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今天是开馆仪式,并非对外开放,只供嘉宾参观。。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经营三十年,底蕴深厚,前来道贺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政商两界的头面人物,甚至还有外国使馆的人员。
据说不少外文书籍都是各国使馆捐献而来。
数百人齐聚一堂,现场热闹非凡。
林子轩和其他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这毕竟是出版行业的大事,他们不能不来,否则会被人说成没有气度。
别看双方竞争激烈,明面上仍旧要保持一团和气。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请林子轩讲话,被他婉拒了,他看得出人家不过是客气而已。
这种场合轮不到林子轩出风头,他要是不知好歹真上去讲话,那就是不会做人了。
他在图书馆内参观,不由得赞叹商务印书馆的底蕴,三十年的积累不是万象书局可比,这家图书馆收藏着大批古籍珍本,都是无价之宝。
参加这个开馆仪式不过是走走形式,没有人真的前来看书。
而且,就算是真的对外开放,也只能阅览普通的书籍,那些珍本绝不会外借。
在这个时代,书籍收藏大多是私人行为。
豪门世家都建有自家的藏书楼,大户人家会有书房,像商务印书馆花费巨资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并不多见,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林子轩走马观花的看了看。
因为较为匆忙,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书库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部书稿。
正是他邮寄给商务印书馆的那部《高堡奇人》。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曾经给《高堡奇人》的作者写了一封信,想不到信件被退回,理由是地址错误,查无此人。
他们觉得或许被耍了,脸面上过不去。就把书稿从商务印书馆转移到了东方图书馆。
随意的和一些外文书籍放在了一起,没有大张旗鼓,知道的人不多。
直到几年后。东方图书馆清查书目的时候才发现这部书稿不见了。
按照记录应该是1926年11月份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商务印书馆发生了罢工事件。乱糟糟的,不少员工要么被开除,要么辞职。
其中就包括东方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图书馆的罢工人员趁乱把不少书籍带出了图书馆,这种事情追查不下去,只好不了了之。
林子轩对此并不知情,他后来不再关心书稿的命运,反正只要不牵扯到他就好。
从闸北区回到家里,宋家三小姐正好也在。和冯程程说着闲话。
她来是传达哥哥宋子闻的一个口信,大意是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一切准备就绪,让林子轩不必有顾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宋子闻应该知道林子轩在苏联的遭遇,这话就大有深意了。
联想到3月份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以及随后汪精为被迫辞职,远走法国,看来广州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林子轩不关心这种派系斗争,就算宋子闻不说。他照样会把在苏联的见闻写出来。
宋家三小姐这次是来告别的,她要到广州一趟,恐怕要待上几个月的时间。
等这位三小姐走后。冯程程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身在广州的宋蔼龄想要撮合宋家三小姐和广州那位蒋先生的婚姻,这才发电报让妹妹前往广州相见,至于事情成不成,那就看两人的意思了。
蒋先生对宋家三小姐倾慕已久,曾经和孙仲山多次提过这件事。
无奈宋倾龄一直不同意,她在这件事上颇为决绝。
她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妹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
不得不说,那位蒋先生在这方面的确不太收敛。
对于这桩婚姻,宋家内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姐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二姐是死不同意。宋子闻同样不支持,他们的母亲宋夫人更是拒绝。
前景暗淡无光。
但宋家三小姐有自己的主见。她这次去广州就是看一看那位蒋先生。
两人相识于1922年,不过那时的宋家三小姐不怎么看得上蒋先生,她要嫁的可是一位大人物,而不是一位小侍从。
四年过去了,曾经的小侍从成为了总司令,有资格让三小姐去看看了。
冯程程和宋家三小姐是要好的闺蜜,这种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
“你以前和玫龄说的那句话是巧合么?”冯程程好奇道。
“什么话?”林子轩不解道。
“她的姻缘啊。”冯程程解释道,“你说过‘等将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
“啊,你说那句啊,我是随口说的,她不会当真了吧。”林子轩恍然道。
冯程程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追问。
她还记得几年前和丈夫一起拜访孙仲山的情景,当时开门的正是那位蒋先生。
林子轩曾说过这位蒋先生“日后富贵不可言”的话语,她以往并没有在意,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奇怪,感觉有点未卜先知的意味。
只是她并不想深究下去,那是别人家的事情。
一个聪明的女人绝不会在这些小问题上较真,喜欢较真的女人往往生活不太如意。
林子轩没想到宋家三小姐还记得那番戏言。
想想也是,那么聪明的女子很容易想通这个文字游戏,不过也没什么大事,只说自己早已知道蒋先生追求她就行了,这在宋家又不是什么秘密。
就当作是一番善意的调侃好了。
作为朋友,林子轩在心里祝福这位三小姐,虽然不知道她和蒋先生的结合是不是真的幸福,但她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女子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安静下来之后,他开始写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个题目也可以解释为苏联国内的高压统治,就是过于文艺范。
这是林子轩自己的创作。
通过这些年的读书和写作,他的文笔有了很大进步,写一般的文章没有问题。
内容类似于游记,从事件的起因,国内“联俄仇俄”的大讨论到前往苏联,在苏联的所见所闻等等,尽量采用客观的态度。
这只是普通的游记,他不打算写成经典,只求内容详实,让中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联。
这一系列的文章会在《新闻报》上发表,到时候必然会惹来抨击。
