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街亭之战(十一)
“杀!”傅着一声呐喊,率领着弓骑兵当先就冲出了阵营,向着魏军的洪流逆袭而去。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弓骑兵出击的同时,枪骑兵也紧接着出动了,蜀军的战马腾起了阵阵的尘烟,弓骑兵居中,枪骑兵在左右,排成一条条几乎是直直的线,如平地之间涌起的潮水一般,气势如虹。
刘胤选择的时机就是双方相距两箭之地的时候,双方的战马在高速的奔驰着,一前之间的距离也不过是十几息之间的事,不过片刻的光景,魏军骑兵的先头部队已进入了蜀军弓骑兵的射程之内。
出击之时,弓骑兵已经是张弓搭箭,做好了射击的准备,一旦魏军进入到射程之内,处于第一排的弓骑兵立刻是微抬长弓,发射出了箭矢。
第一排的弓骑手可以采用平射或低仰角射击,而处于第二三排或者是排在更后面的弓骑手自然也不可能等前面的弓骑手让出空隙来,他们采用的是四十五度角的仰射。
这种角度的抛射自然无法追求射击的精度,不过数千支的箭矢同时发射,就如同天女散花,漫天弥地,交织成一道箭网,向魏军骑兵战阵笼罩而去。
无数的箭矢从天而降,这让毫无思想准备的魏军是大吃一惊,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一道道箭影便落了下来,随着一声声地惨呼,中箭的魏兵是纷纷坠马。
在铁骑洪流之中,落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不管是已经被箭射中要害的还是仅仅是受了轻伤的,一旦落马,都可能在铁蹄之下化为肉泥,许多中箭未死的魏兵刚刚坠地,就无情地惨遭了后面战马的践踏,一声声凄厉的惨呼湮灭在了轰隆隆地马蹄声中。
唐彬脸色陡然大变, 骑射技术是一项最难掌握技艺,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骑手必须要用单手牢牢地抓住缰绳,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才不致于从马背上掉下去。所以骑兵在战马奔驰的时候,所选择的武器只能是单手武器,虽然所有的骑兵都配备着弓箭,但使用弓箭时必须是战马停止或慢行的时候,除非是那种身体强悍腰腹和腿部力量极强的骑手。才可能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实施骑射。
准确的来讲,魏军的弓骑兵被不能称之为弓骑兵。充其量也只是一些马背上的弓箭兵。所以魏军骑兵攻击的武器首选是单手刺枪——一种比步兵使用的长矛略短一些的武器。
唐彬万万没有想到蜀军竟然如此地精于骑射,而且一出手就是数千的弓骑兵,漫天的箭雨,让他顿时有一种发懵的感觉的。
这怎么可能?蜀军何时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要知道,在魏军骑兵之中能骑射的弓骑手几乎是百里挑一,蜀军拥有的弓骑手简直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唐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蜀军是怎么个个拥有“超能力”的。
一箭之地的距离很短暂,在双方战马高速奔驰接近的过程之中。最多也就是十几息的时间,但训练有素的弓骑兵大部分人都可以射出三箭,甚至有个别手快的骑手可以射出四箭。
蜀军弓骑手端坐在高桥马鞍之上,脚踩着双边马蹬,任凭战马高速奔跑,身子也是安稳如山。他们娴熟地张弓搭箭,从四十五度角将箭矢抛射出去。还没等射出去的箭命中目标,第二支箭又已经搭在了弓弦之上,再一次地拉过弓弦,羽箭“嗖嗖嗖”便又飞了出去。
随着战马的前行,双方的距离也就越发的接近了,在如此短的距离之上。箭矢的锐利就更能体现出来,一支支的箭从天而降,毫不留情地收割着魏军骑兵的性命。
漫天的箭雨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是追魂夺命雨。许多的魏军士兵并没有配备盾牌,因为左手持盾,右手持枪,这样就会影响驾驭战马。而没有盾牌的防护,这些骑兵根本就无力抵御对方弓箭的袭击,许多时候,他们甚至看到了箭已经射到了眼前了,却无力来躲闪,无力来招架,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一支支箭穿透他们的身体。
