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九百二十七 心想事成
知道自己的请求有些超乎常情,不过钨石道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这让隋晓婉是既感激,又喜出望外。急忙深深一个万福,对钨石道姑致谢道:
“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仙姑姐姐。”
“贫道本就四方游历无有定所,去县城也好,寄居荒山也罢,本无所谓。既然前往县城可以顺道帮助妹妹,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茅草屋中过了一夜,早晨两人便动身启程了。
即便是慌慌张张逃了出来,隋晓婉却不能不担心家里人找不到自己后着急。所以上路之后,还是找了在路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借来笔墨写了一封信,并委托去往向阳镇的行人给稍了回去。
无非是说,自己因为不想嫁给县尉的公子,一个人出来走走,让家人无需挂念云云。
至于自己在哪里,准备去哪里,以及何时回家,隋晓婉均一字未提。
隋家人没有人想到隋晓婉会去县城,而是经过彻夜寻找毫无结果之后,无不以为隋晓婉已经寻了短见。
隋世庸有心说出来晚上与妹妹的对话,却又担心被爷爷和父母训斥。犹豫好久,终于还是见不得家人焦急的样子,而主动讲了出来。
只是隋世庸也多了个心眼,只是说:
“晓婉妹妹说不定是去县城了。”
“晓婉去县城?为什么?”
“你怎么知道?!”
“都给我闭嘴!小胖你仔细说说,你妹妹为什么要去县城。”
隋成碧也十分不解,隋家在县城无亲无故的,孙女隋晓婉为何要去县城呢?
“爷爷,因为蒋成昨天傍晚连夜动身去了县城。”
“去干什么?晓婉又是如何知道的?难道晓婉是要去县城找蒋成吗?”
“爷爷,是我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了行色匆匆的蒋成,询问之下才知道。蒋先生打算让蒋成参加今秋的乡试,并写了推荐信给县学,所以让蒋成去县学读书。回来之后,无意中透露给了晓婉妹妹。所以我想,妹妹可能去县城了。”
“快,快沿着官道把晓婉追回来。”
隋功昶是一直盼着女儿能够嫁给县尉家的公子,听到媳妇的话后,转身就要出门。
“回来。”
“爹?”
“去追可以,但不可永强。晓婉的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我知道了爹。”
不过,刚刚走到镇子西头,就迎面遇上捎信来的人,此人正是镇子上的人,彼此间都认识。
“隋家兄弟慌慌张张是要去干嘛?”
“张大哥啊,我去,去……。”
隋功昶到底没好意思说是去追女儿。
“隋家兄弟,我回来的路上遇到你家晓婉了。她还让我捎回来一封家信。”
“什么?!晓婉在哪里?”
“当时见你家婉儿跟一位道姑在一起,看样子是要去县城。这个时间,怕是走出去三四十里地了吧。”
隋功昶一听,要是徒步去追,是怎么都追不上了。
“张大哥刚才说婉儿与一位道姑在一起?”
当对方描述了一下那位道姑的装扮之后,隋功昶急忙转身返回家里,先是把女儿寄回的家信给父亲,以及哥嫂看过。又把女儿是与去年救她的道姑在一起的话也说了。最后,还自己臆测了一句说:
“爹,晓婉的出走,会不会是受了那名道姑的蛊惑?”
“不能吧,他爹。道姑去年不是还救了婉儿一命,这是蛊惑婉儿离家出走干什么?”
“你懂什么?如今就有那么一种四处游历的道姑专门骗两家女儿出家修行。”
隋成碧看完孙女寄回的家书,反而摇了摇头。
“看婉儿信中的意思,并不像是要出家。不如这样吧,”
先是看了看长子隋功旭夫妻,最后低下头看着隋世庸说:
“世庸,不妨去向先生请几天假,让你二叔送你去县城。如果能找到你妹妹呢,那就想办法劝她回来。就说家里不再逼她嫁给县尉家的公子了。”
“爹爹,那怎么成?”
隋成碧瞪了二儿媳妇一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反问道:
“你们是要女儿呢,还是要人财两空啊?”
