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崇祯那些年

(八十)决定命运的时刻

    案卷呈到皇上面前,崇祯帝一看,就问温体仁:“你是怎么认识的?”温体仁恨不得马上把袁崇焕处死,以绝后患,在连带到钱龙锡身上,把钱龙锡一并处死,从此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从皇上的脸色上就看清了皇上的深恶痛绝,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说:“毫无疑问,袁崇焕和钱龙锡是死党,袁崇焕在包庇钱龙锡,这是在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死党;既然两人是死党,那就要下决心除掉两贼!”

    皇上还是下不了决心处死袁崇焕,只是宣布了袁崇焕四大罪状:一是欺骗皇上,没有兑现五年收复辽东的承诺;二是无视皇上,私杀毛文龙;三是变节投敌,意欲和后金议和;四是引金军入关,逼皇上签订城下之盟。四条罪状可以说都不能成立,至少说罪不可诛,就给温体仁说:“你把四条记下来,交由大臣们议定。”

    可悲在,当温体仁替皇上宣布了袁崇焕的四条罪状后,大臣们竟无一人说话。为什么?因为自温体仁当上内阁首辅后,他最能揣摩皇上心思,投皇上所好,整的不是一个人,排除异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几乎没有落空的,一整一个稳,非能把你置于死地。

    能够搬倒皇上最信任的首辅周延儒已够传奇了,温体仁把飘逸洒脱,远离皇上的钱谦益打入大牢就更见功力了。原来皇上准备重用钱谦益,意欲让他入阁,温体仁听说了,他知道钱谦益的能力,生怕钱谦益入阁取而代之他,就先下手为强,重金买通杭州一刀笔吏,诬告钱谦益52条大罪,别说入阁,还把钱谦益打入了刑部大牢。这可忙坏了爱妾柳如是,柳如是和陈圆圆不知花了多少银子,最后活动到皇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那里,才把钱谦益营救出狱。

    有名的人物温体仁怕遮住他的视线,他要整,那些刚崭露头角年轻人他也不放过,他觉得那是潜在的危险。文震孟本来是新科状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被皇上破格提拔到内阁,专门为皇上懿圣旨,深得皇上赏识。温体仁觉得这年轻人对他是个威胁,便生法除掉他。温体仁先对文震孟赞扬吹捧,言听计从,虚心得就是自己写的奏折,也要交文震孟过目修改后再呈给皇上。

    文震孟心想温体仁这人不错呀,怎么满朝文武都骂他奸佞小人呢?于是,还在皇上面前说了温体仁不少好话。然而有一天,文震孟刚为皇上懿好一道圣旨,温体仁却说有俩字句得改。文震孟又仔细看看,说:“很好,不用改。”谁知,温体仁拿笔就把文震孟原来的字句给划掉了,这让文震孟大怒,质问道:“你??????”竟把圣旨朝温体仁脸上摔去。

    温体仁的做人之道是,小事匪气大事霸气:当官之道是,上巴下压中拨拉,就是对上级巴结,对下级压制,对平级的虚意周旋。他从来不认为干好工作能得到提拔和升迁,行政工作也很难做出成绩,就是弄虚作假做样子,虚张声势争面子,转弯磨圈钻门子,不动声色塞银子。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如果上一套不行,那就要考虑咋搬掉他了。

    他认为在领导面前,必须明的是人,暗中做鬼。做人的时候,要装奴才,装傻屄,好像领导的贴心儿;做鬼的时候,要抓领导的把柄,掌握搬倒他的黑材料,一旦发现巴结不上不提拔,就要来硬的吓唬。直到自己成为二把手敢于和上司抗衡的时候,就要露出真面目,把上司搬倒,自己取而代之。

    温体仁一路都是利用这种手段,由七品县令升迁到如今的一品大员,到了顶头上司是皇上的侍候,他发现没处爬了,给他个胆也不敢把皇上搬倒,就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他发现皇上是个很不耐长的人,截止到他温体仁这时,皇上已经换了50多位内阁成员,内阁首辅也已经换5个了。他现在才感到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的滋味。

    为了不让皇上找到自己的茬,温体仁除了摸着皇上的脾气,皇上咋喜欢咋干外,再就是一遇朝中有事他就装病,学的泥鳅一样让皇帝抓不着。皇上就是看温体仁不顶用,就破格提拔了文震孟到内阁来。文震孟就是个知识分子,是研究学问型的人物,他知道自己对于政界官场里的人情世故,明的吹吹拍拍,暗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很不适应,所以坚决不来。怎奈皇上下圣旨让他上任,他哪敢抗旨,只好来内阁上班,结果没上班三个月,就遇上了温体仁对他的下手,温体仁怕他取代自己。

    温体仁之所以要激怒文震孟,就是看清和摸准了他年轻气盛的弱点,让他自我暴露在内阁成员面前看看:这样有棱角、有脾气的人,连我首辅他都敢于不放在眼里,你们别人能在他手下混吗?长期的**体制、**机构、**官员,所使用和提拔的尽是奴才、庸才、吃才和没有棱角的混才,看谁圆滑过谁,一个二个都像泥鳅,可要暗算攻击能人,个个都是好手。在这样一群人堆里混,要么你同流合污,无所事事,要么你就出局。

    通过这些损招败坏文震孟的名誉,尽管内阁成员都孤立文震孟,但也扳不倒文震孟,温体仁当然不肯罢休,他又心生一计,就找人打听文震孟小时候在家有没有劣迹。还真让他给打听出来了,有一个文震孟的同乡说笑话,说文震孟小时候运用箕仙幻术,唆使其父杖击母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温体仁觉得,这不就是不孝之举吗?于是,就写了一道奏折上疏皇上,弹劾文震孟对母不孝,唆父杖母。

    封建皇帝号称以德治国的一条重要理念,就是要求他的臣民讲忠孝。忠,当然是对皇上忠;孝,就是对父母孝。封建条文明确规定,父母死了,官员要守孝三年;父母犯罪,官员包庇不举报不仅不为罪,而且是孝的表现。现在文震孟唆使父亲殴打母亲,这种不孝之徒怎好担当大任?崇祯一怒之下,就将文震孟关进了刑部大牢。

    面对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谁不害怕温体仁?就是敢怒也不敢言!如今又面对袁崇焕的案子,谁都知道温体仁要通过袁崇焕扳倒钱龙锡,自然都是沉默不语。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崇祯帝早就看不惯这批大臣,觉得他们个个自保,私字当头,没有一个能够出于公心,坚持正义,为国为民的。都不说话,显然又是把球踢给了他皇上,崇祯帝那个气呀,心想,难道你们同为辅政大臣,就没点同情怜悯之心吗?一怒之下说:“凌迟处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