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投奔
月底将近,求月票
**
“晓棠……”换了重孝的谢怀瑾显得很不安。他显然不太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却又本能地知道不对劲。
这个时候,纪二太太带着纪晓芸和长生也走了过来。
“好。”纪二太太瞧见谢怀瑾一身重孝,立刻想到了谢夫人,声音就有些哽咽。
“晓棠,都已经准备好了。”纪三老爷匆匆走来说道。
就有小丫头在前面带路,众人就往留仙观的后院来。谢夫人的棺椁,就停放在留仙观后院的一间静室内。
“伯娘,我带怀瑾哥哥来看你了。”走到谢夫人的棺椁前,纪晓棠轻声说道。
还没等纪晓棠对谢怀瑾说什么,谢怀瑾已经泪流满面。
“怀瑾哥哥,你给伯娘多磕几个头吧。”纪晓棠见此情景,心中也不好受,就拉着谢怀瑾又往棺椁前走了两步。
不需要纪晓棠进一步提示,谢怀瑾就扑倒在了谢夫人的灵柩前。
“娘……,娘……”谢怀瑾哭着喊娘,一面膝行上前,上半身都扑在了棺椁上。
纪晓芸见谢怀瑾哭的伤心,也跟着落泪,然后就不忍心,想要上前劝解。纪晓棠伸手将纪晓芸拦了下来。
“让他哭吧。”对于谢怀瑾来说,能够放声痛快地哭,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极难得的。
以后,只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等谢怀瑾在灵前磕了头,又哭了一阵子。纪三老爷就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这是提醒纪晓棠,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得抓紧。
纪晓棠这才上前去将谢怀瑾扶了起来。
她们不能给谢夫人公开发丧,如今带了谢怀瑾来,好歹将谢夫人的丧事办了,让谢夫人入土而安。很快,就有纪三老爷安排人抬起了谢夫人的棺椁,一个小小的却各样俱全的送丧队伍跟随在棺椁前后,出了留仙观的侧门。
谢夫人的坟地。就选在留仙观后,是一处向阳的坡地。
棺椁被安放下去,谢怀瑾再次跪地痛哭。纪二太太带着长生。纪晓棠和纪晓芸,都在谢夫人的坟前拜过,上了香,烧了纸钱。眼看着纪三老爷带人将坟头修整齐整。
只有坟头。没有墓碑。
“伯娘,这几天我们就要进京去了,不能时常来这里看你。……到京城之后,我也会照料怀瑾哥哥。一切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怀瑾哥哥这一世安稳是没问题的。……伯娘就放心吧。”纪晓棠在谢夫人的坟前默默祝祷。
“……我们都会好好照顾怀瑾,你放心,我会将怀瑾当做我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你放心地去。早些投胎。我让人多念几卷经,多烧纸钱给你。助你投个好胎。下辈子,快快活活地,子孙满堂,活到一百岁。”纪二太太一边用帕子拭泪,一边说道。
“伯、伯母,我也会好好照顾怀瑾。”纪晓芸低低的声音道。
谢怀瑾哭了这半天,声音已经哑了。
“怀瑾哥哥,我们该走了。”
谢怀瑾显然不舍得走,然而她听惯了纪晓棠的话,又有纪晓芸来劝,最后也就顺从地起身,一步三回头地跟着众人往回走。
“我还能回来吗?”谢怀瑾在换回丫头的打扮后问纪晓棠。
“当然能。”纪晓棠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总有一天,他们想回来就回来。那一天的到来,只是时候早晚的问题。
回到留仙观,纪老太太那边已经带着顾雪儿在顾老舅灵前磕过头了。大家也不在观内停留,纷纷上马上车,就往回走。
纪晓棠和纪晓芸的马车跟在纪二太太的车后,快进城门的时候,就感觉马车速度慢了下来,继而干脆停住了。
纪晓棠忙打发小丫头往前面去询问,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进出城门都有检查,然而清远来往人口并不多,尤其是遇到纪家的车马,大家都会主动让路,实在没有道路会被堵住。
很快,小丫头就回来。
车马停下,并不是因为城门的盘查。
“是有人在老太太车前跪了,说是来投亲的。”小丫头向纪晓棠禀报道。
有人来投亲?
