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皇后千秋
抱歉,没想到会拖到现在,还是没写完。Σ(°△°)︴…
------题外话------
再过几天就是宁皇后的千秋节了,宁皇后身体不好,已经好几年没有大办过了,这次,宁皇后也不想铺张,但她却想要跟陛下、嫔妃,还有嫔妃,皇子公主们吃一顿团圆饭,她怕以后自己没这个机会了,显德帝答应了她。
苏婉吩咐下去之后,就不再继续管这件事了。
但是,她比较听苏文的话,让苏文说服她就比较容易了。
赵氏那个人,就是提醒了她,她也会怀着一丝侥幸心里,根本不会听的。
苏婉想了想,还是决定派人稍稍提醒了苏文一下。
只是,他们现在也只靠地吃饭,一旦干旱,对苏家也是极大的打击。
并没有不长眼的去找苏文他们的麻烦,除了有昌武侯暗中照拂之外,还因为那个传言,赵氏他们的日子,倒也算是顺遂。
方伯和方婶依旧留在苏宅,伺候赵氏。离开赵氏,他们也无处可去。
苏文是个懂事的,虽然赵氏事事以他为先,对他很舍得花钱,但苏文却一直很俭省,有时候还会写字作画,拿到书肆里卖,空闲了还会抄书赚钱,虽然挣不了几个钱,却也让苏文很高兴。
当初,赵氏从苏婉这里,还有昌武侯府得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地了,这两年又风调雨顺,只凭田租,也勉强可以支撑他们家的开销了。只要熬到苏文中举,日子就会好很多。
所幸,苏文已经考上了秀才功名,还是廪生,每月都有米粮可领,但这点米粮,赵氏早已经不看在眼里,她看重的是苏文的功名,苏文成了秀才之后,家里的田庄也不用纳税了。
只是,她要养病,每年的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苏文读书,还养着下人,她又不善于经营,家底差不多已经掏空了,只剩下当时买下的庄子,连铺子都卖了。
赵氏想要亲眼看着苏文光耀门楣,对于自己的身体也很在意,所以身体养的还算不错。
如今,苏文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只是还没有说亲,赵氏眼界已经高了,一般人家看不上,似乎要等苏文中举,或者中了进士之后,才会说亲。
苏婉虽然没有跟她们联系,但是,却一直关注着他们。
苏婉也想起了她身体的母亲赵氏,还有弟弟苏文。
听到这么一件大事,灵璧侯夫人她们都有些神思不属,留她们用了午饭后,就送她们回府了。
苏婉没有多说,但她们都是人精,肯定知道怎么做。
现在玉蜀黍已经推广开来,还有番薯,马铃薯等物,也肯定会推广,只是要推广,还需要几个月后,这批番薯成熟了才可以,只是那时,旱灾恐怕已经来了,到时候,恰好派上用场。
苏婉却没有给她明确回答,只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们不妨多做些准备的。”
还有一点,一旦发生大灾,就很容易产生动荡,怪不得陛下开始调整兵力。
何况,她们的私人田庄都不少,万一真发生干旱,她们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面对天灾,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一种敬畏惧怕之心。
就连年纪最大的灵璧侯夫人,都忍不住心悸。
但他们观察了一番,却没有发现大旱的征兆,皇上也没有明确说过此事,因此对这件事,大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现在听到苏婉这么说,都忍不住神色大变。
皇上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众人又岂会不打听一番,虽然不确定,但都有听到一些传言,据说,今年会有大旱灾。
最后,还是灵璧侯夫人问道:“娘娘,您说的莫非是……难道这是真的?”
