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乱像
池二老爷不太高兴地走人了,自家老爹对自家闺女缺爱,外孙还没生下来呢‘折福‘这两字都用上了。实在让人不痛快。
华二老爷阴着脸,满脑门官司,回头就让夫人去万安寺给芳姐同外孙求个平安符去,这若不是自家亲爹,华二老爷百分百的不答应。妥妥的翻脸,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无奈是亲爹。忍了吧。
不过华二老爷回到自家书房,就开始给自家外甥起名字,至少要把这福气给找补回来。至于这个给小辈起名字,到底是谁的活的问题,目前不在华二老爷考虑范围之内。
华老上书也没闲着,脑袋里面想的都是东郡遭灾的事情,朝廷上都没有动静,怎么到了儿子这里辽东就遭灾了呢。是自家儿子没事找事,说的邪乎,还是当真如此,作为朝廷大员,老尚书上心了。
作为六部尚书这种问题可比他家孙女的问题严重得多。必须注意。倒霉孙女该说的一句不说,就知道给他爹写信,腻腻歪歪的,正经事一点办不了。老尚书想到这里就一肚子的气。
华老尚书对辽东的事情在用心,可也要需要了解的时间,可这时间从来不等人的。
随着京城送来的物件之后,芳姐又收到了自家爹爹给追补过来的信件,里面就一个主要问题,老爹把儿子的小名给起好了‘存福’。
夫妻两人看着这个十分接地气,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名字有点接受无能。他们两口子要多个叫存福的儿子吗。
池二郎呆愣半天:“这是岳父大人的手书吗,听说岳父大人是榜眼出身呢。”
芳姐脸上没啥表情,池二这小子看不上这个名字,自己也不太喜欢就是了:“听说贱名好养儿。不过是一个小名。用到的地方不多,挺好听的。”心里打定主意往后自家儿子叫大朗,生了闺女叫大娘,至于小名,那就成为传说中的存在吧。
池二郎替自家还没出生的儿子糟心,幸好儿子的大名还没有起呢,希望泰山大人莫要太过操心才好。同芳姐一样的心思。自家儿子的小名。定然不能让别人在知道了。
华二老爷不是不想给外甥起大名,实在是时间有限,华二老爷一时间还没想到什么精彩绝艳的字而已。谁让他家尚书爹弄得事情太着急呢。这不是想着给自家外孙的福气给压住吗。
阳春三月,本是小娘子们外出踏青,小郎君们呼朋唤友在外防风的时候,可东郡到处弥漫着一种压抑。沉闷。百姓脸上都带着愁苦。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愁苦。
去岁的时候收成不好,虽然勉强交上了赋税。凑合着也度过了这个冬天,可到了春季,老百姓连买种子的银子都没有了。
往年还能自家留下来年的春耕示意,可去年遭灾了。霜冻来的早,根本就没有给百姓机会养熟物种。
好过一些的人家,还能凑凑勉强能凑够春播。可春播以后如何过活,却是没有着落的。
至于差一些的人家。真就到了要卖儿卖女的地步。
东郡城里还好,商户居多。可出了东郡城,这种愁苦随处可见。
连芳姐这个呆不住的,见天想着带着这群丫头出去放风的人,都不太愿意面对如今的场景。堵心。
不是不知道人间疾苦,可真正地看到,那还真是震撼。当年去引雷山的一路上也不是没碰上过这种情形,那时候到底是个路人,多以旁观的角度看带问题。当自己是个看客。
而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同她一个城池生活了两年多的人呢,同她华晴芳呼吸一个城市的空气的人,有的人甚至还给他们府上送过木柴,或者送过豆子的。
想想怎么都是让人开心不起来的。芳姐明白,她在这个时代算是适应良好扎根了。因为都能感同身受了。
芳姐能够做的也不过是把府上存多余的粮食,往静怡师太呆着的尼姑庵里面多送一些而已。空门从来都是行善积德所在,静怡师傅在山下设了粥棚。早就开始布施了。
