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后果很严重
PS:非常感谢土豪军事神话的慷慨打赏,说到做到,今天就是加班到0点,也要三更。¥℉,……这一更算是加更……
变脸之后,接过王承恩送过来的奏疏开始一字一句的看,心中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咬牙切齿,看到这个奏疏以后,越看越喜欢,特别是看到最后那些关于收复宁锦的字眼,仿佛这些字在崇祯的眼中都变成了小可爱一般。
不过,看完奏疏,稍一沉思,崇祯的脸又变得严肃起来。
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了。
吴三桂到底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朱常渊所奏之事中有几分真假?皇太极从来都是个硬骨头,即便打到最后一人也罕有投降之状况,为何现在反倒被朱常渊弄的投降了?
几个疑问一瞬间在崇祯的脑海中闪过。
要说之前辽东兵变是个粗暴的武力问题,那么被皇太极投降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现在想要把朱常渊抓过来,恐怕是不现实了。
一则,朱常渊能够收复辽东就是大功一件,此事刚成就把功臣下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再则,皇太极的许诺像是画好的一个大饼,虽然看上去令人馋涎欲滴,可惜,吃不到嘴里。
现在要是把朱常渊抓了,呵呵,皇太极会乖乖的再把辽东交出来?
笑话!
殿下的朝臣也很识趣,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们,现在朱常渊已经抓不得了。
朝臣都静悄悄的不说话了,崇祯皇帝的脸一黑,变得很尴尬。
他是皇帝,代天牧狩四方之地,是神明的象征,刚刚不到一刻钟之前还亲口气急败坏的说朱常渊是乱臣贼子,要下狱治罪。
难道现在就反口说朱常渊功高盖世?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所以,他得找一位代言人。出面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可惜的是,群臣似乎并不知趣,没有一个上前替君分忧,所以。整个大殿上的场面显得略微有些尴尬。
唉,如果温体仁还在,就不会这样了。
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喟叹。
“陛下!”
看看下面的人实在是无人能够领会君心,离崇祯皇帝最近,也是最了解皇帝心思的王承恩开口了。“辽东之人所报情况,其中虚实未知,况皇叔于国有大功,微臣建议,是否派人先查明真相,再做处置?”
崇祯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了王承恩一眼,暗道还是朕家人最了解朕的心意,点点头,装作思索一会。道:“王承恩说的也有些道理。”
“朕虽非上古贤王,但也明辨是非,就令左都御史商周祚、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宗人令魏国公徐弘基,三人共同前往辽东问询,调查关宁军反叛之真相,拨乱反正,昭告天下!”
“臣,遵旨!”
乍一看,三个牛皮哄哄的大元过去辽东,特别是魏国公兼宗人令的徐弘基。这货是徐达的后裔,更是一品大元,怎么看怎么像要把辽东掀个底朝天。
可你若真的这么想,就输了。
三人虽然都是高官。可是除了左都御史商周祚有点实权之外,其余的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充其量不过是给太子教书的,另一个徐弘基说白了就是个二世祖,不,应该说是个八世祖。
群臣自然也明白,皇帝想要稳定辽东局势。不想细细追究其中的罪责。
至于商周祚等三个当事人,更是心里跟明镜一样。
而且,怕三人无法领会君意,崇祯还单独私下里召见了魏国公徐弘基,告诉他说:“卿此番前去,时刻谨记:辽东之事,兹事体大,凡事应以大局为重,若关宁军变另有他情,切莫声张,仅告与朕知!”
说到这里,徐弘基如果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魏国公的爵位上真的可以换个屁股了。
三人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即刻启程,马不停蹄的在四日后到达山海关城。
当然了,朱常渊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人,而且在看到调查小组是这三个人而还以徐弘基为首的时候,他笑了,自然,也明白了皇帝不想将事情闹大的心理。
接下来的调查很简单。
第一,朱常渊屠杀关宁军一事皆是事实,对此,朱常渊也毫不避讳,而且亲自带着三人去瓮城之处实地查看现场。
看着瓮城一周的城墙,其下部二尺高皆被鲜血染红,现在已经变成了黑色,三人不约而同的同时打了个寒颤,看向朱常渊的眼神,也变得畏缩起来。
其次,除了朱常渊部下之外,所有的当事人都被屠杀,唯一的吴三桂还下落不明,整个问询就简单多了,所有证词都是对朱常渊有利的。
而且,朱常渊还亲自将三人送到山崖上观看现场,看着被炸出一个大坑的山顶,徐弘基说道:“吴三桂倒行逆施,关宁军已然尽为其走狗矣,若非将军发现得早,必为我大明之大患啊,我等定会奏明皇帝。”
“那就有劳魏国公了!”
