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 不仅仅是丧事
怕父母担心,刘金福没给父亲说起路上的事。又听说李吉昌的爷爷去世了,他皱眉想了想道:“嗯,给他1000吧。后天我回去再给你。”
刘广河提醒儿子是不是太多了,镇里的一般干部的工资不过1000呢!刘金福自然有他的算盘。不只是乡里乡亲的老熟人了,李吉昌今非昔比,再说又是他公司的股东,将来他刘金福开发房地产自然少不了李吉昌的资金,这一千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但现在他不便给老父亲挑明。
儿子的口气很坚决,刘广河也为坚持,儿子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刘广河放下电话时,长叹了一口气,自己是真的老了,仿佛一瞬间,儿子竟然变成他们的依靠了。幸亏是两个儿子,若都是丫头,老无所依啊!
如此一想,刘广河觉得心里暖暖的,含着笑给妻子吴冬梅打来洗脚水,要给她搓搓。正看电视的吴冬梅咯咯一笑道:“去!你那爪子跟挫似的——”刘广河嘿嘿一笑,吸着了一支烟,吸了几口,忽然记起什么,看看吴冬梅,赶紧掐死了,坐在一边看电视了。
这边的刘广元自然也知道了李吉昌爷爷下去了,他跟朱长忠一商量,说是自己要付礼1000,少了不好看,当初韩莉莉就是1000,如今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转念一盘算,以后若是他们掌权了,少不得李吉昌帮忙。朱长忠笑道自己不能跟他比,二十,一挂帐子就不少了,他儿子一天的工资不过三十呢。
“你早晚赚回来,你闺女结婚不得添香嘛,到时候恐怕李吉昌要双倍呢!”朱长忠笑道。
“呵呵,人情来往吗,你不来我不往,那还叫人情?”刘广元笑道。两人都呵呵笑起来。
当天晚上,刘广河就安排好了治丧委员会,就等天亮行动。这天夜里,李吉昌一家人就把他爷爷的尸体拉回了刘家店老家,燃起了长明灯守夜。第二天,门前很快就挂起了白飘飘的游魂一般的“岁头纸”。“岁头纸”又叫“春帖纸”。这是风水先生根据死者年龄用麻纸做成的纸幡。这是一种用麻纸剪成的纸絮,视死者的年龄,多少岁用多少张纸,然后再加天、地各一张,用麻绳捆扎一端,成“拂尘”之状,随风摆动。
老头子穿戴了崭新齐整的八仙寿衣,头南脚北的冲着堂屋门摆着,床头前摆了祭品,香火缭绕,等着接到报丧的亲属们和乡亲前来祭拜。来的人未及进门就掩面嚎啕大哭,真心疼的真掉泪,其他五服里远疏远了的大都虚掩几声罢了。主家过来磕了头,便拉起来安慰一番,红着眼说几句体己话。
回家发丧是老头子的心愿,落叶归根嘛。这次发送爷爷,李吉昌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督查大小事宜,特意嘱咐,不要怕花钱。有了如此丰腴的油水,头发花白的风水先生当然是声色俱厉的表示要尽心尽力了,并立刻显弄他高妙的本事。从穿衣到回家的时辰、路线,尸体的摆放,屋里的陈设,在祖坟开挖的穴位,迎亲送往的礼节,甚至言行步调都一一安排的稳稳当当了,一夜不曾合眼,打个盹就天亮了,赶紧有张罗开了喉咙,哪里还顾得及自己脚软腰酸?
说归说,中国人的丧礼习俗确实讲究,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文化。既然主家要办得气派些,风水先生难免要给李吉昌解释了丧礼的礼节,外行人看不出来,万一自己尽心了,主家也没感觉到啥,自己冤枉不!
