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全民总动员
热门推荐:、、、、、、、
熊大押运第二批军械到了山上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半夜就遭遇了敌袭。野外的营地几乎在瞬间就撤回了防线内。
幸好山上的守卫力量从来没有减弱过,才没让西戎人扩大战果。
西戎那方的队伍构成,和熊大预想中的差不多,都是高手。但是人数比他预料中的要多,具体数字暂时还无法估算,但总比几百人要多出许多。
蔡公公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对战况不看好。比数量,西戎人多;比质量,西戎那边都是高手,自己这边更多的都是军汉而已,身手比一般人要好一些,但也有限。
熊大倒是有信心:“仗比较难打,却也不是没机会。”他经历过的大小战役无数,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攻城的那一方,自然明白有一座城池可以坚守,对于防守的一方是多么的有利。
大茶村当然不是城池,但是防御工事并不比一般的城池差。新建的堡楼不用说,各种机关布置已经在短时间内让西戎人付出了十数人的代价。虽然对于这次西戎人的进攻队伍而言是九牛一毛,但好歹也算是暂时打压了敌方的气焰。
茶园那边的防御工事就更加不用说了。
茶园的工作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的时候根本没多少事情可做。这些退役的军汉们纷纷就把脑筋动到了防御工事上面,熊大几乎每次进山,就会发现新的动向。再加上这里面还有温纶插了一脚。他也不知道媳妇儿哪来的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有些只能是纸上谈兵,但是有些却能让人眼前一亮。
八百里大山地形复杂,就算这些西戎人到来,但是也无法带上更多的后勤物资,包括粮草,包括军械。
熊大将情况和蔡公公分析了一遍,最后说道:“就是拼消耗,大茶村也耗得起!”只是,打仗消耗最多的并不是物资,而是人命。这道理谁都懂,只是谁都没提。
就是眼下才刚接触了没几天,大茶村一方也已经付出了几条人命。华永更是忙到飞起。也亏得他手下的一些学徒如今都能搭把手,山上的这些军汉们也都懂一些急救措施。伤亡人数并没有预料中的那么严重。
蔡公公表情略松了松,过了一会儿还是叹了口气:“打仗啊……”
熊大心中有底气,但是他要做的是杀退,甚至是将这些西戎人全都留下,这就不容易了。
他心里面明白,如果这一支队伍将大茶村这边攻破,那么西戎人就获得了一条绕开龙门关的捷径。到时候无论是里应外合,还是在齐国内部点燃硝烟,造成的后果都不是熊大想看到的。
现在唯一让他感到安心的是,温纶在山下。无论如何,温纶在安全的地方,这让他感到心里面踏实。尽管他在山上,他明白媳妇儿的心里面不会踏实。
如今整个山上都疯了。山民们长期居住在山上,对西戎人的认识已经妖魔化。在他们眼里,西戎人比山上的虎狼更可怕。
但是西戎人一来就在堡楼那里丢下了十几条人命!
更重要的是,西戎人一来,山上就没了游客!
马上就要开春了造吗?打打打的,等开春了谁还敢上山来花钱?
造带着人采茶炒茶多赚钱吗?
造带着人往山里面溜达一圈多赚钱吗?
山民们呸呸口水,红着眼睛鼻子喷气:“让这群西戎人活不过这个冬天!”
想冲出去杀敌的山民们被军汉们拦住了。
最后还是蔡公公拍碎了一块石头,才镇住了他们:“乡亲们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比起上阵杀敌,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最后一批的军械还没有运到山上。短时间内对战局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保不准出什么意外。所有山民们开始在匠人们的带领下,学着削竹刺。
其实也不用怎么学。所谓的竹刺并不是竹签那种。而是挑选出拳头粗细的竹竿,砍成丈长,两头削成斜面。没多大技术含量,基本上是个爷们都能做,力气大的娘们也行。
山民们对于制作这样的竹刺表示不理解:“这是用来烧柴的吗?能有用?”
蔡公公拿在手上掂了掂,随手一扔,伴随着一阵破风声,一块石板被戳了个对穿。
山民们小脸刷白。
蔡公公笑眯眯地让人把竹刺运到堡楼那里,准备给西戎的小崽子们放放血。
女眷们也有活干,准备各种食物,照顾伤员,甚至是维护军械。
村长带着人找到熊大。
熊大莫名地看着村子暗搓搓递过来的油桶:“这是作甚?”这不是茶油吗?就是要表心意也是送去厨房那边,怎么送他这儿了?