“姐姐,咱们家还有什么亲戚,是我不知道的?”纪晓棠问一旁的纪晓芸。
纪晓芸本有些心不在焉,听见纪晓棠问话才回过神来。
“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没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亲戚吧。”纪晓芸也不十分肯定。
“究竟是谁,你可问明白了?”纪晓棠就问小丫头。
“说是老太太的娘家侄女,不是一个人来的,是一家子。老太太已经将人认下了,要带回府里去说话呢。”小丫头忙说道。
果然,这会的工夫,前面的马车就又动了。
纪晓棠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再继续追问。等回到家里,一切自然就都清楚了。
马车在二门前停下,纪晓棠就让程嬷嬷去将谢怀瑾安顿好,一面又让奶娘带了长生先去歇息,她自己则和纪二太太、纪晓芸一起往纪老太太的院子里来。
到了纪老太太的上房,小丫头掀起帘子,纪晓棠跟着纪二太太和纪晓芸迈步进屋。
屋子里果然多了三个面生的人。
坐在纪老太太下首的是个看上去三十几岁的中年女子,她的身后站着年轻的一男一女,一看就知道是姐弟两个。
“这是姚氏琴娘,这是琴娘的一双儿女。”纪老太太就道。
三个客人早都站起身来。按照纪老太太的说话,姚氏是她娘家远房的表侄女。比纪二太太年长,纪老太太让纪二太太称呼姚氏为姐。
至于姚氏的一双儿女,姐姐叫做周念红。今年十六岁,弟弟叫做周桥,今年只有十三岁。
大家相互见礼,序齿而坐。
纪老太太的情绪似乎有些激动。
“……没有想到,这辈子咱们娘儿们还能见着面。琴娘,当年我第一次见你,你也才十四五岁。如今啊,你的女儿都这般大了!”
纪晓棠从未听说纪老太太又这样一房表亲,然而看纪老太太对待姚氏的态度。却又似乎曾经非常亲近的。
她果然对纪家过去的事情了解的太少吗?应该并不是这个缘故。纪晓棠细细地回想,将前世的经历也都想了一遍,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个姚氏。
纪老太太、姚氏和纪二太太说话,纪晓棠趁此机会打量着母子三人。
姚氏身材纤细。面容白皙。瓜子脸、柳叶眉,眉梢微微有些下斜,眉宇之间似乎罩着一层淡淡的清愁。显而易见的,姚氏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即便如今年纪大了,也还是风韵犹存。而且,她眉目间忧郁的样子,又为她增添了一股神秘的魅力。
至于姚氏的两个儿女。周念红长的与姚氏有七八分相像,却并无姚氏的妩媚。眉目间反而显出女子身上极少见的刚毅来。而周桥则是个尖下巴、瘦瘦的,还未长成的少年。
再看三个人的穿戴,从前应该也是中等的人家,只是如今,这些都讲不得了。
纪晓棠收回目光,就正听到姚氏在向纪老太太叙说旱灾之后,周家所遭遇的不幸。
周家也是耕读传家,原本十分殷实。只是这连年的旱灾,让一家子的境况大不如前。而如果仅仅是旱灾,这母女三人也不至于落到要投亲靠友。
周家在淮安府,淮安府这两年匪患丛生,姚氏的丈夫,就是被土匪绑了,虽然周家如数上交了赎金,但是土匪还是将姚氏的丈夫撕了票。
之后,周家的生活更加一落千丈。
没有了当家的男人,姚氏和一儿一女根本就守不住剩下的家业,不说贼寇们虎视眈眈,就是乡里、同族中的,也有眼红周家的家业。
而其中,不乏还有垂涎姚氏的人。
说到这里,姚氏低声啜泣,她身后的周念红和周桥也都跟着红了眼圈,周桥年纪小,竟也跟着抽噎起来,却被周念红捏了一把,愣是将他的眼泪给捏了回去。
姚氏在淮安就立身不住,正巧听到关于纪家的传闻,姚氏干脆就咬咬牙,将家中的细软收拾收拾,带领两个儿女和几个忠心的家仆,前来投奔纪家纪老太太。
“周家的族人,根本不将我们当做亲人,欺辱起我们来,比那些土匪还甚。我们母子如今在世上,已经举目无亲,想来想去,就只有姑母这里可以投靠。”
纪家在清远施舍钱粮,连素昧平生的人都肯帮助,她们还跟纪家有这一层亲戚关系,纪家应该不会看她们孤儿寡母的不管。
听姚氏说着她的种种难处,纪老太太也跟着长吁短叹,看着姚氏的目光分外怜惜。而在怜惜之外,似乎还有几分歉疚的意味。
“当初都说这周家很好,耕读传家,族长也是厚道的人,怎么如今竟成了这样!”
