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些许遗憾
PS:按惯例,更正的时间依旧会在两点左右,请多包涵。……………………………………………………………………………………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消弥这场浩劫之难,让五胡乱华的悲剧不再重演。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站在历史的风尖浪口之上,刘胤自然是责无旁贷,秃发树机能比真正的历史要提前了四年发动叛乱,但不管他来得迟还是来得早,刘胤都已经暗下决心,将他消灭,绝不能让他在如历史上一般,祸害雍凉之地长达十年之久。
此前刘胤曾与羌人交过手,但与已经处于半农耕状态的羌人相比,鲜卑人还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凶残悍勇在鲜卑人身上,丝毫的没有减色,据说秃发树机能拥兵十万,在河西地区堪称是霸王级的势力,绝不是羌人那般地容易对付。
原本刘胤的计划是首先攻取晋国所控制的河西四郡,但秃发树机能的叛乱完全打乱了刘胤的计划,而大小榆谷的失守,也使得刘胤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后援,西平不平,整个关陇就处于了鲜卑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刘胤的西征计划,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刘胤立刻召集包括监军刘谌、刺史郤正及六军护军在内最高军事会议,商讨应敌之策。
除了右军护军牵弘、副军护军罗宪之外,前军护军傅佥、左军护军黄崇、后军护军王颀分别从潼关、蒲坂津和武关赶了回来,特意地参加此次的议事,因为刘胤知道,此事的议事将关系到未来数年雍凉的局势,所以才将他们都召集回了长安。
议事会的气氛极为地凝重,在座的诸人可以说是整个关陇的核心领导层,在到达长安之后,诸人也都听到了西平失陷的消息,尽管失掉大小榆谷的,是羌人。但众人的心头一样无比地沉重,在东面强敌未除的情况之下,西面又添劲敌,这腹背受敌的滋味,绝对不好受。
刘胤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当前的形势,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谁要带兵出征的问题,牵弘立刻站了出来。道:“大将军,卑职以前任陇西太守之时。便与河西鲜卑的秃发寿阗交过手,对鲜卑人的战力也略知一二,卑职愿领军前去西平,讨伐乱贼。”
刘胤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可是清楚的很,历史上的牵弘就是败亡在了秃发树机能的手中,如果此刻再派遣牵弘去平叛的话,很难保证他不会重蹈覆辙,这样的事。刘胤肯定是要竭力避免的,现在牵弘是自己麾下六大护军之一,万万不容有失。
“牵将军求战心切,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秃发树机能狡诈多端,悍勇无双,绝不可以等闲视之。我决定,亲往讨之,罗护军的副军和姚弋康的羌骑,也一同前往,此战关系到西部大局的稳定与否,必须要全力以赴。”
牵弘道:“大将军恐怕多虑了。卑职此前曾与鲜卑人多次交手,虽然其凶悍无比,但我军如果依托城郭守御之,想来鲜卑也是无计可施,久战不下之下,必会撤退。大将军乃是关中之柱,万不可轻动。”
刘胤轻笑一声。道:“牵将军把鲜卑人看得简单了,你同秃发寿阗交过手,但秃发树机能却未必与他祖父相似,秃发树机能比秃发寿阗野心更大,手段更高,恐怕你也不一定会是其对手。”
牵弘不忿地道:“大将军何故长他人志气,威自己威风,如果卑职前去迎敌的话,必将高奏凯歌。”
罗宪也道:“关中局势未明,司马炎随时都有可能挥兵来犯,大将军万不可轻动,不如就由卑职率一路人马前去迎敌,定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罗宪至到了关中之后,虽然刘胤委以他兵权重任,但一直以来也没有捞到仗打,所以罗宪对上阵作战比谁都更加地渴望,一直期冀着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
或许罗宪称得上是一位不可多是的宿将,他在和东吴名将陆抗的交手之中,以数千人抵挡数倍的吴军,竟然坚持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直等到援兵到来,如果说其中有一半的功劳是永安城得天独厚的防御优势,那么另一半绝对是罗宪卓越的军事才能,陆抗可是后三国时代站在金字塔顶尖上的名将,能在他手下保持不败,难能可贵。
如果形势所迫,或许刘胤也会选择让罗宪来担当重任,但此刻东线无战事,司马炎登基之后,千头万绪还产有理出来,此刻他根本就无瑕出兵,这也无疑给了刘胤一个西线平叛的最好时机,否则的话腹背受敌两面作战,刘胤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牵弘、罗宪的急急请战,刘胤道:“罗将军随我出征便是,此次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诸军都不可等闲视之,务必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态度,力争干净彻底地他们消灭掉。”
战略上蔑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这是刘胤的一贯风格,尽管对刘胤要亲征河西鲜卑,大家颇有微词,但看到刘胤已经打定了主意,谁劝也不好使,大家自然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议程,就是派那支军队出战的事了。
接下来的分派则是比较的轻松,中军四个营,副军三个营,再加上三万羌骑,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五千余人,堪称是刘胤指挥作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么的一支精锐主力出征,众人也就比较的放心了。
兵贵神速,刘胤将点兵出征的时间,定在了明天午时,中军和副军都在长安附近,现在唯一要等的,就是姚弋康的三万羌骑。