芳姐不是不想效仿,而是身份不方便,朝廷到未必忌讳她一个同知夫人,可这东郡的官老爷,官夫人们多了。真要是独树一帜,惹来众怒得不偿失。就是池二郎将来在东郡到时候也会举步维艰。
芳姐算是知道当好官,当好人多不容易了。
想来可笑,他一个同知夫人的身份,竟然不如一个方外尼姑做起好事方便。
摸摸自己的肚子,就当是积德行善好了飞,反正他爷不缺银子,不差这点粮食的。好吧不是一点点。
可恨那郡守大人为了那么点虚名,竟然不想朝廷请求赈灾。不知道这人脑袋怎么长的。面对满城的百姓,心怎么就那么大。
芳姐都想站出去,啐他两口,你能抗住自然灾害吗,你能扛着外敌入侵吗,你倒是想法子给老百姓弄点吃的,或者你把春播的种子给解决了,也算是你实干扛得住事不是。
想想都是心塞,替东郡的百姓心塞,替自家郎君碰上这么一个上官心塞。别说升官了,若是跟着这么一个上官走,怕是连祖宗的脸面都得赔进去。
这东郡老百姓,也不怎么得罪了满天诸佛,怎么就碰上了这么一个倒霉,作死,死要面子,还没那么大本事的糊涂官吗。
就是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池二郎,回到府中的时候,脸色都是不太好看的。如今外面的形势不容乐观。
本来看笑话一样看芳姐后院这点丫头折腾,这几日竟然在早晨跑圈,或者院子里面射箭的时候,让身边的侍卫特意过来指点。那张脸严肃的,让芳姐脚底板抽筋。
紧张的气氛让芳姐心烦不已,怎么都觉得自己身边的安全上有点不稳定。弄的都有点孕吐了。一张圆润的脸蛋如今变得苍白柔弱。
池二郎看到自家好好地夫人。折腾的身子都柔弱了,脸色上就更难看了。恨不得要把芳姐送回京城:“是不是这里的环境不好,你适应不了呀,要不然你回京吧。明日就让鲁二管家带人护送你回去。”
池二郎是十二万分的不舍,不过看看现在的东郡城,池二郎觉得这个提议很及时。
芳姐漱口,缓过几分力气来:“是不是情形不太对。莫要糊弄我。”
池二郎抿嘴。看着夫人惨白的脸色,也不忍心实话实说:“现在看着倒是没什么,我就是心里不踏实。听话回京城生孩子,那里有岳父大人在,定然不会委屈你的。我这里也会放心些。何况长辈们都在京城呢,总比咱们两人什么都不懂的好。”
芳姐摸摸自己的肚子。还不够四个月呢,怎么就说到生孩子呀。这是要夫妻长期分居,为什么非得去京城呀,爹娘,公公婆婆把接生婆子都送来三个了。在哪生都一样。
看看池二郎。这厮在忽悠她呢:“你都亲自出手,指点丫头们的骑射了,还说没什么事。还是实说了吧,反倒让我担心。”
池二郎给自家夫人捏着酸软的胳膊。尽量缓和语气:“我这不是想着下去隘口看看吗,如今外面乱哄哄的,我是怕光凭那几个护院,护不住你们娘两,才指点他们两下,没有别的意思。”
芳姐松口气,原来是要出门,还放不下府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要因为我耽误了正事,怀个孩子而已,没有那么娇贵,就是府上你也不用担心,鲁二叔他们可比你手下的那些部曲可靠多了。”对于鲁二叔手底下这些人的武力值,芳姐那是十二万分的信任的。
池二郎抿嘴,若是能放心的话早就走了,看来一味的粉饰太平不行,自家夫人是个扛得住事的,还是交代清楚了好,免得大意了:“总要多留些人守着才好,年景不好,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多了,谁知道人心里都想的什么呀,总要多防着些。这城里未见得就安全,至于城外,听说邻邦同这里差不多,牧民怕是更过不下去。边防那里我要多看看的。”
芳姐心说就这么点事,弄得那么凝重,弄得自己以为多大的事呢,自己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那还不过去,这里不用你,放心吧。别说丫头,就是婆子们回头我都排了岗位,人手拿着武器,白天夜里的巡逻。若是边防都不安稳了,咱们才是真的危险呢,这城里的些许毛贼,咱们还看不在眼里。来一个咱们灭一个,外患我一个内宅夫人没有什么高见,可这内乱,实在不成自保我还是做得到。”