密集的箭雨之下,担任第一攻击梯队的魏军骑兵几乎是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中箭的不光是人,许多的战马也纷纷被箭雨射中,整个魏军骑兵战阵是一片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唐彬目眦欲裂,担任先锋的骑兵就是他的嫡系部队,是骑兵之中最精锐的力量,原本唐彬是准备利用这支精锐之师去冲垮蜀军的防线的,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批精锐的骑兵甚至都没有冲到敌人的阵前,就几乎是全数尽墨了。
唐彬不禁是心痛不已,这些蜀军该死的弓骑兵,竟然能掌握这么强悍的技艺,让自已蒙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不过,唐彬也没有太过懊丧,虽然前锋骑兵损失惨重,但相对于整个的魏军骑兵而言,这点损失却又是微不足道的,毕竟两万精骑,又岂是蜀军几千弓箭就能消灭的。蜀军的弓骑兵再厉害,也不过是在一箭之地的范围之内,只要魏军撑得过这十几息的时间,双方进入混战状态,再厉害的弓骑兵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密如飞蝗的箭雨打击之下,总还是有些一漏网之鱼的,但这些侥幸未死的骑手早已丧失了初临战场上的那种豪气,不约而同地心生胆怯,蜀人的弓骑兵太厉害了。如果是在别的战场上,或许这些魏兵早已转身而逃了,但在这样的骑战场合,他们就算是想退,也是后退无门,后面魏军骑兵的大队人马蜂拥而上,裹挟着他们只能是向前进,别无他路。
饱受箭雨折磨的魏军前锋骑兵,身不由己地冲向前方,眼看着距离蜀军越来越近,只要进入双方短兵相接,弓骑兵就不再是威胁了。
于是魏军骑兵个个奋勇地向前靠拢,似乎只有前进才能逃出生天,但他们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大的噩梦。(未完待续。)
p
</br>
弓骑兵出击的同时,枪骑兵也紧接着出动了,蜀军的战马腾起了阵阵的尘烟,弓骑兵居中,枪骑兵在左右,排成一条条几乎是直直的线,如平地之间涌起的潮水一般,气势如虹。
刘胤选择的时机就是双方相距两箭之地的时候,双方的战马在高速的奔驰着,一前之间的距离也不过是十几息之间的事,不过片刻的光景,魏军骑兵的先头部队已进入了蜀军弓骑兵的射程之内。
出击之时,弓骑兵已经是张弓搭箭,做好了射击的准备,一旦魏军进入到射程之内,处于第一排的弓骑兵立刻是微抬长弓,发射出了箭矢。
第一排的弓骑手可以采用平射或低仰角射击,而处于第二三排或者是排在更后面的弓骑手自然也不可能等前面的弓骑手让出空隙来,他们采用的是四十五度角的仰射。
这种角度的抛射自然无法追求射击的精度,不过数千支的箭矢同时发射,就如同天女散花,漫天弥地,交织成一道箭网,向魏军骑兵战阵笼罩而去。
无数的箭矢从天而降,这让毫无思想准备的魏军是大吃一惊,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一道道箭影便落了下来,随着一声声地惨呼,中箭的魏兵是纷纷坠马。
在铁骑洪流之中,落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不管是已经被箭射中要害的还是仅仅是受了轻伤的,一旦落马,都可能在铁蹄之下化为肉泥,许多中箭未死的魏兵刚刚坠地,就无情地惨遭了后面战马的践踏,一声声凄厉的惨呼湮灭在了轰隆隆地马蹄声中。
唐彬脸色陡然大变, 骑射技术是一项最难掌握技艺,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骑手必须要用单手牢牢地抓住缰绳,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才不致于从马背上掉下去。所以骑兵在战马奔驰的时候,所选择的武器只能是单手武器,虽然所有的骑兵都配备着弓箭,但使用弓箭时必须是战马停止或慢行的时候,除非是那种身体强悍腰腹和腿部力量极强的骑手。才可能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实施骑射。
