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寿春之战(121)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虽然纪灵的话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谁,显然都没有继续留在袁术帐下效力更合适,可是留下来他又觉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听纪灵的口气,看样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这个时候继续留下来,还能如何呢?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当然,有些时候,手段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想要以弱胜强,那一定是通过手段与计谋,硬拼的结果肯定必败无疑,而似他们,就是通过守城这样的手段才挡住了徐州军,如果他们出城应战,那么不用想,庐江城早就被攻破了。
“这件事确实是件麻烦事,要安全的离开太难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要走,身后有这样一直精锐部队紧跟着,也很难抵达徐州,所以要跟着主公去冀州,首先就要解决徐州军这个大麻烦,不然你我二人别说无法在冀州混个重要的官职了,可能连后半生的富贵生活也没有。”
“是啊,该死的徐州军。”刘勋嘴上骂了一句,叹了口气,道:“如果能让他们退兵,或者能够将他们击退,我们才能有安全离开的机会,不然强行突围,最后我们可能会落得跟张勋一样的结局。”
二人之所以会如此相像太史慈书信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书信上把一些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而编纂的故事或者是未发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如此详细,而这也就足以说明,这些情况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不然的话他们都是每一仗都些战报的,所以就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内容是编纂还是真实发生。
“郡守此话不错,张颌他们既然给了我们这份书信,或许他们就是在等着我们自乱阵脚,逃离而去,所以我们现在绝不能乱,在庐江没有彻底安全之前,绝不能贸然撤离,不然的话,你我二人,可就……”纪灵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虽然纪灵的话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谁,显然都没有继续留在袁术帐下效力更合适,可是留下来他又觉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听纪灵的口气,看样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这个时候继续留下来,还能如何呢?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当然,有些时候,手段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想要以弱胜强,那一定是通过手段与计谋,硬拼的结果肯定必败无疑,而似他们,就是通过守城这样的手段才挡住了徐州军,如果他们出城应战,那么不用想,庐江城早就被攻破了。
“这件事确实是件麻烦事,要安全的离开太难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要走,身后有这样一直精锐部队紧跟着,也很难抵达徐州,所以要跟着主公去冀州,首先就要解决徐州军这个大麻烦,不然你我二人别说无法在冀州混个重要的官职了,可能连后半生的富贵生活也没有。”
“是啊,该死的徐州军。”刘勋嘴上骂了一句,叹了口气,道:“如果能让他们退兵,或者能够将他们击退,我们才能有安全离开的机会,不然强行突围,最后我们可能会落得跟张勋一样的结局。”
二人之所以会如此相像太史慈书信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书信上把一些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而编纂的故事或者是未发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如此详细,而这也就足以说明,这些情况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不然的话他们都是每一仗都些战报的,所以就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内容是编纂还是真实发生。
“郡守此话不错,张颌他们既然给了我们这份书信,或许他们就是在等着我们自乱阵脚,逃离而去,所以我们现在绝不能乱,在庐江没有彻底安全之前,绝不能贸然撤离,不然的话,你我二人,可就……”纪灵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虽然纪灵的话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谁,显然都没有继续留在袁术帐下效力更合适,可是留下来他又觉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听纪灵的口气,看样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这个时候继续留下来,还能如何呢?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https:///book/8864/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当然,有些时候,手段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想要以弱胜强,那一定是通过手段与计谋,硬拼的结果肯定必败无疑,而似他们,就是通过守城这样的手段才挡住了徐州军,如果他们出城应战,那么不用想,庐江城早就被攻破了。
“这件事确实是件麻烦事,要安全的离开太难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要走,身后有这样一直精锐部队紧跟着,也很难抵达徐州,所以要跟着主公去冀州,首先就要解决徐州军这个大麻烦,不然你我二人别说无法在冀州混个重要的官职了,可能连后半生的富贵生活也没有。”
“是啊,该死的徐州军。”刘勋嘴上骂了一句,叹了口气,道:“如果能让他们退兵,或者能够将他们击退,我们才能有安全离开的机会,不然强行突围,最后我们可能会落得跟张勋一样的结局。”