不再理会二儿子夫妻,继续对隋世庸说:
“若是晓婉还是不同意回来,”
“爷爷,怎么办?”
“晓婉要真是与蒋成在一起,那也就随她吧。等蒋成参加完乡试必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就把他们二人的婚事给办了吧。”
“爹,哪有这样匆匆就把女儿嫁出去的?”
“那依着你们夫妻俩呢?”
“怎么着也要明媒正娶吧?”
“如果蒋成侥幸中了举人呢?”
顿时,隋功旭夫妻二人不说话了。
“爹,不至于吧。再怎么说蒋成不过十五岁,到年底满打满算十六。春天的府试也不过刚刚挂上个名,这才就真能考中举人?”
知道大儿子不是不想把侄女嫁给蒋成,只是不相信蒋成能中举。隋成碧看了大儿子一会,其实他心里也不相信蒋成能中。只是孙女都已经这样了,若是再不嫁给蒋成,将来传出去,还有谁家要隋晓婉?
“就这样吧,过两天媒人来的时候,就把那门婚事辞了吧。”
说完,隋成碧一个人到背着手回房去了。
本来为了找妹妹晓婉,隋世庸今天就没去学堂。与二叔隋功昶商量了一下,当即跑到学堂向先生请了家,回家就开始收拾行李。
能够借此机会出趟远门,而且是去县城,隋世庸还是挺高兴的。知道妹妹跟着那位道姑,安全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他,已经开始畅想到了县城之后,怎么拿蒋成和妹妹晓婉开玩笑的事了。
“小胖,去了县城好好看看。看看人家是怎读书的,回来后也要用心才成。怎么说,中不了秀才举人,考个童生,家里也算是出了个读书人不是吗?”
“娘,我读书是笨了点,可并没有不用功啊。再说,我现在小,说不定将来不仅能中童生,甚至可能中秀才呢?”
“咯咯咯,要真有那么一天,娘我还不乐死了。”
“要真是这样,那我还是不要考中了吧。”
母子说笑了一会,看着母亲为自己收拾好行李,这才躺到床上睡觉去了。
本书来自
“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仙姑姐姐。”
“贫道本就四方游历无有定所,去县城也好,寄居荒山也罢,本无所谓。既然前往县城可以顺道帮助妹妹,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茅草屋中过了一夜,早晨两人便动身启程了。
即便是慌慌张张逃了出来,隋晓婉却不能不担心家里人找不到自己后着急。所以上路之后,还是找了在路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借来笔墨写了一封信,并委托去往向阳镇的行人给稍了回去。
无非是说,自己因为不想嫁给县尉的公子,一个人出来走走,让家人无需挂念云云。
至于自己在哪里,准备去哪里,以及何时回家,隋晓婉均一字未提。
隋家人没有人想到隋晓婉会去县城,而是经过彻夜寻找毫无结果之后,无不以为隋晓婉已经寻了短见。
隋世庸有心说出来晚上与妹妹的对话,却又担心被爷爷和父母训斥。犹豫好久,终于还是见不得家人焦急的样子,而主动讲了出来。
只是隋世庸也多了个心眼,只是说:
“晓婉妹妹说不定是去县城了。”
“晓婉去县城?为什么?”
“你怎么知道?!”
“都给我闭嘴!小胖你仔细说说,你妹妹为什么要去县城。”
隋成碧也十分不解,隋家在县城无亲无故的,孙女隋晓婉为何要去县城呢?
“爷爷,因为蒋成昨天傍晚连夜动身去了县城。”
“去干什么?晓婉又是如何知道的?难道晓婉是要去县城找蒋成吗?”
“爷爷,是我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了行色匆匆的蒋成,询问之下才知道。蒋先生打算让蒋成参加今秋的乡试,并写了推荐信给县学,所以让蒋成去县学读书。回来之后,无意中透露给了晓婉妹妹。所以我想,妹妹可能去县城了。”
“快,快沿着官道把晓婉追回来。”
隋功昶是一直盼着女儿能够嫁给县尉家的公子,听到媳妇的话后,转身就要出门。
“回来。”
“爹?”