苏婉话音未落,几人脸色均是一变。
几人又拉了一会儿家常,苏婉才皱了下眉头,让众人都退下,只留下山茶,彩月几人,这才郑重其事地对她们说道:“姨母,琴姐姐,大嫂,有件大事,想必你们应该有所耳闻……”
“这可好极了,团团一直说没有什么玩伴呢,若是见到安哥儿,他肯定喜欢。”苏婉说道。
一听到苏婉说到自己两个宝贝儿子,陈雅琴的笑容更深了,挑眉说道:“只要娘娘不嫌他们烦,臣妇下次就带他们进宫。”
安哥儿是陈雅琴后来才生的小儿子,如今才三岁,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康哥儿如今已经是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了。
苏婉遂转移话题道:“说起来,我也很久没见康哥儿和安哥儿,姐姐下次进宫,不妨带着他们,让我这个姨母瞧瞧。”
所以,陈雅琴也看得开。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短,太夫人活到这么大年纪,已经很不错了。
一听这话,苏婉便知道,定远侯太夫人怕是撑不了两年了。
陈雅琴说道:“老太太身体还好,只是年纪大了……”
苏婉跟余氏说完之后,又向陈雅琴问了问定远侯太夫人的身体状况。
在苏婉跟余氏说话的时候,陈雅琴只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并不插话。虽然因为苏婉的关系,她跟余氏关系不错,但这毕竟是余家的家事,她自然不会插嘴。
听弦音而知雅意,余氏立即明白了苏婉的意思,说道:“娘娘放心,臣妇一定会好好约束家人的。”
苏婉见她说的真心实意,心里也是一松,亦多了几分真意,说道:“我相信大嫂应该比我更清楚,一个家族的兴盛,不能只靠一个人,陛下虽然给了令弟施展才能的机会,但若是余家其他人拖后腿的话,令弟将来的成就亦十分有限。”
余氏心里却越发愧疚和感激,说道:“娘娘,臣妇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若非娘娘的缘故,陛下又怎么会提拔余家,娘娘对余家的恩情,臣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苏婉久未见到亲人,心情起伏有点大,此时刚刚平静下来,闻言,打量了余氏一番,见她果真是悔改了,这才笑道:“大嫂子言重了,快免礼,这些都是陛下的意思,我并未出什么力。”
道歉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给皇贵妃抹黑,感谢是因为皇贵妃提拔了她的娘家弟弟,那也是余家嫡系,唯一没长歪的人,虽然才能略显平庸,但也踏实肯干,将来未必没有出息。
待苏婉跟灵璧侯夫人叙旧完之后,余氏才郑重其事地向苏婉表达了感谢和歉意。
余氏似乎真得反省过了,变得比以前更加沉稳了,显得不那么浮躁了,见到苏婉的时候,还露出几分羞愧之色。
因为余氏最近表现良好,这次,灵璧侯夫人便带她进宫了。
显德帝明白苏婉的顾虑,对于灵璧侯府当然会重用,但不会太过,更多表现在跟他们私底下的亲近上,比如,常常赏赐灵璧侯府,甚至,他还亲自陪苏婉回过灵璧侯府两趟,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像普通人家回娘家一般。
就算显德帝知道,她并非灵璧侯夫人的外甥女,但在外人眼里,他们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掰扯不开的,她本人也的确将灵璧侯府当成了自己的娘家,也不希望见到他们惹得圣上忌惮。
苏婉知道显德帝对于外戚的态度,也知道外戚势力过大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她从来不会要求显德帝对灵璧侯府太过恩宠,否则,一旦灵璧侯府势大,显德帝必定如鲠在喉。对陛下,对灵璧侯府都不是什么好事。
显德帝有意为九皇子收拢人心,也不介意施恩一下。
当然,这些事,苏婉都是询问过显德帝的意思的。
苏婉知道这件事后,派人查了查余家人,对于那些打着她的名头,败坏她名声的人,她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只是,余氏家族也不是没有可造之材,对于这样的人,苏婉也不介意提拔一下,给他们一些机会。毕竟是亲戚,余氏也帮过她不少忙,她若是一点也不管,倒是显得她不近人情了。
