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商争买白沙糖
到了晚上,邹晨将蘑菇过水给清沥了一下,控干了水烩上猪肉炒炒,做了几盘菜。家里人是没有想到这个蘑菇的味道确实是香鲜可口,和以往吃过的那些珍奇菜肴一比较竟是觉得蘑菇还是更好吃些,不由得食指大动,尤其是二郎四郎六郎更是筷子连闪,兄弟几个还跟小时候一样在饭桌上你争我抢,逗得家里人笑骂不已。
等到吃完了饭,由乌倩和美娘收拾,邹晨则是和三个哥哥去了二郎的闲云居商量事情。
“……你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在别的国家买原糖,然后利用这些原糖制成精制白糖,再返卖给他们?”二郎问道。
邹晨点点头,“这个模式是我下午在制造白糖的时候想到的。咱们用低价购入原糖,然后高价卖给他们白糖。将精制白糖这个技术当做国家机密把持着,这样一来,低进高入,国家的国库自然就是有钱了。”
“重要的是,”邹晨又说道,“别的国家把土地都变成了甘蔗田,他们拿什么去种粮食?这时,我们宋朝可以强制命令将所有的甘蔗田全部改成农田,我们再高价卖出粮食。一个连粮食都要从国外买入的国家,将来要是不听我们的,立刻断他们粮食,看他们敢不敢不听话。”
“国库有钱了,就可以发展军备,军备上去了,国家的实力就上升,到那时契丹西夏还不是想打哪个就打哪个?”邹晨笑着憧憬道。
“对啊!”一提到契丹和西夏,兄弟几个激动了起来,宋朝的民众对契丹都是恨之入骨,一想到他们要称叔叔,大宋朝却要自称侄子,凡是宋朝的民众一提起这个事情无不气愤非常。
“这个事情,光凭咱们几个干不成啊。而且咱们连个功名都没有,想向朝廷进言也找不到门路!”四郎在给大家泼冷水。
邹晨捂着嘴笑道:“那你们的师公文相公是做什么?当朝宰辅!这件事情只要文相公同意了,那就是成了三分。你们何不仔细商议一下,然后趁着九月份文相公过生日之前咱们把白糖和蘑菇做为生日礼物送上东京城,让五哥和文相公提这个事情。”
兄弟三人一听邹晨这句话,立刻来了兴趣,借送礼的名义将这件事情告诉给师公,既不显眼又能给师公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邹晨坐在一旁看着三个哥哥在热烈的讨论,心里一阵阵的欣慰。旱灾过后没多久知州便下了命令。由于旱灾的原因所以今年的府学招生要比入学晚上一个月,何时开学要看宛丘旱灾恢复的情况。等到府学开学后,让三个哥哥去考试。到时想必知州会看在文相公的面子给个人情,让哥哥们都进府学的。
到时在宛丘有小姑娘他们在,倒是不用担心生活方面的事情,等到三个哥哥在府学念上三年书,便可以试着去考秀才。考中了秀才算是真正入了仕的大门。到时,自己家才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文相公所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字挂在嘴边。
从这一天开始,邹家的人便开始了忙碌之中。
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每天早上来邹家跟着学打豆腐,而院外的豆腐坊邹家也开始挂上了清白豆腐坊的御赐招牌。每天早上慕名来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是本庄的人要来买一份尝尝,就连许多外地的人。也要天不亮驾着车子去邹家庄买几块豆腐捎回家去。人人冲的都是仁宗手书的面子,二来也是冲着邹家在此次旱灾中对乡邻们的救助之情。
一时之间,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乐的是眉开眼笑。每天数钱数到手软。最不开心的则是邹一民,他的母亲乃是邹正顺浑家张氏,和邹萍是嫡亲的堂兄妹。往常生意忙的时候可以让他母亲来帮着看看茶棚,他早上可以驾着车去往宛丘为风五娘送菜。如今正顺浑家张氏早上天不亮就去打豆腐去了,到了中午才有空闲的时间。他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请了一个同族的族兄弟来帮着早上看茶棚。
公孙季和邹晨在家里将地皮都给搜刮了一番。才搜刮出来了一百多贯钱,最终还是邹正业和黄丽娘提着几只鸡和一只猪驾着驴车去了黄家坪,从黄老爷手里借了五百两银子。
黄老爷知道了他们要搞白糖精炼,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钱拿出来后嘱咐了他们要处处小心,莫要再被人起了歹心,让他们再拿出些钱来给那些村庄护卫们,这样外有村庄护卫,内有护院,家里才能称得上安全。
