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汗国重组
东征军很快将西戍军和禁军的部队全都进行了收编,同时将两方土地划入了自己的治下。嘎木迪元帅尝到了与寿阳领地关系融洽的甜头,他自然也要充分利用。
在与坐镇枷蓝关的寿阳军官员们协商之后,嘎木迪同样每年向寿阳领地进献十万头牲畜以供使用,另外还有三十万张毛皮,而寿阳领地则全力支持他们的商贸活动,同时每年为察合台汗国提供至少一万吨麦麸稻壳用于饲料,此外寿阳领地还出资为察合台汗国修建一条贯穿全国的公路,以方便大量货物的运输。
北原军很快就得到了关于东征军与寿阳领地的协议,对于东征军这些年日子越过越红火,北原军统帅尼禄也颇为眼馋,现在听说双方有了这样更加优厚的条件,他再也忍不住了。
尼禄本来就无多大野心,要不然当初他麾下的北原军,也不会成为察合台汗国各大势力之中最小的一个了。如今虽然盟友获胜,但整个汗国已经只剩下他们两方势力,就算嘎木迪感念双方的盟友关系,不会对他有什么想法,但他支持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对于没有野心的尼禄来说,只要生活舒适富足就已经足够了,至于谁掌军权他并不在乎。因此北原军统帅尼禄元帅很快派出亲信,与嘎木迪元帅接触,表示北原军愿意并入东征军之中,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同样的贸易优厚待遇。
嘎木迪元帅本来无意于对盟友发难,毕竟在察合台人之中,偷袭攻打曾经的盟友,是很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如今尼禄如此上道,竟然主动过来请求合并,这让嘎木迪元帅欣喜若狂,他当即表示愿意接受北原军,同时尼禄元帅将作为新汗国的国师,享受真正的荣华富贵。
北原军就这样无惊无险的并入了新的察合台汗国,而嘎木迪元帅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新的大汗。在整合了整个国家力量之后,察合台汗国的国家形势有了极大的改观,常备军数量也增加到了一百万。
由于公路的延伸,草原上各地的商贸活动开始发展起来,而优质牧草的种植和饲料的运入,也让牲畜存活率与上膘速度快了许多,在开始富足的牧民之中,对农耕民族的敌视情绪大大降低,他们很快融入了寿阳领地的体系之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就在嘎木迪元帅的大军围困王城的时候,方睿涛在同一时间也开始动手了。
这一次进攻,方睿涛可谓精锐尽出。配备大量马车用以携带辎重和重型武器的部队,得以快速的向前推进,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大军已经出雪狼关五十里,兵锋直指锟铻城。
当初放弃锟铻城之后,重新进驻的达兰特军还以为捡了大便宜了,他们对锟铻城建设的防御体系做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准备在全国进行城墙改造,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实施这项工程,方睿涛的进攻就在此发起了。
听到大军逼近的消息驻守锟铻城的两个军团认为凭借这样一个小城,不足以防御住寿阳军的进攻。以达兰特帝国的骑兵优势,他们倒不如以少量军队守城,大部队则以游击战为主,极力骚扰对方,迟滞寿阳军的进攻速度,为后续大部队增援锟铻城提供便利。
两位军团长的想法很不错,这也是在当下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一种作战方式,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整个锟铻城的防御都是吴呈凤一手操办的,在撤退的时候,她又怎么会没有留下后手。
在商量之后,帝国第十二军团的军团长科迪纳率领八个师团的兵力出击,他们将以联队为单位,从各个方向一刻不停的对寿阳军发动袭击,以迟滞其行动。第十八军团的军团长拉里克将驻守锟铻城,在驻守这里的同时,也为科迪纳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双方很快就分开了,然而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的科迪纳,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对于游击战,方睿涛有着自己的办法,从雪狼关到迪玛城之前,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和草原地区,这些地方有利于骑兵的往来奔驰,但也很容易暴露他们的目标。
科迪纳的骑兵对于自己国内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很快就对行进中的寿阳军发起了冲击。对于擅长骑兵的达兰特帝国,方睿涛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毕竟在这个无法生产机械载具的世界,骑兵的机动性是无与伦比的。
尽管在队伍之中有着地龙师团的八千头地龙兽,以及精灵骑士团刚刚组建的飞龙联队和地龙联队,但相对于出击的三十多万大军来说,它们的数量毕竟太少,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掩护,所以即使在行进之中,步兵们也被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止对方的偷袭。
当年作为小队长与方睿涛在台上比拼的迪马特,如今也是一名高级军官了,而且他还是龙魂军团之中最为强大的警卫旗队队长。在方睿涛的关怀之下,这支王牌部队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人,这接近于三个联队的兵力了。
警卫旗队的编制虽然不如一个师团大,但他们却是整个寿阳军中,仅有的两支远程武器部队,另外一个就是专门保护方睿涛的近卫旗队,那支部队则只有八千人而已。
如今迪马特率领的警卫旗队就被部署在重武器联队的行进队列之中,作为其保护力量的存在,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两个重装联队。
自从出发以来,迪马特都是小心翼翼的,随时准备着战斗,这个习惯让他尝到了甜头。刚刚是大军出发的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的寿阳军拔营起寨,向着锟铻城的方向继续推进,就在他们行进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突然传来了警讯。
警讯是由马车顶上的哨兵发出的,为了能够及早发现敌方的偷袭兵力,各支部队的长官都派出了一些视力好的士兵,站到马车顶上手拿望远镜一路进行监视,而此时正是这些哨兵发出了警报。