直到余氏悔过自新,灵璧侯夫人对她的态度才恢复如初,只是依旧不肯带她入宫。
从那以后,灵璧侯夫人对于余氏也疏远了些。
不过,余氏求皇贵妃的时候,灵璧侯夫人也在场,话未说完就被她给及时打断了,没有让她得逞,回府之后,灵璧侯夫人更是狠狠将她敲打了一番,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带着她进宫了。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只是余氏的娘家,只守着一个世家的名头,内里却已经腐朽没落了,娘家男人都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正事一个也不干。最近几年,因跟皇贵妃牵扯到那么一丝半点的关系,没少打着皇贵妃的名头在外头横行霸道。
自从苏婉成了皇贵妃后,她跟人相处之时,带了几分趾高气昂,每句话必说皇贵妃如何如何。之前进宫时,她还想让皇贵妃提拔一下她的娘家人。
变化最大的要属世子夫人余氏了。
所幸,灵璧侯夫人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心性早就磨练出来了,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对于家中的小辈和下人越发严厉了些,一旦有人利用皇贵妃的名头在外生事,她第一个不饶他们。
有了苏婉这个外甥女,灵璧侯夫人在侯府的地位,就更加超然了,几个儿媳妇还有众多小辈,都对她越发恭敬了。
陈雅琴爽利依旧,灵璧侯夫人虽然老了几岁,身体却不错,因为日子顺心,又没了心结,还胖了一点点。
苏婉觉得好久没见陈雅琴,还有姨母了,心中甚是想念。虽然之前亲蚕礼的时候见过,但哪里说得上话,便特意召见了她们。
苏婉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因为她知道,等旱灾来了,她的日子也不会太悠闲。
番薯移栽下去之后,基本就没有苏婉什么事了。
只是,苏婉让她进宫一次后,就不再继续召见她了,因为她已经怀孕了,还是她进宫后苏婉发现的,已经快两个月了,他们两口子竟然还都不知道,苏婉简直哭笑不得,连忙派人送她回去,让她好好养胎。
苏婉还特意召了英勇伯夫人黄媛凤进宫了一趟,毕竟,她也喜欢种地,两人很有共同话题。
苏婉终究还是在宫里开垦了一小片地,用来种植,番薯、马铃薯。
显德帝显然和在意在番薯,这些番薯,都让人精心打理着,几下详细的数据,之后也好推广。
到时候,还可以种植秋红薯,冬红薯。
移栽番薯的地,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将番薯苗栽种下去就可以了。当然,种下去以后,还是需要人打理的,这样番薯才能长得更好,大约四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了。
虽然,姚嵘带回来的番薯,都拿来育苗用了,也不算太多,只是顺天府一处地方,就能完全消化。
现在两个月过去,番薯幼苗已经培育好了,然后,便是移栽了。
不过,苏婉的心思,却没有放在这上面,她的心神全部在番薯培育幼苗上。
因为举行了亲蚕礼的缘故,苏婉在众人面前,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皇贵妃采桑三条,三公命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采桑完毕,以所采桑叶去蚕室喂养蚕母。礼毕赐宴,皇贵妃还宫。四月时,行治茧礼,即选蚕妇缫丝并织成绸缎。
当天,苏婉从玄武门(神武门)出宫,去了北郊定安门外的先蚕坛祭祀,显德帝派兵一万人,分布于祭坛和沿途进行护卫。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均各带侍女一名陪祀。
期间,因为皇后卧病在床,身为皇贵妃的苏婉亲自主持了亲蚕礼。
时间一天天流逝,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后宫里,又恢复到了表面的平静。
