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秘符初现(2)
来的正是沈立,手中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皮包,狐疑地望望为他开门的郑雯。
教授说:“你不必介意,这是我女儿郑雯。”
沈立和郑雯打过招呼,从包里抱出匣子,打开,取出石虎,小心地放到郑教授面前宽大的工作台上。然后说:“我想请郑教授,把这上面的字符翻译出来。我会给您报酬的!”
“报酬?”
郑教授心中一惊,猛然想起导师童恩正教授讲过的那个神秘的澳洲籍华人。九年前,在美国,那人拿着一张画有巴人图符的纸片,让童教授翻译,也说过要给报酬的。
教授说:“你说这石虎是你们家祖传之物,那么,关于石虎你都知道一些什么?”
“您是指……?”沈立不解地问。
“比如说,它的来历、用途,甚至有关传说等方面。”
沈立犹豫一下,摇摇头说:“这个,我真的是……一无所知。”
“这是你父亲交给你的?而你父亲又是从你爷爷那里接过来的?”
“不!这是我父亲一个月前才从地下挖出来的。是这样,我们家在解放前是一个大户,有一片很大的庄园。解放后,庄园被政府安排二十多家农户分住了。几十年来,好好的一个庄园给败坏得不成样子了。不久前,我们家在旧庄园的遗址上盖新房,在挖地基时,挖出一口地窖,发现里面藏有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这只匣子。那些东西经过辨认,确是我们沈家祖上之物。这匣子自然也不例外了,只是没有人能打开。看上去严丝合缝的,以为只是一段外形像小匣子的普通木头,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漆得如此精致。家里人拿不准,便让我回去看看。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查看,也没有找到窍门。后来,不知是怎么弄的,无意中就把它给打开了,这才发现了里面的石虎。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这石虎到底是什么来历,只是祖上如此慎重地收藏,想来必是大有来头。所以,我带着它来参加这次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其实是想借专家的眼睛帮忙认认。”
郑教授沉吟着说:“石虎上的那些字符已经译出,举手之劳,我也不会收你什么报酬。你先看看吧!”
沈立接过郑雯递来的纸,看了看,说声“对不起”,又从工作台上拿过石虎对照着看。嘴里轻声念着:“暗渡伏流,金猴反手,先闯阴曹,再赴苍龙。”
最后,他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望向教授。
教授问:“你能弄懂这几句译文的意思么?”
沈立摇摇头,说:“这是什么意思?”
教授说:“刚刚我和我女儿郑雯还在讨论,我们也没有弄懂这些话的含义,所以才问了你前面那些话。”
沈立显然大失所望,一脸无助地站在那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请坐吧,小伙子。”郑教授宽慰说,“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现在急也没什么用。待我们弄清楚这石雕虎型器的来历用途,或许会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
郑雯为沈立倒来一杯开水,忍不住对他说:“鉴宝会上,那位嚷着要买你石虎的姑娘,和她一起的还有几个人,来历不明,显得十分可疑,有可能对你手中石虎怀有不良企图,你可要有所警惕!”
沈立仿佛从沉思中警醒过来:“啊?哦,谢谢,我会小心的!”
教授坐在他宽大的工作台前,和霭地说:“你先前说,有两个问题要请教,还有什么要问的呢?”
“我听说,您是巴文化研究权威,对这石虎,您一定还知道更多的内容吧?”
“我能够说的,下午在鉴宝会上都说出来了。”
“您见多识广,在巴国出土文物中,见过与这同样的石虎么?”
“没有。鉴定时我曾说过,像这样的虎形器还是第一次出现。”
沈立无语了,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似乎在肚内搜索还有什么需要请教的。
教授说:“你能让我对石虎拍几张照片么?作研究用的。”
“可以可以,您请便!”
郑雯从文件柜里取出相机,教授亲自动手,从不同角度对石虎拍了十来张照片,然后又对那造型独特的匣子拍了几张。完事后亲自将石虎装进匣子,抱还给沈立,诚挚地说:“谢谢了!”
“不!”沈立连忙起身接过,不安地说,“应该是我对您说谢谢,真的是非常感谢您!我现在就在重庆工作,如果有机会,希望还能够向郑教授请教。”
“呵呵,”教授爽快地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你有我的电话,有什么事情欢迎随时过来一起探讨。”
沈立站起身来:“如此我就先谢了!现在,我得告辞了。”
说罢,他小心将将匣子放进皮包装好,向郑教授微微鞠了一躬,刚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似的,又回身问道:“教授,您知道七星老人住在哪里吗?”
“七……星老人?”
