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布局西南(二更)
天启六年冬,“闯王”高迎祥率大军攻打潼关,在雒南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三万多精锐骑兵被一举击溃,他本人则在身受重伤之后,被手下张二、黄龙杀死,虽然与前世的历史不尽相同,但这位乱世枭雄的结局却是殊途同归。
朱由检闻讯之后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没想到西路叛军这么快就遭到毁灭性打击。高迎祥一死,剩下的流贼群龙无首,必然大乱,关中地区的威胁自然解除,收复汉中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而消灭了西路叛军,陕西的官军就可以进入中原作战,对平叛全局也极为有利。
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官军的这场大胜仗,是完全建立在使用先进火器的基础上。再加上地形有利,高迎祥的三万多骑兵竟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官军的伤亡微乎其微。这个战例说明,自己对军队改革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对付流贼、叛军还只是开胃菜,下一步,就该轮到鞑子饱尝大炮的滋味了!
而忧的是,高迎祥被杀死了,而不是被生擒。如果是别的流贼头领,死就死了;可是高迎祥不同,他是名义上的各路流贼“大龙头”,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能生擒高迎祥,就可以拿他当范例,劝降其他流贼。虽然朱由检没指望其他流贼真能投降,但是只要能把他们暂时稳住,朝廷就能集中兵力对付朱常洵父子,各地百姓也能少受一些伤害。
现在高迎祥死了,而且是被“叛徒”杀死,向朝廷卖赏了。李自成等流贼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把账算到朝廷身上,变本加厉地作乱来为高迎祥报仇。这样一来,朱由检也不得不做出一些紧急部署。
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收复汉中,解决高迎祥的余部。现在李定国已经收复了商州,朱由检命令他再接再厉,尽快收复兴安州。
兴安州就是前世的安康地区,这里群山叠障,隔断了汉中地区与湖北的联系。根据张二、黄龙所述,高迎祥的部将顾君恩是要拉着这帮人去襄阳投奔白莲教。那么只要卡死兴安州,这么多人想翻山越岭到湖北去显然十分困难,即使能过去一部分,也必然耗费时日,那时候中原的战局早就大变了。
另外,为了防止流贼窜入四川,朱由检也早就做了安排。叛乱刚刚发生,他就用飞鸽传书急召秦良玉返回四川,联合各地土司扼守川陕之间的咽喉要道。尤其是剑阁,朱由检让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亲自驻守。剑阁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堵死剑阁,汉中的流贼就无法入川。
向东、向南都过不去,北面是孙传庭的官军,流贼更不敢去,那就只有向西。而汉中的西面是甘肃,再向西是青海,都是人迹稀少的不毛之地。流贼要是去了那里,无异于走上了一条死路,短期内朱由检都不用再管他们了。
可是即使这样,朱由检对四川还是不放心。做为一个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四川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方面,她是中国真正的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比如日寇侵华,占领了祖国东部大部分领土,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然而四川却岿然不动,保住了国家的元气,献出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资,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四川还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在这个时代,朝廷对西南边陲地区的控制能力很弱,云贵一带均有大量的土司,他们时附时叛,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像刚刚被平定的永宁、水西土司之乱便是如此。另外还有西藏问题,只要能腾出一点精力,朱由检当然想尽快控制住西藏的局面。所以四川又是朝廷在西南发力的前沿阵地,绝对不容有失。
而且朱由检还知道,在历史上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清军先后入蜀,到处烧杀抢掠,把个好好的四川杀得十室九空,人口锐减,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四川绝对不能有半点闪失。
因此,朱由检经过慎重考虑,用飞鸽传书给身在秭归的成基命下了一道旨意。自从襄阳脱身后,成基命和窦名望率领五百名骑兵一路退往夷陵,叛军也一路跟了过来。由于兵力太少,窦名望根本无法与叛军作战,又怕被叛军夺取峡江道,只得退往四川,并且一把火烧绝栈道。这样一来,叛军自然不好入蜀,可是以后百姓出入四川也更难了。
这道圣旨让成基命暂任四川、云贵总督,统辖西南军政大权。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成基命德高望重,又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由他来协调西南各地事务,尤其是调动卫所官军和督办粮饷,受到的阻力可能会小一些。
毕竟四川“山高皇帝远”,现在又不像几个月前,李定国、李来亨率兵进去平叛,等于是救当地官绅的命,因此这帮人大体上还算支持。如今要让这些人“放血”,他们肯定会像曾经的蜀王朱至澍一样,千方百计推搪塞责。而让成基命出面,东林党本来就是代表官绅的利益,这些人怎么也得卖他几分面子。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叛乱平息之后,朱由检肯定要对包括四川在内的地方军政进行改革,现在只能算是提前布局。成基命虽然是个好人,但东林党与皇帝的矛盾是没法解决的,朱由检绝对不会让他入阁,即使是这个“四川云贵总督”,也是临时性的,正式任命还需要廷推。到了廷推的时候,朱由检如果不想让成基命干下去,办法有的是。
陕西、汉中和四川的部署大抵如此。朱由检已经给孙传庭下了严令,要他收复汉中后,立即率兵出潼关与自己会合。叛军的主力是洪承畴的“洪兵”,只要把洪承畴彻底打垮,东路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也会重新成为流贼,朱常洵父子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凑巧的是,就在朱由检下达这一系列部署的同时,洪承畴死守了多日的郑州,终于被官军攻破了!