村长猫着腰,还没说话就嘿嘿一笑,觉着不对,又搓了搓手:“那啥?赵先生说的,火烧□□!”
熊大想了半天才明白,赵先生指的是赵四,不由得满脑门黑线。这赵四让他给村民们说些人情世故,这是说书呢?还火烧□□!
山上这地形根本没法用火攻,放得不好,说不准就先把自己给烧了。熊大将油桶还是送去了厨房。
山下的温纶也在温景盛离开之后,直接返回了府城。大茶村那边,有熊大和蔡公公在,西戎人翻不了天,但是龙门关那里呢?
在受灾严重的当下,交通有受阻,龙门关那里一旦失守,西戎人几乎可以一路打进齐国腹地!
原本战争没有爆发的时候,那叫军情,不能透露,以防惑乱民心。
但是仗已经开始打了,这时候瞒也瞒不住,更何况一些圈子里的人,都有各自的消息渠道。
温纶还没出县城,就被几个旧日同窗给拦住了。
知道消息的是探花郎安澜:“没想到这次返乡,会碰上这样的大事。”
王宁和刘朴在当地是大地主,家里别的没有,就是存粮多:“第一批粮草正在装车,只是如今这路不好,估计时间上……”
温纶上次见这三人还是在安澜刚中探花的酒宴上,王宁和刘朴似乎还是老样子,安澜倒是看着稳重了许多。眼下也不是寒暄的时候,将情况整理了一番后,就各自动员起来。
军械方面他们没有办法可想,但是粮草他们可以筹措,另外药材也是一大笔开支。
等宋林从山上下来递消息的时候,温纶已经赶去了府城,他得把剩下的最后一批物资运到山上。
结果温纶在半路就接到了那批物资,押送的人是姚青。
姚青似乎一夜之间长高了很多,温纶看着姚青几乎没敢认出来,等到姚青走进的时候,温纶才拍了拍姚青的脑袋。嗯,还是这么矮。
姚青现在的武功不弱,在雪地上行走也是一点阻碍也没有:“先生,这批物资交给我就行了。”剩余的不用多说,先生比他强多了。但是,先生的武功不行,押运军械的事情还是交给他来办就好。
温纶狠狠点了下头:“自己小心。”
“是,先生。”姚青很快就告别了温纶,温纶去往府城。
一日后,知府老爷被温纶直接提了起来。
人在愤怒之下的力气不容小觑,别看知府是温纶的两倍大,温纶竟然只用了一只手。
别的人惊呆了,知府瞪圆了眼睛,气得说不出话来:“你……”
在温纶身后,几位府城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个个走了进来:“呵呵,知府大人缓口气,继续讨论研究。咱几个老家伙惜命,还想多活个几年,不想坐在家里等西戎冲进府城。小温呐,你也不嫌重,赶紧把知府大人放下,免得伤了手。咱们几个老家伙商量出来的个方案,还需要知府大人盖个印。”
知府大人气得眼睛都翻白了。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安江府,城墙高大,守兵雄壮,哪里那么容易就被西戎攻进来?就是等到西戎大过来,朝廷的援兵也早就到了!再说,什么叫免得伤了手?这货……这货是那杀胚镇南将军的老婆!不说是读书人吗?读书人怎么能把他一手提起来!而且衙门重地,他们怎么就闯进来了?守卫的衙役呢?
衙役:温先生干得漂亮!
