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议攻凤阳
“快去请军师过来,我有事要找他商议。..”
吕岩对一名卫兵道。
“遵命,大人。”
攻打南直隶和广东是相当艰巨的一项任务。
虽然他的兵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做战,已经增长到了七万余名(不含海军)。
但是他也占领了将近两个省的地盘,这些地盘由于刚刚被占领,人心不稳,有些地方有着落草的贼寇和乱兵,因此需要驻守一些士兵维持秩序。
这样一来就牵制了他大量的兵力。
不过好在由于他执行了分田地的政策,赢得了很多民心。
大量的贫民愿意为他效力,这些贫民主动为他检举那些可疑的陌生人。
一些锦衣卫探子纷纷被检举出来,然后砍头示众。
有些人则在吕岩的组织下组成了乡勇,主动维持当地的秩序。
甚至就连一些兵败逃回家的明军也主动前来投靠。
因此他们家里也分到了一些田,那些当兵的不可能是什么有钱人,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吕岩兵败后这些田地被收回去。
正是由于那些投靠的明军和乡勇,因此吕岩只需要派驻约两万名士兵再加上一些乡勇和降军,就可以大致维持福建和浙江的秩序。
因此他可以大约抽调约5万兵士兵进攻广东和南直隶。
吕岩考虑了一下,决定派遣两万士兵和一半的舰队南下进攻广东。
而他则亲自率领万名士兵和剩下的舰队北上,南直隶是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地区,如果能够占领这些地区,那么他的实力一定能够得到暴发式的增长。
没过多久,贾诩就走了进来。
听了吕岩的话后,他先是陷入了沉思,然后对吕岩侃侃而谈道:“对于南直隶,明军有两个必救之处。一是凤阳,一是南京。这两个地方,明军一定会屯驻重兵进行防守。”
听到这里,吕岩了头。
对于这两个地方无论如何大明都会严防死守的,丢失任何一个都会天下震动,甚至连皇帝都要下罪已诏。
“我听主公所言,那个熊廷弼也算是个名将。只可惜他的兵力太弱,而且又必须守好这两处地方,恐怕他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贾诩继续道。
“凤阳乃是大明龙脉所在地,听了为防止破坏龙脉风水,是禁止修建城墙的,不知道可有此事?”
贾诩问道。
“没错,确有此事。”
吕岩笑道。
要中国古代的皇室,对于龙脉风水都种事都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明朝也不例外。
“我觉得我们可以派出一路大军,公然宣称要进攻凤阳。明军恐惧之下,一定会不停地向凤阳增兵。我军一向长于野战,如果能够在凤阳消灭大量的明军,那么对将来攻取南直隶有着很大的好处。”
贾诩道。
吕岩了头,攻城战实在是伤亡太大,如果能够在凤阳大量消灭明军,那么将来明军就不会有过多的兵力防守南直隶的各个城池了。
这完全是变被动为主动之举,攻敌所必救,使得明军不得不出城和他野战。
“只要我们攻下凤阳,想必那个熊廷弼就离死不远了。”
到这里,贾诩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吕岩也哈哈大笑,身为各路大军的最高统帅。
如果凤阳丢失,熊廷弼肯定要承担极大的责任,即使不死也要扒层皮。
“我听南京是天下第一坚城?”
