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小说出版
写写停停,七天过去了。
徐飞上门讨要文稿。这次两人没有再用英语交流,而是在李学初的坚持下用香江话磕磕巴巴地交谈起来,还好两人都各自会些普通话跟香江话,虽然麻烦倒也不至于搞得鸡同鸭讲般的尴尬。想不出词来就混搭句普通话,徐飞就把普通话对应的香江语翻译出来给李学初听,时而纠正一下李学初的语法错误,当起了义务的口语老师。
闲聊了一阵,开始看稿了。鬼当家基本没问题,照着要求进行的修改并且添加了一些新的笑,字数多了一万来字,剧情却显得更紧凑了。徐飞看着也挺满意,当即拍板算通过了,就算以后出版时要修改也由编辑来操刀了,当然,这要告知原作者并取得同意才行。十一万来字核算四千五百元整,算上定金,徐飞了三千五百元给李学初,各自签上大名,一部文稿就算交接完成了。
李学初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原先就认为问题不大但毕竟还是钱到手了心里才算踏实。第一部算正式完工了,李学初又奉上了第二部。
“酒后大英雄?”徐飞看着手上的新文稿倒吸了一口冷气。好家伙,又是一部接近十万字的稿纸,就算鬼当家原稿有些地方不需要做变动,但改动粗粗估算的话也有四五万字了,加上新篇,算起来才一个星期就写了差不多十五万字了,平均一天两万多,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他写故事都不要想的吗,伸手就来?
“呵呵,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徐飞只能苦笑。
“其实这个故事是以前就想好的了,只是现在才动笔。”李学初只有忽悠。
“其实作为一个编辑,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催稿了,不过看你这写作速度我倒是松了口气,如果能保持这个速度的话,我以后的日子倒是好过了,”徐飞又苦笑一声,“反倒是我们报刊给你预留的版面跟不上你了。”
报刊的版面是固定的,因为售价不能随意变更,多加版就意味着增加成本,所以除非有重大事件或者创刊周年庆什么的纪念活动,否则是不会加版的。而不加版增加版面则意味着会挤掉别人的版面,这是个得罪人的事。
当然,像很多些的报刊就没这些事,只要你的作品能热卖,管你多少字,字数越多还越好,读者欢迎度不高的作品,被挤占被腰斩都是正常的事情。总之一句话,谁有本事谁上,没本事就靠边站。
而在明报就有所不同了,由于金镛的影响力,明报素来都是文人扎堆的地方,香江大部分文人都喜欢往明报投稿,而金镛也是乐见其成,这同样有助于提高报纸的影响力,明报能从一个报社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除了金镛外,这些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倪狂、伊苏。。。
但通常事物都有两面性,并不是所有文人的作品或者一个文人的所有作品都能让人满意的。但是文人的圈子素来都讲究论资排辈,同时又死要面子。一个老资格的文人的稿子投上去,主编想要退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退了就容易得罪人。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人情版”,而且“人情版”还不能明,有时候旁敲侧击的提个醒,双方心知肚明就是了。
徐飞没明,但李学初想想也就懂了。
大公司是非多,大报社也是一个道理。当然,像金老先生或者倪狂是不用考虑这些的,金老先生不但是老板还是香江家喻户晓的知名文人,粉丝众多。就算文章一时欠了水准也不用发愁,基本都能谅解,就像影帝拍了烂片一样,还是有影迷会去捧场的。而倪狂也一样,这个日更几万字的码字狂人同样不愁写了没地方发表,在金老先生已经公开宣布不再写新书的今天,倪狂实质上已经是香江文坛第一人了。
闲话完,徐飞开始看稿了。不出意料,又是一篇质量上乘的喜剧,而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完成度比较高,做些修改后基本可以直接出版了。徐飞当场做了评,李学初直接在稿件上修改,写写画画半个多时后,徐飞基本满意了。当然,还得带回去给组长和主编过目,不过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毕竟质量在这里摆着。
“好了学初,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徐飞把两份文稿夹在胳肢窝里,准备告辞走人了,“没什么意外的话,后天晚上你就能在明报晚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了。”
“对了还有,”徐飞又回头道,“学初你估计一下你每天大概能写多少字,我们好大致规划一下。”做不到和不做还是有区别的,至少不至于寒了人家的心。