邹正业回来了之后,把这事和家里人说了一番,家里人倒是全部都同意,于是便决定等白糖的事情挣了钱之后,给那些护卫们把工钱涨一涨。
邹晨提议道:“我看不如这样,以后每家每户出十文钱一个月,交给那些护卫算做清洁费,然后再让护卫们请些人负责打扫卫生,清洁街道,这样整个住宅区看起来也干净了许多。而且护卫是说好每个月都有轮换的,这样这钱其实还是大家自己挣了,也不会有人有意见。而且,我觉得咱们应该禁止那些商人进入住宅区,让他们全部去外面行商,现在庄子里实在太乱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现在邹家庄人来人往客流量非常的大,护卫们也只是略略盘问一下便把人放行了。如果在住宅区外面沿着围墙重新设一个小集市,把买卖货物的全部搬到那里,以后住宅区的安全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邹老爷子和两个儿子将这个重设小集市的事情和里正说了之后,里正当即拍板同意,他也同样是觉得现在庄子太乱,可是又不能不让那些商人进来,毕竟人家是来进货的,不能赶人家跑吧。他也是有心想在庄子外面重设一个集市,可是仅凭他一人之力,这事大约是不成的。如今有了邹家牵头,他再从旁协助一下。这事,多半就成了。
又将准备给护卫们涨工资的事情也说了一说,里正听了之后心里更是欢喜。这既不用自己花钱,又白得了一个好名声,如何不喜?至于收卫生费什么的,这个自然是由护卫们挨家挨户去收了。到时谁敢不交?不交的就从住宅区出去住,那围墙可不是白替你家盖的,再说交的又不多,一个月十文钱。一年才一百二十文,养个活物随便卖卖也不过就是几只山蛤的价格罢了。
这些事情处理完了之后,邹家购买来的原糖也通过公孙季的几个朋友运到了家里。公孙季的几个朋友得知了这邹家可以精制真正的纯白沙糖。一开始还不相信,可是看了看公孙季拿出来的白沙糖之后不肯走了,非要等着邹家把白糖给制出来不可,并且说了,愿意用比市面上高得多的价格来买入。
公孙季捻着胡须笑看着几个老友每日围着自己作揖打转。就是为了能够进到邹家的白糖,心里自豪油然而生。原先的主家说得好听,说是自己年纪大了,也该回家荣养了,可是实际上却是把自己当做包袱给甩了。再过几年就要六十了,六十岁后还能做些什么?万一自己死在任上了。主家还得给自己全款发丧呢。
而来邹家就不一样了,前几日两位东家晚上找到他谈了半夜,意思是希望他能在家里长久的做下去。以后若是老的走不动了。每月邹家还会发给他一笔养老费,这个费用是绝不会低于他平时的工资,可以一直拿到他去世。他听了这个之后,立刻动了心,准备和邹家签长契。在邹家干个几年。以后就给他养老,这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
两位东家又说。以后家里所有工作时间超过二十五年以上的老人都会照此办理,他和金小乙将是第一批。想到这里,公孙季只能默默的说一句:仁义啊!不愧是得了官家两次御赐金匾手书的邹家啊!
邹晨领着家里所有的男人,在家里足足忙碌了七天,才把那几车白沙糖全部给澄清成了真正的白糖。由于家里人手不够,她思前想后了一番让大郎和三郎也加入到了炼制白糖的队伍中来。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她觉得大郎和三郎确实是想学好的,而且他们现在明显的和邹正义不一心,只要是邹正义想出门耍钱或是偷懒不干活,他们便会搬出邹老爷子来,把邹正义这个当父亲的给训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尤其是朱氏,最近怕这两个儿子简直是怕的很,都要躲着他们,儿子是不停的使唤她干活,一会地脏了让她去扫地,一会锅台脏了让去擦,再一会衣服该洗了要去洗衣裳,衣裳还没洗完,儿子又来喊,该去做饭了。
她象个陀螺一样被儿子们抽得满院乱转,就没有清闲的工夫。她闲不下来,自然也就没有空去庄子里找别人侃大山,渐渐的,庄子里那一群经常绕舌的老娘们人堆里再也找不着朱氏的影子了。所以朱氏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赶紧给两个儿子找个浑家吧,有了儿妇她就能清闲下来了。然而呢,她却不知道,有了儿妇她悲惨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七天后,那些焦急等待的商人们终于得了准信,让他们去邹家大院东院去听回话。当他们到了东院,看到那象白雪一般的白糖之后,个个张大着嘴巴,恨不得扑进糖堆里打个滚。
江姓行商最先反应过来,立刻大声道:“一斤一百六十文,现价,绝不賖欠!”
