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零章 坑中之王
虽然无法第一时间向钢铁战星展开还击,但这却并不影响地球舰队的躲避行动。
钢铁战星一个波次的超光速攻击仅有着一千道的数量,五分钟就可以进行一轮攻击,这看起来虽然攻击力度不少,但是在茫茫太空之中想要击中一艘地球战舰,这机会却也依旧堪称是极度渺茫的。
地球舰队此时距离钢铁战星的杭城虽然仅有着三天左右的距离,但要知道地球舰队可是保持着十倍光速的速度的,光年的漫长距离,就算是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有着千倍超光速的传递速度,想要抵达到地球战舰的位置,也需要小半个小时的时间。
有这样漫长的时间,地球舰队在茫茫太空之中,早就不知道变换了多少阵型了,每一艘地球战舰的具体位置都出现了无比巨大的变化,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如果不是进行了极具前瞻性的提前量运算,选定了某些最具可能性的攻击路线的话,第一个波次的这一千发攻击,很有可能连一发命中的可能性都没有。
而如果钢铁战星的这一千发超光速攻击全部被地球舰队躲过去的话,那么之后遭殃的肯定就是反抗联盟的大量战舰了。
为了不误伤反抗联盟自己的战舰,严重挫伤盟友的感情,挫伤己方舰队人员的作战意志,钢铁战星也不得不尽量善后,毕竟敌人的攻击,损失再大咬咬牙也是可以扛过去的,但是从己方阵营背后、盟友处发出的攻击,如果损伤了大量战舰和人员的话,那反抗联盟的舰队士兵能不能接受得了,这就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了。
特别是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在以五分钟一个波次的频率,不断地进行着狂轰滥炸,这其中恐怕绝大多数都难以形成杀伤力,都要统统倾泄到反抗联盟舰队的防线之中,如果不能够解决误伤的问题的话,那反抗联盟舰队就真的是水深火热了,一边承受着地球舰队的攻击,一边还要承受后方来自钢铁战星的毁灭性打击,那效果才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钢铁战星的解决办法是,在地球舰队躲过了相应的攻击路径之后,对反抗联盟舰队进行合理性规避路线的调整,那些不涉及到攻击路径的己方舰船,就让他们继续保持航行轨迹,但是在相应时间、地点和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路经有所重合的舰船,都必须要提前变换轨迹,以免发生误伤。
当然,这涉及到的巨大运算量,无疑也将要消耗钢铁战星大量的能量供应和运算力,对于钢铁战星来说这也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哪怕这是个负担,钢铁战星也必须要承受,因为不仅仅反抗联盟需要它作为靠山来撑腰,它本身同样也需要反抗联盟这个盟友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维护两方之间的关系,这合乎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
钢铁战星拿反抗联盟的舰队当肉盾、当挡箭牌,这是一回事儿,本身这就是反抗联盟同意的事情,也是反抗联盟作为盟友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反抗联盟战损再多也说不出一个不字,但是钢铁战星在后方倾斜大量火力,如果不能够让反抗联盟的舰队尽可能规避损伤,导致了背后插刀子的严重后果的话,那两方之间的结盟基础也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动摇,这是钢铁战星也难以接受,必须要竭力避免的事情。
而这种超光速攻击“流弹”的难题,对钢铁战星而言也并不是全然皆是坏处的,至少在钢铁战星躲避了相应的流弹轨迹之后,这些超光速攻击相应的也将降落在距离钢铁战星百光年距离的那支地球舰队的头上,哪怕这些流弹仅仅只有一部分会波及到这支舰队,但是一旦地球舰队应对稍微有所不足的话,无疑也将会造成相当不小的损失。