风水先生说,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村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所谓寿衣,或说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时穿用的衣裤,后来因清朝统治者不让汉人穿明代的服装,人们只好改变原来的习惯。据说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变死不变”的要求。即生时穿清朝的衣服,死时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见民众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下来,于是明代服装便成了死人的寿衣了,后来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为寿衣的习俗却一直传下来。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颜色,一般为蓝、褐色,年轻妇女用红、粉或葱白色。此外,还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现在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仍称寿衣。
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在庆阳,老人一般过了六十岁以后,儿子要及早想法为父母做寿衣。寿衣包括帽子、衣裤、鞋袜等,衣裤至少要做够三套,套数均要单数,忌双数。做寿衣一般要在古历闰年做,因古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俗称闰年做寿衣,可以为老年人增寿。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线织的布。古时,从被褥鞋帽到**、外衣、袍子、鞋袜,均要女子亲手做。新时代,一般人家除过做外衣,**和鞋帽等都从商店购买,大衣取代了袍子。
旧时做寿衣,有许多讲究。外衣里子用红布做,子孙后辈会红火。帽子上边缀红顶子,亦象征后辈儿孙红火。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女人外衣多为青蓝、古铜色为主。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以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儿子,后继有人。
穿寿衣同样重要。寿衣,俗称“老衣裳”。人亡后,儿女为其穿寿衣,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博山居民为死者做寿衣一般须要“五领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裤。无论何时亡故,都要以棉衣为主。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
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还是坦然的。**十岁了,这个年龄已儿孙满堂,不算枉活一世。凡是60岁以后老死或病终的,一般来说都算是寿终正寝了,女性则称为“寿终内寝”,中国古俗忌讳死于偏房寝室。正厅、正寝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死于正寝是正常的,在这里咽气也是幸福的,所以停尸也在堂屋里。
到了年龄正常死亡,大家都会觉得这是“老喜事”,尽管亲人们非常悲痛,但也为老人不再受年老之苦,反而可去清静之地感到欣慰,所以整个丧葬之礼与婚嫁之礼一样,同称作喜丧,如丧礼宴会是“宾客来吊者,均以酒肉款待,厚薄略同婚礼。”
风水先生如此一一给李吉昌解说一遍,李吉昌叹道,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自己竟然不知丧事如此讲究!爷爷辛苦一辈子,又是白发人送走了老父亲,想当年老父亲的丧事办的寒酸,莉莉的丧事虽然隆重,可毕竟是夭寿之人。如今要办的热热闹闹的,好好发送了爷爷,也冲一冲晦气,保佑李家人儿孙兴旺,福寿安康。就请两家吹鼓手吧!
因为是喜丧,李家人倒也不至于悲痛至绝,不过几次哭声就捱到了第三天。清早五点钟,天还蒙蒙黑,三声“崩煞神”的礼花弹就上天了,“砰砰砰”三声巨响炸开了刘家店上空的夜色。被惊醒的人们迷糊中知道李家人要发丧了,可是有的小孩子却被吓得闭着眼就大哭起来,惹得他们的母亲一阵子好骂,赶紧抱在怀里安慰着。
刘广河提醒儿子是不是太多了,镇里的一般干部的工资不过1000呢!刘金福自然有他的算盘。不只是乡里乡亲的老熟人了,李吉昌今非昔比,再说又是他公司的股东,将来他刘金福开发房地产自然少不了李吉昌的资金,这一千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但现在他不便给老父亲挑明。
儿子的口气很坚决,刘广河也为坚持,儿子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刘广河放下电话时,长叹了一口气,自己是真的老了,仿佛一瞬间,儿子竟然变成他们的依靠了。幸亏是两个儿子,若都是丫头,老无所依啊!
如此一想,刘广河觉得心里暖暖的,含着笑给妻子吴冬梅打来洗脚水,要给她搓搓。正看电视的吴冬梅咯咯一笑道:“去!你那爪子跟挫似的——”刘广河嘿嘿一笑,吸着了一支烟,吸了几口,忽然记起什么,看看吴冬梅,赶紧掐死了,坐在一边看电视了。
这边的刘广元自然也知道了李吉昌爷爷下去了,他跟朱长忠一商量,说是自己要付礼1000,少了不好看,当初韩莉莉就是1000,如今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转念一盘算,以后若是他们掌权了,少不得李吉昌帮忙。朱长忠笑道自己不能跟他比,二十,一挂帐子就不少了,他儿子一天的工资不过三十呢。
“你早晚赚回来,你闺女结婚不得添香嘛,到时候恐怕李吉昌要双倍呢!”朱长忠笑道。
“呵呵,人情来往吗,你不来我不往,那还叫人情?”刘广元笑道。两人都呵呵笑起来。
当天晚上,刘广河就安排好了治丧委员会,就等天亮行动。这天夜里,李吉昌一家人就把他爷爷的尸体拉回了刘家店老家,燃起了长明灯守夜。第二天,门前很快就挂起了白飘飘的游魂一般的“岁头纸”。“岁头纸”又叫“春帖纸”。这是风水先生根据死者年龄用麻纸做成的纸幡。这是一种用麻纸剪成的纸絮,视死者的年龄,多少岁用多少张纸,然后再加天、地各一张,用麻绳捆扎一端,成“拂尘”之状,随风摆动。
老头子穿戴了崭新齐整的八仙寿衣,头南脚北的冲着堂屋门摆着,床头前摆了祭品,香火缭绕,等着接到报丧的亲属们和乡亲前来祭拜。来的人未及进门就掩面嚎啕大哭,真心疼的真掉泪,其他五服里远疏远了的大都虚掩几声罢了。主家过来磕了头,便拉起来安慰一番,红着眼说几句体己话。
回家发丧是老头子的心愿,落叶归根嘛。这次发送爷爷,李吉昌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督查大小事宜,特意嘱咐,不要怕花钱。有了如此丰腴的油水,头发花白的风水先生当然是声色俱厉的表示要尽心尽力了,并立刻显弄他高妙的本事。从穿衣到回家的时辰、路线,尸体的摆放,屋里的陈设,在祖坟开挖的穴位,迎亲送往的礼节,甚至言行步调都一一安排的稳稳当当了,一夜不曾合眼,打个盹就天亮了,赶紧有张罗开了喉咙,哪里还顾得及自己脚软腰酸?