江姓行商的话音刚落,另外两个行商也立刻反应过来,也跟着报了价。
邹正达和邹正业笑吟吟的看着行商争抢着报价,价格甚至被他们抬到了一百七十文,比现在市面上的白糖卖价还要高,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般的甜。
借了黄老爷五百两,眼见得转眼就能还了,而且还能赚上一笔,这怎么不叫人欢喜呢?
等到吃完了饭,由乌倩和美娘收拾,邹晨则是和三个哥哥去了二郎的闲云居商量事情。
“……你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在别的国家买原糖,然后利用这些原糖制成精制白糖,再返卖给他们?”二郎问道。
邹晨点点头,“这个模式是我下午在制造白糖的时候想到的。咱们用低价购入原糖,然后高价卖给他们白糖。将精制白糖这个技术当做国家机密把持着,这样一来,低进高入,国家的国库自然就是有钱了。”
“重要的是,”邹晨又说道,“别的国家把土地都变成了甘蔗田,他们拿什么去种粮食?这时,我们宋朝可以强制命令将所有的甘蔗田全部改成农田,我们再高价卖出粮食。一个连粮食都要从国外买入的国家,将来要是不听我们的,立刻断他们粮食,看他们敢不敢不听话。”
“国库有钱了,就可以发展军备,军备上去了,国家的实力就上升,到那时契丹西夏还不是想打哪个就打哪个?”邹晨笑着憧憬道。
“对啊!”一提到契丹和西夏,兄弟几个激动了起来,宋朝的民众对契丹都是恨之入骨,一想到他们要称叔叔,大宋朝却要自称侄子,凡是宋朝的民众一提起这个事情无不气愤非常。
“这个事情,光凭咱们几个干不成啊。而且咱们连个功名都没有,想向朝廷进言也找不到门路!”四郎在给大家泼冷水。
邹晨捂着嘴笑道:“那你们的师公文相公是做什么?当朝宰辅!这件事情只要文相公同意了,那就是成了三分。你们何不仔细商议一下,然后趁着九月份文相公过生日之前咱们把白糖和蘑菇做为生日礼物送上东京城,让五哥和文相公提这个事情。”
兄弟三人一听邹晨这句话,立刻来了兴趣,借送礼的名义将这件事情告诉给师公,既不显眼又能给师公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邹晨坐在一旁看着三个哥哥在热烈的讨论,心里一阵阵的欣慰。旱灾过后没多久知州便下了命令。由于旱灾的原因所以今年的府学招生要比入学晚上一个月,何时开学要看宛丘旱灾恢复的情况。等到府学开学后,让三个哥哥去考试。到时想必知州会看在文相公的面子给个人情,让哥哥们都进府学的。
到时在宛丘有小姑娘他们在,倒是不用担心生活方面的事情,等到三个哥哥在府学念上三年书,便可以试着去考秀才。考中了秀才算是真正入了仕的大门。到时,自己家才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文相公所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字挂在嘴边。
从这一天开始,邹家的人便开始了忙碌之中。
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每天早上来邹家跟着学打豆腐,而院外的豆腐坊邹家也开始挂上了清白豆腐坊的御赐招牌。每天早上慕名来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是本庄的人要来买一份尝尝,就连许多外地的人。也要天不亮驾着车子去邹家庄买几块豆腐捎回家去。人人冲的都是仁宗手书的面子,二来也是冲着邹家在此次旱灾中对乡邻们的救助之情。
一时之间,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乐的是眉开眼笑。每天数钱数到手软。最不开心的则是邹一民,他的母亲乃是邹正顺浑家张氏,和邹萍是嫡亲的堂兄妹。往常生意忙的时候可以让他母亲来帮着看看茶棚,他早上可以驾着车去往宛丘为风五娘送菜。如今正顺浑家张氏早上天不亮就去打豆腐去了,到了中午才有空闲的时间。他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请了一个同族的族兄弟来帮着早上看茶棚。
公孙季和邹晨在家里将地皮都给搜刮了一番。才搜刮出来了一百多贯钱,最终还是邹正业和黄丽娘提着几只鸡和一只猪驾着驴车去了黄家坪,从黄老爷手里借了五百两银子。
黄老爷知道了他们要搞白糖精炼,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钱拿出来后嘱咐了他们要处处小心,莫要再被人起了歹心,让他们再拿出些钱来给那些村庄护卫们,这样外有村庄护卫,内有护院,家里才能称得上安全。
邹正业回来了之后,把这事和家里人说了一番,家里人倒是全部都同意,于是便决定等白糖的事情挣了钱之后,给那些护卫们把工钱涨一涨。
