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 伊瓦斯城现状
云枭寒是真没想到巴尔古夫会这么老奸巨猾,他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很高估《抉择》中高级NPC的AI了,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这些高级NPC。
不过他5000金给都给巴尔古夫了,钱肯定是退不回来了,云枭寒已经骑虎难下,现在后悔也晚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怀着懊恼的情绪,云枭寒传送到伊瓦斯城,然后直奔内政厅去查看领地的各项数据。
目前伊瓦斯城的人口是11500人,不能建造农场和畜场,果园和渔场倒是能建,不过也只有一个果园和一个渔场,还都是一级的,而且果园和渔场在粮食供应方面是肯定不如农场和畜场的。
两种矿场则没有数目限制,目前伊瓦斯城拥有6座石矿,3座土矿,2个樵夫小屋,级别都是三级,其中一个石矿就是云枭寒发现的那个灰岩矿坑,虽然名义上仍然属于伊瓦斯城,但云枭寒已经失去了对其的操作权限。
伊瓦斯城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无论是石矿还是土矿,都比云枭寒另两个领地的矿坑收入高不少,其中石矿的收入又要高过土矿。
伊瓦斯城现在每天的收入是12金,就是各项收入减去各项开支后的总和。而云枭寒之前还是代城主的时候也看过领地收支,那时的领地收入是5金,这不是云枭寒成为正式城主后领地收入上升了,而是因为云枭寒还没确定是否要继续购粮,所以没计算购买和运输粮食的支出。
云枭寒现在可以选择像过去那样继续向雪漫地区购买粮食,并通过陆路运输到伊瓦斯城,但云枭寒需要为此支付足足23金每天,也就是说实际收支是负11金每天,相对于之前的5金每天,一进一出的实际差值就是16金,而这16金其实就是之前巴尔古夫为伊瓦斯城供应粮食而每天赔掉的金额。
16金看着好像不多,但每天16金就不是个小数目了,而且随着伊瓦斯城人口的增加,这个支出还会越来越高。
而且下面还有另外一项支出没算,那就是为了配合迁徙人口的工作,云枭寒每天还需要支付40金来保证各项物资供给,比如为战争难民和奴隶提供材料来建造简易居住区,以及各项生活必须品,不过移民开始工作后就会自己挣钱买各项生活必须品,已经造好的简易居住区也不需要重复建设,所以只需要给新来的移民花这钱就行。
因此在每天迁徙人数固定的情况下,支出数字基本上也是不变,而且等到迁徙结束,这项支出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云枭寒如果继续向巴尔古夫购买粮食,他每天就要亏56金,而且这个赤字还会随着人口增加不断增加,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伊瓦斯城的人口增长率是0%,已经停滞了,而每天的迁徙的人口是2000人,云枭寒也不知道这场迁徙到底要持续多少天,亏的时间太长了,云枭寒怕是也有些受不了。
特别是这40金的物资供给,也就是移民安置费用实在是让云枭寒有点郁闷,他这简直就是上赶着来给这钱啊。
还好也不全是坏消息,云枭寒接下来往下看,终于发现了两个自出安置费用带来的好处。
正常情况下,城市人口每增长一万,人口增长率就要下降一些,而由于迁徙人口的安置费用完全是由云枭寒出的,迁徙人口不会影响人口增长率。而如果云枭寒是等人口迁徙完才买下伊瓦斯城,那么这些迁徙人口就会像正常情况那样降低人口增长率,而不是被视作额外人口。
云枭寒出安置费用的另外一个好处则是可以大幅提高这批移民的民心、幸福指数、治安度三项指数,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移民的工作效率。
看到这两个好处,云枭寒的心中总算是有了几分安慰,郁闷的心情也消解了一些。
伊瓦斯城中有两个特殊建筑,一个是矿业公会,一个是提炼所,这两个建筑都只有一级。
矿业公会可以进行各种矿石交易,作用和拍卖行类似(拍卖行不能交易原材料),但只能买卖各类矿石、土矿,挖矿装备和技能,矿业公会还会发布各种与矿业相关的任务,玩家完成任务可以获得贡献值并获得相关奖励。
另外玩家还可以在这里招募NPC矿工为自己挖矿,但这个首先需要较高的城市声望,其次需要对矿业公会有一定贡献,贡献值的高低也决定了玩家可接取任务的难度等级和每天可接任务的数量。
这个矿业公会的会长的职业能力达到了7星半,相当于职业人才的英雄档次了,非常的不错。
提炼所主要就是提炼矿石和土矿的,是莉雅和巴尔古夫为提炼银矿而建造的,他俩找来的提炼师自然是很牛的,高达8星的职业能力比那个矿业公会会长还高半星。
这个提炼所大概就是云枭寒买下伊瓦斯城所占到的最大便宜了,提炼所里的提炼师虽然是莉雅和巴尔古夫找来的,但却已经在伊瓦斯城定居了,提炼所的管理权也归云枭寒所有,而不像灰岩矿坑那样只能看不能管。
不过这个提炼所提炼银矿所获得收入云枭寒是一点都拿不到的,提炼师不会为此上缴任何税收,倒是其它的提炼还会正常交税。
看到这两个英雄档次的职业人才,云枭寒的心情又好了一些。
除了这两个特殊建筑,以及一个果园和一个渔场是一级外,伊瓦斯城的其它建筑都是3级的,巴尔古夫派来的那批官员NPC也全部离开了岗位,他们现在只负责人口迁徙。
