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白首相知犹按剑(下)
胤禛:虚龄58(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属马,射手座三
胤祥:虚龄45(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属虎,天蝎座三
比较结果:如果多活五年算是相对幸运的话,那么可以给十三阿哥加10分
生母家庭背景
胤禛:生母德妃乌雅氏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
胤祥:生母章佳氏为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之女(并非蒙古可汗之女)
比较结果,二人外公均为正三品,不分高下,故该局打和<ahref="http://xs.com/10235/"target="_blank">超级古武最新章节</a>。
生母受宠程度:
胤禛:德妃自康熙十七年生下长子胤禛到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生下第十四子胤祯(音zheng,雍正继位后改为胤禵),十年时间里共生下三男三女,和荣妃马佳氏并列同是为康熙诞下子女最多的妃嫔。
胤祥:敏妃在四年两个月里接连为康熙生下一男两女,可见颇受康熙宠爱。但章佳氏生前未得封号,死后被圣祖追封为敏妃,雍正继位后加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且以尊奉圣祖遗愿为名将章佳氏祔葬景陵,开帝陵祔葬妃嫔之先例。
比较结果:该局打和。
受父亲宠爱的程度
一废太子前:
胤禛:胤禛自幼为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所抚养,因康熙后宫久虚,其养母实居统摄后宫之位,因此他得以被养于康熙宫中。康熙对他颇为关心,康熙二十四六月,不足七岁的四阿哥染患痢疾,正在塞外出巡的康熙皇帝接到太医院的奏报,当即决定回銮,驰行一昼夜回到宫中为胤禛亲视疗疾,足见他是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的。但是由于胤禛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所以对于他的要求应当是非常严厉的,胤禛幼时的“喜怒不定”或许就是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无所适从的表现吧。此外,康熙通过对四阿哥的长期接触,可能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出他的不足,因此一丁点的过失都有可能被康熙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康熙三十七年大封诸子,长胤禛一岁的三阿哥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后因敏妃丧期剃头,而被降为贝勒,可能使得他对十三阿哥产生怨恨),而胤禛则只被封为贝勒,当群臣奏请康熙照例尽皆封王时,康熙的回答是“四阿哥为人轻率……异日视伊等奋勉再为加封”,这对胤禛的打击很大,此后参禅悟道、修身养性或许都和此事有很大关系。
胤祥:一废太子之前,康熙对十三阿哥的宠爱可以说是超乎寻常,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他带往。如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随行皇子只有十三阿哥。换言之,这10年中,康熙帝外出时,允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内惟一必定随往者。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康熙带胤礽、胤禛还有胤祥三人一道南巡,这次出行十分蹊跷,行至德州时太子患病,康熙滞留十余日之后,自己带了胤禛与胤祥先行返京,并召索额图由京师来德州照顾皇太子。但到泰山时康熙不委派年长的皇四子,却叫年仅十六岁的皇十三子独祭泰山,是否别有意味呢?当时康熙以对皇太子十分不满,并于次年圈禁了索额图,而此时康熙或许正在寻觅新的皇位继承人,而这个时候皇十三子脱颖而出,备受世人瞩目,就连八阿哥胤禩的老师何焯在致其弟的信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之时说道“杨君国维已分与十三殿下处读书……昨选新庶常为
各邸伴读,圣明谓诗论文皆无出杨君右,殿下又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可见如果没有帐殿夜警这一公案的离奇发展,在当时他比胤禛更有希望继承大统。
