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辽国大攻略
温小天看看辽国的皇帝,又看看天……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天意不成?之前他还感慨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现在辽国的皇帝就跪在自己的面前,请他去辽国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切,都可为是顺手而为出来的。
原本他只是想要避免萧峰的悲剧而已,谁想到这个皇帝也是这么能抓机会的主儿呢?不过这样一来也好。
温小天也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
温小天点点头,说道:“好……我会和你一起过去。辽国的变革一定会发生,届时你一定可以看到那种宏伟而强大的力量!”温小天如是说。然后他又回头,对宋军说道:“我和辽国国主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你们可以转告皇帝。”
温小天的意思是,我的话你们也听了,怎么办,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他去辽国这件事是顺势而为的,他不去大宋也是顺势而为的。但即便是宋朝的皇帝也来这么一出,估计温小天也是不会去的。
为什么呢?
大概是个人缺少了一些受虐的属性吧?估计一切都还没有怎么开始,就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了。
而大辽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后温小天就随着大军去了辽都,温小天开始指导皇帝怎么做。温小天指导皇帝的第一步,就是采风。他告诉皇帝:“制器的第一步,就是取材。皇帝取材制器,便是采集治下每一个人的想法,汇总过来。”
温小天给皇帝绘制了一个表格,并且专门找了一些闲散的人员,将表格分散出去。这些表格姓名年龄性别婚配情况,都要填写清楚,而且还有按手印的地方。若是人对不上号儿,那办事者也要承担责任。
另一个,则是采风的话,不得有任何修饰。哪怕是人家骂“日球的”,也必须原样写出来,否则到时候复查,结论不符合,同样要承担责任。
温小天和皇帝并未说要采集几次。
但这种繁杂到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耗时毕竟是长的。在这期间内,皇帝并没有其他的动作。皇帝这个位置,讲究的就是谋定后动。假若你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就随便动,那结果可是很悲剧的。
人没有动,但是心却已经动了。
这些日子乘着空闲,温小天便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东西,转为了附和这个时代的东西。这个过程,不容易,却也谈不上困难。因为在灵鹫宫的时候,他就已经见识过这些高端的东西了。
数理化没的说,那是理论基础,以后大辽国就不讲什么孔子曰之类的了。大辽国要讲的,是数理化。至于忠君爱国这种思想,温小天直接甩出了义务兵制度。
对于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制度,皇帝陛下是欢迎的。
不过前者的推行,难度和阻力肯定巨大。但是皇帝却有决心做这件事情。温小天能够说服他的理由,实在是太过于坚挺了——工匠能够带来的,是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强悍的武力。
想想他们当初是怎么立国的?再想想后来是怎么衰落的。然后再思考一下,假如他们的武器比现在的宋军还要先进,那是什么情况?
而这些,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工匠这种没有地位的人,麻木的发挥罢了。假如工匠获得了一些主动的热情,那会是什么情况?一个会自我创造的工匠,又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威力呢?这里温小天不过是用攻城的器具来举例。
你用死亡威胁,带来的只是坚固的攻城器械。而工匠得到地位之后,发挥主动的能力,可能攻城器械的本身,就会变得不同——比如说撞车前面的撞杆的头儿会被挖空,里面填满了**,人只要将车推上去,固定了车轮,然后点燃火绳……温小天说的简单,皇帝陛下则是冒气了冷汗。
尼玛果然牛逼哄哄带闪电啊。
太可怕了。
于是皇帝陛下哼起了温小天创作的工之歌,也乘着空余,和温小天学习了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温小天告诉皇帝,实际上这些知识,也和告诉他的取材制器的道理一样。先取天下之现象,而后总结道理。
皇帝陛下秒懂。
另一个,则是挂在工学之下的农。这里温小天自然是弄了一个实验田的方案——汇聚在不同的气候地区,将一些特别会种地的,脑袋灵活的人,进行实验田实验,不断的寻找高产方法,而后进行推广。
为了这些人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温小天并没有指出多少更具体的建议。
“这些多少年可以建功?”
温小天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十年……最多十年。要是都是真的会种地的,朝廷不瞎搀和,不派官员去捣蛋的话,十年,应该可以提高一成的产量。至于到了后来,速度可能会慢,也可能不会再增产,因为毕竟一亩地的产量,最大值也是固定的。”
这个皇帝陛下懂得。
不过一成的话,也实在是惊人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辽国的上下,官员阶层,也开始知道了温小天的存在。毕竟有一些所谓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尽皆知的。那些熟读四书五经,并且以此作为凭借的官员,已经开始暗暗串联。
在他们看来,孔圣人那才是天下唯一的,皇帝陛下找的温小天,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妖人。
他们串联着,准备着。
一些采风使本身便是他们的人,彼此一联络,事情便一点点的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事实,也更加令他们惶恐不安。理念的冲突,权力的冲突,身份的冲突,让他们已经处于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边缘。
然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疯狂已经落在了皇帝的二中,眼里。
温小天的课讲得太好了。
所以秒懂的皇帝陛下,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在掌握着“敌人”。这位皇帝是一个强人,至少兵法上面的“知己知彼”“诱敌深入”之类的,玩儿在这上面,也是轻车熟路的。那些二货书生根本不够看。
一些名单呈现在了案头上。
三个月后。
一记重拳砸下。皇帝根据现如今搜集上来的一些资料,准备对文字动刀。原来朝廷官方文字,都是繁体的,现在却要让简体字上台了。对于文明来说,文字是变化的,变得越来越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
如果人人都识字,就没有人可以欺骗他们。以前有大先生指着王八说八王,可是人认了字之后,还可能么?