看到自家夫人这个样子,池二郎倒是没觉得怎么样,无知者无畏大概就是说的夫人。
可身边的几个丫头被自家夫人说的心潮澎湃的都要站不住了,当然了只限于阿福本人是激动崇拜而已。剩下的惊吓居多。
芳姐大气到底,最后忍不住跟着说了一句:‘下次有事直说,这等装深沉,一人扛着,让我猜的戏码可别再有了。我这孕吐都是呢害的,多大点事呀。’
早知道自己就开口问了,看看现在弄得,肚子里面的孩子都不愿意了,吟怪的瞪了一眼池二郎,芳姐觉得心情轻松了,跟着睡眠也来了。
池二郎黑脸,不知道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他这么操心到底是为了谁呀,他好几天睡不着觉,到底是为了什么呀,四娘怎么就那么与众不同呢。听说那廖六的媳妇早就包裹款款的去濠州住娘家了。
舒服服的睡了一大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孕吐反应什么的都不见了。
池二郎都得承认,原来自家夫人的孕吐跟吃食没有关系,竟然跟情绪有关系。原来夫人说的怀孕的妇人心情要舒畅这话不是忽悠自己的。
自家夫人看不得自己招蜂引蝶,往后记得要离丫头们远点,免得自家夫人心情不好。在池二郎的心里一直以为夫人做出这个要求是醋劲儿大呢。
池二郎看着城里已经有了乱像,不过有郡守大人同守备大人在应该也乱不到哪里去,反倒是边防上的事情,跟重要一些。
守备大人的心思显然都在看郡守大人的笑话上,池二郎也不是没提过边防上的事情,奈何守备大人不认为多重要。只说二郎从京城来,见识到底少了点,这点事情在边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还顺口让池二郎觉得有问题,自己多去下面转转。
在池二郎看来,这守备大人是太平日子过的多了,忘了本了。
不过到底是守备大人说话了,好歹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命令,池二郎眼看着不能再拖了。在不放心也得去隘口转转了。
夫人不同意回京,池二郎只能把自家部曲调过来二十余人,同鲁二叔那些护院一起,给自家府邸做个保全。
至于内院的丫头婆子,池二郎虽然没有亲手安排,可在晨练的时候都训话了,这段时间必须好生的服侍夫人,更不许把外面的人带进府来,死命令严要求,不讲人情的。
做好这一切的安置,池二郎才百般不放心的纠结着上路了,若是早知道,太平年月,这边防也不太平,当初说什么也不会带着夫人来这倒霉地方的。
送走自家男人,芳姐特意叫了鲁二叔回话,鲁二叔表示,城里确实不太平,老百姓没吃的,总要养家糊口,各种门道不就都出来了吗。
听说衙门里面偷到事件多了,郡守大人倒是想要严惩,多关些日子,可牢房就那么大,没法子只能抓了放抓了放。
听说有的人甚至只为了到牢里混沌带着沙子的米糠粥吃。所以才做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专门去牢房的。
这日子得艰难到什么程度呀。
和平年代过来的芳姐,也知道这是要摊上大事呀。
池二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真要是大伙都没吃的了,人家可不管你家官有多大,谁家有粮食,谁家有吃食,肯定先被抢了。
如今就是想把府里的米粮弄出去救急一些人家,怕是都不敢了。妥妥的招祸还招恨。仇富心里她懂。
所以直接下了封门令,这个时节青黄不接的,青菜什么的,到了街上也没什么新鲜样式,不过萝卜白菜而已。自家府上储存的少不了。不采买也罢。
