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雏鹰展翅
在实战中练兵,虽然要承受伤亡大一些的代价,但效果绝对是杠杠的。|而李响的目的是练兵,而不是真的要靠这些士兵打退蒙古人。所以在目的达到后,就趁这支蒙古军队的指挥官大意靠近城墙的机会,突然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当着两军数万将士的面,远远的将一支长矛掷了过去,一举将其击杀。
蒙古人早已不是打天下的时候,指挥官被杀,手下的士兵全都得陪葬,所以若是上司被杀,下属反正都要死,会拼了命的报仇。现在这一条早就不执行了,虽然没明文废除,却也早就被遗忘了。所以最高军官一死,其余的蒙古官军顿时士气大落,立即退兵了。
暂时击退了蒙古人的围剿,虽然只是小胜,城中的百姓也欢天喜地的庆祝起来。能打退蒙古人一次,就能打退他们第二次、第三次……这说明蒙古人并非不可战胜,他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当天晚上,外出扩展地盘的朱元璋等人匆匆赶了回来。本来他们以为自己是奇兵,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可没想到不等他们回来,李响就把蒙古人打退了。这让朱元璋有些失落之余,又献策夜袭。徐达等人也都觉得白天的时候蒙古人刚刚失去指挥官,这个时候夜袭,定能一举破敌。
大家都这么说,李响也从善如流,在三更时分,带领大军出城。可是蒙古人能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自然不是白给的,早就预料到可能遭到夜袭,防备的非常严密,李响他们远在三里之外就被发现了。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李响当机立断的改偷袭为强攻。将原本分为四路突袭的军队合成两队,从左右两边一起进攻。李响自己骑着一匹青鬃马,手持一杆丈二大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接近蒙古军的营寨时,更是直接一枪将寨墙挑飞。一下子就冲开一个缺口。冲进了蒙古军营,他更是大开杀戒,一条枪舞出无数枪影,所到之处尽皆人仰马翻。无人能挡他片刻!
有李响在前面开路,跟在他身后的义军立即蜂拥而入,将蒙古军营搅成一团糟。不得已,蒙古人只好从其他地方调来军队。可军队都集中在李响周围,从另一边进攻的朱元璋等人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很快也突破了寨墙,杀入大营之中。两路兵马的人数虽然远不及蒙古人多,但在黑暗中到处乱窜,却让蒙古人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敌人,再加上最高指挥官刚死,没有统一的指挥,就更乱了。
早就斗志低迷的蒙古大军在厮杀了半个时辰后,不知是谁第一个逃跑了。有一个带头的,其他人也随即跟上。看到有同伴跑了,对正在奋战的官兵的士气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很快就发生了连锁反应,从小溃变成大溃,如雪崩般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就只是追杀了。李响止住了脚步,看着手下人从身边风一样掠过,都兴奋的嗷嗷直叫,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点场面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比这更大的场面他见的多了,但感受却是不一样的。以前他都是旁观者,最多也就是辅助者。唯一统帅大军的一次是穿越成洛基,还只是乱战而已,根本不用他指挥。
这一次却实实在在的由他策划、指挥、执行的一场战斗,那种数万人的性命都在他掌握中的感觉。让他既迷醉又惶恐。虽然大权在握感觉不错,可只要他有一丝失误,就会导致很多人丧命的责任感,也让他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让他时刻如履薄冰。
蒙古人虽然溃败了,但由于他们大多是骑兵。所以逃跑的也很快,朱元璋等人虽然尽力追杀,却也没获得太多的战果。但这毕竟是一场大胜,当他们回城后,百姓自发的夹道欢迎,庆祝他们的子弟兵打赢了战争。
胜利是胜利了,但死在这场战斗中的人也不少,死者上千,伤残的也有四百多,还有两千多受伤的。若是不即使救治,只怕这些受伤的人还会死掉一大半。因此李响回城之后,没有开什么庆祝会,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病救人当中。他跟着胡青牛学了这么久的医术,此时派上了大用场,和其他大夫们一起,给伤员上药、包扎。这让视他为神仙下凡的义军士兵们极为感动,有的甚至嚎啕大哭,发誓要跟随他到底,九死不悔。