毕竟每五分钟一个波次,一千次的超光速攻击,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无视的小问题,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攻击效能的话,也将给地球舰队造成极大的损失。
不过这些都是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等到钢铁战星第一波攻击越过地球分舰队的位置之后,才会真正的产生效果。
对于已经逼近到钢铁战星不到三天距离的地球舰队来说,哪怕就是如何应对、躲避钢铁战星五分钟一个波次的还击,也都是相对次要的问题,地球舰队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对于钢铁战星的有力度的还击,到底该选择哪个方向。
眼下地球舰队最主要的火力倾泻的区域,在于之前破开的那一个钢铁战星的防御窗口漏洞,在这个漏洞区域,钢铁战星赖以充当盾牌的亚光速飞船都已经被地球舰队摧毁了,除了将一部分的火力耗费在狙击那些越来越多的试图补位的亚光速飞船之外,地球舰队的剩余火力都统统倾泻在了这片防御漏洞的核心区域之中。
每个波次多达上万次的超光速攻击,都被地球舰队集中倾泻在了钢铁战星表面的某个靶位之上,虽然钢铁战星的不停自转,让这个靶位越来越偏离中心位置,并且终将会被补位的亚光速飞船遮蔽住。
但是地球舰队通过大量的火力倾泻,还是在钢铁战星上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相比普通区域一个个直径百来米、深度几十米的小型坑洞,这处被地球舰队进行重点集火攻击的靶位位置,损伤范围有着数千米直径,核心损伤深度更是已经达到了上千米的深度。
在这个超大型的集火毁伤点最深处的位置,哪怕经过毁灭性的超光速时空波的毁灭性伤害,所有的合金甲板都已经被完全摧毁到了粒子态的状态,按理说受创区域应该是平滑如镜的形状的,但是哪怕仅仅只是受到攻击余温的炙烤,在超光速攻击波次的间隔期之中,这个大坑洞的深处,还是汇聚出了一池熔融态的合金岩浆,赤红流淌的金属岩浆,让这处集火坑洞仿佛是一处被陨石击中、贯穿地核的火山陨石坑一般。
这样的成果,简直堪称是地球舰队有史以来给钢铁战星造成的最大规模毁伤了,在其他清一色的小型坑洞中,这个大深坑当真是一目了然、清晰无比,醒目得很呢,当得上是坑中之王的美誉。
应该说地球舰队之前所采取的这个作战方案,效果还是相当的明显的,不能说是不出成绩。
但是地球舰队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则是,哪怕就是这样巨大的创伤,其实对于钢铁战星来说,也根本就不算什么,最外层的合金甲板就有着二十公里的厚度,这仅仅一公里深度的锥形创伤,对于钢铁战星来说当真是连点皮肉伤都算不上。
而为了换取这点微不足道的损伤,地球舰队付出的是全部攻击力量,那些被附带摧毁的亚光速飞船,根本就不被地球舰队看成是战果,因为这些玩意儿实在是太低端、太廉价了,摧毁它们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与其挖这么个大深坑,还不如摧毁一门超光速炮呢,至少那玩意钢铁战星没有自行生产的能力,打掉一门少一门,但是这个超级大坑,别看块头大,等到钢铁战星回头腾出时间的话,动用大量维修机器人进行修补,用不了一天时间就修补完毕了,无非就是消耗点材料和能量罢了,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地球舰队之前不是不想选择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果的攻击方案。
完全是因为钢铁战星采用的是彻底的龟缩战术,之前在钢铁战星表面的合金装甲层上,所有的重要设施都已经被收缩到了装甲层地下深处。
那些防御罩的激发释放装置、那些外置的雷达探头,还有那些超光速炮设施,钢铁战星在之前都通通隐藏了起来,留给地球舰队的攻击无标就只有这光秃秃一片的合金装甲层了,地球舰队面对这种状况,也只好徒呼无奈的铲地皮了。
现在随着钢铁战星开始进行反击,地球舰队眼前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战目标,那就是那些冒过头的超光速炮!