至于后面的作坊,直接停产了。人家都吃不饱呢,你还能奢侈品,消耗粮食,这种招恨的事情,芳姐表示他不做。这时候作那是作死。(未完待续)
华二老爷阴着脸,满脑门官司,回头就让夫人去万安寺给芳姐同外孙求个平安符去,这若不是自家亲爹,华二老爷百分百的不答应。妥妥的翻脸,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无奈是亲爹。忍了吧。
不过华二老爷回到自家书房,就开始给自家外甥起名字,至少要把这福气给找补回来。至于这个给小辈起名字,到底是谁的活的问题,目前不在华二老爷考虑范围之内。
华老上书也没闲着,脑袋里面想的都是东郡遭灾的事情,朝廷上都没有动静,怎么到了儿子这里辽东就遭灾了呢。是自家儿子没事找事,说的邪乎,还是当真如此,作为朝廷大员,老尚书上心了。
作为六部尚书这种问题可比他家孙女的问题严重得多。必须注意。倒霉孙女该说的一句不说,就知道给他爹写信,腻腻歪歪的,正经事一点办不了。老尚书想到这里就一肚子的气。
华老尚书对辽东的事情在用心,可也要需要了解的时间,可这时间从来不等人的。
随着京城送来的物件之后,芳姐又收到了自家爹爹给追补过来的信件,里面就一个主要问题,老爹把儿子的小名给起好了‘存福’。
夫妻两人看着这个十分接地气,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名字有点接受无能。他们两口子要多个叫存福的儿子吗。
池二郎呆愣半天:“这是岳父大人的手书吗,听说岳父大人是榜眼出身呢。”
芳姐脸上没啥表情,池二这小子看不上这个名字,自己也不太喜欢就是了:“听说贱名好养儿。不过是一个小名。用到的地方不多,挺好听的。”心里打定主意往后自家儿子叫大朗,生了闺女叫大娘,至于小名,那就成为传说中的存在吧。
池二郎替自家还没出生的儿子糟心,幸好儿子的大名还没有起呢,希望泰山大人莫要太过操心才好。同芳姐一样的心思。自家儿子的小名。定然不能让别人在知道了。
华二老爷不是不想给外甥起大名,实在是时间有限,华二老爷一时间还没想到什么精彩绝艳的字而已。谁让他家尚书爹弄得事情太着急呢。这不是想着给自家外孙的福气给压住吗。
阳春三月,本是小娘子们外出踏青,小郎君们呼朋唤友在外防风的时候,可东郡到处弥漫着一种压抑。沉闷。百姓脸上都带着愁苦。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愁苦。
去岁的时候收成不好,虽然勉强交上了赋税。凑合着也度过了这个冬天,可到了春季,老百姓连买种子的银子都没有了。
往年还能自家留下来年的春耕示意,可去年遭灾了。霜冻来的早,根本就没有给百姓机会养熟物种。
好过一些的人家,还能凑凑勉强能凑够春播。可春播以后如何过活,却是没有着落的。
至于差一些的人家。真就到了要卖儿卖女的地步。
东郡城里还好,商户居多。可出了东郡城,这种愁苦随处可见。
连芳姐这个呆不住的,见天想着带着这群丫头出去放风的人,都不太愿意面对如今的场景。堵心。
不是不知道人间疾苦,可真正地看到,那还真是震撼。当年去引雷山的一路上也不是没碰上过这种情形,那时候到底是个路人,多以旁观的角度看带问题。当自己是个看客。
而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同她一个城池生活了两年多的人呢,同她华晴芳呼吸一个城市的空气的人,有的人甚至还给他们府上送过木柴,或者送过豆子的。
想想怎么都是让人开心不起来的。芳姐明白,她在这个时代算是适应良好扎根了。因为都能感同身受了。
芳姐能够做的也不过是把府上存多余的粮食,往静怡师太呆着的尼姑庵里面多送一些而已。空门从来都是行善积德所在,静怡师傅在山下设了粥棚。早就开始布施了。
芳姐不是不想效仿,而是身份不方便,朝廷到未必忌讳她一个同知夫人,可这东郡的官老爷,官夫人们多了。真要是独树一帜,惹来众怒得不偿失。就是池二郎将来在东郡到时候也会举步维艰。