沈立点点头,两眼满是期待。
“对不起,”郑教授认真想了想说,“我还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七星老人,这名字好特殊耶!”郑雯好奇地说,“他是什么人?”
沈立含糊地说:“哦,对不起,我也只是随便问问。”
望着沈立离去的背影,教授沉思说:“我发现,这年轻人对我们不太信任,并没有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是的。”郑雯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不过,好像他也不比我们知道得更多,他的眼神很茫然,好像在寻找什么。他最后问到七星老人,更是让人奇怪。你为什么不把有关石虎的传说告诉他?”
“你要记住,我们是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对于那种还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说,只能姑妄听之。如果再从我们的口中说出,往往会对人产生误导。再说,从与他对话中我判断,他话犹未尽,似乎已经知道了这个传说。”
“真的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郑雯冲教授调皮地挤挤眼,笑着说,“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哦!”
“呵呵,你这调皮捣蛋的机灵鬼,可别往我这老脸上贴金了。”
教授说罢,又在一张纸上画了几串符号,让郑雯译出来。郑雯这次看着图符思索了很久,才一个一个全部译完。然后递给父亲,说:“你看看,是这样吗?”
教授接过一看,上面仍是四个短句,仿佛偈语—
二三二二
洪水弥漫
虎族子孙
秘宫觐见
教授点头说:“嗯,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导师当年画给我的那幅图语,我一直怀疑这也是从某只石虎上描下来的,而且是传说中的五只石虎之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语的句式相同,都是四字一句,四句一组。那么,在这两幅图语之间,我们能不能够找到某种联系呢?”
两人思索半天,始终找不出个头绪来。看看墙上挂钟,已经十一点过了。郑雯说:“您今天很累,我们该回去休息了。”
回头一瞧,不禁吓了一跳。只见父亲半靠在皮椅上,双手捂着肚子,表情十分痛苦,脸色苍白,额头上已经涌出大粒大粒的汗珠来。
郑雯大吃一惊,连忙过去扶住父亲,问:“哪里不舒服?”
教授有气无力地说:“腹痛得厉害。”
父亲身体一向健康,什么“三高”之类的指标从来不曾有过,连感冒都很少患过。有人还为此开玩笑说,郑教授在学术上锐意进取,身体却不能“与时俱进”,别人不是这样“高”了,就是那样“突出”了,他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室,只备有少量的常规感冒药。
情急之下,郑雯拨了120,然后给父亲倒了一杯白开水,让他先喝下。
教授说:“你不必介意,这是我女儿郑雯。”
沈立和郑雯打过招呼,从包里抱出匣子,打开,取出石虎,小心地放到郑教授面前宽大的工作台上。然后说:“我想请郑教授,把这上面的字符翻译出来。我会给您报酬的!”
“报酬?”
郑教授心中一惊,猛然想起导师童恩正教授讲过的那个神秘的澳洲籍华人。九年前,在美国,那人拿着一张画有巴人图符的纸片,让童教授翻译,也说过要给报酬的。
教授说:“你说这石虎是你们家祖传之物,那么,关于石虎你都知道一些什么?”
“您是指……?”沈立不解地问。
“比如说,它的来历、用途,甚至有关传说等方面。”
沈立犹豫一下,摇摇头说:“这个,我真的是……一无所知。”
“这是你父亲交给你的?而你父亲又是从你爷爷那里接过来的?”
“不!这是我父亲一个月前才从地下挖出来的。是这样,我们家在解放前是一个大户,有一片很大的庄园。解放后,庄园被政府安排二十多家农户分住了。几十年来,好好的一个庄园给败坏得不成样子了。不久前,我们家在旧庄园的遗址上盖新房,在挖地基时,挖出一口地窖,发现里面藏有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这只匣子。那些东西经过辨认,确是我们沈家祖上之物。这匣子自然也不例外了,只是没有人能打开。看上去严丝合缝的,以为只是一段外形像小匣子的普通木头,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漆得如此精致。家里人拿不准,便让我回去看看。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查看,也没有找到窍门。后来,不知是怎么弄的,无意中就把它给打开了,这才发现了里面的石虎。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这石虎到底是什么来历,只是祖上如此慎重地收藏,想来必是大有来头。所以,我带着它来参加这次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其实是想借专家的眼睛帮忙认认。”
郑教授沉吟着说:“石虎上的那些字符已经译出,举手之劳,我也不会收你什么报酬。你先看看吧!”
沈立接过郑雯递来的纸,看了看,说声“对不起”,又从工作台上拿过石虎对照着看。嘴里轻声念着:“暗渡伏流,金猴反手,先闯阴曹,再赴苍龙。”
最后,他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望向教授。
教授问:“你能弄懂这几句译文的意思么?”