如果钢铁战星在完成一次攻击之后,没有立刻将这些超光速炮重新收回合金装甲层深处的话,那么一旦对相应区域展开攻击的话,无疑就将取得非凡的战果,造成钢铁战星大量的超光速炮的毁伤。
毕竟现在钢铁战星没有启动多层能量防护罩的防御功能,那些超光速炮表面虽然有着一层亚光速飞船的遮蔽,大量的亚光速飞船更是开始围绕着超光速炮周围,形成了厚实的肉盾防御圈,但是这些亚光速飞船船体的防御力量终究还是相对有限的,地球舰队定点发起突袭,只要是集火了足够的攻击力度,还是能够摧毁这层防御,从而给预定目标造成严重损伤的。
但是,眼下抵近钢铁战星的地球舰船数量有限,一个波次能够发动的攻击有限,如果对那些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势必要严重影响之前的攻击目标,甚至丧失掉继续对“坑中之王”继续发起进攻的机会。
毕竟,能够在钢铁战星身上挖出一个千米深坑,老实说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机会相当难得。
而且地球舰队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开挖深坑,其实也不是没有计较的。
之前地球舰队和钢铁战星也是有所交锋的,积攒了钢铁战星大量的相关资料,对钢铁战星的底细,地球舰队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这次开挖坑中之王,选择的坐标点就是之前地球文明在和钢铁战星交战中发现的一个重要节点,怀疑这处位置的深处地区,可能隐藏着钢铁战星的一些重要内部设施,之前在攻击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的复杂结构,一些已经被摧毁的管线设施等等,可见成果并不仅仅只是挖了一个大坑那么简单,如果继续集火深挖的话,未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和突破,给钢铁战星带来重大损伤。
当然,这个重大成果肯定也是重大的有限的,因为在钢铁战星表面装甲层的二十公里厚度范围内,任何目标即便是再怎么重要,终归也都是并不重要的,并不能真正的对钢铁战星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问题是这里终究也是一个有潜力的攻击目标,一旦选择了对新的目标发起攻击的话,这个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就废掉了,想要重新挽回的话,需要支付的时间成本、火力代价成本都是极大的。
经过地球舰队的分析,对于钢铁战星每一个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想要达到一击摧毁的效果,地球舰队对每一个目标点都要进行一百发超光速攻击集火,集火力度小了的话,很有可能摧毁了外围的肉盾防御,对真实目标反而起不到什么效果,那就平白浪费火力了。
地球舰队总共也就一轮不到五万发的攻击火力,分配在超光速炮的目标上还不足以全部集火已经暴露的超光速炮目标,介于钢铁战星很可能玩些部分继续龟缩隐藏、部分则重新冲能激发的把戏,一旦准备对新的目标采取打击的话,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成果、取得数据,地球舰队最好是将所有的火力都倾泻在新的目标之上,这样原有的战果自然也就白费了,钢铁战星肯定趁机调动亚光速飞船,将之前暴露的区域重新充填起来。
面对着新的攻击方向的选择,地球舰队一边快速对舰炮进行充能,一边进行了紧急的探讨,最终在舰炮充能结束之前,取得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放弃原有目标,选择超光速炮作为新的目标进行攻击。
选择这个进攻方向,对于地球舰队来说原因很明确,因为原有的目标真的是潜力太小了,能不能取得有效战果是件很难说的事情。
甚至哪怕这个大坑继续再挖下去,真的破坏了钢铁战星的某些重要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是不是不可修复的,这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
钢铁战星一个波次的超光速攻击仅有着一千道的数量,五分钟就可以进行一轮攻击,这看起来虽然攻击力度不少,但是在茫茫太空之中想要击中一艘地球战舰,这机会却也依旧堪称是极度渺茫的。
地球舰队此时距离钢铁战星的杭城虽然仅有着三天左右的距离,但要知道地球舰队可是保持着十倍光速的速度的,光年的漫长距离,就算是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有着千倍超光速的传递速度,想要抵达到地球战舰的位置,也需要小半个小时的时间。
有这样漫长的时间,地球舰队在茫茫太空之中,早就不知道变换了多少阵型了,每一艘地球战舰的具体位置都出现了无比巨大的变化,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如果不是进行了极具前瞻性的提前量运算,选定了某些最具可能性的攻击路线的话,第一个波次的这一千发攻击,很有可能连一发命中的可能性都没有。
而如果钢铁战星的这一千发超光速攻击全部被地球舰队躲过去的话,那么之后遭殃的肯定就是反抗联盟的大量战舰了。
为了不误伤反抗联盟自己的战舰,严重挫伤盟友的感情,挫伤己方舰队人员的作战意志,钢铁战星也不得不尽量善后,毕竟敌人的攻击,损失再大咬咬牙也是可以扛过去的,但是从己方阵营背后、盟友处发出的攻击,如果损伤了大量战舰和人员的话,那反抗联盟的舰队士兵能不能接受得了,这就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了。
特别是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在以五分钟一个波次的频率,不断地进行着狂轰滥炸,这其中恐怕绝大多数都难以形成杀伤力,都要统统倾泄到反抗联盟舰队的防线之中,如果不能够解决误伤的问题的话,那反抗联盟舰队就真的是水深火热了,一边承受着地球舰队的攻击,一边还要承受后方来自钢铁战星的毁灭性打击,那效果才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钢铁战星的解决办法是,在地球舰队躲过了相应的攻击路径之后,对反抗联盟舰队进行合理性规避路线的调整,那些不涉及到攻击路径的己方舰船,就让他们继续保持航行轨迹,但是在相应时间、地点和钢铁战星的超光速炮攻击路经有所重合的舰船,都必须要提前变换轨迹,以免发生误伤。