芳姐算是知道当好官,当好人多不容易了。
想来可笑,他一个同知夫人的身份,竟然不如一个方外尼姑做起好事方便。
摸摸自己的肚子,就当是积德行善好了飞,反正他爷不缺银子,不差这点粮食的。好吧不是一点点。
可恨那郡守大人为了那么点虚名,竟然不想朝廷请求赈灾。不知道这人脑袋怎么长的。面对满城的百姓,心怎么就那么大。
芳姐都想站出去,啐他两口,你能抗住自然灾害吗,你能扛着外敌入侵吗,你倒是想法子给老百姓弄点吃的,或者你把春播的种子给解决了,也算是你实干扛得住事不是。
想想都是心塞,替东郡的百姓心塞,替自家郎君碰上这么一个上官心塞。别说升官了,若是跟着这么一个上官走,怕是连祖宗的脸面都得赔进去。
这东郡老百姓,也不怎么得罪了满天诸佛,怎么就碰上了这么一个倒霉,作死,死要面子,还没那么大本事的糊涂官吗。
就是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池二郎,回到府中的时候,脸色都是不太好看的。如今外面的形势不容乐观。
本来看笑话一样看芳姐后院这点丫头折腾,这几日竟然在早晨跑圈,或者院子里面射箭的时候,让身边的侍卫特意过来指点。那张脸严肃的,让芳姐脚底板抽筋。
紧张的气氛让芳姐心烦不已,怎么都觉得自己身边的安全上有点不稳定。弄的都有点孕吐了。一张圆润的脸蛋如今变得苍白柔弱。
池二郎看到自家好好地夫人。折腾的身子都柔弱了,脸色上就更难看了。恨不得要把芳姐送回京城:“是不是这里的环境不好,你适应不了呀,要不然你回京吧。明日就让鲁二管家带人护送你回去。”
池二郎是十二万分的不舍,不过看看现在的东郡城,池二郎觉得这个提议很及时。
芳姐漱口,缓过几分力气来:“是不是情形不太对。莫要糊弄我。”
池二郎抿嘴。看着夫人惨白的脸色,也不忍心实话实说:“现在看着倒是没什么,我就是心里不踏实。听话回京城生孩子,那里有岳父大人在,定然不会委屈你的。我这里也会放心些。何况长辈们都在京城呢,总比咱们两人什么都不懂的好。”
芳姐摸摸自己的肚子。还不够四个月呢,怎么就说到生孩子呀。这是要夫妻长期分居,为什么非得去京城呀,爹娘,公公婆婆把接生婆子都送来三个了。在哪生都一样。
看看池二郎。这厮在忽悠她呢:“你都亲自出手,指点丫头们的骑射了,还说没什么事。还是实说了吧,反倒让我担心。”
池二郎给自家夫人捏着酸软的胳膊。尽量缓和语气:“我这不是想着下去隘口看看吗,如今外面乱哄哄的,我是怕光凭那几个护院,护不住你们娘两,才指点他们两下,没有别的意思。”
芳姐松口气,原来是要出门,还放不下府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要因为我耽误了正事,怀个孩子而已,没有那么娇贵,就是府上你也不用担心,鲁二叔他们可比你手下的那些部曲可靠多了。”对于鲁二叔手底下这些人的武力值,芳姐那是十二万分的信任的。
池二郎抿嘴,若是能放心的话早就走了,看来一味的粉饰太平不行,自家夫人是个扛得住事的,还是交代清楚了好,免得大意了:“总要多留些人守着才好,年景不好,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多了,谁知道人心里都想的什么呀,总要多防着些。这城里未见得就安全,至于城外,听说邻邦同这里差不多,牧民怕是更过不下去。边防那里我要多看看的。”
芳姐心说就这么点事,弄得那么凝重,弄得自己以为多大的事呢,自己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那还不过去,这里不用你,放心吧。别说丫头,就是婆子们回头我都排了岗位,人手拿着武器,白天夜里的巡逻。若是边防都不安稳了,咱们才是真的危险呢,这城里的些许毛贼,咱们还看不在眼里。来一个咱们灭一个,外患我一个内宅夫人没有什么高见,可这内乱,实在不成自保我还是做得到。”
