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察言观色:访卫
已经进入太昊宗两年多,孙则对宗门的构架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太昊山主峰的建筑包括宗门长老殿、祖师堂、刑律堂等,为太昊宗行政部门所在地。五十座略矮些的山峰如莲瓣一般簇拥着太昊主峰,取“大衍之数五十”之意。太昊宗六百余名金丹真人,五千余名筑基仙师,以及三万两千多炼气弟子就居住在这五十山峰上。每座山峰都有十余名金丹真人坐镇,对该峰进行管理。太昊山之上还有数十座浮空岛,乃是元婴真君的起居之地。
孙则曾在梦中秘境听玉真派弟子谈到他们宗门有化神神君存在,传说太昊宗内也有几名神君坐镇,但没有官方给出确认,孙则现在层次太低,还无法证实有关传言的准确性。
太昊宗修士只有修为进入金丹期才有收徒资格。新弟子经过入门五年的培训后,就会被分入五十峰之内,各峰的金丹真人会将分入本峰的弟子先收为记名弟子。如果某个记名弟子突破到筑基期,他/她就会转为其师尊的入室亲传弟子。记名弟子往往由亲传弟子指导教授,只在每个月固定时间能拜见师尊请教问题。
卫裘所在的山峰名为“昊昌”,他的洞府在半山腰处,视野开阔,景致非凡,元气浓度很高,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孙则到卫裘洞府前时看到不少人在外面守候,这些人一部分是卫氏家族子弟,一部分是卫裘代其师尊指导的师弟。卫达在通报后将孙则引进了洞府。卫家是修真世家,传承数百年,早已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从卫裘的洞府布置就能看出来,他的洞府大气但不简陋,典雅却不奢华,让拜访者有心旷神怡之感。
想来怕后面讨论的事情会涉及自身**,卫裘没有留人在身边侍候,婢女奉茶退下后整个屋子就只剩下他和孙则两人。孙则内心有些忐忑,毕竟他面对的是一位筑基后期高人,这位高人还可能会和自己发生利益冲突。孙则故意将这种忐忑在自己脸上放大,做出惶恐恭敬状,以便和自己炼气小修见筑基前辈的状态相吻合。
卫裘银发银须,身体微胖,面如满月,如果不知情的人见到会以为他是一位俗世富家翁。略瞥之下孙则觉得卫裘的精神还好,但皮肤却有失光润,说明他的元力运行已经开始衰败,寿元不久。如果不能进阶,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坐化了。
卫裘曾听卫达提起孙则在草原灭蝉之战上的表现,称赞孙则是个智勇双全之人。今日见面卫裘仔细打量孙则一番,却见他不过十二三岁年纪,带着一副惶恐不安的神情,心下便有些不屑。这孙则明显只是一个没有见过太多世面的少年,那“智勇双全”四字想来只是因为他碰巧发现了灭蝉办法而送给他的溢美之词而已。
卫裘摆出一副和煦长者姿态,温言对孙则说:“小友不要拘束,老夫请你来只是叙话而已,我还要感谢你将故友笔记借我一阅,其内记录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孙则忙施礼回话道:“前辈客气,晚辈和贵家族卫达交好,这点小事是晚辈该做的。前辈但有垂询,晚辈知无不言。”
卫裘就笑笑让孙则随便讲讲他从叶庆闰后人那里听到的故事——孙则从叶荫远一家那确实听到了不少叶庆闰的传说,就转述给卫裘听,同时解释道:“晚辈生于乡野,自小就爱听这些逸闻趣事,当日见了叶前辈的笔记,一时心喜就取回来拜读,后来又碰到叶家人,追问一番,从他们口中听到了更多叶前辈的往事。”
卫裘隐藏的秘密和叶庆闰、左飞、黄秀有关,他一直担心这几位的后人会从先人遗物中找到那个秘密的蛛丝马迹。当他阅读叶庆闰的笔记时,这种担心又扩展到了孙则等见过这本笔记的人身上。那叶庆闰在笔记中似乎没有任何有关那个秘密的叙述,可是笔记丢失了数页,那几页到底记录了什么成为困扰卫裘的事情,也促成了他这次对孙则的召见。
听孙则东拉西扯说了一番,卫裘渐渐放下心来:这个小童还是十多岁没太多城府的年纪,如果真从笔记或者叶家后人那里发现了什么秘密,他定然会小心谨慎,不敢多言,哪里能如现在一般滔滔不绝讲了不少叶庆闰的往事。想来这孙则确实如他自己所言对逸闻趣事感兴趣而已。卫裘还从孙则的讲述中听出了他对自己的讨好,更让他觉得孙则只是一个世俗出身的小孩子,有一点心机,但在他这种积年老妖怪面前,孙则的这点心机就是笑话。
不过卫裘还是要确认一下叶庆闰笔记中残缺记录的下落,所以在孙则停下来的时候他问道:“老夫见故友笔记缺失了几页,不知小友可曾注意到?”