“现在不好,不过我想一万字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写惯了繁体字并熟悉了文章构架后,李学初是有能力和倪狂竞争一下码字纪录的,倪狂文思再敏捷也不如李学初这个开挂的。日更几万字无压力,还能保证质量。不知是不是文字写多了用脑多了就思维加深了,总之李学初脑袋里原先模模糊糊的后世各种影视和书籍作品感觉印象越来越清晰了。不过李学初可不打算一天到晚趴在桌前码字,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呢。
“一万字吗?”徐飞暗暗松了口气,“那我想问题不大。”
。。。
两天后,李学初出门买了份明报晚报。果然,鬼当家出现在了晚报第三版,八千来字的首篇占据了大半个版面,其他的版面基本上都是些三千字以内的豆腐文。看来晚报是准备主推自己的作品了,这让李学初觉得很满意。
就是不知道出版后效果怎么样,读者满不满意。可惜晚报不是早报,早报的话傍晚就能得出数据,晚报上架的时候基本是下午四五,也就是公职人员下班前,要到第二天才能知道具体数据。现在才四多,还要等二十个时才知道结果啊。
马林是香江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七十年代初开始,香江经济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贸易行业越加的兴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的效益也是水涨船高,连带着他们这些公司职员的薪水也大幅度提升了。
现在的马林刚刚三十出头,虽然在公司一帮高学历的同事面前,只读到中五的马林相当不起眼,做事能力上在公司也只是中等。但是凭借自己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自律,终究还是受到了公司高层的赏识,几个月前刚刚升职,并且在上个月带着家人搬离了拥挤嘈杂的深水埗,住到了九龙塘广播道外围,从底层打拼开始成功挤进了中高产阶层,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父母在老街坊面前也觉得面上有光。
但是,职务上升了,压力也随之而至。而自己在能力方面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足以服众,感觉每天都相当难熬。退缩是不可能的,一家老还指着他过日子呢。提拔他的老上司似乎也看出了他的窘迫,今天下午把他叫进办公室安抚了一番:“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品和踏实,天道酬勤,能力这东西只要肯努力总是会提升的。不要想太多给自己增加负担,放开做就是了。”
老实上司的一番话确实让他放松了不是,但是压力不是走就走的。
下班了,马林像往常一样买了份香江晚报,走进公交站等车。虽然收入不错,但是一家老等自己养活,还是能省则省。节俭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先翻过时政版,翻到、娱乐版面看了起来。
“鬼当家?”占了大片篇幅的文章很快吸引了马林的注意,马林站在站牌附近看了起来。
是个轻松搞笑的故事,这倒颇合马林现在的需求。工作已经那么烦那么累了,虐心的悲剧和不知所云的文艺散文真没心情看下去。这个好,不费脑子不费神,好笑就行。
“呵呵呵呵。。。”没看多久,马林笑出了声来,这故事还真有意思!笑声引得隔壁的几人怪异地看了过来。马林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尴尬地对几人了头,憋住笑继续看下去。不知不觉的把七八千字的文章一字一字的看完,抬起头来看了看。
“糟糕,公交车错过了!”这事让马林稍有一些郁闷,“没办法,只有打的了”
马林笑笑,虽然多花了钱,但是心情却轻松了不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徐飞上门讨要文稿。这次两人没有再用英语交流,而是在李学初的坚持下用香江话磕磕巴巴地交谈起来,还好两人都各自会些普通话跟香江话,虽然麻烦倒也不至于搞得鸡同鸭讲般的尴尬。想不出词来就混搭句普通话,徐飞就把普通话对应的香江语翻译出来给李学初听,时而纠正一下李学初的语法错误,当起了义务的口语老师。
闲聊了一阵,开始看稿了。鬼当家基本没问题,照着要求进行的修改并且添加了一些新的笑,字数多了一万来字,剧情却显得更紧凑了。徐飞看着也挺满意,当即拍板算通过了,就算以后出版时要修改也由编辑来操刀了,当然,这要告知原作者并取得同意才行。十一万来字核算四千五百元整,算上定金,徐飞了三千五百元给李学初,各自签上大名,一部文稿就算交接完成了。
李学初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原先就认为问题不大但毕竟还是钱到手了心里才算踏实。第一部算正式完工了,李学初又奉上了第二部。
“酒后大英雄?”徐飞看着手上的新文稿倒吸了一口冷气。好家伙,又是一部接近十万字的稿纸,就算鬼当家原稿有些地方不需要做变动,但改动粗粗估算的话也有四五万字了,加上新篇,算起来才一个星期就写了差不多十五万字了,平均一天两万多,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他写故事都不要想的吗,伸手就来?