不消半个时辰,一队队人马从安江城出发,前往龙门关的道路上,分段清理道路。这其中有衙役,有民壮,甚至当初给茶楼上眼药的几个混混也在其中。
狗拉雪橇什么的,只是一个大茶村还能勉强用用。但是对于龙门关来说,雪橇在当地基本就没有什么应用,无论是什么,还是将道路清理出来才是正理。
剩下的后勤补给也一一跟上。在经历了雪灾的救援之后,这些人也是驾轻就熟。
人多力量大。
尽管战事让民心惶惶,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社会秩序并没有混乱。许多有余力的人家,还自发组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知府大人指望的朝廷,此刻自身也焦头烂额。
龙门关这边只是第一场,整个西北边关几乎同时打响了战争。战线很长,朝廷一时间有些自顾不暇。
熊大押运第二批军械到了山上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半夜就遭遇了敌袭。野外的营地几乎在瞬间就撤回了防线内。
幸好山上的守卫力量从来没有减弱过,才没让西戎人扩大战果。
西戎那方的队伍构成,和熊大预想中的差不多,都是高手。但是人数比他预料中的要多,具体数字暂时还无法估算,但总比几百人要多出许多。
蔡公公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对战况不看好。比数量,西戎人多;比质量,西戎那边都是高手,自己这边更多的都是军汉而已,身手比一般人要好一些,但也有限。
熊大倒是有信心:“仗比较难打,却也不是没机会。”他经历过的大小战役无数,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攻城的那一方,自然明白有一座城池可以坚守,对于防守的一方是多么的有利。
大茶村当然不是城池,但是防御工事并不比一般的城池差。新建的堡楼不用说,各种机关布置已经在短时间内让西戎人付出了十数人的代价。虽然对于这次西戎人的进攻队伍而言是九牛一毛,但好歹也算是暂时打压了敌方的气焰。
茶园那边的防御工事就更加不用说了。
茶园的工作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的时候根本没多少事情可做。这些退役的军汉们纷纷就把脑筋动到了防御工事上面,熊大几乎每次进山,就会发现新的动向。再加上这里面还有温纶插了一脚。他也不知道媳妇儿哪来的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有些只能是纸上谈兵,但是有些却能让人眼前一亮。
八百里大山地形复杂,就算这些西戎人到来,但是也无法带上更多的后勤物资,包括粮草,包括军械。
熊大将情况和蔡公公分析了一遍,最后说道:“就是拼消耗,大茶村也耗得起!”只是,打仗消耗最多的并不是物资,而是人命。这道理谁都懂,只是谁都没提。
就是眼下才刚接触了没几天,大茶村一方也已经付出了几条人命。华永更是忙到飞起。也亏得他手下的一些学徒如今都能搭把手,山上的这些军汉们也都懂一些急救措施。伤亡人数并没有预料中的那么严重。
蔡公公表情略松了松,过了一会儿还是叹了口气:“打仗啊……”
熊大心中有底气,但是他要做的是杀退,甚至是将这些西戎人全都留下,这就不容易了。
他心里面明白,如果这一支队伍将大茶村这边攻破,那么西戎人就获得了一条绕开龙门关的捷径。到时候无论是里应外合,还是在齐国内部点燃硝烟,造成的后果都不是熊大想看到的。
现在唯一让他感到安心的是,温纶在山下。无论如何,温纶在安全的地方,这让他感到心里面踏实。尽管他在山上,他明白媳妇儿的心里面不会踏实。
如今整个山上都疯了。山民们长期居住在山上,对西戎人的认识已经妖魔化。在他们眼里,西戎人比山上的虎狼更可怕。
但是西戎人一来就在堡楼那里丢下了十几条人命!
更重要的是,西戎人一来,山上就没了游客!
马上就要开春了造吗?打打打的,等开春了谁还敢上山来花钱?
造带着人采茶炒茶多赚钱吗?
造带着人往山里面溜达一圈多赚钱吗?
山民们呸呸口水,红着眼睛鼻子喷气:“让这群西戎人活不过这个冬天!”
想冲出去杀敌的山民们被军汉们拦住了。
最后还是蔡公公拍碎了一块石头,才镇住了他们:“乡亲们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比起上阵杀敌,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最后一批的军械还没有运到山上。短时间内对战局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保不准出什么意外。所有山民们开始在匠人们的带领下,学着削竹刺。
其实也不用怎么学。所谓的竹刺并不是竹签那种。而是挑选出拳头粗细的竹竿,砍成丈长,两头削成斜面。没多大技术含量,基本上是个爷们都能做,力气大的娘们也行。
山民们对于制作这样的竹刺表示不理解:“这是用来烧柴的吗?能有用?”
蔡公公拿在手上掂了掂,随手一扔,伴随着一阵破风声,一块石板被戳了个对穿。
山民们小脸刷白。
蔡公公笑眯眯地让人把竹刺运到堡楼那里,准备给西戎的小崽子们放放血。
女眷们也有活干,准备各种食物,照顾伤员,甚至是维护军械。
村长带着人找到熊大。
熊大莫名地看着村子暗搓搓递过来的油桶:“这是作甚?”这不是茶油吗?就是要表心意也是送去厨房那边,怎么送他这儿了?