贾诩道。
“没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花费8年时间所建,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城墙至少也有四丈多高,城厚四丈甚至有六丈。而且南京北靠长江,能够从长江获得各种援兵,因此想要攻下南京非常困难。”
吕岩道。
即使他拥有红夷大炮,想要攻下南京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南京城墙实在是太结实,太厚了。
仅仅轰塌南京一段百米的城墙,需要的火药和炮弹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主公心狠的话,我倒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我们进攻明孝陵,这样南京城的明军就不得不出来救援。”
贾诩笑着道。
明孝陵乃是朱元璋下葬所在,位于南京城外钟山,也就是现在的紫金山。
但是吕岩却摇了摇头,“这个不妥,我们的旗号是勤王而不是反叛,进攻明孝陵恐怕有失大义。”
贾诩了头,大义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也是随口一提。
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越是位高权重之人越是看重。
即使后世美国身为世界霸主,行事霸道无比,进攻其他国家也要找个得过去的借口。
不然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把他们给淹死,而且本国的民众也不会答应。
“要想进攻一座坚城,就必须断其援兵。南京背靠长江,想断其援军非常困难。”
贾诩皱着眉道。
吕岩也明白这一,如果是背靠大海还好,他的舰队可以轻易击败明朝的水师,但是却偏偏是长江。
因为明朝占据长江的上游,只要一群群的纵火船只要顺江而下,那些吕岩的舰队就会损失惨重。
他的舰队最怕的就是火攻。
甚至敌人还会动用水雷、漂雷来埋伏他的舰队,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我们可以占领整个南直隶后,再进攻南京,这样就能对南京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甚至可以一直沿着长江向上游进攻,以保证其无法获得援军。”
吕岩想了想道。
贾诩了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再次商议了一些细节后,才开始散会。
于是第二天,很快就有士兵四处传言,吕岩将会集结十万大军进攻凤阳,争取一战而下凤阳。
这些消息被那些锦衣卫探知后,那些锦衣后无不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将这个消息送了城来,然后飞马向南京和京师汇报。
*****
*****
夕阳西下,一队黑甲骑兵正护送着两辆马车和几个仆人向杭州城方向前进着。
李三才坐在一辆马车上,一双愁眉紧锁,眼含忧虑。
最近他刚刚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尚书,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虽然南京的户部尚书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养老的角色,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对于他来这只是个跳板。
只要有了这个跳板,那么他就能迅速地重回大明中枢,然后大展拳脚。
对于李三才重回朝堂,那些各党官员都是非常忌惮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三才是个精明强干的人,绝对是东林党能力最强的人物之一。
有了李三才,那么东林党的势力必将暴涨。
只可惜哪怕他们严防死守,他李三才终于还是重新回到了朝堂。
一想到这里,李三才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但是很快他又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因为此行的任务并不清松。
朝廷的底线是加封吕岩为一省总兵,甚至封爵也是未尝不可。
这种事关国运之战能不打就不打,不仅皇上害怕,就连那些大臣们也害怕,万一打输了后果实在是太过严重。
而且从吕岩的战绩来看,他的赢面还是相当大的。
但是割据福建绝对不可能,唐朝的藩镇之祸那是满朝皆知。
对于武人所有的文臣都是提防得紧。
无论是从祖制还是从遏制吕岩的角度来看,想要答应吕岩割据福建根本不可能。
而且吕岩的狼子野心那是世人皆知,如果将其封王又怎能保证他不会想要再进一步。
不过根据他的估计,吕岩十有**不会答应这个条件,这仗一定会打的。
一想到这里,李三才就叹了一口气,他此行的任务恐怕难以完成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东林书院。
现在位于无锡的东林书院已经被叛军给占领,一想到这里李三才就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东林书院是东林党布道讲学之所在,正是因为东林书院,东林党才能将大量的读书人接受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团结在东林党的周围。
也正是东林书院,东林党才能成为士林中让人仰望的存在,那些百姓们提起东林党哪个不是赞叹有加。
因此可以东林书院就是东林党和很多读书人的精神圣地。
但是这个圣地现在却被一群不讲理的丘八给占领了!
由于现在大战刚定,为了稳定局面,无锡的叛军对当地进行军事管制,禁止人们聚众结社,这当然包括讲学在内。
一些自以为是人上人的学子们感到不满,竟然聚集了几十名读书人向叛军表示抗议。
结果被叛军的骑兵冲杀下来,竟然被屠了个精光。
这才让东林党的读书人们才知道叛军是多么的凶残可怕,而他们最强大的武器满嘴的仁义道德在叛军的屠刀面前是多么的可笑。
难怪古人有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啊。
当真是微言大义,古人诚不欺我啊。
那些东林书院的师长和学子们被这件惨案彻底地吓呆了,有些人感到无比恐惧,甚至连夜跑路。
有的人激愤难平,纷纷发动舆论,抹黑叛军。
这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别叛军了,就连皇帝也是经常被他们大骂的。
有些人还打算发动百姓表示抗议,你能杀得了几十名读书人?难道你能杀得了这满城的百姓不成?