朱常渊哈哈一笑,此事算是揭过。
额,暂时!
+
送走了徐弘基三人,朱常渊算了算时间,与皇太极约定的交割宁远、锦州二城的日子也过了十天,便派人前去问询,看看何日交割比较好。
当然了,他自己也没闲着,忙于整顿整个山海关的军务。
经过上次将山海关六千关宁铁骑斩杀之后,现在整个山海关城中的士兵,可以说几乎全部变成了直接听命于他的部队。
将守城的六名陕西大将喊过来,先与他们认识一番,除了秦林之外,另外五人分别是贺兰筹、牛峰、朱金彪、胡大和一个叫做边横的小伙子。
六人都出身陕西,有着陕西人的武威雄壮,个个都是皮肤黝黑,身材挺拔,往朱常渊身前一站,像小山一样。
“呵呵,不错!”朱常渊一笑,说道:“本大都督令,从今天开始,秦林升为山海关总兵、贺兰筹升为宁远总兵、牛峰升为锦州总兵官、朱金彪升为辽阳总兵官、胡大为东江总兵、边横年龄小,暂时留在山海关。”
其他五人听了,一脸兴奋,朝朱常渊俯首顿拜,只有年龄最小的边横苦着脸,直言不讳的说道:“为啥?俺年龄小,军龄可不比他们小!”
朱常渊一笑,说道:“让你留在山海关,跟在本将身边观摩学习,你可愿意?”
边横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赶紧跪倒在地。
能够跟在自己偶像的身边观摩学习打仗,对于边横来说,比让他去做什么总兵可是强太多了。
“好了,你们都起来。”朱常渊严肃的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本侯的嫡系,在外掌军,除本侯外,不得听命与其他任何人,能不能做到?”
“能!”六人齐声高喊。
“这就好!”
朱常渊满意的点点头。
这六个家伙都是在陕地时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对于自己的崇拜尚在朝廷之上。
想想也可以明白,李自成蹂躏陕西这么多年,朝廷无力哺育百姓不说,还在陕西征兵打仗,役使整个陕地,民怨不敢说,但陕地之人肯定不会对崇祯有多大的好感。
而朱常渊就不一样了,除了干李自成一炮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给他们不停的输送食物,为他们重建家园,带领他们北征蒙古,横扫三千里,连破九部。
所以,朱常渊在陕地人民心中就是父母,就是神。
“不过!”朱常渊看着他们又道:“我虽然现在封了你们总兵官,可是你们也知道,除了山海关之外,其余的地方还都在建虏手中,想要实至名归,还要多多努力啊。”
“是,天将军,我们会拼命训练,夺回城池。”朱金彪豪气的说道。
“好,既然有这个志气,本侯再助你们一臂之力。”朱常渊说完,站起来,道:“念在诛吴逆有功的份上,我稍微累点,给你们打通任督二脉。”
这些日子,为了能够让六人死心塌地,朱常渊没少在他们面前装神弄鬼,所以,几人一听朱常渊愿意给他们提高功夫,一个个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然后,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几本《易筋经》和数本其他门类的功夫,分别拍到他们头上,算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而且,这还不止,除了改造主将之外,还帮他们改造了一批士兵,每人麾下提供一百人,每人朱常渊赐予他们一本《初级格斗技能书》
虽然不是万人敌,可是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应该能手到擒来了。
+
没多久,前去宁远的使者回来,报告说多铎还在盛京滞留,城内无法交接。
朱常渊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老是感觉皇太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但,也不在乎这一点时间,再过几天看看,如果依然拖拖拉拉,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朱常渊天天派人出去催促,对方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多铎在盛京尚未回归,无法交接。
朱常渊没奈何,只得给大清下了个最后通牒:如果五日后还没有回复,就默认皇太极没有和谈诚意。
五日后,宁远城中传来了大清国的和谈诚意:城池可以交割,可是现在决定只能给朱常渊宁远城,至于锦州城,则不给。
我去年买了个表!