不过刘胤知道,此刻最急的不是旁人,正是姚弋康,父兄被杀之仇,不共戴天,整个羌人部落的血仇,此刻都压在了姚弋康的肩上,姚弋康自然一刻也不愿意多等,回到华阴之后,立刻是检点人马,踏上归程。()
本书来自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站在历史的风尖浪口之上,刘胤自然是责无旁贷,秃发树机能比真正的历史要提前了四年发动叛乱,但不管他来得迟还是来得早,刘胤都已经暗下决心,将他消灭,绝不能让他在如历史上一般,祸害雍凉之地长达十年之久。
此前刘胤曾与羌人交过手,但与已经处于半农耕状态的羌人相比,鲜卑人还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凶残悍勇在鲜卑人身上,丝毫的没有减色,据说秃发树机能拥兵十万,在河西地区堪称是霸王级的势力,绝不是羌人那般地容易对付。
原本刘胤的计划是首先攻取晋国所控制的河西四郡,但秃发树机能的叛乱完全打乱了刘胤的计划,而大小榆谷的失守,也使得刘胤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后援,西平不平,整个关陇就处于了鲜卑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刘胤的西征计划,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刘胤立刻召集包括监军刘谌、刺史郤正及六军护军在内最高军事会议,商讨应敌之策。
除了右军护军牵弘、副军护军罗宪之外,前军护军傅佥、左军护军黄崇、后军护军王颀分别从潼关、蒲坂津和武关赶了回来,特意地参加此次的议事,因为刘胤知道,此事的议事将关系到未来数年雍凉的局势,所以才将他们都召集回了长安。
议事会的气氛极为地凝重,在座的诸人可以说是整个关陇的核心领导层,在到达长安之后,诸人也都听到了西平失陷的消息,尽管失掉大小榆谷的,是羌人。但众人的心头一样无比地沉重,在东面强敌未除的情况之下,西面又添劲敌,这腹背受敌的滋味,绝对不好受。
刘胤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当前的形势,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谁要带兵出征的问题,牵弘立刻站了出来。道:“大将军,卑职以前任陇西太守之时。便与河西鲜卑的秃发寿阗交过手,对鲜卑人的战力也略知一二,卑职愿领军前去西平,讨伐乱贼。”
刘胤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可是清楚的很,历史上的牵弘就是败亡在了秃发树机能的手中,如果此刻再派遣牵弘去平叛的话,很难保证他不会重蹈覆辙,这样的事。刘胤肯定是要竭力避免的,现在牵弘是自己麾下六大护军之一,万万不容有失。
“牵将军求战心切,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秃发树机能狡诈多端,悍勇无双,绝不可以等闲视之。我决定,亲往讨之,罗护军的副军和姚弋康的羌骑,也一同前往,此战关系到西部大局的稳定与否,必须要全力以赴。”
牵弘道:“大将军恐怕多虑了。卑职此前曾与鲜卑人多次交手,虽然其凶悍无比,但我军如果依托城郭守御之,想来鲜卑也是无计可施,久战不下之下,必会撤退。大将军乃是关中之柱,万不可轻动。”
刘胤轻笑一声。道:“牵将军把鲜卑人看得简单了,你同秃发寿阗交过手,但秃发树机能却未必与他祖父相似,秃发树机能比秃发寿阗野心更大,手段更高,恐怕你也不一定会是其对手。”
牵弘不忿地道:“大将军何故长他人志气,威自己威风,如果卑职前去迎敌的话,必将高奏凯歌。”
罗宪也道:“关中局势未明,司马炎随时都有可能挥兵来犯,大将军万不可轻动,不如就由卑职率一路人马前去迎敌,定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罗宪至到了关中之后,虽然刘胤委以他兵权重任,但一直以来也没有捞到仗打,所以罗宪对上阵作战比谁都更加地渴望,一直期冀着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
或许罗宪称得上是一位不可多是的宿将,他在和东吴名将陆抗的交手之中,以数千人抵挡数倍的吴军,竟然坚持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直等到援兵到来,如果说其中有一半的功劳是永安城得天独厚的防御优势,那么另一半绝对是罗宪卓越的军事才能,陆抗可是后三国时代站在金字塔顶尖上的名将,能在他手下保持不败,难能可贵。
如果形势所迫,或许刘胤也会选择让罗宪来担当重任,但此刻东线无战事,司马炎登基之后,千头万绪还产有理出来,此刻他根本就无瑕出兵,这也无疑给了刘胤一个西线平叛的最好时机,否则的话腹背受敌两面作战,刘胤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牵弘、罗宪的急急请战,刘胤道:“罗将军随我出征便是,此次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诸军都不可等闲视之,务必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态度,力争干净彻底地他们消灭掉。”
战略上蔑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这是刘胤的一贯风格,尽管对刘胤要亲征河西鲜卑,大家颇有微词,但看到刘胤已经打定了主意,谁劝也不好使,大家自然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议程,就是派那支军队出战的事了。
接下来的分派则是比较的轻松,中军四个营,副军三个营,再加上三万羌骑,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五千余人,堪称是刘胤指挥作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么的一支精锐主力出征,众人也就比较的放心了。
兵贵神速,刘胤将点兵出征的时间,定在了明天午时,中军和副军都在长安附近,现在唯一要等的,就是姚弋康的三万羌骑。
不过刘胤知道,此刻最急的不是旁人,正是姚弋康,父兄被杀之仇,不共戴天,整个羌人部落的血仇,此刻都压在了姚弋康的肩上,姚弋康自然一刻也不愿意多等,回到华阴之后,立刻是检点人马,踏上归程。()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