“姑母不知道,老族长是好的,只是早已经去世。如今当家的是老族长的儿子,那……”姚氏咬着嘴唇,说不下去了。
“就是那厮,想要欺负我娘!”周桥小少年横眉立目地道。
姚氏本来有些苍白的脸上立刻就染上了一抹红,她难过地垂下了头。
周念红阻拦周桥不及,见他不防头将话说出来,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天下竟有如此畜生不如的人!这样的人,竟然当了族长!”纪老太太叹道。
“姑母是有福气的人,哪里见过外头那些牛鬼蛇神。”姚氏这才抬起头来,苦笑着说道,“原本太平日子也还罢了,如今这个世道,谁也管不了谁,那些人就现了原形了。”
听姚氏说话,竟也是读过一些书的。
纪二太太对姚氏的第一印象很好,对于她们母子的遭遇也是唏嘘不已。
坐了一会,纪老太太就安排姚氏母子住了下来。
“祖母,没听你说过咱们还有这门亲?”纪晓棠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向纪老太太询问。
纪二太太也看着纪老太太,这话她也想问的。
“哦……”纪老太太的眼神就闪烁了一下,“是远亲了,她家里早没了人,她又嫁的远,这些年都没有走动过。她……她若不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也不会来找咱们。”
纪老太太显然不愿意多说。
“那老太太的打算?”纪二太太就问。
她们很快就要进京,姚氏在这个时候投奔了来,对于姚氏该如何安置?
“嗯……”纪老太太这次思索的时间又长了一些,“我问问她们自己的打算,如果……我打算带她们进京。”
“咱们走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在这里也不安全,不如带着她们,我才能放心。……琴娘是个苦命的人,我对不起她。”
说到最后,纪老太太就叹气,然后就什么都不肯说了。
等纪晓棠和纪二太太回到纪二太太的屋子里,纪二老爷正在屋子里坐着,纪二太太就将方才的事情都说了,也说了纪老太太要带姚氏母子进京的话。
“爹爹,这究竟是怎么论的亲?还有祖母说她对不起姚氏,这又是什么意思?”纪晓棠就问纪二老爷。
纪二老爷在听到纪老太太要带姚氏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变了脸色。
“晓棠,这些事你不要问。”
纪二老爷这么说着,就急匆匆地起身往纪老太太处去了,留下纪二太太和纪晓棠,心中更加疑惑。
……
纪老太太上房屋中
“娘,她们母子投奔来,咱们不能不管,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她们带进京去啊。这实在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我知道你顾虑什么,这并不关你的事。……就算是她们跟咱们进了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能有什么!况且,错的可不是琴娘!”
