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罢黜群官
热门推荐:、、、、、、、
皇帝时隔将近一月之后第一次上朝,大臣们自是来得极多,几乎将乾清宫外的广场挤满了.而且相当多的人都面色不善,一看就是憋着极大的怨气.
果然,朱由检升座之后,吏部左侍郎成基命率先发难.此人是天气年间的首辅,东林党魁首叶向高的得意弟子,叶向高被迫辞官后已经身染重病无法复出,因此成基命就成为了东林党新一代领袖人物之一.朱由检铲除阉党后,当年被魏忠贤排挤的东林党人纷纷复职,成基命做为吏部的实权人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陛下将近一月不上朝,臣等初时还以为龙体偶有微恙."成基命面色凝重地道,"后来建虏大举入寇,在群臣一再追问下,宫中才据实以告,说陛下自率三千轻骑去辽东了,还有吏部尚书孙承宗相陪.陛下,还有孙大人,能否向臣等解释一下,御驾亲征如此大事,为什么要瞒着群臣,为什么?!"
见自己的下属向自己猛烈开火,孙承宗是满脸尴尬,有苦难言.其实他本来是去阻止朱由检的,没想到皇帝居然把他"劫持"了.欲要说出实情,又觉得更损皇帝尊严,只得垂头丧气地不发一语.
朱由检倒没让孙承宗背黑锅,微微一笑道:"各位不要责怪尚书大人,他原不知情.朕本来也没想御驾亲征,原蓟辽总督阎鸣泰讨要粮饷,朕想给他来个突然袭击,亲自检查军中吃空饷的情况.只是后来阴差阳错,又不得不去了皮岛和大凌河.现在朕已经平安回来了,各位也就不必责备尚书大人了吧."
"陛下此言,臣实难苟同!"礼部右侍郎李标立即抗声奏道,"陛下贵为天子,九五之尊,身系社稷安危,只宜居中调度全国,诸事皆交臣等督办.臣等若督办不力,陛下罪之则可,岂能擅离其还是以身犯险,竟至被建虏包围?若非祖宗庇佑,又一个土木堡之变已经酿成!孙承宗身在帝侧而不能止,罪莫大焉!臣请陛下降旨,罢去孙承宗官职,交刑部议罪!"
这位李标也是东林党人,性情耿直,向来敢于直言进谏,在朝中颇有名望.此时拿皇帝与被俘的明英宗相比,实在是很不恭敬.
朱由检了解李标的为人,倒没因此而生气.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标居然要以此事来罢孙承宗的官,实在有些小题大做,便微笑着摇头道:"李大人似乎言重了.朕至大凌河是去解边军之围的,虽然过程惊险了些,也折损了不少人马,毕竟把边军的主力救出来了.而且从头至尾,都是朕独断而行,不干尚书大人的事,罢官之议不允."
话音刚落,刚刚升任为詹事府少詹事的黄道周出班厉声奏道:"陛下难道还以为这是小事么?辽东一役丧师辱国,弃地千里,诚我朝前所未有之大败!朝廷在辽东经营数年,耗费粮饷无算,好不容易才构筑成关宁锦防线,如今一旦弃之,岂不令天下震动?不惟孙承宗有罪,陛下亦难辞其咎!臣万死,恭请陛下降诏罪己,并将孙承宗罢职,袁崇焕,祖大寿等边将更应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黄道周此言一出,满朝立刻大哗.袁可立是黄道周的座师,虽然对朱由检擅自出京也很不满,可他也不知道黄道周居然敢请皇帝下罪己诏,气得立时大声指责自己这位性格火爆的学生.
黄道周却是寸步不让,连老师的面子也不给,师徒二人就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起来.而除了曙来等几位阁臣乐得看热闹以外,其余大多数官员竟是站在黄道周一边.
朱由检倏然警觉,心想无论是成基命,李标还是黄道周,可都是东林党人.这些大臣群情激奋,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丢了锦州,宁远,感到无法接受;而另一方面,也未必没有借此事与皇帝争权,排斥异己,造成东林党一党独大的意味在里面.
而朱由检也有难言的苦衷,因为宁远和锦州他是本来就要放弃的,但他知道以这些大臣的死脑筋,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所以他才有偷偷离京之举.既然他不能说破这一层,那么辽东之役就无论如何是个大败,群臣要追究责任,似乎也不为过.