比较结果:一废太子以前,胤祥比胤禛更受皇父宠爱,综上所述,给四阿哥加10分。
一废太子以后:
不用说了,胤祥自一废太子以后地位一落千丈,至康熙死一直未能获得皇父的谅解,成为康熙诸子中唯一没有爵位的皇子。(康熙生前曾经在一封给皇子的信中说胤祥不忠不孝什么的,原文我忘记了,好像是这个意思,等我过两天找找看看)还有胤祥根本就没有被圈禁十年之久,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和随扈在康熙身边皇四子频繁以诗相和<ahref="http://xs.com/26523/"target="_blank">神武飞扬</a>。一废太子之时,诸年长皇子皆难自保,大多数都难逃被圈禁的厄运,就连四阿哥也被圈了,不过至多也是几个月的事情。可能胤祥因为没有爵位家计清贫,或许需要四阿哥加以接济,所以胤祥虽惨,但是远没有二月河说得那么可怜,不过还是要给十三阿哥加10分。
需要说明的是,一废太子之时,胤祥和大阿哥胤褆随扈在康熙左右,而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阿哥都在京城。帐殿夜警发生以后,康熙命三阿哥、七阿哥还有九阿哥火速赶到自己身边,而留胤禛和胤禩留守京城。前面已经说了,皇三子胤祉因为在敏妃丧中剃发而被处以降爵的处分,因此对十三阿哥怀恨在心,所以很有可能落井下石,使得胤祥有口难辩,蒙受不白之冤。还有十三阿哥绝非太子党人,这是因为一废太子以前他已经被朝中视为皇太子的候补人选,二阿哥不可能与之相善(胤禛也不是皇太子党人,因为他曾经说过二阿哥曾经对他苦毒逼甚),还有就是胤祥的老师法海乃是康熙的大表弟,但是由于其母出生卑贱,不得葬入祖坟,使得这位皇亲国戚少了几分娇纵,但是却多了几分疾恶如仇,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使得十三阿哥对于这位皇太子的不法行径深为不齿,故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党。
感情生活:
胤禛:先是专宠于李氏,后是专宠于年氏,但是此二人皆不得善果。李氏所生之子弘时为胤禛所不喜,齐妃亦因此而累,与居于冷宫无异,而敦肃皇贵妃年氏病重之时,胤禛正在整治其兄年羹尧,后世推测“妃以不怿留圆明园”当是暗指其乃自尽而亡,不过不管怎么说年都是在其病故之后死去,可见胤禛还是有考虑爱妃的感受的。她们二人均是为胤禛诞育子女最多的妃嫔,都是三子一女,可惜全都在雍正生前去世。(弘时子永珅亦早夭,无嗣,可以说年李二人没有后代传之于世。)
胤祥:专宠于嫡福晋兆佳氏,胤祥九子,有五人为兆佳氏所生,二人感情非常好。只不过很奇怪的是,二人共有两位儿子长大成人,但是胤祥的遗愿却是让八岁的弘晓继承爵位,而把嫡长子(其第四子)弘晈给抛在了一边。
比较结果:当然胤禛的感情世界比较不顺利,给四阿哥加10分。
儿女的夭折比率:
胤禛:十子之中成年四人。四女只有齐妃李氏所生之第二女长大成人,康熙年间被封为郡君,后晋郡主,但23岁故去,雍正继位追封她为和硕怀恪公主。
胤祥:九子之中成年四人。女儿数未知,但胤禛收养其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嫡福晋兆佳氏所生)。可见胤祥膝下应当还有女儿成人。
比较结果:胤禛比较悲惨,给胤禛加10分。
和生母的关系:
这个根本不用比较,当然是四阿哥比较惨,加10分。康熙死后,德妃就开始绝食给自己下马威,逼得胤禛以死相逼,她还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屡屡推迟,几乎都开不了场。还有德妃曾对群臣表态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之所期”,实际上就是不承认胤禛嗣皇帝的地位,给其政敌以可趁之机。并且她还拒绝从永和宫搬到太后居住的宁寿宫,拒绝“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总之凡是给乃子下不了台的事她全都做尽了。不过我们四阿哥也不含糊,圣朝以孝治天下,虽然他必须得天天给皇太后请安,但是全都选在五更时分母亲还没起身之前前去,一来尽了礼数,二来省得母亲把自己折腾个半死。还有德妃一死,胤禛就将她的梓宫搬入宁寿宫(帝后应停灵在寿皇殿)停灵三天,意味着德妃虽然生前不愿意搬入那里,但是她死了,我这个嗣皇帝也要把她搬进来~隐隐的透露出胤禛对于母亲厚此薄彼的愤恨。不过胤禛这种感情的宣泄,虽然有情可援,不过实在得不偿失,使得其他母妃均视其为不孝,十分看不起他,胤禛于雍正四年曾经很悲哀的说“迄今三年来,诸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可见不论亲生母亲有何不是,在那种社会之下受到责怨的只有和母亲不和的儿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自动挂档~5.15