当然,这涉及到的巨大运算量,无疑也将要消耗钢铁战星大量的能量供应和运算力,对于钢铁战星来说这也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哪怕这是个负担,钢铁战星也必须要承受,因为不仅仅反抗联盟需要它作为靠山来撑腰,它本身同样也需要反抗联盟这个盟友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维护两方之间的关系,这合乎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
钢铁战星拿反抗联盟的舰队当肉盾、当挡箭牌,这是一回事儿,本身这就是反抗联盟同意的事情,也是反抗联盟作为盟友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反抗联盟战损再多也说不出一个不字,但是钢铁战星在后方倾斜大量火力,如果不能够让反抗联盟的舰队尽可能规避损伤,导致了背后插刀子的严重后果的话,那两方之间的结盟基础也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动摇,这是钢铁战星也难以接受,必须要竭力避免的事情。
而这种超光速攻击“流弹”的难题,对钢铁战星而言也并不是全然皆是坏处的,至少在钢铁战星躲避了相应的流弹轨迹之后,这些超光速攻击相应的也将降落在距离钢铁战星百光年距离的那支地球舰队的头上,哪怕这些流弹仅仅只有一部分会波及到这支舰队,但是一旦地球舰队应对稍微有所不足的话,无疑也将会造成相当不小的损失。
毕竟每五分钟一个波次,一千次的超光速攻击,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无视的小问题,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攻击效能的话,也将给地球舰队造成极大的损失。
不过这些都是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等到钢铁战星第一波攻击越过地球分舰队的位置之后,才会真正的产生效果。
对于已经逼近到钢铁战星不到三天距离的地球舰队来说,哪怕就是如何应对、躲避钢铁战星五分钟一个波次的还击,也都是相对次要的问题,地球舰队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对于钢铁战星的有力度的还击,到底该选择哪个方向。
眼下地球舰队最主要的火力倾泻的区域,在于之前破开的那一个钢铁战星的防御窗口漏洞,在这个漏洞区域,钢铁战星赖以充当盾牌的亚光速飞船都已经被地球舰队摧毁了,除了将一部分的火力耗费在狙击那些越来越多的试图补位的亚光速飞船之外,地球舰队的剩余火力都统统倾泻在了这片防御漏洞的核心区域之中。
每个波次多达上万次的超光速攻击,都被地球舰队集中倾泻在了钢铁战星表面的某个靶位之上,虽然钢铁战星的不停自转,让这个靶位越来越偏离中心位置,并且终将会被补位的亚光速飞船遮蔽住。
但是地球舰队通过大量的火力倾泻,还是在钢铁战星上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相比普通区域一个个直径百来米、深度几十米的小型坑洞,这处被地球舰队进行重点集火攻击的靶位位置,损伤范围有着数千米直径,核心损伤深度更是已经达到了上千米的深度。
在这个超大型的集火毁伤点最深处的位置,哪怕经过毁灭性的超光速时空波的毁灭性伤害,所有的合金甲板都已经被完全摧毁到了粒子态的状态,按理说受创区域应该是平滑如镜的形状的,但是哪怕仅仅只是受到攻击余温的炙烤,在超光速攻击波次的间隔期之中,这个大坑洞的深处,还是汇聚出了一池熔融态的合金岩浆,赤红流淌的金属岩浆,让这处集火坑洞仿佛是一处被陨石击中、贯穿地核的火山陨石坑一般。
这样的成果,简直堪称是地球舰队有史以来给钢铁战星造成的最大规模毁伤了,在其他清一色的小型坑洞中,这个大深坑当真是一目了然、清晰无比,醒目得很呢,当得上是坑中之王的美誉。
应该说地球舰队之前所采取的这个作战方案,效果还是相当的明显的,不能说是不出成绩。
但是地球舰队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则是,哪怕就是这样巨大的创伤,其实对于钢铁战星来说,也根本就不算什么,最外层的合金甲板就有着二十公里的厚度,这仅仅一公里深度的锥形创伤,对于钢铁战星来说当真是连点皮肉伤都算不上。
而为了换取这点微不足道的损伤,地球舰队付出的是全部攻击力量,那些被附带摧毁的亚光速飞船,根本就不被地球舰队看成是战果,因为这些玩意儿实在是太低端、太廉价了,摧毁它们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与其挖这么个大深坑,还不如摧毁一门超光速炮呢,至少那玩意钢铁战星没有自行生产的能力,打掉一门少一门,但是这个超级大坑,别看块头大,等到钢铁战星回头腾出时间的话,动用大量维修机器人进行修补,用不了一天时间就修补完毕了,无非就是消耗点材料和能量罢了,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地球舰队之前不是不想选择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果的攻击方案。
完全是因为钢铁战星采用的是彻底的龟缩战术,之前在钢铁战星表面的合金装甲层上,所有的重要设施都已经被收缩到了装甲层地下深处。
那些防御罩的激发释放装置、那些外置的雷达探头,还有那些超光速炮设施,钢铁战星在之前都通通隐藏了起来,留给地球舰队的攻击无标就只有这光秃秃一片的合金装甲层了,地球舰队面对这种状况,也只好徒呼无奈的铲地皮了。
现在随着钢铁战星开始进行反击,地球舰队眼前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战目标,那就是那些冒过头的超光速炮!
