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五行山下
李响和孙悟空一通胡侃,将孙悟空吓的一愣一愣的,终于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傻大胆。。这世间厉害的人多了去了,岂是他一个才修炼了区区几十年的猴子可以撒野的?
这个认知严重打击了孙悟空的傲气,不过他天性桀骜,很快又开始怀疑李响是在编瞎话骗他。李响也不辩解,只是说等他出来了,自己去求证一下就知道。
李响在五行山下陪了孙悟空三天,最终还是觉得和孙悟空有些合不来。真是接触过才知道,这个猴子和电视剧里完全不一样,倒是更贴近原著中的形象。不但性格桀骜不驯,而且残忍狠毒,对杀生害命毫不在意,当真是视人命如草芥。虽然确实是极具反抗精神,可却并不讨喜,反而像是现代社会的杀人流窜犯,任何人对他好都是应该的,要是有一点对不起他,他一怒之下就会打人伤人,甚至直接杀了了事。这样一个人,如何能让李响欣赏的起来?
既然话不投机,李响也就不再多留,向孙悟空提出了告辞。孙悟空虽然也觉得李响很不合他的胃口,可三百年来只有李响来看望他,要是李响也走了,他就又只能自己待着了,所以极力挽留。
李响见孙悟空舍不得他走,心中一动,提出想看看金箍棒。孙悟空一听就怒了,金箍棒可是他的命根子,怎么可能送到别人手里?李响只好急忙解释,他只是想摸摸看看,孙悟空要是不放心,完全可以握在手里。
孙悟空考虑了一下,觉得以李响的本事,就算自己被压在山下,也不可能强行从自己手里夺走金箍棒,于是就同意了。从耳朵里取出绣花针,迎风一晃,变成碗口粗、丈许长的铁棒。
看到熟悉的金箍棒出现在眼前。李响也微微有些激动,但是身后一摸,立即发觉这根金箍棒虽然和他在《封神榜》位面的那根一模一样,但并非同一根。这让他心中又是一叹。他的穿越太特殊,就算同一个位面两次穿越都会不一样,何况并非同一个位面。
李响要看金箍棒,只是想见见“熟人”的那种感觉,现在发现不是自己想见的人。自然没了兴趣,就让孙悟空收起来了。
既然孙悟空让他看了金箍棒,李响也遵守承诺,又留了半个月。可是半个月后他还是要离开了,让孙悟空颇为不舍。李响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也颇为不忍。虽然这个猴子和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完全不一样,可毕竟还有相似的地方,让李响狠不下心去。想想自己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好做,索性就留了下来,在旁边搭了个小茅屋。给孙悟空做个伴儿。
李响的决定让孙悟空对他感恩戴德,于是在闲聊的时候,有意指点李响的修行。
孙悟空真正学本事的时间,其实只有在方寸山的三十多年。但他毕竟是经过“正规教育”的,师父也是顶级名师菩提老祖,在修仙的道路上,比李响这个野路子要强得多。所以他往往只是几句话,就能让李响少走很多冤枉路。这让李响暗暗庆幸,多亏自己留下了,不然哪找这种好处去?