“娘,如今还讲什么对错!和睦安宁才是兴家之道。”
“琴娘来了,就不和睦、不安宁了?琴娘并不是那样的女子,她若是那样的女子,如今也没有……”纪老太太冲口说到这里,又突然顿住了。“罢了,我已经跟琴娘说了,她们也愿意跟着进京。”
“娘……”纪二老爷还想做最后的努力。
“二老爷,咱们对不住琴娘。看她现在的情形,无论如何不能扔下她。”至于看到琴娘,有的人会怎么样……
纪老太太少见地露出一丝冷笑来。
推荐弱颜完本古代言情《锦屏记》()
**
“晓棠……”换了重孝的谢怀瑾显得很不安。他显然不太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却又本能地知道不对劲。
这个时候,纪二太太带着纪晓芸和长生也走了过来。
“好。”纪二太太瞧见谢怀瑾一身重孝,立刻想到了谢夫人,声音就有些哽咽。
“晓棠,都已经准备好了。”纪三老爷匆匆走来说道。
就有小丫头在前面带路,众人就往留仙观的后院来。谢夫人的棺椁,就停放在留仙观后院的一间静室内。
“伯娘,我带怀瑾哥哥来看你了。”走到谢夫人的棺椁前,纪晓棠轻声说道。
还没等纪晓棠对谢怀瑾说什么,谢怀瑾已经泪流满面。
“怀瑾哥哥,你给伯娘多磕几个头吧。”纪晓棠见此情景,心中也不好受,就拉着谢怀瑾又往棺椁前走了两步。
不需要纪晓棠进一步提示,谢怀瑾就扑倒在了谢夫人的灵柩前。
“娘……,娘……”谢怀瑾哭着喊娘,一面膝行上前,上半身都扑在了棺椁上。
纪晓芸见谢怀瑾哭的伤心,也跟着落泪,然后就不忍心,想要上前劝解。纪晓棠伸手将纪晓芸拦了下来。
“让他哭吧。”对于谢怀瑾来说,能够放声痛快地哭,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极难得的。
以后,只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等谢怀瑾在灵前磕了头,又哭了一阵子。纪三老爷就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这是提醒纪晓棠,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得抓紧。
纪晓棠这才上前去将谢怀瑾扶了起来。
她们不能给谢夫人公开发丧,如今带了谢怀瑾来,好歹将谢夫人的丧事办了,让谢夫人入土而安。很快,就有纪三老爷安排人抬起了谢夫人的棺椁,一个小小的却各样俱全的送丧队伍跟随在棺椁前后,出了留仙观的侧门。
谢夫人的坟地。就选在留仙观后,是一处向阳的坡地。
棺椁被安放下去,谢怀瑾再次跪地痛哭。纪二太太带着长生。纪晓棠和纪晓芸,都在谢夫人的坟前拜过,上了香,烧了纸钱。眼看着纪三老爷带人将坟头修整齐整。
只有坟头。没有墓碑。
“伯娘,这几天我们就要进京去了,不能时常来这里看你。……到京城之后,我也会照料怀瑾哥哥。一切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怀瑾哥哥这一世安稳是没问题的。……伯娘就放心吧。”纪晓棠在谢夫人的坟前默默祝祷。
“……我们都会好好照顾怀瑾,你放心,我会将怀瑾当做我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你放心地去。早些投胎。我让人多念几卷经,多烧纸钱给你。助你投个好胎。下辈子,快快活活地,子孙满堂,活到一百岁。”纪二太太一边用帕子拭泪,一边说道。
“伯、伯母,我也会好好照顾怀瑾。”纪晓芸低低的声音道。
谢怀瑾哭了这半天,声音已经哑了。
“怀瑾哥哥,我们该走了。”
谢怀瑾显然不舍得走,然而她听惯了纪晓棠的话,又有纪晓芸来劝,最后也就顺从地起身,一步三回头地跟着众人往回走。
“我还能回来吗?”谢怀瑾在换回丫头的打扮后问纪晓棠。
“当然能。”纪晓棠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总有一天,他们想回来就回来。那一天的到来,只是时候早晚的问题。
回到留仙观,纪老太太那边已经带着顾雪儿在顾老舅灵前磕过头了。大家也不在观内停留,纷纷上马上车,就往回走。
纪晓棠和纪晓芸的马车跟在纪二太太的车后,快进城门的时候,就感觉马车速度慢了下来,继而干脆停住了。
纪晓棠忙打发小丫头往前面去询问,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进出城门都有检查,然而清远来往人口并不多,尤其是遇到纪家的车马,大家都会主动让路,实在没有道路会被堵住。
很快,小丫头就回来。
车马停下,并不是因为城门的盘查。
“是有人在老太太车前跪了,说是来投亲的。”小丫头向纪晓棠禀报道。
有人来投亲?