这是必须推行的。
皇帝陛下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现在辽国通用的汉子是七千个,在温小天这个非人的脑袋瓜支撑下,仅仅是用了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将简化方案推出了。并且还编撰了第一步辽国的汉字字典。而后这个字典,后由大辽官方颁布,发散了出去。
要说别的可能慢一点儿,但简化字这种东西,都是傻瓜操作有木有?唯一费时间的,就是他温小天毛笔用不好。
谨小慎微的读书人们,开始了第一波反弹。辽国各个地区,发生的焚烧新字典,还有读书人跪官府的事情,不下数十起。对此早有准备的皇帝,直接从律条中找到了一个“寻衅滋事”的罪名,将人拿进了监狱。
皇帝陛下还没有宣判,因为他对劳动改造的兴趣极大。而想要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第一步就是等待那些采风的归来。第二步则是制辽国的大器,有了这个大器,就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宣判了。
看看皇帝这算盘,是噼啪作响啊。
这里正是火热的时候,萧峰却坐不住了。他来到了温小天住的府邸,进门就是开门见山,问温小天究竟是要做什么。这个大老粗,对读书人是相当的有好感的——或者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所以萧峰不懂得温小天是要做什么。
温小天请萧峰坐下,他这才说起了一些详细的计划,而后更是要求萧峰进行保密。最后温小天总结道:“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做成这件事,拦路虎,就必须要铲除掉。萧峰,你做过丐帮帮主,你喜欢乞丐么?”
萧峰摇头。
乞丐是社会悲剧的产物,没有人会喜欢。
温小天道:“所以,我们要消除这一切。增加粮食的产量,增加粮食的流通,增加就业的机会,增加让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你明白么?儒家挡住了这些路。他们的存在,使得粮食难以增产,科学发展迟缓。商贾地位低下,诸如粮食等商品的流通不畅,就业的机会稀缺,只能给人做奴婢。人不可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这些,都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席话,萧峰明白,在辽国的儒家要完了。
和正义无关。
只是它挡住了太多穷苦人的活路,就是这一条,已经足够他寿终正寝。说到底,这些不过还是利益之争而已。
大辽国,就要经历一次地震……这一次地震,就发生在十三个月之后。
原本他只是想要避免萧峰的悲剧而已,谁想到这个皇帝也是这么能抓机会的主儿呢?不过这样一来也好。
温小天也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
温小天点点头,说道:“好……我会和你一起过去。辽国的变革一定会发生,届时你一定可以看到那种宏伟而强大的力量!”温小天如是说。然后他又回头,对宋军说道:“我和辽国国主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你们可以转告皇帝。”
温小天的意思是,我的话你们也听了,怎么办,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他去辽国这件事是顺势而为的,他不去大宋也是顺势而为的。但即便是宋朝的皇帝也来这么一出,估计温小天也是不会去的。
为什么呢?
大概是个人缺少了一些受虐的属性吧?估计一切都还没有怎么开始,就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了。
而大辽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后温小天就随着大军去了辽都,温小天开始指导皇帝怎么做。温小天指导皇帝的第一步,就是采风。他告诉皇帝:“制器的第一步,就是取材。皇帝取材制器,便是采集治下每一个人的想法,汇总过来。”
温小天给皇帝绘制了一个表格,并且专门找了一些闲散的人员,将表格分散出去。这些表格姓名年龄性别婚配情况,都要填写清楚,而且还有按手印的地方。若是人对不上号儿,那办事者也要承担责任。
另一个,则是采风的话,不得有任何修饰。哪怕是人家骂“日球的”,也必须原样写出来,否则到时候复查,结论不符合,同样要承担责任。
温小天和皇帝并未说要采集几次。
但这种繁杂到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耗时毕竟是长的。在这期间内,皇帝并没有其他的动作。皇帝这个位置,讲究的就是谋定后动。假若你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就随便动,那结果可是很悲剧的。
人没有动,但是心却已经动了。
这些日子乘着空闲,温小天便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东西,转为了附和这个时代的东西。这个过程,不容易,却也谈不上困难。因为在灵鹫宫的时候,他就已经见识过这些高端的东西了。
数理化没的说,那是理论基础,以后大辽国就不讲什么孔子曰之类的了。大辽国要讲的,是数理化。至于忠君爱国这种思想,温小天直接甩出了义务兵制度。
对于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制度,皇帝陛下是欢迎的。
不过前者的推行,难度和阻力肯定巨大。但是皇帝却有决心做这件事情。温小天能够说服他的理由,实在是太过于坚挺了——工匠能够带来的,是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强悍的武力。
想想他们当初是怎么立国的?再想想后来是怎么衰落的。然后再思考一下,假如他们的武器比现在的宋军还要先进,那是什么情况?