邹晨提议道:“我看不如这样,以后每家每户出十文钱一个月,交给那些护卫算做清洁费,然后再让护卫们请些人负责打扫卫生,清洁街道,这样整个住宅区看起来也干净了许多。而且护卫是说好每个月都有轮换的,这样这钱其实还是大家自己挣了,也不会有人有意见。而且,我觉得咱们应该禁止那些商人进入住宅区,让他们全部去外面行商,现在庄子里实在太乱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现在邹家庄人来人往客流量非常的大,护卫们也只是略略盘问一下便把人放行了。如果在住宅区外面沿着围墙重新设一个小集市,把买卖货物的全部搬到那里,以后住宅区的安全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邹老爷子和两个儿子将这个重设小集市的事情和里正说了之后,里正当即拍板同意,他也同样是觉得现在庄子太乱,可是又不能不让那些商人进来,毕竟人家是来进货的,不能赶人家跑吧。他也是有心想在庄子外面重设一个集市,可是仅凭他一人之力,这事大约是不成的。如今有了邹家牵头,他再从旁协助一下。这事,多半就成了。
又将准备给护卫们涨工资的事情也说了一说,里正听了之后心里更是欢喜。这既不用自己花钱,又白得了一个好名声,如何不喜?至于收卫生费什么的,这个自然是由护卫们挨家挨户去收了。到时谁敢不交?不交的就从住宅区出去住,那围墙可不是白替你家盖的,再说交的又不多,一个月十文钱。一年才一百二十文,养个活物随便卖卖也不过就是几只山蛤的价格罢了。
这些事情处理完了之后,邹家购买来的原糖也通过公孙季的几个朋友运到了家里。公孙季的几个朋友得知了这邹家可以精制真正的纯白沙糖。一开始还不相信,可是看了看公孙季拿出来的白沙糖之后不肯走了,非要等着邹家把白糖给制出来不可,并且说了,愿意用比市面上高得多的价格来买入。
公孙季捻着胡须笑看着几个老友每日围着自己作揖打转。就是为了能够进到邹家的白糖,心里自豪油然而生。原先的主家说得好听,说是自己年纪大了,也该回家荣养了,可是实际上却是把自己当做包袱给甩了。再过几年就要六十了,六十岁后还能做些什么?万一自己死在任上了。主家还得给自己全款发丧呢。
而来邹家就不一样了,前几日两位东家晚上找到他谈了半夜,意思是希望他能在家里长久的做下去。以后若是老的走不动了。每月邹家还会发给他一笔养老费,这个费用是绝不会低于他平时的工资,可以一直拿到他去世。他听了这个之后,立刻动了心,准备和邹家签长契。在邹家干个几年。以后就给他养老,这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
两位东家又说。以后家里所有工作时间超过二十五年以上的老人都会照此办理,他和金小乙将是第一批。想到这里,公孙季只能默默的说一句:仁义啊!不愧是得了官家两次御赐金匾手书的邹家啊!
邹晨领着家里所有的男人,在家里足足忙碌了七天,才把那几车白沙糖全部给澄清成了真正的白糖。由于家里人手不够,她思前想后了一番让大郎和三郎也加入到了炼制白糖的队伍中来。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她觉得大郎和三郎确实是想学好的,而且他们现在明显的和邹正义不一心,只要是邹正义想出门耍钱或是偷懒不干活,他们便会搬出邹老爷子来,把邹正义这个当父亲的给训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尤其是朱氏,最近怕这两个儿子简直是怕的很,都要躲着他们,儿子是不停的使唤她干活,一会地脏了让她去扫地,一会锅台脏了让去擦,再一会衣服该洗了要去洗衣裳,衣裳还没洗完,儿子又来喊,该去做饭了。
她象个陀螺一样被儿子们抽得满院乱转,就没有清闲的工夫。她闲不下来,自然也就没有空去庄子里找别人侃大山,渐渐的,庄子里那一群经常绕舌的老娘们人堆里再也找不着朱氏的影子了。所以朱氏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赶紧给两个儿子找个浑家吧,有了儿妇她就能清闲下来了。然而呢,她却不知道,有了儿妇她悲惨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七天后,那些焦急等待的商人们终于得了准信,让他们去邹家大院东院去听回话。当他们到了东院,看到那象白雪一般的白糖之后,个个张大着嘴巴,恨不得扑进糖堆里打个滚。
江姓行商最先反应过来,立刻大声道:“一斤一百六十文,现价,绝不賖欠!”
江姓行商的话音刚落,另外两个行商也立刻反应过来,也跟着报了价。
邹正达和邹正业笑吟吟的看着行商争抢着报价,价格甚至被他们抬到了一百七十文,比现在市面上的白糖卖价还要高,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般的甜。
借了黄老爷五百两,眼见得转眼就能还了,而且还能赚上一笔,这怎么不叫人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