孙则心内冷笑,知道这是戏肉来了,面上露出惶恐之色起身施礼回话道:“前辈慧眼如炬。那几页是晚辈不小心弄坏的。前几日读叶前辈笔记时,小子的兽伴扑了过来,晚辈一不小心就将撕了两页纸下来。”
孙则说着从储物袋中取了两页纸片出来呈给卫裘。卫裘定睛阅读,两页纸上只是简单说黄秀过世,众人都很哀痛,后面笔锋一转写到“可惜八位好友如今只剩三人,却也要少了往来,百年兄弟情分到此而止!”读到此处卫裘皱了皱眉。
这话的后面还有一段批注文字,那段批注写的是“那玉壶为卫裘取走,日久未还。玉壶似凡物,当能做传家之资,应为后代子孙讨回。”读这段文字时卫裘的手不由自主抖了一下。
孙则在一旁恭敬站着,略略低头,但眼神一直在观察卫裘,见卫裘看到批注文字时手抖了一下,孙则就有七八分确认卫裘知道四件玉器的某些隐秘,要不然他不会对叶家可能要讨还玉壶有如此大的反应。
卫裘因为孙则的年龄和举止而小看了他,自然不会想到这段批注文字是孙则加上去的。为此孙则数日描摹叶庆闰的笔迹,从他笔记中将这段话中的字一个个找出,以神识拓印下来,组合起来加在了这两页笔记的最后。孙则又用了俗世造假字画的手段,将那段文字做旧处理,想来一般人物是看不出真伪的。
孙则不指望叶家人靠这段话从卫裘手中将玉壶讨回,他所需要的就是看看卫裘的反应。读到那段文字时卫裘的反应如此之大,想来他很是重视那把玉壶,如此看来,除了坚固无比,不能为神识探查外,那四件玉器必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被卫裘掌握,导致他一定要保留从叶庆闰手中取走的玉壶。
卫裘心内慌张,叶庆闰写下这段文字是为了单纯给后人留下传家宝,还是因为他怀疑了什么?失神片刻,卫裘才意识到洞府内还有孙则在,他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表情,微笑着说:“小友有心,将叶师兄的笔记保存完整。我家族中有一俗世后辈善于修补古籍字画,这笔记就多留在我这里几天,待修补完毕我再交还小友。”孙则点头应是。二人又闲聊几句后孙则就告辞离去。
孙则曾在梦中秘境听玉真派弟子谈到他们宗门有化神神君存在,传说太昊宗内也有几名神君坐镇,但没有官方给出确认,孙则现在层次太低,还无法证实有关传言的准确性。
太昊宗修士只有修为进入金丹期才有收徒资格。新弟子经过入门五年的培训后,就会被分入五十峰之内,各峰的金丹真人会将分入本峰的弟子先收为记名弟子。如果某个记名弟子突破到筑基期,他/她就会转为其师尊的入室亲传弟子。记名弟子往往由亲传弟子指导教授,只在每个月固定时间能拜见师尊请教问题。
卫裘所在的山峰名为“昊昌”,他的洞府在半山腰处,视野开阔,景致非凡,元气浓度很高,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孙则到卫裘洞府前时看到不少人在外面守候,这些人一部分是卫氏家族子弟,一部分是卫裘代其师尊指导的师弟。卫达在通报后将孙则引进了洞府。卫家是修真世家,传承数百年,早已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从卫裘的洞府布置就能看出来,他的洞府大气但不简陋,典雅却不奢华,让拜访者有心旷神怡之感。
想来怕后面讨论的事情会涉及自身**,卫裘没有留人在身边侍候,婢女奉茶退下后整个屋子就只剩下他和孙则两人。孙则内心有些忐忑,毕竟他面对的是一位筑基后期高人,这位高人还可能会和自己发生利益冲突。孙则故意将这种忐忑在自己脸上放大,做出惶恐恭敬状,以便和自己炼气小修见筑基前辈的状态相吻合。
卫裘银发银须,身体微胖,面如满月,如果不知情的人见到会以为他是一位俗世富家翁。略瞥之下孙则觉得卫裘的精神还好,但皮肤却有失光润,说明他的元力运行已经开始衰败,寿元不久。如果不能进阶,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坐化了。