朱常渊一拍大腿,果断绝逼怒了,嘿然一笑,暗自说道:“皇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变脸之后,接过王承恩送过来的奏疏开始一字一句的看,心中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咬牙切齿,看到这个奏疏以后,越看越喜欢,特别是看到最后那些关于收复宁锦的字眼,仿佛这些字在崇祯的眼中都变成了小可爱一般。
不过,看完奏疏,稍一沉思,崇祯的脸又变得严肃起来。
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了。
吴三桂到底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朱常渊所奏之事中有几分真假?皇太极从来都是个硬骨头,即便打到最后一人也罕有投降之状况,为何现在反倒被朱常渊弄的投降了?
几个疑问一瞬间在崇祯的脑海中闪过。
要说之前辽东兵变是个粗暴的武力问题,那么被皇太极投降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现在想要把朱常渊抓过来,恐怕是不现实了。
一则,朱常渊能够收复辽东就是大功一件,此事刚成就把功臣下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再则,皇太极的许诺像是画好的一个大饼,虽然看上去令人馋涎欲滴,可惜,吃不到嘴里。
现在要是把朱常渊抓了,呵呵,皇太极会乖乖的再把辽东交出来?
笑话!
殿下的朝臣也很识趣,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们,现在朱常渊已经抓不得了。
朝臣都静悄悄的不说话了,崇祯皇帝的脸一黑,变得很尴尬。
他是皇帝,代天牧狩四方之地,是神明的象征,刚刚不到一刻钟之前还亲口气急败坏的说朱常渊是乱臣贼子,要下狱治罪。
难道现在就反口说朱常渊功高盖世?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所以,他得找一位代言人。出面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可惜的是,群臣似乎并不知趣,没有一个上前替君分忧,所以。整个大殿上的场面显得略微有些尴尬。
唉,如果温体仁还在,就不会这样了。
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喟叹。
“陛下!”
看看下面的人实在是无人能够领会君心,离崇祯皇帝最近,也是最了解皇帝心思的王承恩开口了。“辽东之人所报情况,其中虚实未知,况皇叔于国有大功,微臣建议,是否派人先查明真相,再做处置?”
崇祯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了王承恩一眼,暗道还是朕家人最了解朕的心意,点点头,装作思索一会。道:“王承恩说的也有些道理。”
“朕虽非上古贤王,但也明辨是非,就令左都御史商周祚、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宗人令魏国公徐弘基,三人共同前往辽东问询,调查关宁军反叛之真相,拨乱反正,昭告天下!”
“臣,遵旨!”
乍一看,三个牛皮哄哄的大元过去辽东,特别是魏国公兼宗人令的徐弘基。这货是徐达的后裔,更是一品大元,怎么看怎么像要把辽东掀个底朝天。
可你若真的这么想,就输了。
三人虽然都是高官。可是除了左都御史商周祚有点实权之外,其余的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充其量不过是给太子教书的,另一个徐弘基说白了就是个二世祖,不,应该说是个八世祖。
群臣自然也明白,皇帝想要稳定辽东局势。不想细细追究其中的罪责。
至于商周祚等三个当事人,更是心里跟明镜一样。
而且,怕三人无法领会君意,崇祯还单独私下里召见了魏国公徐弘基,告诉他说:“卿此番前去,时刻谨记:辽东之事,兹事体大,凡事应以大局为重,若关宁军变另有他情,切莫声张,仅告与朕知!”
说到这里,徐弘基如果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魏国公的爵位上真的可以换个屁股了。
三人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即刻启程,马不停蹄的在四日后到达山海关城。
当然了,朱常渊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人,而且在看到调查小组是这三个人而还以徐弘基为首的时候,他笑了,自然,也明白了皇帝不想将事情闹大的心理。
接下来的调查很简单。
第一,朱常渊屠杀关宁军一事皆是事实,对此,朱常渊也毫不避讳,而且亲自带着三人去瓮城之处实地查看现场。
看着瓮城一周的城墙,其下部二尺高皆被鲜血染红,现在已经变成了黑色,三人不约而同的同时打了个寒颤,看向朱常渊的眼神,也变得畏缩起来。
其次,除了朱常渊部下之外,所有的当事人都被屠杀,唯一的吴三桂还下落不明,整个问询就简单多了,所有证词都是对朱常渊有利的。
而且,朱常渊还亲自将三人送到山崖上观看现场,看着被炸出一个大坑的山顶,徐弘基说道:“吴三桂倒行逆施,关宁军已然尽为其走狗矣,若非将军发现得早,必为我大明之大患啊,我等定会奏明皇帝。”
“那就有劳魏国公了!”