在与坐镇枷蓝关的寿阳军官员们协商之后,嘎木迪同样每年向寿阳领地进献十万头牲畜以供使用,另外还有三十万张毛皮,而寿阳领地则全力支持他们的商贸活动,同时每年为察合台汗国提供至少一万吨麦麸稻壳用于饲料,此外寿阳领地还出资为察合台汗国修建一条贯穿全国的公路,以方便大量货物的运输。
北原军很快就得到了关于东征军与寿阳领地的协议,对于东征军这些年日子越过越红火,北原军统帅尼禄也颇为眼馋,现在听说双方有了这样更加优厚的条件,他再也忍不住了。
尼禄本来就无多大野心,要不然当初他麾下的北原军,也不会成为察合台汗国各大势力之中最小的一个了。如今虽然盟友获胜,但整个汗国已经只剩下他们两方势力,就算嘎木迪感念双方的盟友关系,不会对他有什么想法,但他支持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对于没有野心的尼禄来说,只要生活舒适富足就已经足够了,至于谁掌军权他并不在乎。因此北原军统帅尼禄元帅很快派出亲信,与嘎木迪元帅接触,表示北原军愿意并入东征军之中,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同样的贸易优厚待遇。
嘎木迪元帅本来无意于对盟友发难,毕竟在察合台人之中,偷袭攻打曾经的盟友,是很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如今尼禄如此上道,竟然主动过来请求合并,这让嘎木迪元帅欣喜若狂,他当即表示愿意接受北原军,同时尼禄元帅将作为新汗国的国师,享受真正的荣华富贵。
北原军就这样无惊无险的并入了新的察合台汗国,而嘎木迪元帅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新的大汗。在整合了整个国家力量之后,察合台汗国的国家形势有了极大的改观,常备军数量也增加到了一百万。
由于公路的延伸,草原上各地的商贸活动开始发展起来,而优质牧草的种植和饲料的运入,也让牲畜存活率与上膘速度快了许多,在开始富足的牧民之中,对农耕民族的敌视情绪大大降低,他们很快融入了寿阳领地的体系之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就在嘎木迪元帅的大军围困王城的时候,方睿涛在同一时间也开始动手了。
这一次进攻,方睿涛可谓精锐尽出。配备大量马车用以携带辎重和重型武器的部队,得以快速的向前推进,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大军已经出雪狼关五十里,兵锋直指锟铻城。
当初放弃锟铻城之后,重新进驻的达兰特军还以为捡了大便宜了,他们对锟铻城建设的防御体系做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准备在全国进行城墙改造,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实施这项工程,方睿涛的进攻就在此发起了。
听到大军逼近的消息驻守锟铻城的两个军团认为凭借这样一个小城,不足以防御住寿阳军的进攻。以达兰特帝国的骑兵优势,他们倒不如以少量军队守城,大部队则以游击战为主,极力骚扰对方,迟滞寿阳军的进攻速度,为后续大部队增援锟铻城提供便利。
两位军团长的想法很不错,这也是在当下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一种作战方式,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整个锟铻城的防御都是吴呈凤一手操办的,在撤退的时候,她又怎么会没有留下后手。
在商量之后,帝国第十二军团的军团长科迪纳率领八个师团的兵力出击,他们将以联队为单位,从各个方向一刻不停的对寿阳军发动袭击,以迟滞其行动。第十八军团的军团长拉里克将驻守锟铻城,在驻守这里的同时,也为科迪纳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双方很快就分开了,然而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的科迪纳,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对于游击战,方睿涛有着自己的办法,从雪狼关到迪玛城之前,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和草原地区,这些地方有利于骑兵的往来奔驰,但也很容易暴露他们的目标。
科迪纳的骑兵对于自己国内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很快就对行进中的寿阳军发起了冲击。对于擅长骑兵的达兰特帝国,方睿涛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毕竟在这个无法生产机械载具的世界,骑兵的机动性是无与伦比的。
尽管在队伍之中有着地龙师团的八千头地龙兽,以及精灵骑士团刚刚组建的飞龙联队和地龙联队,但相对于出击的三十多万大军来说,它们的数量毕竟太少,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掩护,所以即使在行进之中,步兵们也被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止对方的偷袭。
当年作为小队长与方睿涛在台上比拼的迪马特,如今也是一名高级军官了,而且他还是龙魂军团之中最为强大的警卫旗队队长。在方睿涛的关怀之下,这支王牌部队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人,这接近于三个联队的兵力了。
警卫旗队的编制虽然不如一个师团大,但他们却是整个寿阳军中,仅有的两支远程武器部队,另外一个就是专门保护方睿涛的近卫旗队,那支部队则只有八千人而已。
如今迪马特率领的警卫旗队就被部署在重武器联队的行进队列之中,作为其保护力量的存在,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两个重装联队。
自从出发以来,迪马特都是小心翼翼的,随时准备着战斗,这个习惯让他尝到了甜头。刚刚是大军出发的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的寿阳军拔营起寨,向着锟铻城的方向继续推进,就在他们行进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突然传来了警讯。
警讯是由马车顶上的哨兵发出的,为了能够及早发现敌方的偷袭兵力,各支部队的长官都派出了一些视力好的士兵,站到马车顶上手拿望远镜一路进行监视,而此时正是这些哨兵发出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