卫裘曾听卫达提起孙则在草原灭蝉之战上的表现,称赞孙则是个智勇双全之人。今日见面卫裘仔细打量孙则一番,却见他不过十二三岁年纪,带着一副惶恐不安的神情,心下便有些不屑。这孙则明显只是一个没有见过太多世面的少年,那“智勇双全”四字想来只是因为他碰巧发现了灭蝉办法而送给他的溢美之词而已。
卫裘摆出一副和煦长者姿态,温言对孙则说:“小友不要拘束,老夫请你来只是叙话而已,我还要感谢你将故友笔记借我一阅,其内记录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孙则忙施礼回话道:“前辈客气,晚辈和贵家族卫达交好,这点小事是晚辈该做的。前辈但有垂询,晚辈知无不言。”
卫裘就笑笑让孙则随便讲讲他从叶庆闰后人那里听到的故事——孙则从叶荫远一家那确实听到了不少叶庆闰的传说,就转述给卫裘听,同时解释道:“晚辈生于乡野,自小就爱听这些逸闻趣事,当日见了叶前辈的笔记,一时心喜就取回来拜读,后来又碰到叶家人,追问一番,从他们口中听到了更多叶前辈的往事。”
卫裘隐藏的秘密和叶庆闰、左飞、黄秀有关,他一直担心这几位的后人会从先人遗物中找到那个秘密的蛛丝马迹。当他阅读叶庆闰的笔记时,这种担心又扩展到了孙则等见过这本笔记的人身上。那叶庆闰在笔记中似乎没有任何有关那个秘密的叙述,可是笔记丢失了数页,那几页到底记录了什么成为困扰卫裘的事情,也促成了他这次对孙则的召见。
听孙则东拉西扯说了一番,卫裘渐渐放下心来:这个小童还是十多岁没太多城府的年纪,如果真从笔记或者叶家后人那里发现了什么秘密,他定然会小心谨慎,不敢多言,哪里能如现在一般滔滔不绝讲了不少叶庆闰的往事。想来这孙则确实如他自己所言对逸闻趣事感兴趣而已。卫裘还从孙则的讲述中听出了他对自己的讨好,更让他觉得孙则只是一个世俗出身的小孩子,有一点心机,但在他这种积年老妖怪面前,孙则的这点心机就是笑话。
不过卫裘还是要确认一下叶庆闰笔记中残缺记录的下落,所以在孙则停下来的时候他问道:“老夫见故友笔记缺失了几页,不知小友可曾注意到?”
孙则心内冷笑,知道这是戏肉来了,面上露出惶恐之色起身施礼回话道:“前辈慧眼如炬。那几页是晚辈不小心弄坏的。前几日读叶前辈笔记时,小子的兽伴扑了过来,晚辈一不小心就将撕了两页纸下来。”
孙则说着从储物袋中取了两页纸片出来呈给卫裘。卫裘定睛阅读,两页纸上只是简单说黄秀过世,众人都很哀痛,后面笔锋一转写到“可惜八位好友如今只剩三人,却也要少了往来,百年兄弟情分到此而止!”读到此处卫裘皱了皱眉。
这话的后面还有一段批注文字,那段批注写的是“那玉壶为卫裘取走,日久未还。玉壶似凡物,当能做传家之资,应为后代子孙讨回。”读这段文字时卫裘的手不由自主抖了一下。
孙则在一旁恭敬站着,略略低头,但眼神一直在观察卫裘,见卫裘看到批注文字时手抖了一下,孙则就有七八分确认卫裘知道四件玉器的某些隐秘,要不然他不会对叶家可能要讨还玉壶有如此大的反应。
卫裘因为孙则的年龄和举止而小看了他,自然不会想到这段批注文字是孙则加上去的。为此孙则数日描摹叶庆闰的笔迹,从他笔记中将这段话中的字一个个找出,以神识拓印下来,组合起来加在了这两页笔记的最后。孙则又用了俗世造假字画的手段,将那段文字做旧处理,想来一般人物是看不出真伪的。
孙则不指望叶家人靠这段话从卫裘手中将玉壶讨回,他所需要的就是看看卫裘的反应。读到那段文字时卫裘的反应如此之大,想来他很是重视那把玉壶,如此看来,除了坚固无比,不能为神识探查外,那四件玉器必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被卫裘掌握,导致他一定要保留从叶庆闰手中取走的玉壶。
卫裘心内慌张,叶庆闰写下这段文字是为了单纯给后人留下传家宝,还是因为他怀疑了什么?失神片刻,卫裘才意识到洞府内还有孙则在,他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表情,微笑着说:“小友有心,将叶师兄的笔记保存完整。我家族中有一俗世后辈善于修补古籍字画,这笔记就多留在我这里几天,待修补完毕我再交还小友。”孙则点头应是。二人又闲聊几句后孙则就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