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平定扬州(148)
黄忠已经取得了成功,只是换了个战场战局就彻底发生了扭转,这显然是之前黄忠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必定将十分艰难,甚至可能要眼睁睁看着江东军离开,这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让他们逃走,且不说荆南一战要拖多长时间,最为关键的是害怕孙策金蝉脱壳。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而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也是一步步逐步完善,从最初的九江之战到之后的荆南之战,再到最终的交州之战,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下才有的计划,当然在出兵之前,其实真正的战略就只有九江和荆南之战。
而荆南之战虽然已经在计划之中,但却并不在计划之内,直到与荆州确定了可以出兵的意向之后,荆南之战才算是真正的彻底进入到了战略之中,随后才又加入了交州战略,可以说这一次的战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经历了几次修改不断才完善成现在的三个阶段。
但三个阶段不管是军师府还是刘澜自己,都希望能够在第一阶段就结束战斗,不希望被拖入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三阶段,但从现在来看,不管是刘澜还是黄忠都在避免第三阶段的出现,不管怎么说打交州是一回事,被动进攻交州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兵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应战,但如果真要进攻的话,还是喜欢自己的节奏,最简单的道理,结束了荆南之战,刘澜可以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换言之交州之战完全可以变成配合荆州。
但如果是因为孙策逃到交州,那就太被动了,而战事已经进行到现在,刘澜绝不可能收兵,哪怕是迫使张津把孙策交出来,刘澜也得陈兵边境给交州压力,更何况刘表与张津直接的仇恨,更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当然刘澜也清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按照他的心意进行,至于军师府的三大计划就算最终都完成了该抓不住孙策还是抓不住,所以还真没必要想太多,因为军师府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规划,更像是圈定了一个范围,只要领军将领们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用兵,那将军只奥不犯下极其低级的失误,不敢保证一定能取胜,但绝对不会出现大败的情况。
在刘澜看来,军师府的作战计划就如果儒家的典籍,而看同一一本书的人,有的人看则封侯拜相,有的人却连小吏都做不好,归根到底,军师府的计划能够对战争起到的影响不到三成,真正的关键还是战场的将领们。
黄忠已经取得了成功,只是换了个战场战局就彻底发生了扭转,这显然是之前黄忠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必定将十分艰难,甚至可能要眼睁睁看着江东军离开,这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让他们逃走,且不说荆南一战要拖多长时间,最为关键的是害怕孙策金蝉脱壳。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而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也是一步步逐步完善,从最初的九江之战到之后的荆南之战,再到最终的交州之战,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下才有的计划,当然在出兵之前,其实真正的战略就只有九江和荆南之战。
而荆南之战虽然已经在计划之中,但却并不在计划之内,直到与荆州确定了可以出兵的意向之后,荆南之战才算是真正的彻底进入到了战略之中,随后才又加入了交州战略,可以说这一次的战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经历了几次修改不断才完善成现在的三个阶段。
但三个阶段不管是军师府还是刘澜自己,都希望能够在第一阶段就结束战斗,不希望被拖入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三阶段,但从现在来看,不管是刘澜还是黄忠都在避免第三阶段的出现,不管怎么说打交州是一回事,被动进攻交州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兵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应战,但如果真要进攻的话,还是喜欢自己的节奏,最简单的道理,结束了荆南之战,刘澜可以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换言之交州之战完全可以变成配合荆州。
但如果是因为孙策逃到交州,那就太被动了,而战事已经进行到现在,刘澜绝不可能收兵,哪怕是迫使张津把孙策交出来,刘澜也得陈兵边境给交州压力,更何况刘表与张津直接的仇恨,更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当然刘澜也清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按照他的心意进行,至于军师府的三大计划就算最终都完成了该抓不住孙策还是抓不住,所以还真没必要想太多,因为军师府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规划,更像是圈定了一个范围,只要领军将领们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用兵,那将军只奥不犯下极其低级的失误,不敢保证一定能取胜,但绝对不会出现大败的情况。
在刘澜看来,军师府的作战计划就如果儒家的典籍,而看同一一本书的人,有的人看则封侯拜相,有的人却连小吏都做不好,归根到底,军师府的计划能够对战争起到的影响不到三成,真正的关键还是战场的将领们。黄忠已经取得了成功,只是换了个战场战局就彻底发生了扭转,这显然是之前黄忠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必定将十分艰难,甚至可能要眼睁睁看着江东军离开,这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让他们逃走,且不说荆南一战要拖多长时间,最为关键的是害怕孙策金蝉脱壳。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而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也是一步步逐步完善,从最初的九江之战到之后的荆南之战,再到最终的交州之战,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下才有的计划,当然在出兵之前,其实真正的战略就只有九江和荆南之战。
而荆南之战虽然已经在计划之中,但却并不在计划之内,直到与荆州确定了可以出兵的意向之后,荆南之战才算是真正的彻底进入到了战略之中,随后才又加入了交州战略,可以说这一次的战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经历了几次修改不断才完善成现在的三个阶段。
但三个阶段不管是军师府还是刘澜自己,都希望能够在第一阶段就结束战斗,不希望被拖入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三阶段,但从现在来看,不管是刘澜还是黄忠都在避免第三阶段的出现,不管怎么说打交州是一回事,被动进攻交州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兵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应战,但如果真要进攻的话,还是喜欢自己的节奏,最简单的道理,结束了荆南之战,刘澜可以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换言之交州之战完全可以变成配合荆州。
