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报道(五)
这对于王桥来说是一道难题,是宋鸿礼给出的一道难题。←,
当前王桥的城关镇副书记新职务仅仅是书记办公会通过了,县委常委会并没有通过,也就是说,副书记的帽子在头上还没有戴稳当。现在以档案局副主任科员的身份过来参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又有些官迷,传出去不免让人笑话。
可是,宋鸿礼是城关镇老资格党委书记,虽然没有成为县委常委,但是在昌东仍然算是个响当当人物,如果这一次不给他面子,对以后工作相当不利。
思考了一会,王桥还是决定去参加会议。刚到楼下,见到一辆八成新的桑普停在门口。一个中年人道:“你是王书记吗,我是城关镇的驾驶员,宋书记让我过来接你。”
王桥原本准备骑摩托车过去开会,没有想到宋鸿礼居然会派小车来接。他坐上车,刚与自称老赵的司机寒暄几句,小车就开进了城关镇大院。
城关镇是昌东第一镇,有着一个规模不小的办公大楼,还有配套的服务大厅和停车场,办公楼前的坝子四周各有一颗粗壮的黄桷树,枝繁叶茂,让整个办公楼看上去多了些历史感。
王桥对城关镇和其领导班子并不陌生,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之时,数次到过城关镇。这一次走进办公大楼,感觉与前几次完全不一样。以前纯粹是来办事,现在则有一种主人的感觉。
当他走进会议室,原本正在说话的班子成员全部都停止交谈,将目光看向年轻、高大、知名的王桥。
镇长姚向辉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与王桥握了手,道:“上午发生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今天晚上我们要研究如何善后,王书记虽然还没有到单位报到,但是肯定要来。所以也请你来参加。”
王桥对眼前和颜悦色的镇长还是比较有好感的,道:“我还是心有忐忑,毕竟还没有正式到任,名不正言不顺。”
姚向辉笑道:“书记办公会决定的事情。县委常委会上就从来没有被推翻过。更何况老弟是通了天的。”
最后一句话就很有意味,王桥将“通了天的”这句话在心底里过了一遍,没有想通这句话是何意。如果说是广南王家出手,可以算作是“通了天的”,但是此次自己复出肯定和王家无关。这个“通了天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没有想明白,王桥突然觉得整个会议室的气场变了,在聊天的同志们都不再说话,端坐身体,翻开笔记本。
姚向辉道:“宋书记来了,马上开会,改天给你接风。”
王桥朝进门处看了一眼,只见满脸严肃的宋鸿礼从门口走了进来。王桥打招呼道:“宋书记。”
宋鸿礼略为停下脚步,道:“来了,坐吧。”他没有多说。直接走到正中间的位置,坐下以后,仍然不说话,只是低头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
会议桌是圆桌,班子成员坐在什么地方都相对固定。王桥扫了一眼,宋鸿礼旁边还有一个空位,应该是自己的位置。宋鸿礼似乎知道王桥心里想法,抬起手,指了指座位,道:“你坐这里。”
这个位置就是王桥在城关镇班子里排位的体现。
在开会时。王桥耳朵听着大家谈事情,眼睛却在观察着每一个班子成员。看了一圈,他发现除了一个偏瘦的同志以外,居然能将班子成员的名字全部叫得出来。
会议开始以后。先由各位副职报告其分管领域有可能遇到的事情。
“据我了解的情况,前一段时间回迁房的人就在聚会,他们认为当时征地的钱少了,特别是与今年征地的钱相比,每亩少两万多块。他们想到县政府群访,要求补齐差价。”
“我下午去走访了。他们还是提出政府要解决一户一表,如果不解决,以后就不交钱。”
“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觉得物管公司收费高了,又不负责,要将物管公司赶走。”
“化粪池流了出来,要求政府派人清掏。”
“路灯大部分坏了,要求修复。”
“院子里有人喂猪,要求取缔。”
……
尽管王桥先后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过,对政务已经不算陌生,可是听完大家的汇报,发现一个小区居然有这么多麻烦事,还是觉得很是惊讶。
等到大家谈完,宋鸿礼喝了口茶水,骂了一句:“他马的,城管委几爷子当真是引蛇出洞,打了一架,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同志们都开始笑。
宋鸿礼没有丝毫表情,道:“我听了大家报告,很好,都是到现场去了的,没有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一句话总结,城管委是药引子,重病在征地拆迁上。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征地的事,这是另一个群体事情的爆炸点,炸起来比今天更猛烈。我们关起门来说,当初征地的钱确实少了点,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去纠正市里定下来以前的征地标准。至于补差价,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能开口子,这是工作原则。”
王桥不知不觉点了点头。
随后宋鸿礼开始一一分派工作。他做出这些决定时,并没有征求姚向辉的意见,而姚向辉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情。
“王书记,我也要给你派任务。”当给所有人都派了任务以后,宋鸿礼扭头对王桥道:“你在县府办工作过,与各部门都熟悉,就当大听用,凡是各个班子成员需要协调的事情,就由你出面。”
这个任务除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外,还真是比较适合王桥。
王桥决定来开会,便有了接受任务的心理准备,他没有推辞,道:“没有问题,需要我,随时可以找我。”
宋鸿礼对王桥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家散去。
宋鸿礼站在门口对王桥道:“你也别老是想着常委会了,尽快投入到城关镇的工作中去。城关镇工作千条线万条丝,不花点功夫是做不好。”
王桥道:“我会努力工作。”
宋鸿礼脸上出现一点笑容。道:“办公室给你腾出来了,办公家俱也订了,等到新家俱到了,你大概就能过来上班。”
下楼时。刚坐过的那部小车还在院子里等着,老赵见到王桥便开始发动。王桥很想说走路步行回去,见院子里其他车辆纷纷在启动,也就上了车。
王桥问司机老赵,道:“在镇里。车辆是如何安排的?”