但要朱由检下诏罪己,还要治孙承宗等人的罪,这可是朱由检绝对不能答应的.如果这次低头让步,那以后再想出京,就会遭到更大的阻力,皇帝的权威也会受到空前挑战.
因此朱由检只得耐着性子向群臣解释:此次辽东之役,并非将士不用命,亦非指挥有误,实是后金军力过于强大所致.如今边军已经退守山海关,可说是退无可退,只应激励士气.与其追究责任,倒不如知耻而后勇,把山海关守好.
见皇帝不欲治任何人的罪,显然不愿意承认失败,一部分大臣知趣地闭住了嘴巴.但以黄道周为首的数十名官员,大多数是言官,仍然不肯罢休,一定要朱由检下诏罪己.
尤其是黄道周,更是脸红脖子粗地道:"不惟辽东失利,陛下自登基以来,施政多有乖谬之处,于祖制大有更张.像废除内监,改立七处,任用女官,飞鸽传信等等,无不离经叛道,实非社稷之幸.如今既有辽东之败,又有各地灾报频传,难道不是天象示警,要陛下检讨自己的过失么?"
朱由检见和这些人怎么说也说不通,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冷冷地盯着黄道周一眼道:"照你这么说,各地发生的灾难,也全都是因为朕而造成的?"
"正是!"黄道周毫不畏惧地道,"皇帝为天子,受命于天而治九州.若皇帝顺天而行,则风调雨顺,天下大治;倘若逆天而行,轻则天象示警,重则社稷倾颓…"
"住口!"朱由检瞋目大怒道,"黄道周殿上恶言谤君,本应从重议处;念在他是一介书生,不懂边事,从轻发落,立即革职为民!"
这一句恰似捅了马蜂窝!黄道周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立即有数十名官员出班,异口同声地说黄道周直谏无罪,奏请皇帝收回成命.否则,他们情愿与黄道周一齐罢官!
朱由检气极反笑,良久才紧咬牙关道:"你们这是要挟朕么?你们以为朝廷离了你们就不成了么?告诉你们,地球离了谁都转!既然你们要与黄道周为伍,朕成全你们,全部罢官!"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讨论情节~
皇帝时隔将近一月之后第一次上朝,大臣们自是来得极多,几乎将乾清宫外的广场挤满了.而且相当多的人都面色不善,一看就是憋着极大的怨气.
果然,朱由检升座之后,吏部左侍郎成基命率先发难.此人是天气年间的首辅,东林党魁首叶向高的得意弟子,叶向高被迫辞官后已经身染重病无法复出,因此成基命就成为了东林党新一代领袖人物之一.朱由检铲除阉党后,当年被魏忠贤排挤的东林党人纷纷复职,成基命做为吏部的实权人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陛下将近一月不上朝,臣等初时还以为龙体偶有微恙."成基命面色凝重地道,"后来建虏大举入寇,在群臣一再追问下,宫中才据实以告,说陛下自率三千轻骑去辽东了,还有吏部尚书孙承宗相陪.陛下,还有孙大人,能否向臣等解释一下,御驾亲征如此大事,为什么要瞒着群臣,为什么?!"
见自己的下属向自己猛烈开火,孙承宗是满脸尴尬,有苦难言.其实他本来是去阻止朱由检的,没想到皇帝居然把他"劫持"了.欲要说出实情,又觉得更损皇帝尊严,只得垂头丧气地不发一语.
朱由检倒没让孙承宗背黑锅,微微一笑道:"各位不要责怪尚书大人,他原不知情.朕本来也没想御驾亲征,原蓟辽总督阎鸣泰讨要粮饷,朕想给他来个突然袭击,亲自检查军中吃空饷的情况.只是后来阴差阳错,又不得不去了皮岛和大凌河.现在朕已经平安回来了,各位也就不必责备尚书大人了吧."
"陛下此言,臣实难苟同!"礼部右侍郎李标立即抗声奏道,"陛下贵为天子,九五之尊,身系社稷安危,只宜居中调度全国,诸事皆交臣等督办.臣等若督办不力,陛下罪之则可,岂能擅离其还是以身犯险,竟至被建虏包围?若非祖宗庇佑,又一个土木堡之变已经酿成!孙承宗身在帝侧而不能止,罪莫大焉!臣请陛下降旨,罢去孙承宗官职,交刑部议罪!"