其实孙悟空最强的本事。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筋斗云李响不放在眼里,但是对七十二变却眼馋的很。可惜那是孙悟空看家的本领,岂会轻易教给别人?李响软磨硬泡了很久也没能让孙悟空吐口,只能怏怏作罢。
五行山虽然地处荒僻。但附近还是有些人家的,难免有人进山打柴、采药、打猎什么的。而五行山山势险峻,进山的人偶尔会遇到危险,或失足落崖,或遇到猛兽。见到这种情况,李响往往忍不住出手。将人救下来。在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那些普通人来说,却是救命之恩,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被孙悟空讽刺为迂腐无聊,他也依然故我。
时间久了,附近的山民都知道山里住了位神仙,经常扶危济困。于是众人商量了一下,凑钱给李响盖了一座小庙,经常进香供奉。
一开始李响还没在意,山民只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又找不到自己,所以才盖了一座庙。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求回报,也就从没去过供奉自己的庙。可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冥冥中有股奇异的力量汇入自身,让他的修为有所提升。这让李响大感惊奇,循着来源找去,才发现是从小庙的神像上传来的。
这个发现让李响大为惊喜,没想到自己根本没有神位,只是百姓自发的建了个小庙,进项供奉,居然就能增强自己的修为。可孙悟空的一句话,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经过孙悟空的解释,李响才知道,收集百姓愿力确实是一种修炼法门,但这种法门大多是真正的神官才这么做,仙人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在《西游》位面,神和仙是不同的。神在地位上要高于仙,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天庭的那些人,每个人都各有职司,轻易不能离开。而在承担责任的时候,也会受到民间的供奉,进而增加实力。
仙人则没那么麻烦,修为全靠自己慢慢练,但也没有任何责任要承担,想去哪去哪,自由的很。因此当年的《封神榜》,才谁都不愿意去,只能靠打一仗来决定谁去打工,谁继续逍遥自在。
不过两者之间也不是分的那么明确,仙如果愿意承担责任,也可以修炼神道。如李响现在这样,只要聚拢起信徒,就能增加实力。但如果有一天李响不愿在这住了,不庇护这里的百姓了,百姓也会抛弃他,不再给他进项供奉,那他用神道增加的实力也会消散干净,白费工夫。
因此,在孙悟空看来,修炼神道的都是傻瓜,被捆着束手束脚一点都不自由。但李响却对此很感兴趣,他收集各种功法的癖好又犯了,多一种修行之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
既然李响愿意学,孙悟空也不吝啬教,虽然孙悟空没修过神道,但其中的门道都明白。当年在天庭做官的时候,猴子可谓是相交满天下,其中大部分都是神官,对此自然不陌生。
此后的二百年中,李响一边体会神道的奥妙,一边也没忘了继续修炼自己的《逍遥游》。可不知为什么,李响两种法门一起修炼,却还是一直被卡在金仙的门槛上,怎么也过不去。去向孙悟空请教,孙悟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猴子其实也只是个真仙而已,只不过是功法特殊,身体又够强悍,才能越阶打败金仙,实际上他和李响在境界上是一样的,因此也帮不上李响的忙。
转眼间二百年过去了,这一天李响正在修炼,孙悟空闲极无聊捡根树枝在地上乱画,互听有人在山上吟诗曰:“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孙悟空一听大怒,高声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李响被惊醒过来,一抬头就见观世音菩萨缓缓走来,身后跟着惠岸行者木吒。李响急忙站起身来,施礼迎接。与此同时,山神、土地、五方揭谛都现身出来迎接菩萨。
观世音菩萨见到李响,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但也没跟他多说,只是点了点头,就问孙悟空道:“你认得我吗?”
孙悟空被李响洗脑了这么久,自然早就知道观音菩萨的厉害,连忙点头道:“认得,当然认得!你不就是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么。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观音菩萨道:“我奉佛旨,去东土寻取经人,从此经过,特留步来看看你。”
孙悟空一听大喜,他早就听李响说过,一般没被当场杀死,只是被镇压、封禁的人,往往都会有个年限,到了时间,自会被放出来。现在听观音菩萨的意思,他被镇压的时间到了。当然,猴子也是个聪明人,知道不能直接这么说,只能哀求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俺老孙一救!”
观世音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孙悟空闻言更喜,急忙道:“我已知道错了,请大慈大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观世音菩萨这才松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孙悟空现在是只要能出去,什么条件都答应,急忙点头道:“愿意,愿意!”
观世音菩萨点头嘉许,忽然回头对李响道:“青松道友,多年不见,一向可好?”