老赵道:“城关镇车辆还算多,挂在镇里面的有三台,还有车挂在部门。王书记和黎委员用一个车,黎委员家就住在后在人大家属院里,平时不用车。”
回到家,王桥回味着今天这个会。以前常听人说宋鸿礼很强势,今天这个会就将强势显现得淋漓尽致。姚向辉作为镇长,基本上没有与宋鸿礼争锋的想法。
调到档案局以后,王桥尽量让自己平静地接受现实,日子过得还算潇洒。可是今天开了这个会。一股面对挑战的激情又重新涌现在心头,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他辅开一张从杨琏处拿来的檀纸,写下了一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幅字与前一幅相比,笔锋要锐利一些。
写完这幅字,王桥觉得很满意,盖上印章以后,放在桌上等着晾干。
他原本准备等常委会开过以后再给杨琏说这事,写完这幅字后。还是拨通了杨琏电话。杨琏听到这个安排也觉得挺奇怪,两人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会,还是没有明白“通了天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打完这个电话又得到另一个好消息,邓建国近期要来杨琏家吃饭。特意想吃尖头鱼(恢复尖头鱼的写法,让黑鱼离开)。
早上,王桥吃过碗杂面,就到报摊去买报纸。他买了一份早报,站在街上读。翻遍报纸,没有昌东群体性事件的消息。他又翻了一遍。见到《山南早报》的字样才发现自己是心急了。
王桥自我反思道:“我对报纸上出现昌东事件的新闻有所期待,这说明我还没有融入到城关镇,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旁观城关镇的事情。”
到了下午时间,王桥在师范后街买到了《山南晚报》,果然如胖墩所预判,《山南晚报》用了整版来铺陈昌东事件,并且在最后表明,将继续追踪此事件。
刚看完报纸,王桥接到办公室主任彭达的电话,“王书记,宋书记请你到他办公室去,我让老赵来接你。”
王桥道:“不用,我就在附近师范后街,很快就能到办公室。”
彭达道:“宋书记最不喜欢等人,你在哪里,老赵来接你。”
在师范后街等了一会,老赵的普桑就开了过来。这是第二次见面,老赵就主动寒暄道:“王书记,城关镇的事情确实多,很少能痛痛快快地休息。”
王桥道:“我习惯了,以前在城管委,后来在府办,都是事多的地方。”
几分钟,王桥出现在宋鸿礼办公室。
分管宣传的党委委员黎陵秋给王桥倒了一杯水,道:“王书记,你看晚报没有?”