而这些,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工匠这种没有地位的人,麻木的发挥罢了。假如工匠获得了一些主动的热情,那会是什么情况?一个会自我创造的工匠,又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威力呢?这里温小天不过是用攻城的器具来举例。
你用死亡威胁,带来的只是坚固的攻城器械。而工匠得到地位之后,发挥主动的能力,可能攻城器械的本身,就会变得不同——比如说撞车前面的撞杆的头儿会被挖空,里面填满了**,人只要将车推上去,固定了车轮,然后点燃火绳……温小天说的简单,皇帝陛下则是冒气了冷汗。
尼玛果然牛逼哄哄带闪电啊。
太可怕了。
于是皇帝陛下哼起了温小天创作的工之歌,也乘着空余,和温小天学习了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温小天告诉皇帝,实际上这些知识,也和告诉他的取材制器的道理一样。先取天下之现象,而后总结道理。
皇帝陛下秒懂。
另一个,则是挂在工学之下的农。这里温小天自然是弄了一个实验田的方案——汇聚在不同的气候地区,将一些特别会种地的,脑袋灵活的人,进行实验田实验,不断的寻找高产方法,而后进行推广。
为了这些人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温小天并没有指出多少更具体的建议。
“这些多少年可以建功?”
温小天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十年……最多十年。要是都是真的会种地的,朝廷不瞎搀和,不派官员去捣蛋的话,十年,应该可以提高一成的产量。至于到了后来,速度可能会慢,也可能不会再增产,因为毕竟一亩地的产量,最大值也是固定的。”
这个皇帝陛下懂得。
不过一成的话,也实在是惊人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辽国的上下,官员阶层,也开始知道了温小天的存在。毕竟有一些所谓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尽皆知的。那些熟读四书五经,并且以此作为凭借的官员,已经开始暗暗串联。
在他们看来,孔圣人那才是天下唯一的,皇帝陛下找的温小天,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妖人。
他们串联着,准备着。
一些采风使本身便是他们的人,彼此一联络,事情便一点点的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事实,也更加令他们惶恐不安。理念的冲突,权力的冲突,身份的冲突,让他们已经处于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边缘。
然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疯狂已经落在了皇帝的二中,眼里。
温小天的课讲得太好了。
所以秒懂的皇帝陛下,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在掌握着“敌人”。这位皇帝是一个强人,至少兵法上面的“知己知彼”“诱敌深入”之类的,玩儿在这上面,也是轻车熟路的。那些二货书生根本不够看。
一些名单呈现在了案头上。
三个月后。
一记重拳砸下。皇帝根据现如今搜集上来的一些资料,准备对文字动刀。原来朝廷官方文字,都是繁体的,现在却要让简体字上台了。对于文明来说,文字是变化的,变得越来越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
如果人人都识字,就没有人可以欺骗他们。以前有大先生指着王八说八王,可是人认了字之后,还可能么?
这是必须推行的。
皇帝陛下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现在辽国通用的汉子是七千个,在温小天这个非人的脑袋瓜支撑下,仅仅是用了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将简化方案推出了。并且还编撰了第一步辽国的汉字字典。而后这个字典,后由大辽官方颁布,发散了出去。
要说别的可能慢一点儿,但简化字这种东西,都是傻瓜操作有木有?唯一费时间的,就是他温小天毛笔用不好。
谨小慎微的读书人们,开始了第一波反弹。辽国各个地区,发生的焚烧新字典,还有读书人跪官府的事情,不下数十起。对此早有准备的皇帝,直接从律条中找到了一个“寻衅滋事”的罪名,将人拿进了监狱。
皇帝陛下还没有宣判,因为他对劳动改造的兴趣极大。而想要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第一步就是等待那些采风的归来。第二步则是制辽国的大器,有了这个大器,就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宣判了。
看看皇帝这算盘,是噼啪作响啊。
这里正是火热的时候,萧峰却坐不住了。他来到了温小天住的府邸,进门就是开门见山,问温小天究竟是要做什么。这个大老粗,对读书人是相当的有好感的——或者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所以萧峰不懂得温小天是要做什么。
温小天请萧峰坐下,他这才说起了一些详细的计划,而后更是要求萧峰进行保密。最后温小天总结道:“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做成这件事,拦路虎,就必须要铲除掉。萧峰,你做过丐帮帮主,你喜欢乞丐么?”
萧峰摇头。
乞丐是社会悲剧的产物,没有人会喜欢。
温小天道:“所以,我们要消除这一切。增加粮食的产量,增加粮食的流通,增加就业的机会,增加让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你明白么?儒家挡住了这些路。他们的存在,使得粮食难以增产,科学发展迟缓。商贾地位低下,诸如粮食等商品的流通不畅,就业的机会稀缺,只能给人做奴婢。人不可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这些,都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席话,萧峰明白,在辽国的儒家要完了。
和正义无关。
只是它挡住了太多穷苦人的活路,就是这一条,已经足够他寿终正寝。说到底,这些不过还是利益之争而已。
大辽国,就要经历一次地震……这一次地震,就发生在十三个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