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多事的冬天
1938年10月,比另一个时空提前了大约将近一年的时间,朱亚什维利在克林姆林宫会见芬兰谈判代表团时,亲自提出了苏俄对芬兰的一些“领土”要求:(一)同意签署一项“苏芬互助”条约;(二)把芬兰西南部的汉科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租借”给苏俄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三)割让芬兰湾内某些岛屿;(四)为了“增强列宁格勒的安全”同意调整卡累利阿地峡的一个相当大的边界地区给苏俄;(5)同意拆除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工事;(6)为了改正据俄国人说是以前被“粗率地和不自然地”划定的边界线,割让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的一部分。作为这些割让的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愿意将沿着苏联边界的卡累利阿前沿地带割让给芬兰。
卡累地阿地狭易守难攻,对于芬兰的边界防御至关重要,芬兰方面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严守中立立场的考!无!错!虑,拒绝了苏俄的要求。然而芬兰方面还是迫于苏俄的压力提出了一个让步方案:同意将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线向北移约12公里,并将芬兰湾上几个岛屿割让给苏俄。苏俄方面认为这些让步不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加以拒绝。
苏芬边界谈判宣告破裂,随之而来的是苏芬关系急剧恶化。
不过,大多数芬兰人却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降临。
1938年11月15日下午,莫斯科方面宣称,当天下午15点45分(赫尔辛基时间为14点45分),芬兰军队攻击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苏俄一侧境内约800米左右的迈尼拉村庄,一共发射了7发炮弹。在给芬兰大使的外交照会中,莫洛托夫要求芬兰军队立即从边界后撤20到50公里。
芬兰政府否认芬兰的大炮曾轰击过迈尼拉。并声明当被指责的攻击发生时,有证据证明发现苏俄炮兵的活动。芬兰要求援引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把这起事件交给一个由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去调查解决,同时为了驳斥苏联政府指责芬兰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并威胁列宁格勒的说法。同时芬兰政府准备把卡累利阿地峡最南端的边防部队撤离列宁格勒一定的距离,使这些部队再也不能被指控为“威胁”这个城市的安全。
芬兰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十一月十九日,莫洛托夫进一步发出照会。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已经作废。十一月二十日,苏俄宣布断绝了与芬兰的外交关系。
第二天早晨6点,早就在边境地区集结的大约55万苏军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
“左舵5,航速20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波罗的海的冬天气温并不是特别寒冷,大约在零下七、八度左右。在战列舰“波希米亚”号的舰桥上,瓦格纳中将身上穿着深蓝色的毛呢大衣,面无表情地下达着命令。
在苏芬战争爆发后,德奥等国强烈遣责了苏俄的侵略行径。奥匈方面更是派出了第二战列舰队进入到地中海,与德国舰队一起聚集到了里加湾,以示对芬兰方面的支持。由于芬兰并不愿意放弃中立,选择与德国结盟,所以德奥两国暂时还找不出理由来直接插手这场战争。而且德奥两国显然也不想冒险卷入北欧的这场战争,虽然同意向以瑞典为首的斯堪的亚联盟方面提供武器支援。
这时候,42岁的旗舰舰长雷科巴上校就会重复舰队司令的命令:“右转5,航速20!”
大约不到一分钟之后。“波希米亚”号庞大的身躯开始略微转向,并且开始加速。向西北驶出了里加湾,转向斯德哥尔摩方向进行例行的“示威巡航”。
建于欧战期间的“波希米亚”号和“克罗地亚”号战列舰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战舰之一,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舰体在外观上确实略显老迈,在经过现代化改装之后,这级更换了动力系统的老式战列舰依然能够以28节的高速在海上驰骋,这让它能够勉强跟上航母舰队的行动。虽然其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无法与目前各国正在建造的新锐战列舰相比。但还是能够保持有相当强悍的作战能力。
自从奥匈海军确立以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主力地位之后,战列舰队被安排到了担任舰队护卫的次要角色,很少能够象现在这样单独出战,扬威海上。
透过非常结实的舷窗,可以看到侧面平静的海面上同型的姊妹舰“克罗地亚”号也正在同时转向。舰艏激荡起白色的波浪,甲板上四座炮塔中的炮口高高扬起,指着远处的海面,确实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感觉,令人热血沸腾。
舰队完成了转向,开始朝着斯德哥尔摩方向航行。
“继续保持警戒!”瓦格纳中将在略微叮嘱了一句后,转身下了舰桥。
在别人看来他有些过于小心,实际上即使是在波罗的海,也没有谁会来挑战奥匈海军的权威,给自己制造麻烦。
“该死的俄国佬!”坐在海图桌前的航海官米亚科维奇低声骂了一句,突然爆发的苏芬战争毁了他的假期,如果战争不能在短期内结束的话,第二战列舰队有可能一个冬天都得呆在波罗的海,甚至圣诞和新年都得在这里度过,虽然只是在执行例行巡航和一些普通的为商船护航的任务。
“斯托亚,我敢肯定芬兰人撑不过一个月,想想看,俄国人出动了数十万大军,而芬兰人只有几万的正规军。”坐在他身边的扬科维奇说道。
德国人和奥匈人对于芬兰人抱有一定的同情心,不过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这场战争会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芬兰毕竟不是协约国的成员,提供一些物资和道义上的支持倒也无妨,但如果去为芬兰人打仗,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乐意。
但芬兰人的抵抗意志超出了大多数世人的估计。