李响连忙回礼道:“劳菩萨记挂,贫道安好。”
观世音菩萨道:“我观道友数百年来毫无寸进,可见前路崎岖。不如也入我佛门,自有坦荡大路,直达彼岸。”(未完待续。)
这个认知严重打击了孙悟空的傲气,不过他天性桀骜,很快又开始怀疑李响是在编瞎话骗他。李响也不辩解,只是说等他出来了,自己去求证一下就知道。
李响在五行山下陪了孙悟空三天,最终还是觉得和孙悟空有些合不来。真是接触过才知道,这个猴子和电视剧里完全不一样,倒是更贴近原著中的形象。不但性格桀骜不驯,而且残忍狠毒,对杀生害命毫不在意,当真是视人命如草芥。虽然确实是极具反抗精神,可却并不讨喜,反而像是现代社会的杀人流窜犯,任何人对他好都是应该的,要是有一点对不起他,他一怒之下就会打人伤人,甚至直接杀了了事。这样一个人,如何能让李响欣赏的起来?
既然话不投机,李响也就不再多留,向孙悟空提出了告辞。孙悟空虽然也觉得李响很不合他的胃口,可三百年来只有李响来看望他,要是李响也走了,他就又只能自己待着了,所以极力挽留。
李响见孙悟空舍不得他走,心中一动,提出想看看金箍棒。孙悟空一听就怒了,金箍棒可是他的命根子,怎么可能送到别人手里?李响只好急忙解释,他只是想摸摸看看,孙悟空要是不放心,完全可以握在手里。
孙悟空考虑了一下,觉得以李响的本事,就算自己被压在山下,也不可能强行从自己手里夺走金箍棒,于是就同意了。从耳朵里取出绣花针,迎风一晃,变成碗口粗、丈许长的铁棒。
看到熟悉的金箍棒出现在眼前。李响也微微有些激动,但是身后一摸,立即发觉这根金箍棒虽然和他在《封神榜》位面的那根一模一样,但并非同一根。这让他心中又是一叹。他的穿越太特殊,就算同一个位面两次穿越都会不一样,何况并非同一个位面。
李响要看金箍棒,只是想见见“熟人”的那种感觉,现在发现不是自己想见的人。自然没了兴趣,就让孙悟空收起来了。
既然孙悟空让他看了金箍棒,李响也遵守承诺,又留了半个月。可是半个月后他还是要离开了,让孙悟空颇为不舍。李响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也颇为不忍。虽然这个猴子和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完全不一样,可毕竟还有相似的地方,让李响狠不下心去。想想自己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好做,索性就留了下来,在旁边搭了个小茅屋。给孙悟空做个伴儿。
李响的决定让孙悟空对他感恩戴德,于是在闲聊的时候,有意指点李响的修行。
孙悟空真正学本事的时间,其实只有在方寸山的三十多年。但他毕竟是经过“正规教育”的,师父也是顶级名师菩提老祖,在修仙的道路上,比李响这个野路子要强得多。所以他往往只是几句话,就能让李响少走很多冤枉路。这让李响暗暗庆幸,多亏自己留下了,不然哪找这种好处去?