准确的来讲,魏军的弓骑兵被不能称之为弓骑兵。充其量也只是一些马背上的弓箭兵。所以魏军骑兵攻击的武器首选是单手刺枪——一种比步兵使用的长矛略短一些的武器。
唐彬万万没有想到蜀军竟然如此地精于骑射,而且一出手就是数千的弓骑兵,漫天的箭雨,让他顿时有一种发懵的感觉的。
这怎么可能?蜀军何时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要知道,在魏军骑兵之中能骑射的弓骑手几乎是百里挑一,蜀军拥有的弓骑手简直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唐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蜀军是怎么个个拥有“超能力”的。
一箭之地的距离很短暂,在双方战马高速奔驰接近的过程之中。最多也就是十几息的时间,但训练有素的弓骑兵大部分人都可以射出三箭,甚至有个别手快的骑手可以射出四箭。
蜀军弓骑手端坐在高桥马鞍之上,脚踩着双边马蹬,任凭战马高速奔跑,身子也是安稳如山。他们娴熟地张弓搭箭,从四十五度角将箭矢抛射出去。还没等射出去的箭命中目标,第二支箭又已经搭在了弓弦之上,再一次地拉过弓弦,羽箭“嗖嗖嗖”便又飞了出去。
随着战马的前行,双方的距离也就越发的接近了,在如此短的距离之上。箭矢的锐利就更能体现出来,一支支的箭从天而降,毫不留情地收割着魏军骑兵的性命。
漫天的箭雨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是追魂夺命雨。许多的魏军士兵并没有配备盾牌,因为左手持盾,右手持枪,这样就会影响驾驭战马。而没有盾牌的防护,这些骑兵根本就无力抵御对方弓箭的袭击,许多时候,他们甚至看到了箭已经射到了眼前了,却无力来躲闪,无力来招架,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一支支箭穿透他们的身体。
密集的箭雨之下,担任第一攻击梯队的魏军骑兵几乎是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中箭的不光是人,许多的战马也纷纷被箭雨射中,整个魏军骑兵战阵是一片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唐彬目眦欲裂,担任先锋的骑兵就是他的嫡系部队,是骑兵之中最精锐的力量,原本唐彬是准备利用这支精锐之师去冲垮蜀军的防线的,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批精锐的骑兵甚至都没有冲到敌人的阵前,就几乎是全数尽墨了。
唐彬不禁是心痛不已,这些蜀军该死的弓骑兵,竟然能掌握这么强悍的技艺,让自已蒙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不过,唐彬也没有太过懊丧,虽然前锋骑兵损失惨重,但相对于整个的魏军骑兵而言,这点损失却又是微不足道的,毕竟两万精骑,又岂是蜀军几千弓箭就能消灭的。蜀军的弓骑兵再厉害,也不过是在一箭之地的范围之内,只要魏军撑得过这十几息的时间,双方进入混战状态,再厉害的弓骑兵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密如飞蝗的箭雨打击之下,总还是有些一漏网之鱼的,但这些侥幸未死的骑手早已丧失了初临战场上的那种豪气,不约而同地心生胆怯,蜀人的弓骑兵太厉害了。如果是在别的战场上,或许这些魏兵早已转身而逃了,但在这样的骑战场合,他们就算是想退,也是后退无门,后面魏军骑兵的大队人马蜂拥而上,裹挟着他们只能是向前进,别无他路。
饱受箭雨折磨的魏军前锋骑兵,身不由己地冲向前方,眼看着距离蜀军越来越近,只要进入双方短兵相接,弓骑兵就不再是威胁了。
于是魏军骑兵个个奋勇地向前靠拢,似乎只有前进才能逃出生天,但他们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大的噩梦。(未完待续。)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