还有阵亡的士兵,李响也没亏待了他们,从劫掠大户得来的财物中调出一大部分作为抚恤金,挨个送到他们家里,让阵亡将士的家人不至因为失去一个壮劳力而生活陷入困境。
这两招下来,军心、民心尽皆收拢,再加上之前李响仿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定下的军规,让整个凤阳府的百姓都对他交口称赞。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传到了外地,让不少人心向往之,前来投奔的好汉络绎不绝。
等好不容易忙过了这一阵,朱元璋提议要给他们这股义军起个名号,不说什么王什么帅的,起码也得是个大将军吧?不然别人一说他们,连怎么称呼都不知道。
有个名号是好事,但李响却提出让他们去想,自己也送纪晓芙她们去光明顶了。
这个决定让其他人都大吃一惊,纷纷出言挽留,连朱元璋都非常诚心的想让他留下。一下子折腾起这么大的摊子,朱元璋即使野心勃勃,也知道自己此时还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最重要的是,现在老百姓和军队都只服膺李响一人,其他人取而代之,指挥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因为指挥不灵而导致失败,身家性命可就搭进去了。
可李响心意已决,光明顶他是必须要去一趟的,给将来争夺教主之位做铺垫。虽说撇开明教自己单干也不行,但能借助明教的力量为何不用呢?能早一天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就早一天的好。
当然,他去光明顶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现在还不是争取明教教主之位的时候,六大派不围攻光明顶,不把明教逼进山穷水尽的地步,杨逍、殷天正、韦一笑、五散人、五行旗这些人,能服他一个小屁孩?
所以他打算将纪晓芙和杨不悔送去之后就回来,继续经营自己的势力。等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杨逍必然召集所有明教教众回援,到时候再夺教主之位不迟。
听李响这么说,朱元璋等人才放心了些。本想再劝说李响让别人替他去送纪晓芙母女,可李响主意已定,他们也只好服从。
可是没想到在纪晓芙这里,李响又碰了钉子。本来纪晓芙叛离师门,带着个孩子无处可去,日子过的栖栖遑遑,再被李响一劝,说灭绝师太要清理门户,也只能去投奔杨逍。可现在李响折腾出了一块地盘,事业蒸蒸日上,纪晓芙觉得在这里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就不必去投奔杨逍了。
最关键的是,纪晓芙虽然爱上了杨逍,但也因为他而背弃了师门,背弃了殷梨亭,难免对他也有种怨恨的情绪,所以之前从没想过去投奔他。即使被李响劝动了,心里也还是有些不甘愿。现在有别的选择,就更不愿意去了。
李响没想到自己心血来潮折腾了一下,竟然是给自己找了个麻烦。无奈之下,李响只好改变主意,让纪晓芙给杨逍写了封信,告诉他她们母女目前的状况,请他给这边的义军一些支援。要知道李响现在手下除去战死残废的,还有四五千人马,用的武器只是一根棍子前端镶个铁尖的长矛而已。还有粮食问题,虽然打大户得到不少,可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旱灾还在继续,要养活所辖之地的百姓,必须从外部购粮。从哪能买到粮,还得明教帮忙。因此,交好杨逍是必须的。
给纪晓芙讲了好半天的道理,她才答应给杨逍写这封信。写好之后,李响就找朱元璋派人送去光明顶。
既然他不走了,给他们这支义军起个名号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众人商量了好久,最终确定要做“定世军”,就是安定世间的意思。而李响这个大头领,则自成为“定世大将军”。
有了名号,组-织架构如何设计也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他们大多没读过多少书,更不清楚官府该是什么样子的,索性都由李响决定。
政-体什么的还不着急,着急的是军队的编制。之前李响在训练新兵的时候,就将军队参照古代的编制改良了一下。十人为一火,设一火长;五火为一队,设正副队长;五队为一连,设正副连长;两队为一营,设正副营长。一营就是五百人,平时就以营为单位活动、训练。战时则五营为一团,两团为一旅,两旅为一师。一师刚好一万人,由临时指派的将军指挥。