王桥道:“看过了。”
宋鸿礼靠在椅子上,道:“城管的事情我们管不着,我最担心这把火会烧到征地迁拆上,必须要有所准备。”
黎陵秋是除了王桥外最年轻的班子成员,而且是一位相当知性的女子。她有些疑惑地道:“宋书记,这和我们没有关系。”
宋鸿礼紧锁着眉头,道:“你没有听说过城门失火炴及池鱼吗?”他转头对王桥道:“黎陵秋是从人大调过来的,在基层工作时间不长,你帮她把把宣传的关。”
胖墩在山南日报,雷成在省委宣传部,王桥对宣传上的事还是有点信心的,沉稳地道:“我尽心吧。”
(第三百零一十一章)
当前王桥的城关镇副书记新职务仅仅是书记办公会通过了,县委常委会并没有通过,也就是说,副书记的帽子在头上还没有戴稳当。现在以档案局副主任科员的身份过来参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又有些官迷,传出去不免让人笑话。
可是,宋鸿礼是城关镇老资格党委书记,虽然没有成为县委常委,但是在昌东仍然算是个响当当人物,如果这一次不给他面子,对以后工作相当不利。
思考了一会,王桥还是决定去参加会议。刚到楼下,见到一辆八成新的桑普停在门口。一个中年人道:“你是王书记吗,我是城关镇的驾驶员,宋书记让我过来接你。”
王桥原本准备骑摩托车过去开会,没有想到宋鸿礼居然会派小车来接。他坐上车,刚与自称老赵的司机寒暄几句,小车就开进了城关镇大院。
城关镇是昌东第一镇,有着一个规模不小的办公大楼,还有配套的服务大厅和停车场,办公楼前的坝子四周各有一颗粗壮的黄桷树,枝繁叶茂,让整个办公楼看上去多了些历史感。
王桥对城关镇和其领导班子并不陌生,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之时,数次到过城关镇。这一次走进办公大楼,感觉与前几次完全不一样。以前纯粹是来办事,现在则有一种主人的感觉。
当他走进会议室,原本正在说话的班子成员全部都停止交谈,将目光看向年轻、高大、知名的王桥。
镇长姚向辉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与王桥握了手,道:“上午发生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今天晚上我们要研究如何善后,王书记虽然还没有到单位报到,但是肯定要来。所以也请你来参加。”
王桥对眼前和颜悦色的镇长还是比较有好感的,道:“我还是心有忐忑,毕竟还没有正式到任,名不正言不顺。”
姚向辉笑道:“书记办公会决定的事情。县委常委会上就从来没有被推翻过。更何况老弟是通了天的。”
最后一句话就很有意味,王桥将“通了天的”这句话在心底里过了一遍,没有想通这句话是何意。如果说是广南王家出手,可以算作是“通了天的”,但是此次自己复出肯定和王家无关。这个“通了天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没有想明白,王桥突然觉得整个会议室的气场变了,在聊天的同志们都不再说话,端坐身体,翻开笔记本。
姚向辉道:“宋书记来了,马上开会,改天给你接风。”
王桥朝进门处看了一眼,只见满脸严肃的宋鸿礼从门口走了进来。王桥打招呼道:“宋书记。”
宋鸿礼略为停下脚步,道:“来了,坐吧。”他没有多说。直接走到正中间的位置,坐下以后,仍然不说话,只是低头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
会议桌是圆桌,班子成员坐在什么地方都相对固定。王桥扫了一眼,宋鸿礼旁边还有一个空位,应该是自己的位置。宋鸿礼似乎知道王桥心里想法,抬起手,指了指座位,道:“你坐这里。”
这个位置就是王桥在城关镇班子里排位的体现。
在开会时。王桥耳朵听着大家谈事情,眼睛却在观察着每一个班子成员。看了一圈,他发现除了一个偏瘦的同志以外,居然能将班子成员的名字全部叫得出来。
会议开始以后。先由各位副职报告其分管领域有可能遇到的事情。
“据我了解的情况,前一段时间回迁房的人就在聚会,他们认为当时征地的钱少了,特别是与今年征地的钱相比,每亩少两万多块。他们想到县政府群访,要求补齐差价。”
“我下午去走访了。他们还是提出政府要解决一户一表,如果不解决,以后就不交钱。”
“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觉得物管公司收费高了,又不负责,要将物管公司赶走。”
“化粪池流了出来,要求政府派人清掏。”
“路灯大部分坏了,要求修复。”
“院子里有人喂猪,要求取缔。”
……
尽管王桥先后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过,对政务已经不算陌生,可是听完大家的汇报,发现一个小区居然有这么多麻烦事,还是觉得很是惊讶。
等到大家谈完,宋鸿礼喝了口茶水,骂了一句:“他马的,城管委几爷子当真是引蛇出洞,打了一架,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同志们都开始笑。
宋鸿礼没有丝毫表情,道:“我听了大家报告,很好,都是到现场去了的,没有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一句话总结,城管委是药引子,重病在征地拆迁上。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征地的事,这是另一个群体事情的爆炸点,炸起来比今天更猛烈。我们关起门来说,当初征地的钱确实少了点,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去纠正市里定下来以前的征地标准。至于补差价,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能开口子,这是工作原则。”
王桥不知不觉点了点头。
随后宋鸿礼开始一一分派工作。他做出这些决定时,并没有征求姚向辉的意见,而姚向辉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情。
“王书记,我也要给你派任务。”当给所有人都派了任务以后,宋鸿礼扭头对王桥道:“你在县府办工作过,与各部门都熟悉,就当大听用,凡是各个班子成员需要协调的事情,就由你出面。”
这个任务除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外,还真是比较适合王桥。
王桥决定来开会,便有了接受任务的心理准备,他没有推辞,道:“没有问题,需要我,随时可以找我。”
宋鸿礼对王桥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家散去。
宋鸿礼站在门口对王桥道:“你也别老是想着常委会了,尽快投入到城关镇的工作中去。城关镇工作千条线万条丝,不花点功夫是做不好。”
王桥道:“我会努力工作。”
宋鸿礼脸上出现一点笑容。道:“办公室给你腾出来了,办公家俱也订了,等到新家俱到了,你大概就能过来上班。”
下楼时。刚坐过的那部小车还在院子里等着,老赵见到王桥便开始发动。王桥很想说走路步行回去,见院子里其他车辆纷纷在启动,也就上了车。
王桥问司机老赵,道:“在镇里。车辆是如何安排的?”