“呵呵,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徐飞只能苦笑。
“其实这个故事是以前就想好的了,只是现在才动笔。”李学初只有忽悠。
“其实作为一个编辑,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催稿了,不过看你这写作速度我倒是松了口气,如果能保持这个速度的话,我以后的日子倒是好过了,”徐飞又苦笑一声,“反倒是我们报刊给你预留的版面跟不上你了。”
报刊的版面是固定的,因为售价不能随意变更,多加版就意味着增加成本,所以除非有重大事件或者创刊周年庆什么的纪念活动,否则是不会加版的。而不加版增加版面则意味着会挤掉别人的版面,这是个得罪人的事。
当然,像很多些的报刊就没这些事,只要你的作品能热卖,管你多少字,字数越多还越好,读者欢迎度不高的作品,被挤占被腰斩都是正常的事情。总之一句话,谁有本事谁上,没本事就靠边站。
而在明报就有所不同了,由于金镛的影响力,明报素来都是文人扎堆的地方,香江大部分文人都喜欢往明报投稿,而金镛也是乐见其成,这同样有助于提高报纸的影响力,明报能从一个报社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除了金镛外,这些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倪狂、伊苏。。。
但通常事物都有两面性,并不是所有文人的作品或者一个文人的所有作品都能让人满意的。但是文人的圈子素来都讲究论资排辈,同时又死要面子。一个老资格的文人的稿子投上去,主编想要退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退了就容易得罪人。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人情版”,而且“人情版”还不能明,有时候旁敲侧击的提个醒,双方心知肚明就是了。
徐飞没明,但李学初想想也就懂了。
大公司是非多,大报社也是一个道理。当然,像金老先生或者倪狂是不用考虑这些的,金老先生不但是老板还是香江家喻户晓的知名文人,粉丝众多。就算文章一时欠了水准也不用发愁,基本都能谅解,就像影帝拍了烂片一样,还是有影迷会去捧场的。而倪狂也一样,这个日更几万字的码字狂人同样不愁写了没地方发表,在金老先生已经公开宣布不再写新书的今天,倪狂实质上已经是香江文坛第一人了。
闲话完,徐飞开始看稿了。不出意料,又是一篇质量上乘的喜剧,而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完成度比较高,做些修改后基本可以直接出版了。徐飞当场做了评,李学初直接在稿件上修改,写写画画半个多时后,徐飞基本满意了。当然,还得带回去给组长和主编过目,不过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毕竟质量在这里摆着。
“好了学初,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徐飞把两份文稿夹在胳肢窝里,准备告辞走人了,“没什么意外的话,后天晚上你就能在明报晚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了。”
“对了还有,”徐飞又回头道,“学初你估计一下你每天大概能写多少字,我们好大致规划一下。”做不到和不做还是有区别的,至少不至于寒了人家的心。
“现在不好,不过我想一万字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写惯了繁体字并熟悉了文章构架后,李学初是有能力和倪狂竞争一下码字纪录的,倪狂文思再敏捷也不如李学初这个开挂的。日更几万字无压力,还能保证质量。不知是不是文字写多了用脑多了就思维加深了,总之李学初脑袋里原先模模糊糊的后世各种影视和书籍作品感觉印象越来越清晰了。不过李学初可不打算一天到晚趴在桌前码字,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呢。
“一万字吗?”徐飞暗暗松了口气,“那我想问题不大。”
。。。
两天后,李学初出门买了份明报晚报。果然,鬼当家出现在了晚报第三版,八千来字的首篇占据了大半个版面,其他的版面基本上都是些三千字以内的豆腐文。看来晚报是准备主推自己的作品了,这让李学初觉得很满意。
就是不知道出版后效果怎么样,读者满不满意。可惜晚报不是早报,早报的话傍晚就能得出数据,晚报上架的时候基本是下午四五,也就是公职人员下班前,要到第二天才能知道具体数据。现在才四多,还要等二十个时才知道结果啊。
马林是香江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七十年代初开始,香江经济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贸易行业越加的兴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的效益也是水涨船高,连带着他们这些公司职员的薪水也大幅度提升了。
现在的马林刚刚三十出头,虽然在公司一帮高学历的同事面前,只读到中五的马林相当不起眼,做事能力上在公司也只是中等。但是凭借自己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自律,终究还是受到了公司高层的赏识,几个月前刚刚升职,并且在上个月带着家人搬离了拥挤嘈杂的深水埗,住到了九龙塘广播道外围,从底层打拼开始成功挤进了中高产阶层,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父母在老街坊面前也觉得面上有光。
但是,职务上升了,压力也随之而至。而自己在能力方面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足以服众,感觉每天都相当难熬。退缩是不可能的,一家老还指着他过日子呢。提拔他的老上司似乎也看出了他的窘迫,今天下午把他叫进办公室安抚了一番:“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品和踏实,天道酬勤,能力这东西只要肯努力总是会提升的。不要想太多给自己增加负担,放开做就是了。”
老实上司的一番话确实让他放松了不是,但是压力不是走就走的。
下班了,马林像往常一样买了份香江晚报,走进公交站等车。虽然收入不错,但是一家老等自己养活,还是能省则省。节俭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先翻过时政版,翻到、娱乐版面看了起来。
“鬼当家?”占了大片篇幅的文章很快吸引了马林的注意,马林站在站牌附近看了起来。
是个轻松搞笑的故事,这倒颇合马林现在的需求。工作已经那么烦那么累了,虐心的悲剧和不知所云的文艺散文真没心情看下去。这个好,不费脑子不费神,好笑就行。
“呵呵呵呵。。。”没看多久,马林笑出了声来,这故事还真有意思!笑声引得隔壁的几人怪异地看了过来。马林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尴尬地对几人了头,憋住笑继续看下去。不知不觉的把七八千字的文章一字一字的看完,抬起头来看了看。
“糟糕,公交车错过了!”这事让马林稍有一些郁闷,“没办法,只有打的了”
马林笑笑,虽然多花了钱,但是心情却轻松了不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