二人之所以会如此相像太史慈书信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书信上把一些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而编纂的故事或者是未发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如此详细,而这也就足以说明,这些情况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不然的话他们都是每一仗都些战报的,所以就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内容是编纂还是真实发生。
“郡守此话不错,张颌他们既然给了我们这份书信,或许他们就是在等着我们自乱阵脚,逃离而去,所以我们现在绝不能乱,在庐江没有彻底安全之前,绝不能贸然撤离,不然的话,你我二人,可就……”纪灵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虽然纪灵的话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谁,显然都没有继续留在袁术帐下效力更合适,可是留下来他又觉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听纪灵的口气,看样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这个时候继续留下来,还能如何呢?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当然,有些时候,手段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想要以弱胜强,那一定是通过手段与计谋,硬拼的结果肯定必败无疑,而似他们,就是通过守城这样的手段才挡住了徐州军,如果他们出城应战,那么不用想,庐江城早就被攻破了。
“这件事确实是件麻烦事,要安全的离开太难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要走,身后有这样一直精锐部队紧跟着,也很难抵达徐州,所以要跟着主公去冀州,首先就要解决徐州军这个大麻烦,不然你我二人别说无法在冀州混个重要的官职了,可能连后半生的富贵生活也没有。”
“是啊,该死的徐州军。”刘勋嘴上骂了一句,叹了口气,道:“如果能让他们退兵,或者能够将他们击退,我们才能有安全离开的机会,不然强行突围,最后我们可能会落得跟张勋一样的结局。”
二人之所以会如此相像太史慈书信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书信上把一些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而编纂的故事或者是未发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如此详细,而这也就足以说明,这些情况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不然的话他们都是每一仗都些战报的,所以就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内容是编纂还是真实发生。
“郡守此话不错,张颌他们既然给了我们这份书信,或许他们就是在等着我们自乱阵脚,逃离而去,所以我们现在绝不能乱,在庐江没有彻底安全之前,绝不能贸然撤离,不然的话,你我二人,可就……”纪灵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虽然纪灵的话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谁,显然都没有继续留在袁术帐下效力更合适,可是留下来他又觉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听纪灵的口气,看样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这个时候继续留下来,还能如何呢?
等等,不对,刚才他分明说的是留下来等待主公的情况,也就是说看主公要往哪里退,首先张勋如果真的战死沙场,那么主公是绝对不可能留在寿春了,那他既然要为自己寻找后路,现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要撤往冀州,难不成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这里这三万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最大的底气就是这三万人,能不能被受重视也是这三万人,可以说这三人就是他们能否收到重视甚至是立足的底气根源,可换个角度来看,对袁术何尝又不是这样,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试问是自然一个人过去容易还是带着他这三万人过去容易呢?
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情形让他甚至想到了吕布,别忘了当年吕布可就是带着人去投袁绍,虽然受到怀疑,甚至让袁绍一度生了杀他的心思,可是袁绍却一直没有下杀手,直到最后彻底翻脸,可他却依然拿吕布没有半点办法,因为吕布有着他的并州军,他有底气和袁绍叫板,同样在翻脸时也敢于直接离开。
换言之这事如果同样发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这才是纪灵真正背后的含义与深意,他这看起来是打算跟着主公走,可说白了就是选了一处势力最大的诸侯,到了冀州,就算职位低,可明眼人现在都看得出来冀州大有荡平寰宇之势,既如此,那就算职位低一些,也比没参与到其中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强吧?
想到这里,刘勋也就彻底松了口气,可是后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脱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军,他就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之前都是听闻徐州军如何厉害,但说白了都是传闻,甚至有一度他还大放厥词,认为他的庐江守军完全有与徐州军一较高下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这些天交手之后,虽然徐州军始终拿庐江没有办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时候实力归实力,战斗归战斗,当然刘澜这句口头禅如果刘勋能知晓的话,他一定会非常赞同,毕竟实力强并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战胜,实力弱也不一定就以为着是鱼腩,随意欺凌,战斗和实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战斗的方式太多了,而且变化无穷,通过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弥补实力之间的差距的。
https:///book/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