老赵道:“城关镇车辆还算多,挂在镇里面的有三台,还有车挂在部门。王书记和黎委员用一个车,黎委员家就住在后在人大家属院里,平时不用车。”
回到家,王桥回味着今天这个会。以前常听人说宋鸿礼很强势,今天这个会就将强势显现得淋漓尽致。姚向辉作为镇长,基本上没有与宋鸿礼争锋的想法。
调到档案局以后,王桥尽量让自己平静地接受现实,日子过得还算潇洒。可是今天开了这个会。一股面对挑战的激情又重新涌现在心头,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他辅开一张从杨琏处拿来的檀纸,写下了一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幅字与前一幅相比,笔锋要锐利一些。
写完这幅字,王桥觉得很满意,盖上印章以后,放在桌上等着晾干。
他原本准备等常委会开过以后再给杨琏说这事,写完这幅字后。还是拨通了杨琏电话。杨琏听到这个安排也觉得挺奇怪,两人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会,还是没有明白“通了天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打完这个电话又得到另一个好消息,邓建国近期要来杨琏家吃饭。特意想吃尖头鱼(恢复尖头鱼的写法,让黑鱼离开)。
早上,王桥吃过碗杂面,就到报摊去买报纸。他买了一份早报,站在街上读。翻遍报纸,没有昌东群体性事件的消息。他又翻了一遍。见到《山南早报》的字样才发现自己是心急了。
王桥自我反思道:“我对报纸上出现昌东事件的新闻有所期待,这说明我还没有融入到城关镇,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旁观城关镇的事情。”
到了下午时间,王桥在师范后街买到了《山南晚报》,果然如胖墩所预判,《山南晚报》用了整版来铺陈昌东事件,并且在最后表明,将继续追踪此事件。
刚看完报纸,王桥接到办公室主任彭达的电话,“王书记,宋书记请你到他办公室去,我让老赵来接你。”
王桥道:“不用,我就在附近师范后街,很快就能到办公室。”
彭达道:“宋书记最不喜欢等人,你在哪里,老赵来接你。”
在师范后街等了一会,老赵的普桑就开了过来。这是第二次见面,老赵就主动寒暄道:“王书记,城关镇的事情确实多,很少能痛痛快快地休息。”
王桥道:“我习惯了,以前在城管委,后来在府办,都是事多的地方。”
几分钟,王桥出现在宋鸿礼办公室。
分管宣传的党委委员黎陵秋给王桥倒了一杯水,道:“王书记,你看晚报没有?”
王桥道:“看过了。”
宋鸿礼靠在椅子上,道:“城管的事情我们管不着,我最担心这把火会烧到征地迁拆上,必须要有所准备。”
黎陵秋是除了王桥外最年轻的班子成员,而且是一位相当知性的女子。她有些疑惑地道:“宋书记,这和我们没有关系。”
宋鸿礼紧锁着眉头,道:“你没有听说过城门失火炴及池鱼吗?”他转头对王桥道:“黎陵秋是从人大调过来的,在基层工作时间不长,你帮她把把宣传的关。”
胖墩在山南日报,雷成在省委宣传部,王桥对宣传上的事还是有点信心的,沉稳地道:“我尽心吧。”
(第三百零一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