“姐姐,咱们家还有什么亲戚,是我不知道的?”纪晓棠问一旁的纪晓芸。
纪晓芸本有些心不在焉,听见纪晓棠问话才回过神来。
“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没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亲戚吧。”纪晓芸也不十分肯定。
“究竟是谁,你可问明白了?”纪晓棠就问小丫头。
“说是老太太的娘家侄女,不是一个人来的,是一家子。老太太已经将人认下了,要带回府里去说话呢。”小丫头忙说道。
果然,这会的工夫,前面的马车就又动了。
纪晓棠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再继续追问。等回到家里,一切自然就都清楚了。
马车在二门前停下,纪晓棠就让程嬷嬷去将谢怀瑾安顿好,一面又让奶娘带了长生先去歇息,她自己则和纪二太太、纪晓芸一起往纪老太太的院子里来。
到了纪老太太的上房,小丫头掀起帘子,纪晓棠跟着纪二太太和纪晓芸迈步进屋。
屋子里果然多了三个面生的人。
坐在纪老太太下首的是个看上去三十几岁的中年女子,她的身后站着年轻的一男一女,一看就知道是姐弟两个。
“这是姚氏琴娘,这是琴娘的一双儿女。”纪老太太就道。
三个客人早都站起身来。按照纪老太太的说话,姚氏是她娘家远房的表侄女。比纪二太太年长,纪老太太让纪二太太称呼姚氏为姐。
至于姚氏的一双儿女,姐姐叫做周念红。今年十六岁,弟弟叫做周桥,今年只有十三岁。
大家相互见礼,序齿而坐。
纪老太太的情绪似乎有些激动。
“……没有想到,这辈子咱们娘儿们还能见着面。琴娘,当年我第一次见你,你也才十四五岁。如今啊,你的女儿都这般大了!”
纪晓棠从未听说纪老太太又这样一房表亲,然而看纪老太太对待姚氏的态度。却又似乎曾经非常亲近的。
她果然对纪家过去的事情了解的太少吗?应该并不是这个缘故。纪晓棠细细地回想,将前世的经历也都想了一遍,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个姚氏。
纪老太太、姚氏和纪二太太说话,纪晓棠趁此机会打量着母子三人。
姚氏身材纤细。面容白皙。瓜子脸、柳叶眉,眉梢微微有些下斜,眉宇之间似乎罩着一层淡淡的清愁。显而易见的,姚氏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即便如今年纪大了,也还是风韵犹存。而且,她眉目间忧郁的样子,又为她增添了一股神秘的魅力。
至于姚氏的两个儿女。周念红长的与姚氏有七八分相像,却并无姚氏的妩媚。眉目间反而显出女子身上极少见的刚毅来。而周桥则是个尖下巴、瘦瘦的,还未长成的少年。
再看三个人的穿戴,从前应该也是中等的人家,只是如今,这些都讲不得了。
纪晓棠收回目光,就正听到姚氏在向纪老太太叙说旱灾之后,周家所遭遇的不幸。
周家也是耕读传家,原本十分殷实。只是这连年的旱灾,让一家子的境况大不如前。而如果仅仅是旱灾,这母女三人也不至于落到要投亲靠友。
周家在淮安府,淮安府这两年匪患丛生,姚氏的丈夫,就是被土匪绑了,虽然周家如数上交了赎金,但是土匪还是将姚氏的丈夫撕了票。
之后,周家的生活更加一落千丈。
没有了当家的男人,姚氏和一儿一女根本就守不住剩下的家业,不说贼寇们虎视眈眈,就是乡里、同族中的,也有眼红周家的家业。
而其中,不乏还有垂涎姚氏的人。
说到这里,姚氏低声啜泣,她身后的周念红和周桥也都跟着红了眼圈,周桥年纪小,竟也跟着抽噎起来,却被周念红捏了一把,愣是将他的眼泪给捏了回去。
姚氏在淮安就立身不住,正巧听到关于纪家的传闻,姚氏干脆就咬咬牙,将家中的细软收拾收拾,带领两个儿女和几个忠心的家仆,前来投奔纪家纪老太太。
“周家的族人,根本不将我们当做亲人,欺辱起我们来,比那些土匪还甚。我们母子如今在世上,已经举目无亲,想来想去,就只有姑母这里可以投靠。”
纪家在清远施舍钱粮,连素昧平生的人都肯帮助,她们还跟纪家有这一层亲戚关系,纪家应该不会看她们孤儿寡母的不管。
听姚氏说着她的种种难处,纪老太太也跟着长吁短叹,看着姚氏的目光分外怜惜。而在怜惜之外,似乎还有几分歉疚的意味。
“当初都说这周家很好,耕读传家,族长也是厚道的人,怎么如今竟成了这样!”