朱常渊哈哈一笑,此事算是揭过。
额,暂时!
+
送走了徐弘基三人,朱常渊算了算时间,与皇太极约定的交割宁远、锦州二城的日子也过了十天,便派人前去问询,看看何日交割比较好。
当然了,他自己也没闲着,忙于整顿整个山海关的军务。
经过上次将山海关六千关宁铁骑斩杀之后,现在整个山海关城中的士兵,可以说几乎全部变成了直接听命于他的部队。
将守城的六名陕西大将喊过来,先与他们认识一番,除了秦林之外,另外五人分别是贺兰筹、牛峰、朱金彪、胡大和一个叫做边横的小伙子。
六人都出身陕西,有着陕西人的武威雄壮,个个都是皮肤黝黑,身材挺拔,往朱常渊身前一站,像小山一样。
“呵呵,不错!”朱常渊一笑,说道:“本大都督令,从今天开始,秦林升为山海关总兵、贺兰筹升为宁远总兵、牛峰升为锦州总兵官、朱金彪升为辽阳总兵官、胡大为东江总兵、边横年龄小,暂时留在山海关。”
其他五人听了,一脸兴奋,朝朱常渊俯首顿拜,只有年龄最小的边横苦着脸,直言不讳的说道:“为啥?俺年龄小,军龄可不比他们小!”
朱常渊一笑,说道:“让你留在山海关,跟在本将身边观摩学习,你可愿意?”
边横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赶紧跪倒在地。
能够跟在自己偶像的身边观摩学习打仗,对于边横来说,比让他去做什么总兵可是强太多了。
“好了,你们都起来。”朱常渊严肃的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本侯的嫡系,在外掌军,除本侯外,不得听命与其他任何人,能不能做到?”
“能!”六人齐声高喊。
“这就好!”
朱常渊满意的点点头。
这六个家伙都是在陕地时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对于自己的崇拜尚在朝廷之上。
想想也可以明白,李自成蹂躏陕西这么多年,朝廷无力哺育百姓不说,还在陕西征兵打仗,役使整个陕地,民怨不敢说,但陕地之人肯定不会对崇祯有多大的好感。
而朱常渊就不一样了,除了干李自成一炮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给他们不停的输送食物,为他们重建家园,带领他们北征蒙古,横扫三千里,连破九部。
所以,朱常渊在陕地人民心中就是父母,就是神。
“不过!”朱常渊看着他们又道:“我虽然现在封了你们总兵官,可是你们也知道,除了山海关之外,其余的地方还都在建虏手中,想要实至名归,还要多多努力啊。”
“是,天将军,我们会拼命训练,夺回城池。”朱金彪豪气的说道。
“好,既然有这个志气,本侯再助你们一臂之力。”朱常渊说完,站起来,道:“念在诛吴逆有功的份上,我稍微累点,给你们打通任督二脉。”
这些日子,为了能够让六人死心塌地,朱常渊没少在他们面前装神弄鬼,所以,几人一听朱常渊愿意给他们提高功夫,一个个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然后,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几本《易筋经》和数本其他门类的功夫,分别拍到他们头上,算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而且,这还不止,除了改造主将之外,还帮他们改造了一批士兵,每人麾下提供一百人,每人朱常渊赐予他们一本《初级格斗技能书》
虽然不是万人敌,可是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应该能手到擒来了。
+
没多久,前去宁远的使者回来,报告说多铎还在盛京滞留,城内无法交接。
朱常渊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老是感觉皇太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但,也不在乎这一点时间,再过几天看看,如果依然拖拖拉拉,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朱常渊天天派人出去催促,对方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多铎在盛京尚未回归,无法交接。
朱常渊没奈何,只得给大清下了个最后通牒:如果五日后还没有回复,就默认皇太极没有和谈诚意。
五日后,宁远城中传来了大清国的和谈诚意:城池可以交割,可是现在决定只能给朱常渊宁远城,至于锦州城,则不给。
我去年买了个表!
朱常渊一拍大腿,果断绝逼怒了,嘿然一笑,暗自说道:“皇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