现在该是设置上层结构了,李响又在将军府中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军情-处等。朱元璋等人都被编进了这些部门,并不直接领兵。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手下将领拥兵自重的机会。(未完待续。)
蒙古人早已不是打天下的时候,指挥官被杀,手下的士兵全都得陪葬,所以若是上司被杀,下属反正都要死,会拼了命的报仇。现在这一条早就不执行了,虽然没明文废除,却也早就被遗忘了。所以最高军官一死,其余的蒙古官军顿时士气大落,立即退兵了。
暂时击退了蒙古人的围剿,虽然只是小胜,城中的百姓也欢天喜地的庆祝起来。能打退蒙古人一次,就能打退他们第二次、第三次……这说明蒙古人并非不可战胜,他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当天晚上,外出扩展地盘的朱元璋等人匆匆赶了回来。本来他们以为自己是奇兵,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可没想到不等他们回来,李响就把蒙古人打退了。这让朱元璋有些失落之余,又献策夜袭。徐达等人也都觉得白天的时候蒙古人刚刚失去指挥官,这个时候夜袭,定能一举破敌。
大家都这么说,李响也从善如流,在三更时分,带领大军出城。可是蒙古人能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自然不是白给的,早就预料到可能遭到夜袭,防备的非常严密,李响他们远在三里之外就被发现了。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李响当机立断的改偷袭为强攻。将原本分为四路突袭的军队合成两队,从左右两边一起进攻。李响自己骑着一匹青鬃马,手持一杆丈二大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接近蒙古军的营寨时,更是直接一枪将寨墙挑飞。一下子就冲开一个缺口。冲进了蒙古军营,他更是大开杀戒,一条枪舞出无数枪影,所到之处尽皆人仰马翻。无人能挡他片刻!
有李响在前面开路,跟在他身后的义军立即蜂拥而入,将蒙古军营搅成一团糟。不得已,蒙古人只好从其他地方调来军队。可军队都集中在李响周围,从另一边进攻的朱元璋等人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很快也突破了寨墙,杀入大营之中。两路兵马的人数虽然远不及蒙古人多,但在黑暗中到处乱窜,却让蒙古人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敌人,再加上最高指挥官刚死,没有统一的指挥,就更乱了。
早就斗志低迷的蒙古大军在厮杀了半个时辰后,不知是谁第一个逃跑了。有一个带头的,其他人也随即跟上。看到有同伴跑了,对正在奋战的官兵的士气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很快就发生了连锁反应,从小溃变成大溃,如雪崩般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就只是追杀了。李响止住了脚步,看着手下人从身边风一样掠过,都兴奋的嗷嗷直叫,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点场面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比这更大的场面他见的多了,但感受却是不一样的。以前他都是旁观者,最多也就是辅助者。唯一统帅大军的一次是穿越成洛基,还只是乱战而已,根本不用他指挥。
这一次却实实在在的由他策划、指挥、执行的一场战斗,那种数万人的性命都在他掌握中的感觉。让他既迷醉又惶恐。虽然大权在握感觉不错,可只要他有一丝失误,就会导致很多人丧命的责任感,也让他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让他时刻如履薄冰。
蒙古人虽然溃败了,但由于他们大多是骑兵。所以逃跑的也很快,朱元璋等人虽然尽力追杀,却也没获得太多的战果。但这毕竟是一场大胜,当他们回城后,百姓自发的夹道欢迎,庆祝他们的子弟兵打赢了战争。
胜利是胜利了,但死在这场战斗中的人也不少,死者上千,伤残的也有四百多,还有两千多受伤的。若是不即使救治,只怕这些受伤的人还会死掉一大半。因此李响回城之后,没有开什么庆祝会,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病救人当中。他跟着胡青牛学了这么久的医术,此时派上了大用场,和其他大夫们一起,给伤员上药、包扎。这让视他为神仙下凡的义军士兵们极为感动,有的甚至嚎啕大哭,发誓要跟随他到底,九死不悔。
还有阵亡的士兵,李响也没亏待了他们,从劫掠大户得来的财物中调出一大部分作为抚恤金,挨个送到他们家里,让阵亡将士的家人不至因为失去一个壮劳力而生活陷入困境。