不过好在那些夫子里也有明白人,知道这种激进的抗议,恐怕会引来更加血腥的清洗,纷纷制止了他们。
但是抹黑叛军的行动仍然在暗地里进行中,那些百姓对东林党当然是崇敬有加。
东林党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本来事情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在东林党的鼓动下,无锡人民彻底地认识到叛军残暴反动的真面目。
很多人都是对叛军没有任何好感,虽然明面上不,但是背地里对叛军不停地破口大骂。
但是后来……后来叛军开始分地了。
这一分地下来,他们聚焦起来的民心就散了一半。
很多人都跑去找叛军分地去了,至于谈起抗议叛军残暴的事情,很多人都是扭扭捏捏。
毕竟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拿了人家分出来的地,再人家残暴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直让那些夫子们痛心疾首,果然是世人愚昧,还是需要他们这些读书人出来主持正义啊。
但是他们无比痛恨的是,有人后了地后就找叛军告密,将东林党暗地里抹黑叛军的举动告诉了叛军。
结果叛军连夜行动,不仅抓捕了东林党上百名师生学子,就连东林书院也被彻底地查封。
不过他们也觉得此事事关重在,决定禀报吕岩后询问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件事,李三才就急得嘴上都冒出了泡泡。
如果是官府胆敢这么做,李三才有无数种办法让大明向东林书院道谦。
天下子士也会群起响应,纷纷攻讦朝廷屠杀士子,封禁言论。
一连串的操作下来,他们东林书院不仅会被解封,甚至会名声大振,更上一层楼也不定。
但是现在这么做的却是叛军,而且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乱世。
现在人们关心的都是叛军打到哪里了,南京城到底能不能守住,甚至还有一些人议论,叛军到底能否打下整个天下。
一间区区的书院被封在这些大事面前算得了什么?
就算是那些士子群起响应,那些叛军也不会放在眼里。
人家连造反都干了,还怕你个士子叫骂。
真将人家惹毛了,恐怕就是一阵屠刀砍下来,然后是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了。
所以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尽快见到吕岩,然后给那些师生求个情。
“现在距离杭州城还有多远?”
李三才将头探出马车,问一个骑兵道。
“不远了,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那名骑兵道。
李三才了头,然后就重新回到了马车里。
就在这个时候,后边的马车停了下来,然后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快步走到了他的马车前。
“李大人,不知道可否容侄进去一坐。”
魏广微道。
李三才冷哼一声,这个魏广微也算是名臣之后,他的父亲魏允贞曾经在万历年间当过侍郎,和东林党三巨头之一**星是八拜之交。
和他亦是平辈论交,只是没想到他的儿子竟然投靠了阉党。
真是可悲可叹。
不过李三才亦是心机深沉之辈,于是道:“魏贤侄请进。”
***
非常感谢afride000、风}}}天和szq618的打赏。
吕岩对一名卫兵道。
“遵命,大人。”
攻打南直隶和广东是相当艰巨的一项任务。
虽然他的兵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做战,已经增长到了七万余名(不含海军)。
但是他也占领了将近两个省的地盘,这些地盘由于刚刚被占领,人心不稳,有些地方有着落草的贼寇和乱兵,因此需要驻守一些士兵维持秩序。
这样一来就牵制了他大量的兵力。
不过好在由于他执行了分田地的政策,赢得了很多民心。
大量的贫民愿意为他效力,这些贫民主动为他检举那些可疑的陌生人。
一些锦衣卫探子纷纷被检举出来,然后砍头示众。
有些人则在吕岩的组织下组成了乡勇,主动维持当地的秩序。
甚至就连一些兵败逃回家的明军也主动前来投靠。
因此他们家里也分到了一些田,那些当兵的不可能是什么有钱人,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吕岩兵败后这些田地被收回去。
正是由于那些投靠的明军和乡勇,因此吕岩只需要派驻约两万名士兵再加上一些乡勇和降军,就可以大致维持福建和浙江的秩序。
因此他可以大约抽调约5万兵士兵进攻广东和南直隶。
吕岩考虑了一下,决定派遣两万士兵和一半的舰队南下进攻广东。
而他则亲自率领万名士兵和剩下的舰队北上,南直隶是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地区,如果能够占领这些地区,那么他的实力一定能够得到暴发式的增长。
没过多久,贾诩就走了进来。
听了吕岩的话后,他先是陷入了沉思,然后对吕岩侃侃而谈道:“对于南直隶,明军有两个必救之处。一是凤阳,一是南京。这两个地方,明军一定会屯驻重兵进行防守。”
听到这里,吕岩了头。
对于这两个地方无论如何大明都会严防死守的,丢失任何一个都会天下震动,甚至连皇帝都要下罪已诏。
“我听主公所言,那个熊廷弼也算是个名将。只可惜他的兵力太弱,而且又必须守好这两处地方,恐怕他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贾诩继续道。
“凤阳乃是大明龙脉所在地,听了为防止破坏龙脉风水,是禁止修建城墙的,不知道可有此事?”