随后,她们又被显德帝派来的人敲打了一番,就彻底老实了。
其他嫔妃,原本还在等着宁皇后为她们主持公道,但见到宁皇后见过陛下后,就变得如此低调,以为她是在显德帝那里受到了挫折,也不大敢闹腾了。
宁皇后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她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颇沉得住气。自那次在勤政殿见过显德帝之后,就彻底沉寂了下来,也不见外客,只安心养病。
------题外话------
再过几天就是宁皇后的千秋节了,宁皇后身体不好,已经好几年没有大办过了,这次,宁皇后也不想铺张,但她却想要跟陛下、嫔妃,还有嫔妃,皇子公主们吃一顿团圆饭,她怕以后自己没这个机会了,显德帝答应了她。
苏婉吩咐下去之后,就不再继续管这件事了。
但是,她比较听苏文的话,让苏文说服她就比较容易了。
赵氏那个人,就是提醒了她,她也会怀着一丝侥幸心里,根本不会听的。
苏婉想了想,还是决定派人稍稍提醒了苏文一下。
只是,他们现在也只靠地吃饭,一旦干旱,对苏家也是极大的打击。
并没有不长眼的去找苏文他们的麻烦,除了有昌武侯暗中照拂之外,还因为那个传言,赵氏他们的日子,倒也算是顺遂。
方伯和方婶依旧留在苏宅,伺候赵氏。离开赵氏,他们也无处可去。
苏文是个懂事的,虽然赵氏事事以他为先,对他很舍得花钱,但苏文却一直很俭省,有时候还会写字作画,拿到书肆里卖,空闲了还会抄书赚钱,虽然挣不了几个钱,却也让苏文很高兴。
当初,赵氏从苏婉这里,还有昌武侯府得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地了,这两年又风调雨顺,只凭田租,也勉强可以支撑他们家的开销了。只要熬到苏文中举,日子就会好很多。
所幸,苏文已经考上了秀才功名,还是廪生,每月都有米粮可领,但这点米粮,赵氏早已经不看在眼里,她看重的是苏文的功名,苏文成了秀才之后,家里的田庄也不用纳税了。
只是,她要养病,每年的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苏文读书,还养着下人,她又不善于经营,家底差不多已经掏空了,只剩下当时买下的庄子,连铺子都卖了。
赵氏想要亲眼看着苏文光耀门楣,对于自己的身体也很在意,所以身体养的还算不错。
如今,苏文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只是还没有说亲,赵氏眼界已经高了,一般人家看不上,似乎要等苏文中举,或者中了进士之后,才会说亲。
苏婉虽然没有跟她们联系,但是,却一直关注着他们。
苏婉也想起了她身体的母亲赵氏,还有弟弟苏文。
听到这么一件大事,灵璧侯夫人她们都有些神思不属,留她们用了午饭后,就送她们回府了。
苏婉没有多说,但她们都是人精,肯定知道怎么做。
现在玉蜀黍已经推广开来,还有番薯,马铃薯等物,也肯定会推广,只是要推广,还需要几个月后,这批番薯成熟了才可以,只是那时,旱灾恐怕已经来了,到时候,恰好派上用场。
苏婉却没有给她明确回答,只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们不妨多做些准备的。”
还有一点,一旦发生大灾,就很容易产生动荡,怪不得陛下开始调整兵力。
何况,她们的私人田庄都不少,万一真发生干旱,她们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面对天灾,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一种敬畏惧怕之心。
就连年纪最大的灵璧侯夫人,都忍不住心悸。
但他们观察了一番,却没有发现大旱的征兆,皇上也没有明确说过此事,因此对这件事,大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现在听到苏婉这么说,都忍不住神色大变。
皇上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众人又岂会不打听一番,虽然不确定,但都有听到一些传言,据说,今年会有大旱灾。
最后,还是灵璧侯夫人问道:“娘娘,您说的莫非是……难道这是真的?”