在紧急动员后,仅有13万兵力的芬兰军队把苏军死死挡在了曼纳海姆防线,苏军不适应芬兰冬季严寒的气候,无法发挥出装备上的优势,损兵折将。
这场战争一直拖到1939年3月才结束,最终苏军以伤亡6万人的巨大代价,打败了芬兰,迫使对方割让了大片的领土。不过,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对苏俄的纵容让朱亚什维利更加得寸进尺,又开始加紧准备对顿河、高加索和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未完待续……)
54、多事的冬天:
卡累地阿地狭易守难攻,对于芬兰的边界防御至关重要,芬兰方面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严守中立立场的考!无!错!虑,拒绝了苏俄的要求。然而芬兰方面还是迫于苏俄的压力提出了一个让步方案:同意将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线向北移约12公里,并将芬兰湾上几个岛屿割让给苏俄。苏俄方面认为这些让步不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加以拒绝。
苏芬边界谈判宣告破裂,随之而来的是苏芬关系急剧恶化。
不过,大多数芬兰人却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降临。
1938年11月15日下午,莫斯科方面宣称,当天下午15点45分(赫尔辛基时间为14点45分),芬兰军队攻击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苏俄一侧境内约800米左右的迈尼拉村庄,一共发射了7发炮弹。在给芬兰大使的外交照会中,莫洛托夫要求芬兰军队立即从边界后撤20到50公里。
芬兰政府否认芬兰的大炮曾轰击过迈尼拉。并声明当被指责的攻击发生时,有证据证明发现苏俄炮兵的活动。芬兰要求援引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把这起事件交给一个由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去调查解决,同时为了驳斥苏联政府指责芬兰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并威胁列宁格勒的说法。同时芬兰政府准备把卡累利阿地峡最南端的边防部队撤离列宁格勒一定的距离,使这些部队再也不能被指控为“威胁”这个城市的安全。
芬兰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十一月十九日,莫洛托夫进一步发出照会。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已经作废。十一月二十日,苏俄宣布断绝了与芬兰的外交关系。
第二天早晨6点,早就在边境地区集结的大约55万苏军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
“左舵5,航速20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波罗的海的冬天气温并不是特别寒冷,大约在零下七、八度左右。在战列舰“波希米亚”号的舰桥上,瓦格纳中将身上穿着深蓝色的毛呢大衣,面无表情地下达着命令。
在苏芬战争爆发后,德奥等国强烈遣责了苏俄的侵略行径。奥匈方面更是派出了第二战列舰队进入到地中海,与德国舰队一起聚集到了里加湾,以示对芬兰方面的支持。由于芬兰并不愿意放弃中立,选择与德国结盟,所以德奥两国暂时还找不出理由来直接插手这场战争。而且德奥两国显然也不想冒险卷入北欧的这场战争,虽然同意向以瑞典为首的斯堪的亚联盟方面提供武器支援。
这时候,42岁的旗舰舰长雷科巴上校就会重复舰队司令的命令:“右转5,航速20!”
大约不到一分钟之后。“波希米亚”号庞大的身躯开始略微转向,并且开始加速。向西北驶出了里加湾,转向斯德哥尔摩方向进行例行的“示威巡航”。
建于欧战期间的“波希米亚”号和“克罗地亚”号战列舰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战舰之一,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舰体在外观上确实略显老迈,在经过现代化改装之后,这级更换了动力系统的老式战列舰依然能够以28节的高速在海上驰骋,这让它能够勉强跟上航母舰队的行动。虽然其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无法与目前各国正在建造的新锐战列舰相比。但还是能够保持有相当强悍的作战能力。
自从奥匈海军确立以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主力地位之后,战列舰队被安排到了担任舰队护卫的次要角色,很少能够象现在这样单独出战,扬威海上。
透过非常结实的舷窗,可以看到侧面平静的海面上同型的姊妹舰“克罗地亚”号也正在同时转向。舰艏激荡起白色的波浪,甲板上四座炮塔中的炮口高高扬起,指着远处的海面,确实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感觉,令人热血沸腾。
舰队完成了转向,开始朝着斯德哥尔摩方向航行。
“继续保持警戒!”瓦格纳中将在略微叮嘱了一句后,转身下了舰桥。
在别人看来他有些过于小心,实际上即使是在波罗的海,也没有谁会来挑战奥匈海军的权威,给自己制造麻烦。
“该死的俄国佬!”坐在海图桌前的航海官米亚科维奇低声骂了一句,突然爆发的苏芬战争毁了他的假期,如果战争不能在短期内结束的话,第二战列舰队有可能一个冬天都得呆在波罗的海,甚至圣诞和新年都得在这里度过,虽然只是在执行例行巡航和一些普通的为商船护航的任务。
“斯托亚,我敢肯定芬兰人撑不过一个月,想想看,俄国人出动了数十万大军,而芬兰人只有几万的正规军。”坐在他身边的扬科维奇说道。
德国人和奥匈人对于芬兰人抱有一定的同情心,不过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这场战争会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芬兰毕竟不是协约国的成员,提供一些物资和道义上的支持倒也无妨,但如果去为芬兰人打仗,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乐意。
但芬兰人的抵抗意志超出了大多数世人的估计。
在紧急动员后,仅有13万兵力的芬兰军队把苏军死死挡在了曼纳海姆防线,苏军不适应芬兰冬季严寒的气候,无法发挥出装备上的优势,损兵折将。
这场战争一直拖到1939年3月才结束,最终苏军以伤亡6万人的巨大代价,打败了芬兰,迫使对方割让了大片的领土。不过,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对苏俄的纵容让朱亚什维利更加得寸进尺,又开始加紧准备对顿河、高加索和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未完待续……)
54、多事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