贾诩问道。
“没错,确有此事。”
吕岩笑道。
要中国古代的皇室,对于龙脉风水都种事都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明朝也不例外。
“我觉得我们可以派出一路大军,公然宣称要进攻凤阳。明军恐惧之下,一定会不停地向凤阳增兵。我军一向长于野战,如果能够在凤阳消灭大量的明军,那么对将来攻取南直隶有着很大的好处。”
贾诩道。
吕岩了头,攻城战实在是伤亡太大,如果能够在凤阳大量消灭明军,那么将来明军就不会有过多的兵力防守南直隶的各个城池了。
这完全是变被动为主动之举,攻敌所必救,使得明军不得不出城和他野战。
“只要我们攻下凤阳,想必那个熊廷弼就离死不远了。”
到这里,贾诩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吕岩也哈哈大笑,身为各路大军的最高统帅。
如果凤阳丢失,熊廷弼肯定要承担极大的责任,即使不死也要扒层皮。
“我听南京是天下第一坚城?”
贾诩道。
“没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花费8年时间所建,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城墙至少也有四丈多高,城厚四丈甚至有六丈。而且南京北靠长江,能够从长江获得各种援兵,因此想要攻下南京非常困难。”
吕岩道。
即使他拥有红夷大炮,想要攻下南京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南京城墙实在是太结实,太厚了。
仅仅轰塌南京一段百米的城墙,需要的火药和炮弹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主公心狠的话,我倒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我们进攻明孝陵,这样南京城的明军就不得不出来救援。”
贾诩笑着道。
明孝陵乃是朱元璋下葬所在,位于南京城外钟山,也就是现在的紫金山。
但是吕岩却摇了摇头,“这个不妥,我们的旗号是勤王而不是反叛,进攻明孝陵恐怕有失大义。”
贾诩了头,大义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也是随口一提。
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越是位高权重之人越是看重。
即使后世美国身为世界霸主,行事霸道无比,进攻其他国家也要找个得过去的借口。
不然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把他们给淹死,而且本国的民众也不会答应。
“要想进攻一座坚城,就必须断其援兵。南京背靠长江,想断其援军非常困难。”
贾诩皱着眉道。
吕岩也明白这一,如果是背靠大海还好,他的舰队可以轻易击败明朝的水师,但是却偏偏是长江。
因为明朝占据长江的上游,只要一群群的纵火船只要顺江而下,那些吕岩的舰队就会损失惨重。
他的舰队最怕的就是火攻。
甚至敌人还会动用水雷、漂雷来埋伏他的舰队,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我们可以占领整个南直隶后,再进攻南京,这样就能对南京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甚至可以一直沿着长江向上游进攻,以保证其无法获得援军。”
吕岩想了想道。
贾诩了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再次商议了一些细节后,才开始散会。
于是第二天,很快就有士兵四处传言,吕岩将会集结十万大军进攻凤阳,争取一战而下凤阳。
这些消息被那些锦衣卫探知后,那些锦衣后无不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将这个消息送了城来,然后飞马向南京和京师汇报。
*****
*****
夕阳西下,一队黑甲骑兵正护送着两辆马车和几个仆人向杭州城方向前进着。
李三才坐在一辆马车上,一双愁眉紧锁,眼含忧虑。
最近他刚刚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尚书,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虽然南京的户部尚书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养老的角色,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对于他来这只是个跳板。
只要有了这个跳板,那么他就能迅速地重回大明中枢,然后大展拳脚。
对于李三才重回朝堂,那些各党官员都是非常忌惮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三才是个精明强干的人,绝对是东林党能力最强的人物之一。
有了李三才,那么东林党的势力必将暴涨。
只可惜哪怕他们严防死守,他李三才终于还是重新回到了朝堂。
一想到这里,李三才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但是很快他又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因为此行的任务并不清松。
朝廷的底线是加封吕岩为一省总兵,甚至封爵也是未尝不可。
这种事关国运之战能不打就不打,不仅皇上害怕,就连那些大臣们也害怕,万一打输了后果实在是太过严重。
而且从吕岩的战绩来看,他的赢面还是相当大的。
但是割据福建绝对不可能,唐朝的藩镇之祸那是满朝皆知。
对于武人所有的文臣都是提防得紧。
无论是从祖制还是从遏制吕岩的角度来看,想要答应吕岩割据福建根本不可能。
而且吕岩的狼子野心那是世人皆知,如果将其封王又怎能保证他不会想要再进一步。
不过根据他的估计,吕岩十有**不会答应这个条件,这仗一定会打的。
一想到这里,李三才就叹了一口气,他此行的任务恐怕难以完成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东林书院。
现在位于无锡的东林书院已经被叛军给占领,一想到这里李三才就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东林书院是东林党布道讲学之所在,正是因为东林书院,东林党才能将大量的读书人接受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团结在东林党的周围。
也正是东林书院,东林党才能成为士林中让人仰望的存在,那些百姓们提起东林党哪个不是赞叹有加。
因此可以东林书院就是东林党和很多读书人的精神圣地。
但是这个圣地现在却被一群不讲理的丘八给占领了!