这时云枭寒又发现了提前买下城市的第三个好处,由于原来的那批被巴尔古夫派来的官员NPC不再管理城市了,所以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口迁徙上,所以人口迁徙效率提高了一倍,原来一天只能迁徙1000人口,现在是2000,当然,安置人口的支出也提高了一倍。
不过他5000金给都给巴尔古夫了,钱肯定是退不回来了,云枭寒已经骑虎难下,现在后悔也晚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怀着懊恼的情绪,云枭寒传送到伊瓦斯城,然后直奔内政厅去查看领地的各项数据。
目前伊瓦斯城的人口是11500人,不能建造农场和畜场,果园和渔场倒是能建,不过也只有一个果园和一个渔场,还都是一级的,而且果园和渔场在粮食供应方面是肯定不如农场和畜场的。
两种矿场则没有数目限制,目前伊瓦斯城拥有6座石矿,3座土矿,2个樵夫小屋,级别都是三级,其中一个石矿就是云枭寒发现的那个灰岩矿坑,虽然名义上仍然属于伊瓦斯城,但云枭寒已经失去了对其的操作权限。
伊瓦斯城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无论是石矿还是土矿,都比云枭寒另两个领地的矿坑收入高不少,其中石矿的收入又要高过土矿。
伊瓦斯城现在每天的收入是12金,就是各项收入减去各项开支后的总和。而云枭寒之前还是代城主的时候也看过领地收支,那时的领地收入是5金,这不是云枭寒成为正式城主后领地收入上升了,而是因为云枭寒还没确定是否要继续购粮,所以没计算购买和运输粮食的支出。
云枭寒现在可以选择像过去那样继续向雪漫地区购买粮食,并通过陆路运输到伊瓦斯城,但云枭寒需要为此支付足足23金每天,也就是说实际收支是负11金每天,相对于之前的5金每天,一进一出的实际差值就是16金,而这16金其实就是之前巴尔古夫为伊瓦斯城供应粮食而每天赔掉的金额。
16金看着好像不多,但每天16金就不是个小数目了,而且随着伊瓦斯城人口的增加,这个支出还会越来越高。
而且下面还有另外一项支出没算,那就是为了配合迁徙人口的工作,云枭寒每天还需要支付40金来保证各项物资供给,比如为战争难民和奴隶提供材料来建造简易居住区,以及各项生活必须品,不过移民开始工作后就会自己挣钱买各项生活必须品,已经造好的简易居住区也不需要重复建设,所以只需要给新来的移民花这钱就行。
因此在每天迁徙人数固定的情况下,支出数字基本上也是不变,而且等到迁徙结束,这项支出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云枭寒如果继续向巴尔古夫购买粮食,他每天就要亏56金,而且这个赤字还会随着人口增加不断增加,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伊瓦斯城的人口增长率是0%,已经停滞了,而每天的迁徙的人口是2000人,云枭寒也不知道这场迁徙到底要持续多少天,亏的时间太长了,云枭寒怕是也有些受不了。
特别是这40金的物资供给,也就是移民安置费用实在是让云枭寒有点郁闷,他这简直就是上赶着来给这钱啊。
还好也不全是坏消息,云枭寒接下来往下看,终于发现了两个自出安置费用带来的好处。
正常情况下,城市人口每增长一万,人口增长率就要下降一些,而由于迁徙人口的安置费用完全是由云枭寒出的,迁徙人口不会影响人口增长率。而如果云枭寒是等人口迁徙完才买下伊瓦斯城,那么这些迁徙人口就会像正常情况那样降低人口增长率,而不是被视作额外人口。
云枭寒出安置费用的另外一个好处则是可以大幅提高这批移民的民心、幸福指数、治安度三项指数,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移民的工作效率。
看到这两个好处,云枭寒的心中总算是有了几分安慰,郁闷的心情也消解了一些。
伊瓦斯城中有两个特殊建筑,一个是矿业公会,一个是提炼所,这两个建筑都只有一级。
矿业公会可以进行各种矿石交易,作用和拍卖行类似(拍卖行不能交易原材料),但只能买卖各类矿石、土矿,挖矿装备和技能,矿业公会还会发布各种与矿业相关的任务,玩家完成任务可以获得贡献值并获得相关奖励。
另外玩家还可以在这里招募NPC矿工为自己挖矿,但这个首先需要较高的城市声望,其次需要对矿业公会有一定贡献,贡献值的高低也决定了玩家可接取任务的难度等级和每天可接任务的数量。
这个矿业公会的会长的职业能力达到了7星半,相当于职业人才的英雄档次了,非常的不错。
提炼所主要就是提炼矿石和土矿的,是莉雅和巴尔古夫为提炼银矿而建造的,他俩找来的提炼师自然是很牛的,高达8星的职业能力比那个矿业公会会长还高半星。
这个提炼所大概就是云枭寒买下伊瓦斯城所占到的最大便宜了,提炼所里的提炼师虽然是莉雅和巴尔古夫找来的,但却已经在伊瓦斯城定居了,提炼所的管理权也归云枭寒所有,而不像灰岩矿坑那样只能看不能管。
不过这个提炼所提炼银矿所获得收入云枭寒是一点都拿不到的,提炼师不会为此上缴任何税收,倒是其它的提炼还会正常交税。
看到这两个英雄档次的职业人才,云枭寒的心情又好了一些。
除了这两个特殊建筑,以及一个果园和一个渔场是一级外,伊瓦斯城的其它建筑都是3级的,巴尔古夫派来的那批官员NPC也全部离开了岗位,他们现在只负责人口迁徙。
这时云枭寒又发现了提前买下城市的第三个好处,由于原来的那批被巴尔古夫派来的官员NPC不再管理城市了,所以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口迁徙上,所以人口迁徙效率提高了一倍,原来一天只能迁徙1000人口,现在是2000,当然,安置人口的支出也提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