还是用于各种装备与武器的实验性制造生产。
沿着旁边的楼梯走下去,陆渊身后跟着桑尼,一人一机器来到下面,在半环形的陈放区停下。这里,三架已经生产好了的外骨骼装甲,正静静地摆放在金属支架上面,等着新主人的来临检验。
与当今外界研制中的动力外骨骼不同,外骨骼装甲本身是全封闭式,犹如密不透风的盔甲一般,这与HybridAssistiveLimb(人体辅助义肢),即是俗称的动力外骨骼的增强可穿戴机器,差距相当的大。
动力外骨骼本身受限于技术条件,DARPA的要求也只是增强士兵的动力,可以跑得更快更远,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但现目前并无计划让动力外骨骼具备防御能力。
而这里生产出来的外骨骼装甲,以另外个世界的太空工程机为雏形,高度2.5米,全封闭式焊接,高达数以千计的传感器,搭载**生存系统,具备气体循环处理、紧急医疗救治、短暂防御能力的多种多用途综合机,代号Silvertip-1(灰熊)。
第二架机体,则要瘦小许多,根本就是以陆渊的体型为标准制造出来的,1.85米的高度,较薄贴合的装甲,以及更多的肌肉压力传感器和肌电传感器,比起“灰熊”在速度和敏捷上灵活太多了。然而受限于体型,代号为Foxhunts-1(猎狐)的外骨骼装甲,自然没有呼吸循环装置,也没有紧急医药救治系统,连防御能力也不算太强,当然,这个不强是相对“灰熊”而言,以“猎狐”所采用的材料,就连近距离的步枪集合射击,几乎都属于无效范畴,唯有反器材狙击枪才有可能击破它的装甲。
第三架机体,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外骨骼装甲,而应该归于动力外骨骼范畴内,正是陆渊要求研制出来的第一代HAL-1人体辅助义肢,不过仍然与外界的动力外骨骼有着较大的区别。
基于防御为基础的思考,HAL-1虽然没有制定大面积的装甲进行人体覆盖,取而代之的是在胸前使用了碳纳米管编制而成的防弹背心,以及配合AR单眼设备来予以辅助操作计算。
比起“灰熊”和“猎狐”是在原机稍微改装的情况下拿出来的,已经有了成熟的设计,陆渊并不担心,他的注意力更加放在HAL-1,这个能拿到外界使用的装备上面。
PS: 求点打赏,求点票票……
“先生,请不要做出这种冒险举动。”听到陆渊打算亲自下去查看,桑尼劝阻说道。
“没事。”
陆渊摆摆手,沉吟道:“U盘既然存在这种异常,我就不能不去看看,做好充足准备即可。”
他把话说到这种程度,显而易见不是桑尼能够阻止得了的,桑尼只好下达指令准备。
“对了,我走之前让你做的东西,做好了没有?”
想起了什么,陆渊询问道。
“已经完成了试作型,您需要看一下吗?”
“嗯,先去看下吧。”
如果说,A区是物资储存与机械加工、生产区域,那么第二层的B区则就是集生活、休息、饮食、储存、医疗、实验室的综合大型区域。
B-211号区域,拥有大小245个**分割空间,可以容纳接近1500常规人员居住休息与饮食。
B-222号区域,则是拥有未来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可自动化处理大部分外科手术与众多疾病治疗。
B-233号区域,高级人员居住场所,可单独容纳565人以高规格空间居住。
B-244号区域,实验区,可在此进行多种生物、医药性研制工作。
B-255号区域,超大型集合量子主机存储地点,危急时刻,拥有单独电源**供电运行12小时的能力。
B-265号区域,机械改进与实验性产品试验场所。
B-275号区域,装备存储和武器保存区域。
B-285号区域,生物DNA与种子样本库。
这里每个划分的子区域之间,都配有**的门禁系统,厚重的钢门提供气密密封,防止化学、生物、毒瓦斯、核辐射侵入,哪怕其中一个子区域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余子区域。可谓万无一失。
来到B-265号区域,暂时转职为自动维修与加工的机器人NS-5随处可见,它们在原有的人形基础上面,在背后位置安装了六条贝尔希斯多用途机械触手。精巧的触手能综合转运大小不一的36种型号触针,能轻易捏起最小的细针,能百分百在0.001秒内把细线穿过针孔。
整个南太平洋海底地下基地,原则和法理上无可争辩都属于陆渊所有,出于未来需求和新奇玩具需要。他制定了很多的“新奇玩具”以供开发。
其一便是外骨骼装甲。