朱由检闻讯之后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没想到西路叛军这么快就遭到毁灭性打击。高迎祥一死,剩下的流贼群龙无首,必然大乱,关中地区的威胁自然解除,收复汉中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而消灭了西路叛军,陕西的官军就可以进入中原作战,对平叛全局也极为有利。
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官军的这场大胜仗,是完全建立在使用先进火器的基础上。再加上地形有利,高迎祥的三万多骑兵竟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官军的伤亡微乎其微。这个战例说明,自己对军队改革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对付流贼、叛军还只是开胃菜,下一步,就该轮到鞑子饱尝大炮的滋味了!
而忧的是,高迎祥被杀死了,而不是被生擒。如果是别的流贼头领,死就死了;可是高迎祥不同,他是名义上的各路流贼“大龙头”,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能生擒高迎祥,就可以拿他当范例,劝降其他流贼。虽然朱由检没指望其他流贼真能投降,但是只要能把他们暂时稳住,朝廷就能集中兵力对付朱常洵父子,各地百姓也能少受一些伤害。
现在高迎祥死了,而且是被“叛徒”杀死,向朝廷卖赏了。李自成等流贼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把账算到朝廷身上,变本加厉地作乱来为高迎祥报仇。这样一来,朱由检也不得不做出一些紧急部署。
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收复汉中,解决高迎祥的余部。现在李定国已经收复了商州,朱由检命令他再接再厉,尽快收复兴安州。
兴安州就是前世的安康地区,这里群山叠障,隔断了汉中地区与湖北的联系。根据张二、黄龙所述,高迎祥的部将顾君恩是要拉着这帮人去襄阳投奔白莲教。那么只要卡死兴安州,这么多人想翻山越岭到湖北去显然十分困难,即使能过去一部分,也必然耗费时日,那时候中原的战局早就大变了。
另外,为了防止流贼窜入四川,朱由检也早就做了安排。叛乱刚刚发生,他就用飞鸽传书急召秦良玉返回四川,联合各地土司扼守川陕之间的咽喉要道。尤其是剑阁,朱由检让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亲自驻守。剑阁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堵死剑阁,汉中的流贼就无法入川。
向东、向南都过不去,北面是孙传庭的官军,流贼更不敢去,那就只有向西。而汉中的西面是甘肃,再向西是青海,都是人迹稀少的不毛之地。流贼要是去了那里,无异于走上了一条死路,短期内朱由检都不用再管他们了。
可是即使这样,朱由检对四川还是不放心。做为一个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四川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方面,她是中国真正的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比如日寇侵华,占领了祖国东部大部分领土,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然而四川却岿然不动,保住了国家的元气,献出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资,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四川还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在这个时代,朝廷对西南边陲地区的控制能力很弱,云贵一带均有大量的土司,他们时附时叛,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像刚刚被平定的永宁、水西土司之乱便是如此。另外还有西藏问题,只要能腾出一点精力,朱由检当然想尽快控制住西藏的局面。所以四川又是朝廷在西南发力的前沿阵地,绝对不容有失。
而且朱由检还知道,在历史上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清军先后入蜀,到处烧杀抢掠,把个好好的四川杀得十室九空,人口锐减,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四川绝对不能有半点闪失。
因此,朱由检经过慎重考虑,用飞鸽传书给身在秭归的成基命下了一道旨意。自从襄阳脱身后,成基命和窦名望率领五百名骑兵一路退往夷陵,叛军也一路跟了过来。由于兵力太少,窦名望根本无法与叛军作战,又怕被叛军夺取峡江道,只得退往四川,并且一把火烧绝栈道。这样一来,叛军自然不好入蜀,可是以后百姓出入四川也更难了。
这道圣旨让成基命暂任四川、云贵总督,统辖西南军政大权。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成基命德高望重,又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由他来协调西南各地事务,尤其是调动卫所官军和督办粮饷,受到的阻力可能会小一些。
毕竟四川“山高皇帝远”,现在又不像几个月前,李定国、李来亨率兵进去平叛,等于是救当地官绅的命,因此这帮人大体上还算支持。如今要让这些人“放血”,他们肯定会像曾经的蜀王朱至澍一样,千方百计推搪塞责。而让成基命出面,东林党本来就是代表官绅的利益,这些人怎么也得卖他几分面子。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叛乱平息之后,朱由检肯定要对包括四川在内的地方军政进行改革,现在只能算是提前布局。成基命虽然是个好人,但东林党与皇帝的矛盾是没法解决的,朱由检绝对不会让他入阁,即使是这个“四川云贵总督”,也是临时性的,正式任命还需要廷推。到了廷推的时候,朱由检如果不想让成基命干下去,办法有的是。
陕西、汉中和四川的部署大抵如此。朱由检已经给孙传庭下了严令,要他收复汉中后,立即率兵出潼关与自己会合。叛军的主力是洪承畴的“洪兵”,只要把洪承畴彻底打垮,东路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也会重新成为流贼,朱常洵父子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凑巧的是,就在朱由检下达这一系列部署的同时,洪承畴死守了多日的郑州,终于被官军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