胤祥:虚龄45(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属虎,天蝎座三
比较结果:如果多活五年算是相对幸运的话,那么可以给十三阿哥加10分
生母家庭背景
胤禛:生母德妃乌雅氏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
胤祥:生母章佳氏为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之女(并非蒙古可汗之女)
比较结果,二人外公均为正三品,不分高下,故该局打和<ahref="http://xs.com/10235/"target="_blank">超级古武最新章节</a>。
生母受宠程度:
胤禛:德妃自康熙十七年生下长子胤禛到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生下第十四子胤祯(音zheng,雍正继位后改为胤禵),十年时间里共生下三男三女,和荣妃马佳氏并列同是为康熙诞下子女最多的妃嫔。
胤祥:敏妃在四年两个月里接连为康熙生下一男两女,可见颇受康熙宠爱。但章佳氏生前未得封号,死后被圣祖追封为敏妃,雍正继位后加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且以尊奉圣祖遗愿为名将章佳氏祔葬景陵,开帝陵祔葬妃嫔之先例。
比较结果:该局打和。
受父亲宠爱的程度
一废太子前:
胤禛:胤禛自幼为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所抚养,因康熙后宫久虚,其养母实居统摄后宫之位,因此他得以被养于康熙宫中。康熙对他颇为关心,康熙二十四六月,不足七岁的四阿哥染患痢疾,正在塞外出巡的康熙皇帝接到太医院的奏报,当即决定回銮,驰行一昼夜回到宫中为胤禛亲视疗疾,足见他是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的。但是由于胤禛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所以对于他的要求应当是非常严厉的,胤禛幼时的“喜怒不定”或许就是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无所适从的表现吧。此外,康熙通过对四阿哥的长期接触,可能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出他的不足,因此一丁点的过失都有可能被康熙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康熙三十七年大封诸子,长胤禛一岁的三阿哥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后因敏妃丧期剃头,而被降为贝勒,可能使得他对十三阿哥产生怨恨),而胤禛则只被封为贝勒,当群臣奏请康熙照例尽皆封王时,康熙的回答是“四阿哥为人轻率……异日视伊等奋勉再为加封”,这对胤禛的打击很大,此后参禅悟道、修身养性或许都和此事有很大关系。
胤祥:一废太子之前,康熙对十三阿哥的宠爱可以说是超乎寻常,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他带往。如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随行皇子只有十三阿哥。换言之,这10年中,康熙帝外出时,允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内惟一必定随往者。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康熙带胤礽、胤禛还有胤祥三人一道南巡,这次出行十分蹊跷,行至德州时太子患病,康熙滞留十余日之后,自己带了胤禛与胤祥先行返京,并召索额图由京师来德州照顾皇太子。但到泰山时康熙不委派年长的皇四子,却叫年仅十六岁的皇十三子独祭泰山,是否别有意味呢?当时康熙以对皇太子十分不满,并于次年圈禁了索额图,而此时康熙或许正在寻觅新的皇位继承人,而这个时候皇十三子脱颖而出,备受世人瞩目,就连八阿哥胤禩的老师何焯在致其弟的信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之时说道“杨君国维已分与十三殿下处读书……昨选新庶常为
各邸伴读,圣明谓诗论文皆无出杨君右,殿下又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可见如果没有帐殿夜警这一公案的离奇发展,在当时他比胤禛更有希望继承大统。
比较结果:一废太子以前,胤祥比胤禛更受皇父宠爱,综上所述,给四阿哥加10分。
一废太子以后:
不用说了,胤祥自一废太子以后地位一落千丈,至康熙死一直未能获得皇父的谅解,成为康熙诸子中唯一没有爵位的皇子。(康熙生前曾经在一封给皇子的信中说胤祥不忠不孝什么的,原文我忘记了,好像是这个意思,等我过两天找找看看)还有胤祥根本就没有被圈禁十年之久,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和随扈在康熙身边皇四子频繁以诗相和<ahref="http://xs.com/26523/"target="_blank">神武飞扬</a>。一废太子之时,诸年长皇子皆难自保,大多数都难逃被圈禁的厄运,就连四阿哥也被圈了,不过至多也是几个月的事情。可能胤祥因为没有爵位家计清贫,或许需要四阿哥加以接济,所以胤祥虽惨,但是远没有二月河说得那么可怜,不过还是要给十三阿哥加10分。
需要说明的是,一废太子之时,胤祥和大阿哥胤褆随扈在康熙左右,而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阿哥都在京城。帐殿夜警发生以后,康熙命三阿哥、七阿哥还有九阿哥火速赶到自己身边,而留胤禛和胤禩留守京城。前面已经说了,皇三子胤祉因为在敏妃丧中剃发而被处以降爵的处分,因此对十三阿哥怀恨在心,所以很有可能落井下石,使得胤祥有口难辩,蒙受不白之冤。还有十三阿哥绝非太子党人,这是因为一废太子以前他已经被朝中视为皇太子的候补人选,二阿哥不可能与之相善(胤禛也不是皇太子党人,因为他曾经说过二阿哥曾经对他苦毒逼甚),还有就是胤祥的老师法海乃是康熙的大表弟,但是由于其母出生卑贱,不得葬入祖坟,使得这位皇亲国戚少了几分娇纵,但是却多了几分疾恶如仇,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使得十三阿哥对于这位皇太子的不法行径深为不齿,故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党。
感情生活:
胤禛:先是专宠于李氏,后是专宠于年氏,但是此二人皆不得善果。李氏所生之子弘时为胤禛所不喜,齐妃亦因此而累,与居于冷宫无异,而敦肃皇贵妃年氏病重之时,胤禛正在整治其兄年羹尧,后世推测“妃以不怿留圆明园”当是暗指其乃自尽而亡,不过不管怎么说年都是在其病故之后死去,可见胤禛还是有考虑爱妃的感受的。她们二人均是为胤禛诞育子女最多的妃嫔,都是三子一女,可惜全都在雍正生前去世。(弘时子永珅亦早夭,无嗣,可以说年李二人没有后代传之于世。)
胤祥:专宠于嫡福晋兆佳氏,胤祥九子,有五人为兆佳氏所生,二人感情非常好。只不过很奇怪的是,二人共有两位儿子长大成人,但是胤祥的遗愿却是让八岁的弘晓继承爵位,而把嫡长子(其第四子)弘晈给抛在了一边。
比较结果:当然胤禛的感情世界比较不顺利,给四阿哥加10分。
儿女的夭折比率:
胤禛:十子之中成年四人。四女只有齐妃李氏所生之第二女长大成人,康熙年间被封为郡君,后晋郡主,但23岁故去,雍正继位追封她为和硕怀恪公主。
胤祥:九子之中成年四人。女儿数未知,但胤禛收养其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嫡福晋兆佳氏所生)。可见胤祥膝下应当还有女儿成人。
比较结果:胤禛比较悲惨,给胤禛加10分。
和生母的关系:
这个根本不用比较,当然是四阿哥比较惨,加10分。康熙死后,德妃就开始绝食给自己下马威,逼得胤禛以死相逼,她还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屡屡推迟,几乎都开不了场。还有德妃曾对群臣表态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之所期”,实际上就是不承认胤禛嗣皇帝的地位,给其政敌以可趁之机。并且她还拒绝从永和宫搬到太后居住的宁寿宫,拒绝“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总之凡是给乃子下不了台的事她全都做尽了。不过我们四阿哥也不含糊,圣朝以孝治天下,虽然他必须得天天给皇太后请安,但是全都选在五更时分母亲还没起身之前前去,一来尽了礼数,二来省得母亲把自己折腾个半死。还有德妃一死,胤禛就将她的梓宫搬入宁寿宫(帝后应停灵在寿皇殿)停灵三天,意味着德妃虽然生前不愿意搬入那里,但是她死了,我这个嗣皇帝也要把她搬进来~隐隐的透露出胤禛对于母亲厚此薄彼的愤恨。不过胤禛这种感情的宣泄,虽然有情可援,不过实在得不偿失,使得其他母妃均视其为不孝,十分看不起他,胤禛于雍正四年曾经很悲哀的说“迄今三年来,诸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可见不论亲生母亲有何不是,在那种社会之下受到责怨的只有和母亲不和的儿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自动挂档~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