村长猫着腰,还没说话就嘿嘿一笑,觉着不对,又搓了搓手:“那啥?赵先生说的,火烧□□!”
熊大想了半天才明白,赵先生指的是赵四,不由得满脑门黑线。这赵四让他给村民们说些人情世故,这是说书呢?还火烧□□!
山上这地形根本没法用火攻,放得不好,说不准就先把自己给烧了。熊大将油桶还是送去了厨房。
山下的温纶也在温景盛离开之后,直接返回了府城。大茶村那边,有熊大和蔡公公在,西戎人翻不了天,但是龙门关那里呢?
在受灾严重的当下,交通有受阻,龙门关那里一旦失守,西戎人几乎可以一路打进齐国腹地!
原本战争没有爆发的时候,那叫军情,不能透露,以防惑乱民心。
但是仗已经开始打了,这时候瞒也瞒不住,更何况一些圈子里的人,都有各自的消息渠道。
温纶还没出县城,就被几个旧日同窗给拦住了。
知道消息的是探花郎安澜:“没想到这次返乡,会碰上这样的大事。”
王宁和刘朴在当地是大地主,家里别的没有,就是存粮多:“第一批粮草正在装车,只是如今这路不好,估计时间上……”
温纶上次见这三人还是在安澜刚中探花的酒宴上,王宁和刘朴似乎还是老样子,安澜倒是看着稳重了许多。眼下也不是寒暄的时候,将情况整理了一番后,就各自动员起来。
军械方面他们没有办法可想,但是粮草他们可以筹措,另外药材也是一大笔开支。
等宋林从山上下来递消息的时候,温纶已经赶去了府城,他得把剩下的最后一批物资运到山上。
结果温纶在半路就接到了那批物资,押送的人是姚青。
姚青似乎一夜之间长高了很多,温纶看着姚青几乎没敢认出来,等到姚青走进的时候,温纶才拍了拍姚青的脑袋。嗯,还是这么矮。
姚青现在的武功不弱,在雪地上行走也是一点阻碍也没有:“先生,这批物资交给我就行了。”剩余的不用多说,先生比他强多了。但是,先生的武功不行,押运军械的事情还是交给他来办就好。
温纶狠狠点了下头:“自己小心。”
“是,先生。”姚青很快就告别了温纶,温纶去往府城。
一日后,知府老爷被温纶直接提了起来。
人在愤怒之下的力气不容小觑,别看知府是温纶的两倍大,温纶竟然只用了一只手。
别的人惊呆了,知府瞪圆了眼睛,气得说不出话来:“你……”
在温纶身后,几位府城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个个走了进来:“呵呵,知府大人缓口气,继续讨论研究。咱几个老家伙惜命,还想多活个几年,不想坐在家里等西戎冲进府城。小温呐,你也不嫌重,赶紧把知府大人放下,免得伤了手。咱们几个老家伙商量出来的个方案,还需要知府大人盖个印。”
知府大人气得眼睛都翻白了。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安江府,城墙高大,守兵雄壮,哪里那么容易就被西戎攻进来?就是等到西戎大过来,朝廷的援兵也早就到了!再说,什么叫免得伤了手?这货……这货是那杀胚镇南将军的老婆!不说是读书人吗?读书人怎么能把他一手提起来!而且衙门重地,他们怎么就闯进来了?守卫的衙役呢?
衙役:温先生干得漂亮!
不消半个时辰,一队队人马从安江城出发,前往龙门关的道路上,分段清理道路。这其中有衙役,有民壮,甚至当初给茶楼上眼药的几个混混也在其中。
狗拉雪橇什么的,只是一个大茶村还能勉强用用。但是对于龙门关来说,雪橇在当地基本就没有什么应用,无论是什么,还是将道路清理出来才是正理。
剩下的后勤补给也一一跟上。在经历了雪灾的救援之后,这些人也是驾轻就熟。
人多力量大。
尽管战事让民心惶惶,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社会秩序并没有混乱。许多有余力的人家,还自发组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知府大人指望的朝廷,此刻自身也焦头烂额。
龙门关这边只是第一场,整个西北边关几乎同时打响了战争。战线很长,朝廷一时间有些自顾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