“去追可以,但不可永强。晓婉的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我知道了爹。”
不过,刚刚走到镇子西头,就迎面遇上捎信来的人,此人正是镇子上的人,彼此间都认识。
“隋家兄弟慌慌张张是要去干嘛?”
“张大哥啊,我去,去……。”
隋功昶到底没好意思说是去追女儿。
“隋家兄弟,我回来的路上遇到你家晓婉了。她还让我捎回来一封家信。”
“什么?!晓婉在哪里?”
“当时见你家婉儿跟一位道姑在一起,看样子是要去县城。这个时间,怕是走出去三四十里地了吧。”
隋功昶一听,要是徒步去追,是怎么都追不上了。
“张大哥刚才说婉儿与一位道姑在一起?”
当对方描述了一下那位道姑的装扮之后,隋功昶急忙转身返回家里,先是把女儿寄回的家信给父亲,以及哥嫂看过。又把女儿是与去年救她的道姑在一起的话也说了。最后,还自己臆测了一句说:
“爹,晓婉的出走,会不会是受了那名道姑的蛊惑?”
“不能吧,他爹。道姑去年不是还救了婉儿一命,这是蛊惑婉儿离家出走干什么?”
“你懂什么?如今就有那么一种四处游历的道姑专门骗两家女儿出家修行。”
隋成碧看完孙女寄回的家书,反而摇了摇头。
“看婉儿信中的意思,并不像是要出家。不如这样吧,”
先是看了看长子隋功旭夫妻,最后低下头看着隋世庸说:
“世庸,不妨去向先生请几天假,让你二叔送你去县城。如果能找到你妹妹呢,那就想办法劝她回来。就说家里不再逼她嫁给县尉家的公子了。”
“爹爹,那怎么成?”
隋成碧瞪了二儿媳妇一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反问道:
“你们是要女儿呢,还是要人财两空啊?”
不再理会二儿子夫妻,继续对隋世庸说:
“若是晓婉还是不同意回来,”
“爷爷,怎么办?”
“晓婉要真是与蒋成在一起,那也就随她吧。等蒋成参加完乡试必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就把他们二人的婚事给办了吧。”
“爹,哪有这样匆匆就把女儿嫁出去的?”
“那依着你们夫妻俩呢?”
“怎么着也要明媒正娶吧?”
“如果蒋成侥幸中了举人呢?”
顿时,隋功旭夫妻二人不说话了。
“爹,不至于吧。再怎么说蒋成不过十五岁,到年底满打满算十六。春天的府试也不过刚刚挂上个名,这才就真能考中举人?”
知道大儿子不是不想把侄女嫁给蒋成,只是不相信蒋成能中举。隋成碧看了大儿子一会,其实他心里也不相信蒋成能中。只是孙女都已经这样了,若是再不嫁给蒋成,将来传出去,还有谁家要隋晓婉?
“就这样吧,过两天媒人来的时候,就把那门婚事辞了吧。”
说完,隋成碧一个人到背着手回房去了。
本来为了找妹妹晓婉,隋世庸今天就没去学堂。与二叔隋功昶商量了一下,当即跑到学堂向先生请了家,回家就开始收拾行李。
能够借此机会出趟远门,而且是去县城,隋世庸还是挺高兴的。知道妹妹跟着那位道姑,安全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他,已经开始畅想到了县城之后,怎么拿蒋成和妹妹晓婉开玩笑的事了。
“小胖,去了县城好好看看。看看人家是怎读书的,回来后也要用心才成。怎么说,中不了秀才举人,考个童生,家里也算是出了个读书人不是吗?”
“娘,我读书是笨了点,可并没有不用功啊。再说,我现在小,说不定将来不仅能中童生,甚至可能中秀才呢?”
“咯咯咯,要真有那么一天,娘我还不乐死了。”
“要真是这样,那我还是不要考中了吧。”
母子说笑了一会,看着母亲为自己收拾好行李,这才躺到床上睡觉去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