如果钢铁战星在完成一次攻击之后,没有立刻将这些超光速炮重新收回合金装甲层深处的话,那么一旦对相应区域展开攻击的话,无疑就将取得非凡的战果,造成钢铁战星大量的超光速炮的毁伤。
毕竟现在钢铁战星没有启动多层能量防护罩的防御功能,那些超光速炮表面虽然有着一层亚光速飞船的遮蔽,大量的亚光速飞船更是开始围绕着超光速炮周围,形成了厚实的肉盾防御圈,但是这些亚光速飞船船体的防御力量终究还是相对有限的,地球舰队定点发起突袭,只要是集火了足够的攻击力度,还是能够摧毁这层防御,从而给预定目标造成严重损伤的。
但是,眼下抵近钢铁战星的地球舰船数量有限,一个波次能够发动的攻击有限,如果对那些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势必要严重影响之前的攻击目标,甚至丧失掉继续对“坑中之王”继续发起进攻的机会。
毕竟,能够在钢铁战星身上挖出一个千米深坑,老实说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机会相当难得。
而且地球舰队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开挖深坑,其实也不是没有计较的。
之前地球舰队和钢铁战星也是有所交锋的,积攒了钢铁战星大量的相关资料,对钢铁战星的底细,地球舰队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这次开挖坑中之王,选择的坐标点就是之前地球文明在和钢铁战星交战中发现的一个重要节点,怀疑这处位置的深处地区,可能隐藏着钢铁战星的一些重要内部设施,之前在攻击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的复杂结构,一些已经被摧毁的管线设施等等,可见成果并不仅仅只是挖了一个大坑那么简单,如果继续集火深挖的话,未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和突破,给钢铁战星带来重大损伤。
当然,这个重大成果肯定也是重大的有限的,因为在钢铁战星表面装甲层的二十公里厚度范围内,任何目标即便是再怎么重要,终归也都是并不重要的,并不能真正的对钢铁战星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问题是这里终究也是一个有潜力的攻击目标,一旦选择了对新的目标发起攻击的话,这个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就废掉了,想要重新挽回的话,需要支付的时间成本、火力代价成本都是极大的。
经过地球舰队的分析,对于钢铁战星每一个超光速炮目标进行攻击的话,想要达到一击摧毁的效果,地球舰队对每一个目标点都要进行一百发超光速攻击集火,集火力度小了的话,很有可能摧毁了外围的肉盾防御,对真实目标反而起不到什么效果,那就平白浪费火力了。
地球舰队总共也就一轮不到五万发的攻击火力,分配在超光速炮的目标上还不足以全部集火已经暴露的超光速炮目标,介于钢铁战星很可能玩些部分继续龟缩隐藏、部分则重新冲能激发的把戏,一旦准备对新的目标采取打击的话,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成果、取得数据,地球舰队最好是将所有的火力都倾泻在新的目标之上,这样原有的战果自然也就白费了,钢铁战星肯定趁机调动亚光速飞船,将之前暴露的区域重新充填起来。
面对着新的攻击方向的选择,地球舰队一边快速对舰炮进行充能,一边进行了紧急的探讨,最终在舰炮充能结束之前,取得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放弃原有目标,选择超光速炮作为新的目标进行攻击。
选择这个进攻方向,对于地球舰队来说原因很明确,因为原有的目标真的是潜力太小了,能不能取得有效战果是件很难说的事情。
甚至哪怕这个大坑继续再挖下去,真的破坏了钢铁战星的某些重要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是不是不可修复的,这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