林子轩已经做好了准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未完待续。)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经营三十年,底蕴深厚,前来道贺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政商两界的头面人物,甚至还有外国使馆的人员。
据说不少外文书籍都是各国使馆捐献而来。
数百人齐聚一堂,现场热闹非凡。
林子轩和其他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这毕竟是出版行业的大事,他们不能不来,否则会被人说成没有气度。
别看双方竞争激烈,明面上仍旧要保持一团和气。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请林子轩讲话,被他婉拒了,他看得出人家不过是客气而已。
这种场合轮不到林子轩出风头,他要是不知好歹真上去讲话,那就是不会做人了。
他在图书馆内参观,不由得赞叹商务印书馆的底蕴,三十年的积累不是万象书局可比,这家图书馆收藏着大批古籍珍本,都是无价之宝。
参加这个开馆仪式不过是走走形式,没有人真的前来看书。
而且,就算是真的对外开放,也只能阅览普通的书籍,那些珍本绝不会外借。
在这个时代,书籍收藏大多是私人行为。
豪门世家都建有自家的藏书楼,大户人家会有书房,像商务印书馆花费巨资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并不多见,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林子轩走马观花的看了看。
因为较为匆忙,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书库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部书稿。
正是他邮寄给商务印书馆的那部《高堡奇人》。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曾经给《高堡奇人》的作者写了一封信,想不到信件被退回,理由是地址错误,查无此人。
他们觉得或许被耍了,脸面上过不去。就把书稿从商务印书馆转移到了东方图书馆。
随意的和一些外文书籍放在了一起,没有大张旗鼓,知道的人不多。
直到几年后。东方图书馆清查书目的时候才发现这部书稿不见了。
按照记录应该是1926年11月份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商务印书馆发生了罢工事件。乱糟糟的,不少员工要么被开除,要么辞职。
其中就包括东方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图书馆的罢工人员趁乱把不少书籍带出了图书馆,这种事情追查不下去,只好不了了之。
林子轩对此并不知情,他后来不再关心书稿的命运,反正只要不牵扯到他就好。
从闸北区回到家里,宋家三小姐正好也在。和冯程程说着闲话。
她来是传达哥哥宋子闻的一个口信,大意是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一切准备就绪,让林子轩不必有顾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宋子闻应该知道林子轩在苏联的遭遇,这话就大有深意了。
联想到3月份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以及随后汪精为被迫辞职,远走法国,看来广州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林子轩不关心这种派系斗争,就算宋子闻不说。他照样会把在苏联的见闻写出来。
宋家三小姐这次是来告别的,她要到广州一趟,恐怕要待上几个月的时间。
等这位三小姐走后。冯程程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身在广州的宋蔼龄想要撮合宋家三小姐和广州那位蒋先生的婚姻,这才发电报让妹妹前往广州相见,至于事情成不成,那就看两人的意思了。
蒋先生对宋家三小姐倾慕已久,曾经和孙仲山多次提过这件事。
无奈宋倾龄一直不同意,她在这件事上颇为决绝。
她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妹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
不得不说,那位蒋先生在这方面的确不太收敛。
对于这桩婚姻,宋家内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姐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二姐是死不同意。宋子闻同样不支持,他们的母亲宋夫人更是拒绝。
前景暗淡无光。
但宋家三小姐有自己的主见。她这次去广州就是看一看那位蒋先生。
两人相识于1922年,不过那时的宋家三小姐不怎么看得上蒋先生,她要嫁的可是一位大人物,而不是一位小侍从。
四年过去了,曾经的小侍从成为了总司令,有资格让三小姐去看看了。
冯程程和宋家三小姐是要好的闺蜜,这种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
“你以前和玫龄说的那句话是巧合么?”冯程程好奇道。
“什么话?”林子轩不解道。
“她的姻缘啊。”冯程程解释道,“你说过‘等将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
“啊,你说那句啊,我是随口说的,她不会当真了吧。”林子轩恍然道。
冯程程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追问。
她还记得几年前和丈夫一起拜访孙仲山的情景,当时开门的正是那位蒋先生。
林子轩曾说过这位蒋先生“日后富贵不可言”的话语,她以往并没有在意,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奇怪,感觉有点未卜先知的意味。
只是她并不想深究下去,那是别人家的事情。
一个聪明的女人绝不会在这些小问题上较真,喜欢较真的女人往往生活不太如意。
林子轩没想到宋家三小姐还记得那番戏言。
想想也是,那么聪明的女子很容易想通这个文字游戏,不过也没什么大事,只说自己早已知道蒋先生追求她就行了,这在宋家又不是什么秘密。
就当作是一番善意的调侃好了。
作为朋友,林子轩在心里祝福这位三小姐,虽然不知道她和蒋先生的结合是不是真的幸福,但她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女子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安静下来之后,他开始写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个题目也可以解释为苏联国内的高压统治,就是过于文艺范。
这是林子轩自己的创作。
通过这些年的读书和写作,他的文笔有了很大进步,写一般的文章没有问题。
内容类似于游记,从事件的起因,国内“联俄仇俄”的大讨论到前往苏联,在苏联的所见所闻等等,尽量采用客观的态度。
这只是普通的游记,他不打算写成经典,只求内容详实,让中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联。
这一系列的文章会在《新闻报》上发表,到时候必然会惹来抨击。
林子轩已经做好了准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