“姑母不知道,老族长是好的,只是早已经去世。如今当家的是老族长的儿子,那……”姚氏咬着嘴唇,说不下去了。
“就是那厮,想要欺负我娘!”周桥小少年横眉立目地道。
姚氏本来有些苍白的脸上立刻就染上了一抹红,她难过地垂下了头。
周念红阻拦周桥不及,见他不防头将话说出来,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天下竟有如此畜生不如的人!这样的人,竟然当了族长!”纪老太太叹道。
“姑母是有福气的人,哪里见过外头那些牛鬼蛇神。”姚氏这才抬起头来,苦笑着说道,“原本太平日子也还罢了,如今这个世道,谁也管不了谁,那些人就现了原形了。”
听姚氏说话,竟也是读过一些书的。
纪二太太对姚氏的第一印象很好,对于她们母子的遭遇也是唏嘘不已。
坐了一会,纪老太太就安排姚氏母子住了下来。
“祖母,没听你说过咱们还有这门亲?”纪晓棠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向纪老太太询问。
纪二太太也看着纪老太太,这话她也想问的。
“哦……”纪老太太的眼神就闪烁了一下,“是远亲了,她家里早没了人,她又嫁的远,这些年都没有走动过。她……她若不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也不会来找咱们。”
纪老太太显然不愿意多说。
“那老太太的打算?”纪二太太就问。
她们很快就要进京,姚氏在这个时候投奔了来,对于姚氏该如何安置?
“嗯……”纪老太太这次思索的时间又长了一些,“我问问她们自己的打算,如果……我打算带她们进京。”
“咱们走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在这里也不安全,不如带着她们,我才能放心。……琴娘是个苦命的人,我对不起她。”
说到最后,纪老太太就叹气,然后就什么都不肯说了。
等纪晓棠和纪二太太回到纪二太太的屋子里,纪二老爷正在屋子里坐着,纪二太太就将方才的事情都说了,也说了纪老太太要带姚氏母子进京的话。
“爹爹,这究竟是怎么论的亲?还有祖母说她对不起姚氏,这又是什么意思?”纪晓棠就问纪二老爷。
纪二老爷在听到纪老太太要带姚氏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变了脸色。
“晓棠,这些事你不要问。”
纪二老爷这么说着,就急匆匆地起身往纪老太太处去了,留下纪二太太和纪晓棠,心中更加疑惑。
……
纪老太太上房屋中
“娘,她们母子投奔来,咱们不能不管,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她们带进京去啊。这实在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我知道你顾虑什么,这并不关你的事。……就算是她们跟咱们进了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能有什么!况且,错的可不是琴娘!”
“娘,如今还讲什么对错!和睦安宁才是兴家之道。”
“琴娘来了,就不和睦、不安宁了?琴娘并不是那样的女子,她若是那样的女子,如今也没有……”纪老太太冲口说到这里,又突然顿住了。“罢了,我已经跟琴娘说了,她们也愿意跟着进京。”
“娘……”纪二老爷还想做最后的努力。
“二老爷,咱们对不住琴娘。看她现在的情形,无论如何不能扔下她。”至于看到琴娘,有的人会怎么样……
纪老太太少见地露出一丝冷笑来。
推荐弱颜完本古代言情《锦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