这位李标也是东林党人,性情耿直,向来敢于直言进谏,在朝中颇有名望.此时拿皇帝与被俘的明英宗相比,实在是很不恭敬.
朱由检了解李标的为人,倒没因此而生气.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标居然要以此事来罢孙承宗的官,实在有些小题大做,便微笑着摇头道:"李大人似乎言重了.朕至大凌河是去解边军之围的,虽然过程惊险了些,也折损了不少人马,毕竟把边军的主力救出来了.而且从头至尾,都是朕独断而行,不干尚书大人的事,罢官之议不允."
话音刚落,刚刚升任为詹事府少詹事的黄道周出班厉声奏道:"陛下难道还以为这是小事么?辽东一役丧师辱国,弃地千里,诚我朝前所未有之大败!朝廷在辽东经营数年,耗费粮饷无算,好不容易才构筑成关宁锦防线,如今一旦弃之,岂不令天下震动?不惟孙承宗有罪,陛下亦难辞其咎!臣万死,恭请陛下降诏罪己,并将孙承宗罢职,袁崇焕,祖大寿等边将更应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黄道周此言一出,满朝立刻大哗.袁可立是黄道周的座师,虽然对朱由检擅自出京也很不满,可他也不知道黄道周居然敢请皇帝下罪己诏,气得立时大声指责自己这位性格火爆的学生.
黄道周却是寸步不让,连老师的面子也不给,师徒二人就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起来.而除了曙来等几位阁臣乐得看热闹以外,其余大多数官员竟是站在黄道周一边.
朱由检倏然警觉,心想无论是成基命,李标还是黄道周,可都是东林党人.这些大臣群情激奋,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丢了锦州,宁远,感到无法接受;而另一方面,也未必没有借此事与皇帝争权,排斥异己,造成东林党一党独大的意味在里面.
而朱由检也有难言的苦衷,因为宁远和锦州他是本来就要放弃的,但他知道以这些大臣的死脑筋,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所以他才有偷偷离京之举.既然他不能说破这一层,那么辽东之役就无论如何是个大败,群臣要追究责任,似乎也不为过.
但要朱由检下诏罪己,还要治孙承宗等人的罪,这可是朱由检绝对不能答应的.如果这次低头让步,那以后再想出京,就会遭到更大的阻力,皇帝的权威也会受到空前挑战.
因此朱由检只得耐着性子向群臣解释:此次辽东之役,并非将士不用命,亦非指挥有误,实是后金军力过于强大所致.如今边军已经退守山海关,可说是退无可退,只应激励士气.与其追究责任,倒不如知耻而后勇,把山海关守好.
见皇帝不欲治任何人的罪,显然不愿意承认失败,一部分大臣知趣地闭住了嘴巴.但以黄道周为首的数十名官员,大多数是言官,仍然不肯罢休,一定要朱由检下诏罪己.
尤其是黄道周,更是脸红脖子粗地道:"不惟辽东失利,陛下自登基以来,施政多有乖谬之处,于祖制大有更张.像废除内监,改立七处,任用女官,飞鸽传信等等,无不离经叛道,实非社稷之幸.如今既有辽东之败,又有各地灾报频传,难道不是天象示警,要陛下检讨自己的过失么?"
朱由检见和这些人怎么说也说不通,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冷冷地盯着黄道周一眼道:"照你这么说,各地发生的灾难,也全都是因为朕而造成的?"
"正是!"黄道周毫不畏惧地道,"皇帝为天子,受命于天而治九州.若皇帝顺天而行,则风调雨顺,天下大治;倘若逆天而行,轻则天象示警,重则社稷倾颓…"
"住口!"朱由检瞋目大怒道,"黄道周殿上恶言谤君,本应从重议处;念在他是一介书生,不懂边事,从轻发落,立即革职为民!"
这一句恰似捅了马蜂窝!黄道周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立即有数十名官员出班,异口同声地说黄道周直谏无罪,奏请皇帝收回成命.否则,他们情愿与黄道周一齐罢官!
朱由检气极反笑,良久才紧咬牙关道:"你们这是要挟朕么?你们以为朝廷离了你们就不成了么?告诉你们,地球离了谁都转!既然你们要与黄道周为伍,朕成全你们,全部罢官!"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讨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