其实孙悟空最强的本事。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筋斗云李响不放在眼里,但是对七十二变却眼馋的很。可惜那是孙悟空看家的本领,岂会轻易教给别人?李响软磨硬泡了很久也没能让孙悟空吐口,只能怏怏作罢。
五行山虽然地处荒僻。但附近还是有些人家的,难免有人进山打柴、采药、打猎什么的。而五行山山势险峻,进山的人偶尔会遇到危险,或失足落崖,或遇到猛兽。见到这种情况,李响往往忍不住出手。将人救下来。在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那些普通人来说,却是救命之恩,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被孙悟空讽刺为迂腐无聊,他也依然故我。
时间久了,附近的山民都知道山里住了位神仙,经常扶危济困。于是众人商量了一下,凑钱给李响盖了一座小庙,经常进香供奉。
一开始李响还没在意,山民只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又找不到自己,所以才盖了一座庙。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求回报,也就从没去过供奉自己的庙。可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冥冥中有股奇异的力量汇入自身,让他的修为有所提升。这让李响大感惊奇,循着来源找去,才发现是从小庙的神像上传来的。
这个发现让李响大为惊喜,没想到自己根本没有神位,只是百姓自发的建了个小庙,进项供奉,居然就能增强自己的修为。可孙悟空的一句话,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经过孙悟空的解释,李响才知道,收集百姓愿力确实是一种修炼法门,但这种法门大多是真正的神官才这么做,仙人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在《西游》位面,神和仙是不同的。神在地位上要高于仙,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天庭的那些人,每个人都各有职司,轻易不能离开。而在承担责任的时候,也会受到民间的供奉,进而增加实力。
仙人则没那么麻烦,修为全靠自己慢慢练,但也没有任何责任要承担,想去哪去哪,自由的很。因此当年的《封神榜》,才谁都不愿意去,只能靠打一仗来决定谁去打工,谁继续逍遥自在。
不过两者之间也不是分的那么明确,仙如果愿意承担责任,也可以修炼神道。如李响现在这样,只要聚拢起信徒,就能增加实力。但如果有一天李响不愿在这住了,不庇护这里的百姓了,百姓也会抛弃他,不再给他进项供奉,那他用神道增加的实力也会消散干净,白费工夫。
因此,在孙悟空看来,修炼神道的都是傻瓜,被捆着束手束脚一点都不自由。但李响却对此很感兴趣,他收集各种功法的癖好又犯了,多一种修行之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
既然李响愿意学,孙悟空也不吝啬教,虽然孙悟空没修过神道,但其中的门道都明白。当年在天庭做官的时候,猴子可谓是相交满天下,其中大部分都是神官,对此自然不陌生。
此后的二百年中,李响一边体会神道的奥妙,一边也没忘了继续修炼自己的《逍遥游》。可不知为什么,李响两种法门一起修炼,却还是一直被卡在金仙的门槛上,怎么也过不去。去向孙悟空请教,孙悟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猴子其实也只是个真仙而已,只不过是功法特殊,身体又够强悍,才能越阶打败金仙,实际上他和李响在境界上是一样的,因此也帮不上李响的忙。
转眼间二百年过去了,这一天李响正在修炼,孙悟空闲极无聊捡根树枝在地上乱画,互听有人在山上吟诗曰:“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孙悟空一听大怒,高声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李响被惊醒过来,一抬头就见观世音菩萨缓缓走来,身后跟着惠岸行者木吒。李响急忙站起身来,施礼迎接。与此同时,山神、土地、五方揭谛都现身出来迎接菩萨。
观世音菩萨见到李响,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但也没跟他多说,只是点了点头,就问孙悟空道:“你认得我吗?”
孙悟空被李响洗脑了这么久,自然早就知道观音菩萨的厉害,连忙点头道:“认得,当然认得!你不就是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么。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观音菩萨道:“我奉佛旨,去东土寻取经人,从此经过,特留步来看看你。”
孙悟空一听大喜,他早就听李响说过,一般没被当场杀死,只是被镇压、封禁的人,往往都会有个年限,到了时间,自会被放出来。现在听观音菩萨的意思,他被镇压的时间到了。当然,猴子也是个聪明人,知道不能直接这么说,只能哀求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俺老孙一救!”
观世音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孙悟空闻言更喜,急忙道:“我已知道错了,请大慈大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观世音菩萨这才松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孙悟空现在是只要能出去,什么条件都答应,急忙点头道:“愿意,愿意!”
观世音菩萨点头嘉许,忽然回头对李响道:“青松道友,多年不见,一向可好?”
李响连忙回礼道:“劳菩萨记挂,贫道安好。”
观世音菩萨道:“我观道友数百年来毫无寸进,可见前路崎岖。不如也入我佛门,自有坦荡大路,直达彼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