但如果是因为孙策逃到交州,那就太被动了,而战事已经进行到现在,刘澜绝不可能收兵,哪怕是迫使张津把孙策交出来,刘澜也得陈兵边境给交州压力,更何况刘表与张津直接的仇恨,更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当然刘澜也清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按照他的心意进行,至于军师府的三大计划就算最终都完成了该抓不住孙策还是抓不住,所以还真没必要想太多,因为军师府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规划,更像是圈定了一个范围,只要领军将领们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用兵,那将军只奥不犯下极其低级的失误,不敢保证一定能取胜,但绝对不会出现大败的情况。
在刘澜看来,军师府的作战计划就如果儒家的典籍,而看同一一本书的人,有的人看则封侯拜相,有的人却连小吏都做不好,归根到底,军师府的计划能够对战争起到的影响不到三成,真正的关键还是战场的将领们。
黄忠已经取得了成功,只是换了个战场战局就彻底发生了扭转,这显然是之前黄忠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必定将十分艰难,甚至可能要眼睁睁看着江东军离开,这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让他们逃走,且不说荆南一战要拖多长时间,最为关键的是害怕孙策金蝉脱壳。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而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也是一步步逐步完善,从最初的九江之战到之后的荆南之战,再到最终的交州之战,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下才有的计划,当然在出兵之前,其实真正的战略就只有九江和荆南之战。
而荆南之战虽然已经在计划之中,但却并不在计划之内,直到与荆州确定了可以出兵的意向之后,荆南之战才算是真正的彻底进入到了战略之中,随后才又加入了交州战略,可以说这一次的战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经历了几次修改不断才完善成现在的三个阶段。
但三个阶段不管是军师府还是刘澜自己,都希望能够在第一阶段就结束战斗,不希望被拖入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三阶段,但从现在来看,不管是刘澜还是黄忠都在避免第三阶段的出现,不管怎么说打交州是一回事,被动进攻交州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兵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应战,但如果真要进攻的话,还是喜欢自己的节奏,最简单的道理,结束了荆南之战,刘澜可以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换言之交州之战完全可以变成配合荆州。
但如果是因为孙策逃到交州,那就太被动了,而战事已经进行到现在,刘澜绝不可能收兵,哪怕是迫使张津把孙策交出来,刘澜也得陈兵边境给交州压力,更何况刘表与张津直接的仇恨,更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当然刘澜也清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按照他的心意进行,至于军师府的三大计划就算最终都完成了该抓不住孙策还是抓不住,所以还真没必要想太多,因为军师府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规划,更像是圈定了一个范围,只要领军将领们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用兵,那将军只奥不犯下极其低级的失误,不敢保证一定能取胜,但绝对不会出现大败的情况。
在刘澜看来,军师府的作战计划就如果儒家的典籍,而看同一一本书的人,有的人看则封侯拜相,有的人却连小吏都做不好,归根到底,军师府的计划能够对战争起到的影响不到三成,真正的关键还是战场的将领们。黄忠已经取得了成功,只是换了个战场战局就彻底发生了扭转,这显然是之前黄忠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战斗必定将十分艰难,甚至可能要眼睁睁看着江东军离开,这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让他们逃走,且不说荆南一战要拖多长时间,最为关键的是害怕孙策金蝉脱壳。
这一仗刘澜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江东军死几个人甚至是劝不都逃掉了他都不在乎,但是如果孙策逃走了,那荆南的一战就不会结束,如今秣陵是个什么情况相比在座几位也都知道,而中原战场这个时候的战局大家也都知晓,如果我们在荆南被拖的时间越久,那就对整个战局越发不利,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这种结局。
刘澜在决定进行第二次九江之战时,军师府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的在计划中进行的布置,首先军师府将这一次战役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九江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豫章之战和九江之战,第二阶段则为荆南之战包括已经进行的建平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零陵之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交州之战。
不得不说军师府在制定战略方面时,已经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几次作战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才有的结果,当然也是与军师府内的大小幕僚、从事、书佐、书吏、门下书佐、门下小吏、兵曹、卫曹等属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场战斗里不可大小幕僚的作战计划与规划,离不开从事对敌军军情、兵力、粮秣的分析与了解,更有书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门下书佐的实地查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书吏已经下下小吏日夜的推演,而兵曹则是作为旁观者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来完善作战计划,最终交由卫曹对作战计划进行最终的核准,上呈给陈宫。
而到了陈宫手中的作战计划还会在他和徐庶手中过一遍,两人满意之后才会呈报给刘澜,可以说一场战斗从前期准备到计划制定而出,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精力,就好像门下书佐哪怕是在掌握了准确的内卫地图,也必须要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不敢有丝毫差池。
九江之战是军师府准备最充分的一回,从听说孙策再次回到九江之后,刘澜就要求军师府计划第二次九江之战了,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这一次的完美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