看到自家夫人这个样子,池二郎倒是没觉得怎么样,无知者无畏大概就是说的夫人。
可身边的几个丫头被自家夫人说的心潮澎湃的都要站不住了,当然了只限于阿福本人是激动崇拜而已。剩下的惊吓居多。
芳姐大气到底,最后忍不住跟着说了一句:‘下次有事直说,这等装深沉,一人扛着,让我猜的戏码可别再有了。我这孕吐都是呢害的,多大点事呀。’
早知道自己就开口问了,看看现在弄得,肚子里面的孩子都不愿意了,吟怪的瞪了一眼池二郎,芳姐觉得心情轻松了,跟着睡眠也来了。
池二郎黑脸,不知道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他这么操心到底是为了谁呀,他好几天睡不着觉,到底是为了什么呀,四娘怎么就那么与众不同呢。听说那廖六的媳妇早就包裹款款的去濠州住娘家了。
舒服服的睡了一大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孕吐反应什么的都不见了。
池二郎都得承认,原来自家夫人的孕吐跟吃食没有关系,竟然跟情绪有关系。原来夫人说的怀孕的妇人心情要舒畅这话不是忽悠自己的。
自家夫人看不得自己招蜂引蝶,往后记得要离丫头们远点,免得自家夫人心情不好。在池二郎的心里一直以为夫人做出这个要求是醋劲儿大呢。
池二郎看着城里已经有了乱像,不过有郡守大人同守备大人在应该也乱不到哪里去,反倒是边防上的事情,跟重要一些。
守备大人的心思显然都在看郡守大人的笑话上,池二郎也不是没提过边防上的事情,奈何守备大人不认为多重要。只说二郎从京城来,见识到底少了点,这点事情在边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还顺口让池二郎觉得有问题,自己多去下面转转。
在池二郎看来,这守备大人是太平日子过的多了,忘了本了。
不过到底是守备大人说话了,好歹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命令,池二郎眼看着不能再拖了。在不放心也得去隘口转转了。
夫人不同意回京,池二郎只能把自家部曲调过来二十余人,同鲁二叔那些护院一起,给自家府邸做个保全。
至于内院的丫头婆子,池二郎虽然没有亲手安排,可在晨练的时候都训话了,这段时间必须好生的服侍夫人,更不许把外面的人带进府来,死命令严要求,不讲人情的。
做好这一切的安置,池二郎才百般不放心的纠结着上路了,若是早知道,太平年月,这边防也不太平,当初说什么也不会带着夫人来这倒霉地方的。
送走自家男人,芳姐特意叫了鲁二叔回话,鲁二叔表示,城里确实不太平,老百姓没吃的,总要养家糊口,各种门道不就都出来了吗。
听说衙门里面偷到事件多了,郡守大人倒是想要严惩,多关些日子,可牢房就那么大,没法子只能抓了放抓了放。
听说有的人甚至只为了到牢里混沌带着沙子的米糠粥吃。所以才做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专门去牢房的。
这日子得艰难到什么程度呀。
和平年代过来的芳姐,也知道这是要摊上大事呀。
池二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真要是大伙都没吃的了,人家可不管你家官有多大,谁家有粮食,谁家有吃食,肯定先被抢了。
如今就是想把府里的米粮弄出去救急一些人家,怕是都不敢了。妥妥的招祸还招恨。仇富心里她懂。
所以直接下了封门令,这个时节青黄不接的,青菜什么的,到了街上也没什么新鲜样式,不过萝卜白菜而已。自家府上储存的少不了。不采买也罢。
至于后面的作坊,直接停产了。人家都吃不饱呢,你还能奢侈品,消耗粮食,这种招恨的事情,芳姐表示他不做。这时候作那是作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