苏婉话音未落,几人脸色均是一变。
几人又拉了一会儿家常,苏婉才皱了下眉头,让众人都退下,只留下山茶,彩月几人,这才郑重其事地对她们说道:“姨母,琴姐姐,大嫂,有件大事,想必你们应该有所耳闻……”
“这可好极了,团团一直说没有什么玩伴呢,若是见到安哥儿,他肯定喜欢。”苏婉说道。
一听到苏婉说到自己两个宝贝儿子,陈雅琴的笑容更深了,挑眉说道:“只要娘娘不嫌他们烦,臣妇下次就带他们进宫。”
安哥儿是陈雅琴后来才生的小儿子,如今才三岁,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康哥儿如今已经是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了。
苏婉遂转移话题道:“说起来,我也很久没见康哥儿和安哥儿,姐姐下次进宫,不妨带着他们,让我这个姨母瞧瞧。”
所以,陈雅琴也看得开。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短,太夫人活到这么大年纪,已经很不错了。
一听这话,苏婉便知道,定远侯太夫人怕是撑不了两年了。
陈雅琴说道:“老太太身体还好,只是年纪大了……”
苏婉跟余氏说完之后,又向陈雅琴问了问定远侯太夫人的身体状况。
在苏婉跟余氏说话的时候,陈雅琴只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并不插话。虽然因为苏婉的关系,她跟余氏关系不错,但这毕竟是余家的家事,她自然不会插嘴。
听弦音而知雅意,余氏立即明白了苏婉的意思,说道:“娘娘放心,臣妇一定会好好约束家人的。”
苏婉见她说的真心实意,心里也是一松,亦多了几分真意,说道:“我相信大嫂应该比我更清楚,一个家族的兴盛,不能只靠一个人,陛下虽然给了令弟施展才能的机会,但若是余家其他人拖后腿的话,令弟将来的成就亦十分有限。”
余氏心里却越发愧疚和感激,说道:“娘娘,臣妇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若非娘娘的缘故,陛下又怎么会提拔余家,娘娘对余家的恩情,臣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苏婉久未见到亲人,心情起伏有点大,此时刚刚平静下来,闻言,打量了余氏一番,见她果真是悔改了,这才笑道:“大嫂子言重了,快免礼,这些都是陛下的意思,我并未出什么力。”
道歉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给皇贵妃抹黑,感谢是因为皇贵妃提拔了她的娘家弟弟,那也是余家嫡系,唯一没长歪的人,虽然才能略显平庸,但也踏实肯干,将来未必没有出息。
待苏婉跟灵璧侯夫人叙旧完之后,余氏才郑重其事地向苏婉表达了感谢和歉意。
余氏似乎真得反省过了,变得比以前更加沉稳了,显得不那么浮躁了,见到苏婉的时候,还露出几分羞愧之色。
因为余氏最近表现良好,这次,灵璧侯夫人便带她进宫了。
显德帝明白苏婉的顾虑,对于灵璧侯府当然会重用,但不会太过,更多表现在跟他们私底下的亲近上,比如,常常赏赐灵璧侯府,甚至,他还亲自陪苏婉回过灵璧侯府两趟,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像普通人家回娘家一般。
就算显德帝知道,她并非灵璧侯夫人的外甥女,但在外人眼里,他们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掰扯不开的,她本人也的确将灵璧侯府当成了自己的娘家,也不希望见到他们惹得圣上忌惮。
苏婉知道显德帝对于外戚的态度,也知道外戚势力过大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她从来不会要求显德帝对灵璧侯府太过恩宠,否则,一旦灵璧侯府势大,显德帝必定如鲠在喉。对陛下,对灵璧侯府都不是什么好事。
显德帝有意为九皇子收拢人心,也不介意施恩一下。
当然,这些事,苏婉都是询问过显德帝的意思的。
苏婉知道这件事后,派人查了查余家人,对于那些打着她的名头,败坏她名声的人,她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只是,余氏家族也不是没有可造之材,对于这样的人,苏婉也不介意提拔一下,给他们一些机会。毕竟是亲戚,余氏也帮过她不少忙,她若是一点也不管,倒是显得她不近人情了。
直到余氏悔过自新,灵璧侯夫人对她的态度才恢复如初,只是依旧不肯带她入宫。
从那以后,灵璧侯夫人对于余氏也疏远了些。