在机械公敌的世界之中,人类军事大部分采用了军事机器人为主,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了人类的用途。在某些不适合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之内,外骨骼油然而生。尤其经历了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外骨骼装甲不仅应用于外太空场景下,还多适用于许多工程开发、恶劣环境、探索旅游等多种复杂混合环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陆渊不可能就此忽视外骨骼装甲。
NS-5的确是很好多用途的机器人,各种环境都能拿来使用,但也只能悄然不被外界所知的使用,并不合适拿到外面去。以NS-5的性能委实过于骇人听闻。然而外骨骼装甲则不同了,只要适当地缩减下规格,让人接受难度大大降低,也不会太过招摇。
如何缩减规格很简单,难得是要把工业用途的外骨骼装甲用到军事用途上来,势必需要对几方面进行改装。
现目前陆渊把这个交给了桑尼来负责,按照他提出的要求,将会有三种原型机做出来,以供陆渊来最终决定。
所有的子区域都按照级别和重要程度不同,由低级的Safe(安全)至Hram(伤害)、Danger(威胁)、Catastrophe(灾难)。到最后的Perdition来划分。
B-265号区域属于D级,安全检测和门禁系统极为严密,纵然是基地的主人陆渊,也要经历DNA和虹膜验证。在步态分析和皮肤纹理的双重验证下,走过通道抵达至B-265号区域。
“呜呜……”
合金大门在液压系统的运作下张开,暴露出内里的空间出来。
这是相当大的一个空间,陆渊上前几步,所站的位置是个伸出来的平台,而下方则是接近五十米宽度。长度两百多米的大型空间。
空间虽大,却并非空无一物,相反,在这里摆满了来自另外个世界的仪器设备与配装器械,甚至还有几台全自动化3D打印机,与常规的累积制造技术不同的是,这里的3D打印机采用集合纳米机器人为主,在输入数字模型数据以后,能迅速地以集合纳米机器人对特殊金属材料和可塑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其精度可以达到10nm级别。
有了这几台3D打印机,只要陆渊获得了EDI的保养程序手册,今后就可以自行进行保养措施,而不必担心多次飞行使用后,无法保养而导致零件故障和报废。
当然,在这里几台3D打印机的更大用途,还是用于各种装备与武器的实验性制造生产。
沿着旁边的楼梯走下去,陆渊身后跟着桑尼,一人一机器来到下面,在半环形的陈放区停下。这里,三架已经生产好了的外骨骼装甲,正静静地摆放在金属支架上面,等着新主人的来临检验。
与当今外界研制中的动力外骨骼不同,外骨骼装甲本身是全封闭式,犹如密不透风的盔甲一般,这与HybridAssistiveLimb(人体辅助义肢),即是俗称的动力外骨骼的增强可穿戴机器,差距相当的大。
动力外骨骼本身受限于技术条件,DARPA的要求也只是增强士兵的动力,可以跑得更快更远,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但现目前并无计划让动力外骨骼具备防御能力。
而这里生产出来的外骨骼装甲,以另外个世界的太空工程机为雏形,高度2.5米,全封闭式焊接,高达数以千计的传感器,搭载**生存系统,具备气体循环处理、紧急医疗救治、短暂防御能力的多种多用途综合机,代号Silvertip-1(灰熊)。
第二架机体,则要瘦小许多,根本就是以陆渊的体型为标准制造出来的,1.85米的高度,较薄贴合的装甲,以及更多的肌肉压力传感器和肌电传感器,比起“灰熊”在速度和敏捷上灵活太多了。然而受限于体型,代号为Foxhunts-1(猎狐)的外骨骼装甲,自然没有呼吸循环装置,也没有紧急医药救治系统,连防御能力也不算太强,当然,这个不强是相对“灰熊”而言,以“猎狐”所采用的材料,就连近距离的步枪集合射击,几乎都属于无效范畴,唯有反器材狙击枪才有可能击破它的装甲。
第三架机体,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外骨骼装甲,而应该归于动力外骨骼范畴内,正是陆渊要求研制出来的第一代HAL-1人体辅助义肢,不过仍然与外界的动力外骨骼有着较大的区别。
基于防御为基础的思考,HAL-1虽然没有制定大面积的装甲进行人体覆盖,取而代之的是在胸前使用了碳纳米管编制而成的防弹背心,以及配合AR单眼设备来予以辅助操作计算。
比起“灰熊”和“猎狐”是在原机稍微改装的情况下拿出来的,已经有了成熟的设计,陆渊并不担心,他的注意力更加放在HAL-1,这个能拿到外界使用的装备上面。
PS: 求点打赏,求点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