这两招下来,军心、民心尽皆收拢,再加上之前李响仿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定下的军规,让整个凤阳府的百姓都对他交口称赞。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传到了外地,让不少人心向往之,前来投奔的好汉络绎不绝。
等好不容易忙过了这一阵,朱元璋提议要给他们这股义军起个名号,不说什么王什么帅的,起码也得是个大将军吧?不然别人一说他们,连怎么称呼都不知道。
有个名号是好事,但李响却提出让他们去想,自己也送纪晓芙她们去光明顶了。
这个决定让其他人都大吃一惊,纷纷出言挽留,连朱元璋都非常诚心的想让他留下。一下子折腾起这么大的摊子,朱元璋即使野心勃勃,也知道自己此时还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最重要的是,现在老百姓和军队都只服膺李响一人,其他人取而代之,指挥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因为指挥不灵而导致失败,身家性命可就搭进去了。
可李响心意已决,光明顶他是必须要去一趟的,给将来争夺教主之位做铺垫。虽说撇开明教自己单干也不行,但能借助明教的力量为何不用呢?能早一天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就早一天的好。
当然,他去光明顶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现在还不是争取明教教主之位的时候,六大派不围攻光明顶,不把明教逼进山穷水尽的地步,杨逍、殷天正、韦一笑、五散人、五行旗这些人,能服他一个小屁孩?
所以他打算将纪晓芙和杨不悔送去之后就回来,继续经营自己的势力。等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杨逍必然召集所有明教教众回援,到时候再夺教主之位不迟。
听李响这么说,朱元璋等人才放心了些。本想再劝说李响让别人替他去送纪晓芙母女,可李响主意已定,他们也只好服从。
可是没想到在纪晓芙这里,李响又碰了钉子。本来纪晓芙叛离师门,带着个孩子无处可去,日子过的栖栖遑遑,再被李响一劝,说灭绝师太要清理门户,也只能去投奔杨逍。可现在李响折腾出了一块地盘,事业蒸蒸日上,纪晓芙觉得在这里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就不必去投奔杨逍了。
最关键的是,纪晓芙虽然爱上了杨逍,但也因为他而背弃了师门,背弃了殷梨亭,难免对他也有种怨恨的情绪,所以之前从没想过去投奔他。即使被李响劝动了,心里也还是有些不甘愿。现在有别的选择,就更不愿意去了。
李响没想到自己心血来潮折腾了一下,竟然是给自己找了个麻烦。无奈之下,李响只好改变主意,让纪晓芙给杨逍写了封信,告诉他她们母女目前的状况,请他给这边的义军一些支援。要知道李响现在手下除去战死残废的,还有四五千人马,用的武器只是一根棍子前端镶个铁尖的长矛而已。还有粮食问题,虽然打大户得到不少,可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旱灾还在继续,要养活所辖之地的百姓,必须从外部购粮。从哪能买到粮,还得明教帮忙。因此,交好杨逍是必须的。
给纪晓芙讲了好半天的道理,她才答应给杨逍写这封信。写好之后,李响就找朱元璋派人送去光明顶。
既然他不走了,给他们这支义军起个名号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众人商量了好久,最终确定要做“定世军”,就是安定世间的意思。而李响这个大头领,则自成为“定世大将军”。
有了名号,组-织架构如何设计也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他们大多没读过多少书,更不清楚官府该是什么样子的,索性都由李响决定。
政-体什么的还不着急,着急的是军队的编制。之前李响在训练新兵的时候,就将军队参照古代的编制改良了一下。十人为一火,设一火长;五火为一队,设正副队长;五队为一连,设正副连长;两队为一营,设正副营长。一营就是五百人,平时就以营为单位活动、训练。战时则五营为一团,两团为一旅,两旅为一师。一师刚好一万人,由临时指派的将军指挥。
现在该是设置上层结构了,李响又在将军府中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军情-处等。朱元璋等人都被编进了这些部门,并不直接领兵。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手下将领拥兵自重的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