沈立摇摇头,说:“这是什么意思?”
教授说:“刚刚我和我女儿郑雯还在讨论,我们也没有弄懂这些话的含义,所以才问了你前面那些话。”
沈立显然大失所望,一脸无助地站在那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请坐吧,小伙子。”郑教授宽慰说,“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现在急也没什么用。待我们弄清楚这石雕虎型器的来历用途,或许会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
郑雯为沈立倒来一杯开水,忍不住对他说:“鉴宝会上,那位嚷着要买你石虎的姑娘,和她一起的还有几个人,来历不明,显得十分可疑,有可能对你手中石虎怀有不良企图,你可要有所警惕!”
沈立仿佛从沉思中警醒过来:“啊?哦,谢谢,我会小心的!”
教授坐在他宽大的工作台前,和霭地说:“你先前说,有两个问题要请教,还有什么要问的呢?”
“我听说,您是巴文化研究权威,对这石虎,您一定还知道更多的内容吧?”
“我能够说的,下午在鉴宝会上都说出来了。”
“您见多识广,在巴国出土文物中,见过与这同样的石虎么?”
“没有。鉴定时我曾说过,像这样的虎形器还是第一次出现。”
沈立无语了,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似乎在肚内搜索还有什么需要请教的。
教授说:“你能让我对石虎拍几张照片么?作研究用的。”
“可以可以,您请便!”
郑雯从文件柜里取出相机,教授亲自动手,从不同角度对石虎拍了十来张照片,然后又对那造型独特的匣子拍了几张。完事后亲自将石虎装进匣子,抱还给沈立,诚挚地说:“谢谢了!”
“不!”沈立连忙起身接过,不安地说,“应该是我对您说谢谢,真的是非常感谢您!我现在就在重庆工作,如果有机会,希望还能够向郑教授请教。”
“呵呵,”教授爽快地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你有我的电话,有什么事情欢迎随时过来一起探讨。”
沈立站起身来:“如此我就先谢了!现在,我得告辞了。”
说罢,他小心将将匣子放进皮包装好,向郑教授微微鞠了一躬,刚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似的,又回身问道:“教授,您知道七星老人住在哪里吗?”
“七……星老人?”
沈立点点头,两眼满是期待。
“对不起,”郑教授认真想了想说,“我还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七星老人,这名字好特殊耶!”郑雯好奇地说,“他是什么人?”
沈立含糊地说:“哦,对不起,我也只是随便问问。”
望着沈立离去的背影,教授沉思说:“我发现,这年轻人对我们不太信任,并没有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是的。”郑雯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不过,好像他也不比我们知道得更多,他的眼神很茫然,好像在寻找什么。他最后问到七星老人,更是让人奇怪。你为什么不把有关石虎的传说告诉他?”
“你要记住,我们是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对于那种还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说,只能姑妄听之。如果再从我们的口中说出,往往会对人产生误导。再说,从与他对话中我判断,他话犹未尽,似乎已经知道了这个传说。”
“真的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郑雯冲教授调皮地挤挤眼,笑着说,“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哦!”
“呵呵,你这调皮捣蛋的机灵鬼,可别往我这老脸上贴金了。”
教授说罢,又在一张纸上画了几串符号,让郑雯译出来。郑雯这次看着图符思索了很久,才一个一个全部译完。然后递给父亲,说:“你看看,是这样吗?”
教授接过一看,上面仍是四个短句,仿佛偈语—
二三二二
洪水弥漫
虎族子孙
秘宫觐见
教授点头说:“嗯,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导师当年画给我的那幅图语,我一直怀疑这也是从某只石虎上描下来的,而且是传说中的五只石虎之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语的句式相同,都是四字一句,四句一组。那么,在这两幅图语之间,我们能不能够找到某种联系呢?”
两人思索半天,始终找不出个头绪来。看看墙上挂钟,已经十一点过了。郑雯说:“您今天很累,我们该回去休息了。”
回头一瞧,不禁吓了一跳。只见父亲半靠在皮椅上,双手捂着肚子,表情十分痛苦,脸色苍白,额头上已经涌出大粒大粒的汗珠来。
郑雯大吃一惊,连忙过去扶住父亲,问:“哪里不舒服?”
教授有气无力地说:“腹痛得厉害。”
父亲身体一向健康,什么“三高”之类的指标从来不曾有过,连感冒都很少患过。有人还为此开玩笑说,郑教授在学术上锐意进取,身体却不能“与时俱进”,别人不是这样“高”了,就是那样“突出”了,他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室,只备有少量的常规感冒药。
情急之下,郑雯拨了120,然后给父亲倒了一杯白开水,让他先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