不过,余氏求皇贵妃的时候,灵璧侯夫人也在场,话未说完就被她给及时打断了,没有让她得逞,回府之后,灵璧侯夫人更是狠狠将她敲打了一番,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带着她进宫了。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只是余氏的娘家,只守着一个世家的名头,内里却已经腐朽没落了,娘家男人都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正事一个也不干。最近几年,因跟皇贵妃牵扯到那么一丝半点的关系,没少打着皇贵妃的名头在外头横行霸道。
自从苏婉成了皇贵妃后,她跟人相处之时,带了几分趾高气昂,每句话必说皇贵妃如何如何。之前进宫时,她还想让皇贵妃提拔一下她的娘家人。
变化最大的要属世子夫人余氏了。
所幸,灵璧侯夫人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心性早就磨练出来了,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对于家中的小辈和下人越发严厉了些,一旦有人利用皇贵妃的名头在外生事,她第一个不饶他们。
有了苏婉这个外甥女,灵璧侯夫人在侯府的地位,就更加超然了,几个儿媳妇还有众多小辈,都对她越发恭敬了。
陈雅琴爽利依旧,灵璧侯夫人虽然老了几岁,身体却不错,因为日子顺心,又没了心结,还胖了一点点。
苏婉觉得好久没见陈雅琴,还有姨母了,心中甚是想念。虽然之前亲蚕礼的时候见过,但哪里说得上话,便特意召见了她们。
苏婉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因为她知道,等旱灾来了,她的日子也不会太悠闲。
番薯移栽下去之后,基本就没有苏婉什么事了。
只是,苏婉让她进宫一次后,就不再继续召见她了,因为她已经怀孕了,还是她进宫后苏婉发现的,已经快两个月了,他们两口子竟然还都不知道,苏婉简直哭笑不得,连忙派人送她回去,让她好好养胎。
苏婉还特意召了英勇伯夫人黄媛凤进宫了一趟,毕竟,她也喜欢种地,两人很有共同话题。
苏婉终究还是在宫里开垦了一小片地,用来种植,番薯、马铃薯。
显德帝显然和在意在番薯,这些番薯,都让人精心打理着,几下详细的数据,之后也好推广。
到时候,还可以种植秋红薯,冬红薯。
移栽番薯的地,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将番薯苗栽种下去就可以了。当然,种下去以后,还是需要人打理的,这样番薯才能长得更好,大约四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了。
虽然,姚嵘带回来的番薯,都拿来育苗用了,也不算太多,只是顺天府一处地方,就能完全消化。
现在两个月过去,番薯幼苗已经培育好了,然后,便是移栽了。
不过,苏婉的心思,却没有放在这上面,她的心神全部在番薯培育幼苗上。
因为举行了亲蚕礼的缘故,苏婉在众人面前,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皇贵妃采桑三条,三公命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采桑完毕,以所采桑叶去蚕室喂养蚕母。礼毕赐宴,皇贵妃还宫。四月时,行治茧礼,即选蚕妇缫丝并织成绸缎。
当天,苏婉从玄武门(神武门)出宫,去了北郊定安门外的先蚕坛祭祀,显德帝派兵一万人,分布于祭坛和沿途进行护卫。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均各带侍女一名陪祀。
期间,因为皇后卧病在床,身为皇贵妃的苏婉亲自主持了亲蚕礼。
时间一天天流逝,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后宫里,又恢复到了表面的平静。
随后,她们又被显德帝派来的人敲打了一番,就彻底老实了。
其他嫔妃,原本还在等着宁皇后为她们主持公道,但见到宁皇后见过陛下后,就变得如此低调,以为她是在显德帝那里受到了挫折,也不大敢闹腾了。
宁皇后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她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颇沉得住气。自那次在勤政殿见过显德帝之后,就彻底沉寂了下来,也不见外客,只安心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