由于现在大战刚定,为了稳定局面,无锡的叛军对当地进行军事管制,禁止人们聚众结社,这当然包括讲学在内。
一些自以为是人上人的学子们感到不满,竟然聚集了几十名读书人向叛军表示抗议。
结果被叛军的骑兵冲杀下来,竟然被屠了个精光。
这才让东林党的读书人们才知道叛军是多么的凶残可怕,而他们最强大的武器满嘴的仁义道德在叛军的屠刀面前是多么的可笑。
难怪古人有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啊。
当真是微言大义,古人诚不欺我啊。
那些东林书院的师长和学子们被这件惨案彻底地吓呆了,有些人感到无比恐惧,甚至连夜跑路。
有的人激愤难平,纷纷发动舆论,抹黑叛军。
这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别叛军了,就连皇帝也是经常被他们大骂的。
有些人还打算发动百姓表示抗议,你能杀得了几十名读书人?难道你能杀得了这满城的百姓不成?
不过好在那些夫子里也有明白人,知道这种激进的抗议,恐怕会引来更加血腥的清洗,纷纷制止了他们。
但是抹黑叛军的行动仍然在暗地里进行中,那些百姓对东林党当然是崇敬有加。
东林党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本来事情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在东林党的鼓动下,无锡人民彻底地认识到叛军残暴反动的真面目。
很多人都是对叛军没有任何好感,虽然明面上不,但是背地里对叛军不停地破口大骂。
但是后来……后来叛军开始分地了。
这一分地下来,他们聚焦起来的民心就散了一半。
很多人都跑去找叛军分地去了,至于谈起抗议叛军残暴的事情,很多人都是扭扭捏捏。
毕竟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拿了人家分出来的地,再人家残暴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直让那些夫子们痛心疾首,果然是世人愚昧,还是需要他们这些读书人出来主持正义啊。
但是他们无比痛恨的是,有人后了地后就找叛军告密,将东林党暗地里抹黑叛军的举动告诉了叛军。
结果叛军连夜行动,不仅抓捕了东林党上百名师生学子,就连东林书院也被彻底地查封。
不过他们也觉得此事事关重在,决定禀报吕岩后询问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件事,李三才就急得嘴上都冒出了泡泡。
如果是官府胆敢这么做,李三才有无数种办法让大明向东林书院道谦。
天下子士也会群起响应,纷纷攻讦朝廷屠杀士子,封禁言论。
一连串的操作下来,他们东林书院不仅会被解封,甚至会名声大振,更上一层楼也不定。
但是现在这么做的却是叛军,而且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乱世。
现在人们关心的都是叛军打到哪里了,南京城到底能不能守住,甚至还有一些人议论,叛军到底能否打下整个天下。
一间区区的书院被封在这些大事面前算得了什么?
就算是那些士子群起响应,那些叛军也不会放在眼里。
人家连造反都干了,还怕你个士子叫骂。
真将人家惹毛了,恐怕就是一阵屠刀砍下来,然后是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了。
所以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尽快见到吕岩,然后给那些师生求个情。
“现在距离杭州城还有多远?”
李三才将头探出马车,问一个骑兵道。
“不远了,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那名骑兵道。
李三才了头,然后就重新回到了马车里。
就在这个时候,后边的马车停了下来,然后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快步走到了他的马车前。
“李大人,不知道可否容侄进去一坐。”
魏广微道。
李三才冷哼一声,这个魏广微也算是名臣之后,他的父亲魏允贞曾经在万历年间当过侍郎,和东林党三巨头之一**星是八拜之交。
和他亦是平辈论交,只是没想到他的儿子竟然投靠了阉党。
真是可悲可叹。
不过李三才亦是心机深沉之辈,于是道:“魏贤侄请进。”
***
非常感谢afride000、风}}}天和szq618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