说归说,中国人的丧礼习俗确实讲究,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文化。既然主家要办得气派些,风水先生难免要给李吉昌解释了丧礼的礼节,外行人看不出来,万一自己尽心了,主家也没感觉到啥,自己冤枉不!
风水先生说,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村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所谓寿衣,或说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时穿用的衣裤,后来因清朝统治者不让汉人穿明代的服装,人们只好改变原来的习惯。据说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变死不变”的要求。即生时穿清朝的衣服,死时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见民众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下来,于是明代服装便成了死人的寿衣了,后来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为寿衣的习俗却一直传下来。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颜色,一般为蓝、褐色,年轻妇女用红、粉或葱白色。此外,还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现在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仍称寿衣。
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在庆阳,老人一般过了六十岁以后,儿子要及早想法为父母做寿衣。寿衣包括帽子、衣裤、鞋袜等,衣裤至少要做够三套,套数均要单数,忌双数。做寿衣一般要在古历闰年做,因古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俗称闰年做寿衣,可以为老年人增寿。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线织的布。古时,从被褥鞋帽到**、外衣、袍子、鞋袜,均要女子亲手做。新时代,一般人家除过做外衣,**和鞋帽等都从商店购买,大衣取代了袍子。
旧时做寿衣,有许多讲究。外衣里子用红布做,子孙后辈会红火。帽子上边缀红顶子,亦象征后辈儿孙红火。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女人外衣多为青蓝、古铜色为主。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以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儿子,后继有人。
穿寿衣同样重要。寿衣,俗称“老衣裳”。人亡后,儿女为其穿寿衣,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博山居民为死者做寿衣一般须要“五领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裤。无论何时亡故,都要以棉衣为主。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
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还是坦然的。**十岁了,这个年龄已儿孙满堂,不算枉活一世。凡是60岁以后老死或病终的,一般来说都算是寿终正寝了,女性则称为“寿终内寝”,中国古俗忌讳死于偏房寝室。正厅、正寝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死于正寝是正常的,在这里咽气也是幸福的,所以停尸也在堂屋里。
到了年龄正常死亡,大家都会觉得这是“老喜事”,尽管亲人们非常悲痛,但也为老人不再受年老之苦,反而可去清静之地感到欣慰,所以整个丧葬之礼与婚嫁之礼一样,同称作喜丧,如丧礼宴会是“宾客来吊者,均以酒肉款待,厚薄略同婚礼。”
风水先生如此一一给李吉昌解说一遍,李吉昌叹道,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自己竟然不知丧事如此讲究!爷爷辛苦一辈子,又是白发人送走了老父亲,想当年老父亲的丧事办的寒酸,莉莉的丧事虽然隆重,可毕竟是夭寿之人。如今要办的热热闹闹的,好好发送了爷爷,也冲一冲晦气,保佑李家人儿孙兴旺,福寿安康。就请两家吹鼓手吧!
因为是喜丧,李家人倒也不至于悲痛至绝,不过几次哭声就捱到了第三天。清早五点钟,天还蒙蒙黑,三声“崩煞神”的礼花弹就上天了,“砰砰砰”三声巨响炸开了刘家店上空的夜色。被惊醒的人们迷糊中知道李家人要发丧了,可是有的小孩子却被吓得闭着眼就大哭起来,惹得他们的母亲一阵子好骂,赶紧抱在怀里安慰着。